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融入乌拉特草原的“国家孩子”(下)

2024-07-12 10:26韦颖显王永昌
雷锋 2024年6期
关键词:乌拉特张健展馆

韦颖显 王永昌

感恩  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张健便决定先按照自已目前的能力,建一个有关乌拉特草原接收上海来此的孤儿工作站,以他个人的名义自筹资金进行,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

一是设立“五老工作站”。不给组织添麻烦,个人出资建立“国家孩子工作站”。为“国家孩子”免费提供食宿,把工作站当成他们自己的家。同时,力争把工作站发展成为专题红色教育基地,以便更好地讲好“国家孩子”的故事。

二是寻找乌拉特草原上其他 “国家孩子”。据材料记载,那批孤儿是22个,除了已经找到的和现在知道下落的以外,想办法知晓剩下的如今在哪里。

三是建立“国家孩子”档案资料。将其家庭住址及生活现状记录在案。同时,收集更多“国家孩子”的资料和故事。

四是尽己所能为这些“国家孩子”解决困难,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需要帮助的地方。

五是若条件允许,组织“国家孩子”进行DNA检测,建立DNA数据库,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尽快找到他们的根到底在哪里。

2021年下半年,由张健个人出资打造的“五老工作站”中“国家孩子”展馆建成。该馆占地100余平米,分“感恩家国爱 弘扬民族情”“殷殷父母爱 拳拳赤子心”“悠悠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三个板块展出。根据最初搜集到的信息,该展馆第一批展出了在乌拉特草原上生活的8个“国家孩子”的故事。此前经公开征集这些孩子的信息和各种寻访,从2022年以来,他一边打造展馆,一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采访和寻访工作,经过努力,在全旗范围内找到13名“国家孩子”,其中7位男士,6位女士,而且还得知已有3位已不在人世。其后,又陆续找到了2人,从已经掌握的信息看,曾经来到乌拉特草原的22个上海孤儿,已确定的有15个仍旧生活在这里。考虑到当时中旗、后旗未分家,其余的有可能在后旗牧区,也有可能后来随着养父母离开了当地。经过多方调查走访和资料收集,这些“国家孩子”的养父母,已知目前健在的只剩下了张健的母亲胡彩萍老人。而老人也已是86岁高龄的人了。为此,张健深深地感觉到该项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了。

“五老工作站”中“国家孩子”展馆是张健用自己的房子改造的,占用了原来的凉房、大门洞和车库。大门外的院墙被设计成了文化展示墙。步入展馆,三个展区的墙上挂满了乌拉特中旗“国家孩子”个人资料照片。依托这个展馆,张健一方面开展了各种活动,比如组织“国家孩子”与退休干部、相关单位联谊,开展共叙民族团结情座谈会,制作“国家孩子”通信录、胸章,筹备出版画册、专题文化展厅等;另一方面,他以此为基地协调社会各界帮助解决“国家孩子”面临的困难。

在寻找这些“国家孩子”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使张健感慨万千。走访中见到海流图镇中联小区的孟根其其格时,她说着蒙语,将手扒肉、炒米、奶茶端上来,她的模样举止和生活习惯就是一个淳朴的草原牧民。她说:“只知道自已1957年生,3岁时送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因为来的时候太小了,当时的好多事都没有印象,想到乌拉特草原收养我的阿爸和阿妈的无私大爱,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在海流图镇锦绣中华的那仁特古斯家,头发已经花白的他回忆起往事心情还不能平静,他说:“60年前,是阿吾和嬷嬷把我抱进他们的蒙古包,使我有了一个家,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成人,这份恩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见到了川井苏木巴音呼都格嘎查的阿丽玛,不是她自已介绍,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几乎不会说汉语的蒙古族妇女,曾经是一个满口说着上海话的小孩。她说:“我从三岁来到乌拉特草原,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我的阿吾和嬷嬷。”在阿丽玛的心中,草原的路有多长,父母的恩情就有多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都不会忘记嬷嬷离世前在她怀里对她的嘱咐:“兄弟姊妹间一定要相互团结,好好生活。”

2022年2月,张健作为乌拉特中旗“国家孩子”成员之一,向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苗凯明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和今后的思路,对于他的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苗主任完全同意,并为他推荐了关工委苏力德老师,并说苏老师有能力,又对当地牧区十分熟悉。此后,关工委通过专门的会议讨论并通过,将张健增选为委员,正式挂牌成立了乌拉特中旗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国家孩子五老工作站”,并开始工作。

工作站成立以来,在地方党、政和有关机构的大力协助下,大力弘扬正能量,宣传主旋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工作站除了为社会分忧,承担责任外,还积极协调解决“国家孩子”面临的困难。他们在走访中得知在德岭山镇放羊打工的“国家孩子”陶格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便主动与民政局、红十字会、残联、妇联、海镇、德岭山镇等部门和村、嘎查沟通,对在当地养羊打工的陶格素给予了帮扶慰问。还有苏和巴特尔的家庭,因他的老伴已不能行走,他们就协调残联为其办理了残疾证,领取了助行器,还为苏和巴特尔做了一身民族服装。此外,工作站还为困难家庭联系解决就业,68岁的花拉由于年岁大无人雇佣,没有收入,生活非常艰难,张健为她想办法谋出路,便雇佣花拉陪伴自己的母亲,每月给予工资2000元,同时代她向相关部门为她申请低保补助。2024年春节前,“五老工作站”站长张健出资购买了粮油等春节慰问品,对居住在中旗境内的8位“国家孩子”进行了慰问,祝他们新春快乐。此外,工作站还组织“国家孩子”联谊会,联谊会先后开展了5次,制做“国家孩子”通信录,筹备出版画册,并进行了前期采风。

2023年,“国家孩子”展馆被评为全旗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张健坚持“走出去”思路,先后在全市学校、社区及单位巡回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20场,受教育人数1800余人次。

2023年春节过后,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张健组织在乌拉特中旗的11名“国家孩子”和4名“国家孩子”的后人进行基因检测,建立了“国家孩子”DNA数据库,截至目前,已经有5个“国家孩子”通过DNA比对,寻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源头。前不久,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张健组织召开“国家孩子”共续民族团结座谈会,生活在乌拉特草原的12名“国家孩子”及家属,实现了近60年来的首次聚会。8月,在旗委、政府、宣传部、统战部、旗关工委等多部门大力支持下,张健个人组织筹办以“我在草原有了家”为主题的“国家孩子”专题文艺晚会,并在融媒体做了同步直播,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据张健介绍,下一步,他们期望在组织的帮助下,建立“五老工作站国家孩子实物展馆”,依托实物展馆,齐心协力讲好“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草原的哺育之恩,让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历史佳话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吴维满)

猜你喜欢
乌拉特张健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乌拉特戈壁石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内蒙古后套地区乌拉特民歌的研究
张健书法作品
十六岁的乌拉特草原
张健的传销邪教
“勾股定理”之我见
我的故乡乌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