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叙事”的精神原点:张楚小说《云落图》读记

2024-07-12 07:58卢桢
当代作家评论 2024年3期
关键词:张楚樱桃

熟悉张楚,源自他笔下的一座座冀东小城。它们都在唐山腹地,有时候叫桃源,有时候叫云落。镇子不大,离城很近,离乡也不远,应该有一条河流过。镇上的人大多行色匆匆,各自沉溺于奔波无功的命运。有些人狂躁不安,有些人沉默木讷,却都有着需要守护的秘密。城市商业文化的洗礼,城乡流动空间的贯通,打破了镇子的宁静。当人们被牵涉进更为细密、复杂的经验世界时,围绕“县城宇宙”层层展开的故事,便也有了全新的精神图景。张楚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云落图》①,正是这样的文本。小说正式发表前一晚,张楚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时光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短促,难忘无数个不眠之夜,难忘和小说人物朝夕相伴、痛苦又辛苦的日子。”的确,这部长篇历经五六年时间打磨,几易其稿,堪称他用情最深、用心最重、用时最久的作品,也为他的“县城叙事”赋予了全景展示与深度揭示的可能。

《云落图》的织就,依靠的是张楚熟稔的绵密叙事。不过,立体鲜活的人物群像、密不透风的话语弹射、亦动亦静的风景转场,并未给读者深入文本设置过多的障碍。相反地,刚刚踏足云落,一股熟悉的气息便弥漫开来。那是由海蛎子的腥、泥土的甜,以及粉尘、纸浆颗粒、鸡屎混合而成的味道。它从《在云落》《过香河》中飘出,几经流转,又汇入了《云落图》。张楚塑造的小城镇都有着相似的气味,闻之寻常却挥之不去,萦绕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又如无形细线,连缀起城乡间的孤单个体。即便嗅觉感官迟钝,难以因味识文,那么还有一种方法,便是从人物入手,为不同篇章觅得联络的途径。比如万樱,她是《云落图》的主人公,小名樱桃,也曾出现在中篇小说《刹那记》里,还是短篇小说《樱桃记》的主角。此番操作,是像王小波“捏制”的一个个不同的“王二”,抑或是像颜歌笔下共享着“顾良城”名号的芸芸众生?还是说,张楚的“樱桃”产自同一片苗圃,她们本是一体,共同演绎着一个女性的心灵历程?

于是有必要对“樱桃”做一番知识考古,用以洞悉樱桃的历史,厘清张楚的创作心迹。《樱桃记》②中,小镇少女樱桃体胖腿短,右手残疾(只长了三根手指),经常被男同学戏弄,尤以罗小军待她最狠。樱桃时常留意小军,对他的感觉由逃避逐渐转为爱慕。知晓他热衷于收集地图,便托继父为之寻觅,却也给了继父侵犯自己的机会。在故事的尾声,小军没有理会樱桃的馈赠,空留樱桃茫然一人。她望向小军消失的远方,体内浮腾出钻心的痛。显然,在残酷、粗粝、干燥的小镇空间,暴戾终结了一切童年的美好幻想,主导作品内核的是张楚对女性人物的隐忍之同情。常人习焉不察的生活片段或是人间偶遇,经由作家的悲悯之心洗滤,留下了痕迹深刻的精神面影。如他所言,樱桃的生活原型是他弟弟的小学同学,那女孩“胖到令人眩晕,没有父亲,且缺半截手指”,是他见过的“最丑的女孩子”,多年后,他眼前“还经常浮现她的影子,就写了《樱桃记》”①。这段揭示“樱桃”诞生始末的文字里,有着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细节——那位女孩曾写下过血战书,要和质疑她的人决斗。相较之下,作品里的樱桃并未复制其原型的性格,仅保留了笨拙沉重的体态。由此导致的自卑,使得樱桃对外界的认知往往显得迟钝,她的懵懂、退缩、惶惑,令她无法前进,也无从逃离。内嵌在她生命中的,远不止单纯的青春期悸动。

