李婷 迟令峰
摘 要:试题综合难度研究可以引领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本文以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相关模型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改完善,依据改进模型对2020—2023年山东新高考卷地理试题的综合难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2021年山东新高考卷综合难度最大,其次为2020年及2023年,而2022年最弱;“试题情境、背景材料”是影响综合难度的首要因素。基于此,为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达成立德树人总目标,本文提出“注重情境创设,有效链接‘教—学—考;善用图文材料,培育区域认知素养;建构思维认知,夯体系育能力;详剖设问方式,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强化逻辑推理,培育综合思维”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试题综合难度;山东新高考地理卷;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8-0041-06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是中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适宜的难度不仅可以保证高考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提升测试水准;更有助于发挥其人才选拔和指挥棒的作用。
当前试题难度评价方式主要为事前难度评定和事后难度评定。事后难度评定一般在测试后通过计算正答率获取数据,但数据只知其难易,无法体现试题为何难、难在哪。针对该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事前难度”,用以评定试题难度。国内学者鲍建生基于Nohara的总体难度构建数学试题综合难度模型;地理学者王宇对鲍建生的数学综合难度模型进行调整验证,构建了适于评定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的模型,并对2016—2017年全国Ⅰ卷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进行评定分析,填补了国内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研究的空白[1]。
山东省自2020年实行新高考,对山东卷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指引地理教学的方向,适应地理课程的发展[2]。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以2020—2023年山东新高考地理卷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题共15小题,非选择题共4大题,总分100分。
2.研究工具
笔者在毕业论文《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分析研究——以2017—2020年全国Ⅰ卷和山东新高考卷为例》[3]中,对王宇的地理试题综合难度模型进行完善,最终确定“试题情境、背景材料、认知操作能力、设问方式、知识综合水平、推理层次”为影响地理试题综合难度的主导因素[4]。
为加强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衡量的准确性,将每个难度因素划分为三个水平,并依据难度高低进行赋值,具体如表1所示。
3.难度计算
地理试题综合难度计算分三步进行,本文以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第9~10题为例,阐明其计算方法。
原题呈现: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1)。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度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试题分析:
第一步:赋值。
试题情境角度:该组试题以“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为情境,是专家实地考察且研究的区域,故将其归为“地理学术情境”难度水平,均赋值为“3”。
背景材料角度:该组试题以“文字材料+区域图”形式呈现,故将其归为“复合背景材料”难度水平,均赋值为“2”。
认知操作能力角度:第9小题需要抓取“纬度位置、等高线起伏变化、石灰岩岩性”等小切口信息,考查学生解读并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故将其归为“理解”难度水平,赋值为“2”;两湖“湖水透明度”的差异是第10小题的题眼,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故将其归为“领会”难度水平,赋值为“1”。
设问指向要求角度:两小题均属单一设问,均赋值为“1”。
知识综合水平角度:第9小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第10小题考查“生物量的成因”,均属单一知识点,故均赋值为“1”。
推理层次角度:第9小题虽然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一个知识点,但涉及“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分析、风向、山脉走向及海拔判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经多步推理,属于“复杂推理”难度水平,赋值为“3”;第10小题提取两湖“湖水透明度”差异的信息,即可推理成功,属于“一步推理”难度水平,赋值为“1”。
第二步:借助加权法计算试题难度,公式如下。
[di]=[jnijdijn] (1)
式(1)中di代表该题组在6个难度因素上的难度值;nij代表该题组中第i个难度因素在 j 水平上所含的赋值次数;dij表示第i个难度因素在j水平所赋的值;n代表试题总数[5]。
借助式(1),可得该题组的综合难度,具体如下。
d1=[3×22]=3 d2=[2×22]=2 d3=[1×1+2×12]=1.5
d4[1×1+1×12]=1 d5=[1×1+1×12]=1
d6=[1×1+1×32]=2 d=[3+2+1.5+1+1+26]=1.75
第三步:借助获取的数据,绘制综合难度模型图(图2)。
[
三、结果分析
以上述研究设计为基础,对2020—2023年山东新高考地理卷进行分析并赋值,确定各试题所属的难度水平。
基于此,先绘制堆积柱形图,对四套试题的六大难度因素在不同水平上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以便直观反映各难度因素水平的占比情况;再借助综合难度模型对比分析四套试题的整体难度。
1.“试题情境”为依托
据图3可知,除2020年设置了一组无情境试题,2021—2023年山东新高考地理试题皆以一定情境为依托。其中,2020年、2022年以学术情境为依托的试题占比达60%以上;2021年、2023年主要以生产、生活情境为依托,2021年甚至高达86.67%。
如2021年第1~2题,长三角F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休闲养老型村落”生活生产情境的设置,既与当今的乡村振兴及养老模式相契合,又有助于学生落实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知识。而2021年第18题,以学术论文《滇西北海巴洛沟“7·28”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成因研究》为情境,考查泥石流相关知识,对考生的综合思维要求高。
2.“图文材料”共支撑
据图4可知,各年份试题复杂背景占比最多,其次是复合背景,单一背景占比最少。表明山东新高考注重以复杂及复合背景为支撑考查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
山东新高考人文地理多以复合背景为主,难度不大。自然地理试题多以某一小尺度区域为切口设置复杂背景,如2020年第17题,考生既要借助文字材料明确“露点温度”的概念,还要对图表中的“位置、山脉河流走向、图例、数据”等信息高度敏感,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3.“认知操作”聚思维
据图5可知,山东新高考卷认知操作能力因素难度水平占比为:理解>领会>探究,且理解难度水平因素占比达50%以上。
