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转型路径

2024-07-13 07:17尚国红
天津教育·中 2024年6期
关键词:工作坊导向美术

尚国红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关键方向是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美术教育亟需对教学评价进行转型,以更好地贴近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实践中,目前的美术评价机制过于单一,强调成品评价,缺乏对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全面考量,影响了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真正理解。本文以探索过程性评价为方向,旨在调整评价标准,使其更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强调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美术课程质量的提升,实现评价机制的创新和美术教学的优化。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的要求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评价要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评价过于注重作品的呈现,而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评价应强调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关注他们在构思、选择材料、处理问题过程中所展现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标准包括学生提出的创意点子、对题材的独特解读、艺术元素的巧妙组合等。对学生的创意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创造性思维水平,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评价要求,将美术评价从单纯的作品呈现中解放出来,真正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其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审美情感体验的评价要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型迫切需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传统评价偏向技巧和形式,缺乏对学生情感投入的充分关注,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评价应侧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情感反馈、情感表达的评价标准,关注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元素,如色彩运用、形状设计、线条表现等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这一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审美的主观体验,培养其对美的独立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注重审美情感体验的评价要求将评价焦点转移到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其在创作中更好地体验、理解和表达美的内涵,从而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文化多元性的评价要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型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与表达。传统评价往往偏向于局限的审美观念,而忽视了多元文化对美术创作的丰富影响,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评价应当突出学生对不同文化元素的感知和运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立评价标准,关注学生作品中融入的各种文化元素,如传统手工艺、当地民俗、异国风情等,从而反映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性。强调文化多元性的评价要求,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够促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富创意,展现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关注文化多元性的评价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在艺术表达中更好地展现多元社会背景的综合素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的内容

(一)贯彻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旨在全面贯彻核心素养理念,引领学生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从传统的作品呈现逐步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通过“欣赏·评述”环节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强调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则通过“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鼓励他们在表达个性、展现创意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艺术表达。在教学评价手册中,教师将学具准备、课前展示、课堂表现、作业展评、课程检测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的表现。这一评价内容设计有助于建立全面、科学、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发展,形成对美术的综合认知。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作品呈现,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推动小学美术课程朝着更富有活力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二)促进素养提升的艺术工作坊教学评价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转型迈向更加实践和素养提升的方向,其中艺术工作坊成为关键环节。平度市东阁街道广州路小学设立了国画、剪纸、面塑、儿童画四个美术工作坊,旨在定向培养部分学生,促进他们在特定领域美术素养的提升。这些工作坊不仅是教学场所,更是将艺术融入生活的实践展示平台。在评价方面,教师注重实践活动的评价,侧重从美术视角提高日常生活品质的创意创新。通过对学生在工作坊中创意和实践能力的评价,鼓励他们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创意、参与创新,享受并热爱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点带面,工作坊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将向全体学生辐射,这一过程激发了全体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带动了整体美术素养的提高。

为了更全面地记录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过程,教师提出建立“美术成长档案册”的设想。该档案册不仅包含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还涵盖学生自我介绍、互评集章、教师点评以及学生美术实践活动情况记录等方面。这一档案册的建立有助于更准确地展示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的发展,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更具体和可操作的依据。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艺术工作坊教学评价的转型不仅促进了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素养提升,而且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了美术素养的良性互动。这一模式的实践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有益经验,为未来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艺术教育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再仅仅关注技巧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观念、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策略

第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主要以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语言评价法、观察记录反馈评价法、符号评价法进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评价策略贯彻于实践,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语言评价法、观察记录反馈评价法、符号评价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评价体验。

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语言评价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得到有效运用。学生在完成作品后首先进行自我评价,例如,通过语言描述自己的构思意图、运用的艺术元素以及对作品的满意度等。其次,学生进行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对彼此作品的看法,分享观点和建议。最后,教师进行他评,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专业性评价,提供更深入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色彩运用、线条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观察记录反馈评价法的应用,通过教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为评价提供更为客观和具体的依据。例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展现出对细节的关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反馈表达对学生专注力的肯定,并提供相关建议,以引导其进一步发展。

引入符号评价法,将评价信息通过符号的方式进行传达。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符号表示学生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是否充分、线条是否生动等。这种符号评价法直观、简明,更易于学生理解,同时有助于强调评价重点。

这些策略的有效结合使小学美术课堂的评价变得更加立体和个性化。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培养了主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互评促进了团队协作与学习共建,而教师的专业他评则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刻的指导。观察记录反馈评价法和符号评价法的引入使评价更加客观、直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第二,艺术工作坊学生的评价以实物评价法、家长评价法、问卷和图表填空评价法为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的策略之一是在艺术工作坊中采用实物评价法、家长评价法、问卷和图表填空评价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并促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效结合。

实物评价法对学生作品的直观审查,使教师能够准确评估学生在工作坊中的实际表现。例如,对于国画工作坊的学生,可以评价他们的线条运用、水墨表达等方面的实际效果,这种实物评价法使教师更贴近学生的创作实践,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创作水平。

家长评价法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可以获取更全面、多角度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是否表现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以及是否有创造性的作品展示,这样的家长评价法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校外的美术实践情况。

问卷和图表填空评价法的引入为评价提供了系统性和量化的手段。学生和家长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可以表达对工作坊的看法,对课程和教学提出建议。教师汇总这些问卷内容,形成综合性的评价图表,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整体评价情况,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的实物、家长参与以及量化的问卷和图表填空等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美术学科表现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这样的评价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坊中的个体发展,而且为学校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了美术课程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第三,检验课程学习的监测评价以评语评价法为主,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也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评语评价法在监测课程学习中占主导地位,其目的在于提供更个性化的反馈。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的形式指出学生在构图方面的进步,表扬其对色彩运用的创新,或者提醒其注意一些可能需要改进的细节。这种形式的评价更注重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有待提升之处。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在于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强调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另外,评语评价法强调对学生的整体性发展进行评估。在美术学科评价中,强调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在技巧方面尚未达到高分水平,但是在创造性和表达能力方面有出色的表现,教师可以采用评语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努力给予正面肯定,用具体而细致的评语指出学生在创意方面的独特见解,或者在表达作品时展现出的独特风格。这种肯定不仅是对学生个体技能的评价,更是对其个性、努力和独特贡献的认可。通过这样的正面反馈,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之处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科更多的兴趣和热情。

这一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不足之处,更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教师向学生传达对其创造性和表达能力的认可,鼓励其在美术学科中持续努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挑战。这种积极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美术学科全面发展。关注和关怀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评分的限制,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发展。评语评价法的引入使评价变得更加灵活,更具有启发性,能够更精准地传达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期望,同时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促进其美术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美术教学评价的转型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引入新的评价策略,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成绩的提高,更涉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美术实践和创意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的实践探索为美术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经验,教育教学者应继续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体验。

注:本文系青岛市教育学会2024年度“行知项目”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XZ36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工作坊导向美术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偏向”不是好导向
创意美术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