而那位女孩并未在张楚的世界中消失:“又过若干年,我又碰到她。她因生得丑,嫁给了一个种地的农民,这在县城里很是罕见。那天她穿着军大衣,不停在雪地里打手机,间或大声吵嚷。我观察了她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就写了《刹那记》,或许出于怜悯,我给这个少女时期的樱桃安排了一个还算和暖的结局。”②于是我们恍然大悟,第一次遇见那个女孩,诞生了《樱桃记》,多年后重逢之时,张楚已为人父,内心的善良和温暖,倏忽被眼前的女孩激活。所谓《刹那记》③,如庞德邂逅地铁车站的女子一般,稍纵即逝的刹那间,故事的种子便再吐新芽。依然是那个樱桃,照旧是小的切口,《刹那记》接续《樱桃记》的故事线索,追踪着樱桃的成长。她仍旧思念着罗小军,不时给在部队上的他写信,却从不敢署上姓名地址。继父在矿上失踪后,母亲选择再嫁,新继父是位鞋匠,对樱桃很好,引发了母亲的恶毒猜忌与咒骂。为了保护同学,樱桃被流氓侵犯,以为自己怀了孕,一张“良性肿瘤”的诊断证明,终止了母亲对她和继父关系的毁谤,一切恢复风平浪静。短暂的虚惊,继父的守护,或许就是张楚留给樱桃的悲伤后的暖意。

《刹那记》中的樱桃停留在了少女时期,她的良善与卑微,是否会被旋转着的时代裹挟甚至改变?如亲人一般,樱桃的形象萦绕在张楚的头脑中,成为心结一般的存在。“其实我一直在构思一个长篇。我想写樱桃长大之后的故事,想以她从青春期到成年之后的成长史为线索,写一个县城和一个女孩子心灵的变迁,写一个笨拙、卑微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固守自己的位置。”④于是《樱桃记》和《刹那记》被纳入《云落图》的文学空间,张楚便有了一次更从容长久地观察、陪伴、守护樱桃的机会。《云落图》的文体颇有特色,在正序展开的章节间,作家适时插入了多篇“人物小传”。如第一篇小传“地图”分为7个小节,前6节的内容对应了《樱桃记》。稍有不同的是,樱桃和罗小军“成为敌人”的时间从11岁调整为10岁,桃源化为云落,清水镇小学变成云落实验小学,街边的一些风景,像教堂改成了职工俱乐部……细枝末节的差别外,比较大的变化在于樱桃的外表。除了笨拙肥胖,眼睛大小不一,有一双“鸭蹼手”,她已无“只长了三根手指”的残疾。此外的篇章内容,几乎都与《樱桃记》无异。再看“地图”的第7节,则是体量高度压缩的《刹那记》。中篇小说的故事主线,即樱桃与继父、母亲之间的家庭叙事被大幅度删减,得以保留的反倒是原文的支线——樱桃对罗小军的懵懂思念。宏观透视下,《樱桃记》与《刹那记》构成樱桃的人物前传,它们陈述了《云落图》的缘起,为少女樱桃到中年妇女万樱的成长做了补叙和铺垫。

一直以来,张楚的写作追求的是稳步攀升。《樱桃记》中的高密度叙事,已然彰显出某些细腻的质地。作家找准了“反传奇”的书写策略,力求读取边缘者人性中的卑微、良善,于平淡中点缀真奇。樱桃命运的频仍波动,具备了召唤性的特质,吸引人们静心沉入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与她一同盼望等待。而《刹那记》可以视为张楚对小说意象系统和结构控制力的成功实验。外部世界的精神畸形,在家庭空间的内部得以拟现,叙事切口缩小后,人世间的疼痛化为幻象,流入主人公意识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在微观的结构中凝结成一片纯净斑斓的心象。经由《樱桃记》和《刹那记》,张楚隐约察觉到,他可能“需要一种更宽广深邃的方式”①来审视对世界的态度了。为此,他把酸楚与哀伤融入了对人物的持续赋值,以一部《云落图》加固守护着这份怜悯和感怀。借助“樱桃/万樱”,作家一步一步完成了从短篇、中篇再到长篇的尝试,由体察人心到勘破现实,达成了对世界的诠释与总结。万樱也如一面镜子,她以不变的姿态,小心吸纳着照进心底的光束,并将之加以折射,以温情照亮世间众生之相。