理解难度水平是山东新高考地理考查的主基调。如2023年第16题,以“滇池流域”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原因、说明影响”。设问中“明清时期人类活动、与A区域相比”等限定条件的出现,要求学生基于此理解题目并外化地理思维,便于考查学生对地理成因、过程的理解能力,有助于综合思维的落实。
[
4.“设问指向”明考点
据图6可知,山东新高考卷以单一设问难度水平为主,多重设问2022年占比最高,仅2020年出现开放性设问。无论哪一难度水平,设问的精准剖析有助于明确考点,是解决问题的切口。
[
如2020年第19(4)题,设问为“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该设问有助于让考生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为“生态脆弱区治理”;其次,该设问涉及区域三选一及提出建议的开放性,有助于思维的进阶。
5.“知识综合”建体系
据图7可知,山东新高考卷以一个知识点难度水平因素为主,占比达65%以上。皆涉及两个知识点难度水平,但占比较少,而三个及以上知识点占比低于5%。即便是单一知识点,也涉及多种要素间的联系,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及提取有较高的要求。
[
分析2020—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可知:选择题以单一知识点为主;非选择题注重综合思维的考查,因此两个及以上知识点难度水平占比大,如2022年第16(1)题既考查了风的受力分析,又考查了地形对空气运动的影响,难度较高。
6.“推理层次”强逻辑
据图8可知,山东新高考地理卷在推理层次难度水平的占比较均衡,其中2021年和2022年简单推理和中等推理占比较高,2020年和2023年复杂推理占比较高。
推理层次越复杂的试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高。如2022年第18(2)题考查“水系演化过程”,推理过程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时空演化观念,且需经过四步推理才能得全分,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外化及强化。
7.“综合难度”明难易
为了解2020—2023年山东新高考地理卷的综合难度,本研究基于对六个难度因素难度水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各年份的加权平均值,以此对比分析各年份试题的综合难度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据表2可知,2021年山东新高考卷综合难度为11.243,综合难度最强,其次为2020年及2023年,2022年最弱,难度为10.046。
分析加权平均数据绘制综合难度模型图(图9),就各难度因素而言:试题情境、背景材料难度因素均大于2.00,表明山东新高考注重情境创设,且图文资料共同支撑是命题的宏观趋势;认知操作能力及推理层次难度因素介于1.60~2.20之间,说明理解类试题占比较多,注重对综合思维的考查;设问指向要求难度因素均在1.03左右,故单一知识点占比较大,但愈加注重知识的论证探究能力与思维的拓展延伸。
四、教学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为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注重情境创设,有效链接“教—学—考”
情境创设有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常教学注重课堂情境创设与高考情境间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定情境中,有助于增强考生解决高考地理情境化试题的熟悉感,从而降低“试题情境”难度对学生思维带来的影响。
例如,“工业区位”的学习,以学生熟悉的济南钢铁厂的“布局—衰败—转移—升级”为情境,让学生在熟知的真实情境中系统建构影响工厂选址的“区位因素、区位变化及产业结构变化与升级”等知识体系(图10),为高考地理区位知识的考查打好基础。
2.善用图文材料,培育区域认知能力
山东新高考地理多以图文资料共同支撑,该特点要求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对文字材料的敏感度,并关注图示尺度的转换,建立“大尺度图示具有宏观性,小尺度图示具有独特性”的理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区域认知”的能力。
例如,学习厄尔尼诺现象时,首先呈现“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海气状况”示意图(图11),帮助学生认识到从大尺度背景下,厄尔尼诺发生使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减少,东侧沿岸地区降水增多。随后呈现“厄尔尼诺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中国局地尺度而言,虽然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但厄尔尼诺年易造成南涝北旱现象。由此帮助学生建立尺度转换可能会导致地理现象发生变化的理念。
3.巧用单元架构,夯体系育能力
山东新高考地理试题注重“知识论证、探究与思维拓展能力”的考查,因此,日常教学要巧用“单元架构模型图”(图12),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节与节、章与章、册与册”之间的逻辑体系,注重培育学生“理解、调动、转化、阐释、论证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详剖设问方式,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山东新高考地理试题的单一设问往往是结构不良型设问,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详剖设问中“限定词、关键词(时间、地点、转折词、括号内的解释)”的习惯,认识到明确设问要求对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第16(1)题的设问要求为“从地形、地质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对该设问的剖析,首先引导学生意识到该设问中“地形、地质”角度为限定词,即考生只能从“地形、地质”入手分析湿地成因,若回答其他要素则不得分;其次,引导学生圈画出关键词“湿地的成因”,即运用“水循环—水量平衡”原理解决该问题。由此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5.强化逻辑推理,培育综合思维
考生能否在“题目设问、推理能力与已有知识体系”间建立内在联系是山东新高考考查的重点,这种内在联系的习得需要日常教学的培育。因此,日常教学要借助典型案例,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如“海—气相互作用”的学习,呈现德雷克海峡开关效应的案例,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步步推理,形成逻辑链(图13),落实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宇. 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以 2016—2017 年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Ⅰ卷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10): 48-55,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考改革正平稳有序推进[EB/OL](2019-02-26)[2023-12-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26_371166.htm.
[3] 李婷. 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4] 李婷, 迟令峰.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情境化教学设计——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J]. 地理教育, 2022( 9): 24-28.
[5] 朱权龙, 韩彩芹. 高中物理选择题难度量化分析研究——以江苏省近五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为例[J]. 物理教学探讨, 2019, 37(11):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