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4-07-13 05:54魏春杰
天津教育·中 2024年6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魏春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内容较为丰富的课程,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等具有重要影响。在开展初中道德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初中生道德认知以及法律观念的引导,以提高其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佳,难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型、高效的课堂形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今后的成长,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时代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当今初中德育课程的教学特点及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初中生品德的塑造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只有将道德与法治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健康快乐的身心成长,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水平的目的。这需要通过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来有效落实这一任务,从而推动整个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使其更加完善,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不仅是为了培养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多的是从初中开始就重视道德学科的建设,并积极推进相关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以此带动整个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有利于广大初中生进一步了解道德与法治概念及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进而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意识,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全面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保证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地开展,不断提高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初中生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一味地强调学生知识学习和技巧掌握,忽视了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这种过于僵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主动的求知精神,形成一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严重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师从教材入手,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以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及相关政策等原因,当前很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单向灌输上,难以突破课堂教学常规,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低下。这种单一灌输的方式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克服的一个重大弊端。

(三)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为了提升课堂的时效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更应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只有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成长体验。但是,由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了他们进一步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缺乏课堂互动的现象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理解,而且会极大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热情,导致道德与法治整体学习效果低下。

(四)学生缺乏深入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在接受某种活动或事物之前产生的强烈渴望感。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引导,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引发其他不良的行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往往存在着单一化倾向,很难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而这恰恰是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前提所在。这种现状必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无法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影响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利于学生高效掌握知识,降低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三、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的贯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并且将这些方法有效应用于实践中,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目的,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做更好的自己”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漫画故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思考、阐述和讨论,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懂得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自身成长,以便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这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做更好的自己所必备的能力,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认知水平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才会获得成功。这有助于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完善自我的基础上,加强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形成完整且高效的知识结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此,要想实现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入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合理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情境,以实际生活作为基础,成为学生认识、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相关知识点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具体案例展开讨论,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或身边的同学为中心展开讨论,将问题转化为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并获得应用价值的意识,这对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习惯为基础,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在探讨过程中掌握改掉不良习惯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

(三)精设课堂问题,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精设课堂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拓展多元化发展思路,开阔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强化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讨论活动,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最终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提问形式以及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既不脱离课本,也不会出现生硬死板的情况,而是根据不同主题设置相应的问题类型,以便学生灵活应对,并保证每个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氛围轻松融洽,学生也更容易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高效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社会参与与公益活动”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问:“你们都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呢?”“你所参加的公益活动具体涵盖哪些方面?”“你为什么要去参加这个活动呢?它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启发?”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态度,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开展时事教学,保持教学与时俱进

初中道德与法治离不开当前的时代背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社会形势变化较大,在这一背景下,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以实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开展时事教学则顺应了当下这种潮流,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政治素质,让初中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时事内容的讲解,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加深学生对时政问题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程度,让学生在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高效融通知识点,完善本课时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满足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法律的本质与作用”教学中,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初中生充分认识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引入最新发布的国家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如2024年退休新规定:“2024年以后退休的人员将不再享受过渡性养老金补贴,退休金由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通过对新出台政策的解读,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为日后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正处于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公民意识,以实现德育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