《云落图》中,万樱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透过天青的感官实现的。她的出场方式有些特别,先是声音,然后是形象,渐次出现在天青的视界里。她的声音沙哑,如“雨夜传来的断断续续锯湿木头的声响”,她为人热情,时而羞涩,话说多了,耳根会泛红。她的头发似乎好几天没洗,刘海油腻,腰身“轻微耸动间皮肉便时不时露出,生猪油般白”。张楚为何要以“他者”视角安排万樱登场?为什么不让那些生在云落、与万樱命运紧紧缠绕的人,甚至干脆是作家自己,来开启对她的言说呢?或许,天青的“外来者”身份以及他与万樱的“陌生人”关系,才是张楚所看中的。天青在城市生活,要不是参加灵修团的旅行,便不会入住云落民宿,也无缘逢着万樱。因此,他便最有可能对万樱进行一种“客观描述”。可以想见,云落镇中即使是不认识万樱的人,大概也都曾与她擦肩而过,或是熟悉她肥胖粗笨的身形,或是断续听闻过她的遭遇,故而讲述起她,就很难超脱主观印象。唯有借助天青这位外来者的眼光,才有机缘呈现自然状态下的万樱。无论语态还是体态,她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甚至,不了解“樱桃系列”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都未意识到,这个仿佛再也不会出场的、过客一般的女人,就是牵动故事流向的主人公。把重要人物往“淡处”写,为之找寻让人心灵悸动的戏剧性元素,这已映射了作家的人物观及写作观。

没有特殊的事件衬托,也远无“人未至声先闻”的惊艳,万樱平淡的出场,无涉生命的波澜壮阔,似乎也不会牵连天青的生命运程。实际上,读者只有洞悉了故事的全貌,才能理解作家的铺垫与伏笔之妙。例如,开篇几次提到天青惯于使用香水,暗示了他对气味的敏感,由此才有后文对万樱的嗅觉感受:她没有这个年岁女人惯有的“水果微糜之气”,倒是充满了“旷野的清朗,那种深夜隐隐传来的掺杂着玉黍、稻谷和甘草的气味”。感性主导的嗅觉鉴定,实则指向两端,旷野蕴含着诚恳,深夜融合了羞怯,二者集束,便是天青对万樱的印象。从平凡的万樱身上,天青发觉了令他感到亲切熟悉的安全感,这番相遇是巧合,也是必然。

小说第二章名为“春醒”,万樱的形象由他人的侧面讲述,转换为作家的客观描述。精细勾勒云落春景之后,张楚正式为万樱起笔。天还没亮,万樱就要去清扫大街,头晌泡在同学来素芸的窗帘店里帮工,晌午准时去老太太家当保姆,顺带料理民宿,后晌去按摩院干活儿,晚上回家还要伺候植物人丈夫华万春。密不透风的生活,走马灯似的转场,是中年万樱的生活日常。本应叙写辛劳,张楚的走笔却别出机杼,说一到春天,万樱“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周身燥热骨节嘎巴,有啥东西在血管里东拱西窜,走起路来脚下仿佛踩着闪电,就连湿疼了整个冬天的膝盖也涂了油脂,松俐轻快许多”。轻盈谐趣的叙述,蓦然使人联想起《野象小姐》中的鲁叶香,仔细品味,又能发掘文字间渗透着复合悲喜的内在生命力,以及迟滞的、来自沉默之大多数的声音。

