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洲
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与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相互独立,并共同形成有机整体,调动小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对美术对象的形式特征进行识别。小学美术教师会在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与主题、任务目标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全面发展。
一、传统小学美术教育的困境
(一)存在孤岛效应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目标相互独立,普遍存在孤岛效应,因此难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无序性、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教学评价的单一性等,这些弊端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非常普遍,并严重影响着小学美育的可持续发展。孤岛效应一般体现在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等层面上,不同年级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零散,不利于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课堂教学活动。在深入解析美术课程内容与教材的过程中,多数美术教师并未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排的分散和孤立现象非常普遍。存在孤岛效应的小学美术学科教育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出知识体系、时空的连贯性、主题内容的发展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等改革趋势,小学美术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孤岛效应对教学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以自然单元的形式进行内容编排,并未迎合学生的认知建构规律,因此知识体系结构并不清晰、素养发展目标并不精准。
(二)教学深度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中,课程内容相对分散,因此会体现教学深度不足的缺点,学生的美术学习停留在浅层,难以提升具有思维深度的美术表现能力。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力度不够,授课形式比较单一,欣赏课、实践课的界限并不清晰。小学美术课程在教师和学生的眼中,其重要性与主科相差甚远,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并不端正,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小学美育实施效果。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经验与视野严重受限,与教师的教学深度不足等情形密切相关。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忽略了教学实践与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在课堂上并未展现出直观性、互动性与实践性等学科特征。教学深度不足是严重限制小学生美术表现和理解创造的重要因素。多数小学生在美术课上的临摹效果并不显著,与教师的教学深度不足、课程模式固化等情况有关,小学生普遍缺乏对图像作品的视觉特征感知和艺术要素理解能力。教学深度不足还会直接体现在鉴赏思维弱化、审美素养刻板等层面,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三)课程结构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中,课程结构相对单一,如欣赏课、素描课和临摹课等形式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美术实践探究。课程结构单一与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研究深度不足、教学资源受限等情况密切相关,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融合美育目标、智育目标、德育目标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并未将课程内容的重难点直观呈现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并不重视。课程结构单一的美术课堂,其教学内容与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缺乏课程研究能力,在美育渗透、品格塑造和文化理解等层面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不显著。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美术教师的创意严重受限,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度严重不足,因此课程体系结构与知识模块的关联性并不明显。部分美术教师未深入了解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对儿童心理和发育特点并不重视,因此实际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课程结构单一还会集中体现在教材编排、教学单元的组织设计层面,部分美术教师并未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利于课程内容的创新。
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一)融合多元课程资源
在小学美术学科领域内,大单元教学框架会融合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并将美术学科与其他社会人文学科联系在一起。在确定大单元主题和课程基调之后,美术教学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意展现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性研究教学活动,在融合多元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会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目标。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只有融合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并精准链接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情境,才能让学生沉浸式地感受美术视觉特征与美感和文化传承创新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美术课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师会在集体备课期间积极分享学生提出的真实需求,并将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在创新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美术教师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协助学生系统性地理解美术表现和创意设计,并将雕塑、扎染、民间剪纸等常见的艺术形式作为创意实践的重要载体。在单元主题下,美术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艺术文化品牌等不同领域中筛选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创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并表达美术设计的视觉特点。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学科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才能围绕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组织。小学美术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美术表现、创意理解等层面的需求与潜力,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实现美术知识层面的迁移运用价值。大单元教学活动以课程整体目标为导向,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与检测评价结果。凸显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践行以学促教原则的有效教学措施。小学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立体化呈现教学内容的思维深度和知识技能提升需求。美术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活动能够让各年级小学生沉浸式地体验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层面上的重要地位。在美术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小学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对小学生艺术审美和感知理解的影响方向各有不同,但是均会回归社会人文领域,给予学生更加客观的单元学习评价结论。
(三)关注学科素养发展
