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传美
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各阶段课程教学都开始重视实际教学效果,学术界也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相关研究上,微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微课以其灵活的体量、多样化的形式和专精一项的内容特征,获得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因此,微课能够被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作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新课标下初中生物面临的教学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生活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主动获取、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而非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要求推动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方向发展。在科学素养方面,学生需要形成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学会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表达生物学方面的信息,而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等工具的应用,成为学生提高学科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的途径。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则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包括解决日常问题、参与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升学科的吸引力和可应用性。
(二)强调以问题导向开展学习活动
在新课标得到全面落实之后,初中生物教学开始强调以问题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得到激发,这需要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问题导向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探究性学习能力,能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并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面对未知情境的应变能力。此外,问题导向的学习还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合作、交流思想,培养团队协作技能,这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要求。
(三)侧重实验与实践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强调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一要求推动教学从纯粹的理论传授向注重实践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方向发展。客观来看,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生物学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技能。因此,教师需要更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发现、解决问题。在实验及实践教学中,学生将学会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科学的方法,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培养仔细入微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技能,这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
当下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表现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意味着教师更多时候依然在充当主导者的角色,通过讲解、板书等方式传授生物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依然以接收信息为主,缺乏积极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某些情境下依然有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由于过度依赖教师讲解,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对生物学科难以产生兴趣。生物学本身涉及丰富的实践和观察,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充分体现这些方面。其次,学生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差距。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不同,仅依靠教师的统一讲解方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互动来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
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表现出的第二个问题。在许多学校,生物课程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难以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这种问题的表现在于教材中缺乏实际案例,致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他们对生物学科的认知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抽象概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科兴趣,而且限制了他们对生物学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学科技术手段应用不足是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在数字化时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仍然未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线资源等,生物教学效果也就难以得到充分提升。这一问题反映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部分学校的生物教学仍然滞后于科技应用的发展,科技手段的不足可能导致学生与生物科学的互动不足。而多媒体、虚拟实验等技术工具有助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生物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手段的缺乏使得教学内容显得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
三、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诸多的应用价值,为教育提供了更灵活、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推动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创新。
第一,微课丰富了初中生物教学手段,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生物概念,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对于抽象或复杂的生物过程,微课可以利用可视化手段进行直观解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对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具有积极作用。第二,微课具备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传统教室空间的限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得到激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第三,微课还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相应的微课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科需求,这有助于解决传统一刀切的问题,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差异化水平。第四,微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可供学生重复观看,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科学习效果。第五,微课还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效果的评估手段。通过查阅学生观看微课的次数、提问互动等数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及倾向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来看,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丰富教学手段、推动学科创新、促进个性化学习、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教师充分挖掘微课的潜力,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将得到显著强化,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充分应用微课的策略
(一)利用微课进行概念展示及解析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知识概念解释,制作精炼的微课视频,生动地展示抽象或复杂的生物概念,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微课的短时限和可重复观看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巩固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此外,在微课中引入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元素,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科学习更具吸引力。
以鲁科版六年级生物下册《藻类植物》一课为例,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获得仔细观察藻类植物的机会,对藻类植物的了解相对有限,仅凭借教材上的内容很容易产生一知半解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详细展示教材中提及的藻类植物状态及概念,并通过动画清晰地演示藻类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更直观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具体概念的记忆。这种形式的教学显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他们对基础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深度。
(二)利用微课演示并指导实验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同样可以用于实验演示和操作指导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视频,为学生清晰地展示生物实验步骤和原理,同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实验操作效果和学生的实验技能。学生在观看微课后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验流程,掌握实验技巧,减少实验误差。微课视频可以多次观看,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进行实验前有更充分的准备。同时,实验演示视频能够在没有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机会。
以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消化和吸收》一课为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检索或自行制作具体的微课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准备实验材料。之后,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对照微课认真执行每一个实验步骤。当学生完成实验并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探索实验中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通过这种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掌握实验技能,强化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促使他们对生物学科实际操作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提高了实验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三)利用微课解析生物现象及案例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的生物现象和案例,同样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分析。教师借助微课为学生展示生物学现象,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现象进行思考,逐步深化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微课的视觉表现形式有助于生动呈现抽象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案例分析则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以鲁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中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应用微课为学生展示这类动物的生存习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生活习性形成的原因。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培养他们分析复杂生物现象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探究生物学现象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的互动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讨论的机会,拓展了学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利用微课开展分阶段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还可以用于开展分阶段教学,具体方法是在每个阶段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概念,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知识。
第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介绍新的生物学概念,利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他们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知。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建立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
第二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的元素,如小测验、问题解答或思考题等。通过这些互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检验理解水平,这有助于强化他们对概念的掌握,提高学科素养。
第三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或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结合生活实例展示概念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微课的分阶段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的传递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五)利用微课开发自主学习资源
微课同样可以为初中生学习生物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微课的灵活性和可重复观看的特点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工具,因此,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学科知识的补充材料,让学生根据个体差异和学科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而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下,能够自主选择观看微课视频,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兴趣特点推荐不同难度和主题的微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科需求。通过微课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科学习,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微课,有助于培养独立学习的意识,提高对生物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微课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作为自主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深了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的出现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方式,能够作用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好奇心,帮助学生筑牢生物学知识体系。除此之外,微课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