更多时候,他者眼中的万樱似乎是不觉知痛苦的。大致是因为她的钝感,她的低眉耷眼、不善言辞,她在外人眼中的能吃能睡,在背阴处的自生自灭,已然垒出一道墙,使人们既认定了她的善良、靠谱,也同情她的命运,但看她时仍像是瞅一只“呆头鹅”,无暇也无心窥探其内里的质地。容貌的自卑、情感的受挫、家境的窘困……令万樱的生存焦虑日益滋生。她的真诚、善良、迟钝是性格使然,又是潜意识中保护自我、维系自尊的方式,本身即具有情绪价值。凡事她总先退让一步,仿佛天生欠着人家,即便跟情人常云泽相会,其角色也更像是一个被动的牺牲者,要不断去安抚对方,就算腰酸背痛,也装出欢喜的样子。一个细节值得凝目:“有时她从背后搂着常云泽,幻想着他是个襁褓中的巨大婴儿。她是他的母亲。他除了吃喝拉撒,咿咿呀呀,一直都很安静、听话。”梦境源自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而万樱的期冀,侧面揭示了她在两性关系中的劣势。唯有情人变成婴儿,才有能力驾驭情感,其不安全感可见一斑。

从《中年妇女恋爱史》开始,张楚对小城中的“中年妇女”群体持续投射关注目光,试图点亮那些被遮蔽的心灵世界。曹霞曾评论道,张楚的价值在于写出了“现代生活的坚硬和冷酷,指出了人在世界上失败而无望的处境”①。在步入“中年”的万樱身上,这种处境表现得更为明显。张楚诉说了万樱的艰辛与卑微,但他要告诉人们的是,哪怕是最卑微的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专属其身的表达自我、宣泄自我、建构自我的方式。有些人可以沉默,但其精神世界依然充盈。为了疏解与人交往中的自卑感与紧张心绪,万樱必须觅得一种能够令她自洽的方式,据此完成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她所依靠的,正是“饮食”这一凡俗又奇特的路径。在张楚的文本空间内,饮食构成了书写地方的重要面向,它不仅维系着文学的地域性特征,还牵扯出众多关乎主人公精神的标识性信息。一方面,尽管每日操劳不休,但智识与能力上的平庸,使得万樱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连早点摊上的胡辣汤都舍不得多喝。可她又偏偏饭量极大,对食物有着天生的热忱,因而最朴素的愿望多出自饮食想象。另一方面,“吃”又关联着万樱与生俱来的能力——嗅觉和味觉上的极度敏感。少时,她被罗小军抓住辫子,惶恐之际,却窥见“一种白色所胁迫来的无端香气”,闻到“一股红糖姜水的味道”。步入中年,两人相见,她“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味道……有点像寒冬时红糖泡姜片的味道”。以通感体验世界,凭嗅觉辨识他人,情境之间的碰撞、衔接,彼此唤醒,相互激发,再次印证了万樱的感觉之奇特,也足见作家对细节的精密控制。由对人的体验推及对环境和世界的阅读,万樱本能依靠的,依然是味觉与食物。比如,春天对于她来讲,简直就是“有钱人婚宴上的流水席”,食物充当了修辞想象的语料主导。当她偶遇罗小军后,联想起过往种种,心绪纷乱,恰逢落雨,便忍不住伸舌舔舐雨水。通过味觉、嗅觉、触觉的共通刺激克服紧张,甚至也是她化解焦虑、填充恐惧的最为简单的方式。在给老太太煎鱼时,万樱的心理活动如是绽露:“她惊讶地发觉,在灶台间奔走时,内心如此平静,充盈着一种稀稀拉拉、毛茸茸的幸福感。在她点火时,在她往锅里倒葵花油时,在她手忙脚乱地将面条鱼小心着撒到沸腾的雪里蕻茎叶上时,她忘了常云泽,忘了华万春,忘了蒋明芳,忘了所有不该忘的人……耳中只有面条鱼上下翻滚的咕嘟声,只有煤气灶的蓝色火焰燃烧的噗噗声,只有街上卖凉粉的独眼龙摇着拨浪鼓的扑棱声,鼻子里则是海盐的咸味、雪里蕻的艮涩味、鱼的鲜味、太阳炙烤着菜地的甘味……她懵懵懂懂地想,要是这样一辈子不停闲地为吃食操心忙活,是不是,就能忘了这世上愁肠难熬的事?”与气味和声响交欢的刹那,犹如庄严神圣的仪式,又像是一个舞台,在其中央,我们看到了一个散发着温暖微光的、精神自洽的万樱。张楚用了颇多笔墨绘制烹调的场景,看似闲笔,却真正遁入了万樱的世界,沿着她的感觉方向体验着被拉长的、令其愉悦自足的温馨时光。只有在这个时刻,平时奔忙到连“撒泡尿都要掐点”的万樱才放松下来。她是狭窄空间内的主人,可以随意辨识、调配、组合味道,从中探寻维系精神平衡的能量。通过对味觉的想象和感受,人物的主体性逐渐清晰、立体起来。万樱平时与人交谈,往往出言低调,仅在与人谈论或赠送食物时,她才有自信的姿态。那是她为数不多的可供把握的事物,也为她源源不止倾泻而出的良善,附着了接地气的真诚,自然而然、润物无声般得以释放。