在统合美术单元主题的过程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况,并将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到单元教学活动与评价体系中。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与文化理解,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所具备的主要思维方式与人格特征。关注美术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关联小学生的艺术品格塑造质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会对特定单元主题框架达成共识,并依据素养知识基础与结构心理层面的基本特征,将美术知识与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小学美术教师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的维度,引领学生关注学科素养发展进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美术教师会动态化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组织形式,关注学科素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这直接关乎小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培育质量。小学美术教师会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并以单元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监控手段。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提炼单元主题,融合课程资源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学科的大单元教学活动需要精准提炼单元主题,创新融合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以鲁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素材”为单元主题,将《花地毯》《分蛋糕》《有趣的半圆形》《瓢虫的花衣裳》《香甜的水果》等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并进行自主绘画创作。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素养的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赏析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作品,对视觉层面上的美术特征和设计元素进行详细分类。在提炼出单元主题之后,美术教师从生活化的情境中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如地毯上的图案、蛋糕上的饰品、丰富多彩的水果等,并从中挖掘美术元素的形象化特征。提炼单元主题是创新整合多元课程资源的重要前提,会直接影响低学段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初始印象。小学美术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生动形象的图画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形象记忆。
(二)立足单元目标,精准研读学情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单元教学目标,精准研读学生学情,关注学生在造型表现等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以鲁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染色游戏》单元教学活动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对应美术表现、创新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部分小学生在三原色教学活动中会将滴管中的三原色在玻璃上进行随机混合,混合顺序可能与教师不一致,此时美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与色彩观察结果。在精准观察的过程中,美术教师会发现学生不敢大胆尝试颜色混合这类操作,因此需要给予学生言语鼓励。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层面,因此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模仿配色的过程中,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会直接影响创作效果,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以大胆的配色方案作为引领学生模仿的依据,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
(三)关注单元结构,引领探索实践
在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教师要关注单元结构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均衡性,并创新引领学生探索实践美术世界中的艺术思想与精神内涵。以鲁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美丽的花》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图像识读”核心素养为主线,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美丽的事物,将《美丽的花》与同一主题下的《星空的联想》《万花筒》等课程资源精准衔接。关注单元结构的均衡性会直接影响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实际组织形式,小学美术教师要将结构化的教学模式与创新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吸引学生参与全新的美术教学情境与实践活动。小学美术教师要关注单元教学活动中的内容结构与学生的实际认知需求是否匹配,才能在引领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对美丽的事物没有抵抗力,因此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生动直观地展现有关花朵的摄影作品、水墨画、油画等,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花海的壮观景象并进行创作。
(四)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借助单元教学活动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素养。以鲁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蔬果的剖面》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造型表现”等学习领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蔬菜水果的剖面图像设计成动画、漫画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实的物品观察情境,如杨桃的五角星剖面图,会让学生联想到某些生活中的事物,并将有关联的视觉特征进行对比。小学美术教师鼓励学生在单元教学活动中积极分享日常生活经验,如冻梨的多种切面、苹果在不同切割方式下的形状等造型特征。真实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并集中表现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小学美术教师借助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联想实际生活,将比较、联系等思维方式运用在美术情境的理解和创新创造活动中。创设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紧扣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将美术课堂与艺术生活关联在一起。
(五)鼓励成果展示,客观多元评价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的大单元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给予学生客观多元的教学评价。以鲁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十二生肖》课堂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从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出发,明确大单元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并将其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中,将圆明园的十二兽首、农历新年的十二生肖吉祥物作为本堂课实践环节的重点内容。在十二生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览中,各组学生需要将成果展示和经验总结环节融合在一起,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对本组同学的文化创意进行客观评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并对十二生肖的视觉特征进行探讨,可以借鉴动画、漫画等美术作品,在绘图软件中模拟灵动的十二生肖动物形象。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美术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并给予其客观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树立起美术实践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大单元教学活动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素养与单元主题相融合。小学美术教师要全面研读学生学情,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整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