由饮食书写抵达的生命张力,将万樱迟钝表象下的敏感、丰饶一一道出。外与内,钝与锐,合成一种精神特质,内蕴在万樱体内,育成了她在云落的独特精神位置。以她为穿透点,《云落图》内置了两条明晰的故事线索:一是驴肉馆老板常献凯的儿子天青(实为养子)少时离家出走,常献凯误把流浪的常云泽认成天青,引发成年后的天青重回云落,与常云泽展开一场“身份”交锋;二是复员后的罗小军投身商海,在云落的城镇化进程中积极运作,精确布局,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却怅然于金钱与权力带来的升降沉浮,不时陷入焦虑。两条线索交替运行,保持了相对的独立,又在万樱这里形成了交集,将故事引入了精巧的空间格局。《樱桃记》中的罗小军是樱桃暗恋的对象,《云落图》中,他和万樱成为彼此的情感寄托,而粗鄙暴躁、好勇斗狠的常云泽,则是万樱现实中的情人。对两个男人而言,万樱给予他们的,都是充满包容感的母性意识,是令他们自己也无从索解的、由一种安全感触发的平和与喜悦。他们对万樱的需求,大都归结为她身上那种“不变”的力量,抑或是他们所企慕的“原初感受”。透过万樱如少女时明净、透亮、温顺又倔强的眼眸,罗小军窥见自己童年的影子,唤醒了来自辽远时间的静谧记忆。常云泽在弥留之际想到万樱时,浮现在意识中的场景竟是自己“像只小狗在她的胳肢窝下钻来钻去”,可见万樱带给他的,乃是来自母性世界的宁静与温柔。她是男人心中的少女,是母亲,却唯独不是身份平等、情感对位的伴侣。无论是常云泽还是罗小军,乃至万樱的丈夫华万春,都在她的心灵现实前驻足停滞,未尝深入,便闪身离去,使万樱继续滞足于难解的孤独。

带着此番认知,我们再次读起小说的终章,这是罗小军因非法集资被羁押后,万樱写给他的一封信。里面交代了来素芸、常献凯、天青的人生变化,也提到自己招呼过小军的儿子,说他“饭量忒小,只吃了两碗小米饭、一个五香猪蹄、三只茉莉红螃蟹和十只东方虾”。看至这里,读者大都会心一笑。对食物的专注,对“饭量”的理解,对小军的情感,令人内心生暖。如同《刹那记》的结尾设置,张楚也给《云落图》中的万樱安排了一个和暖的结局。这封第一次署上名字的信,不由得让人期待着发生在未来的大圆满。但也许有人更愿意相信,这封信是万樱为小军而写,更是为孤独的自己而写。那些能够观瞧到的文字,照亮的是别人的世界,还有诸多隐身的、暧昧含混的语符,如喑哑的痛苦一般,只能由万樱自己默然品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论及“70后”作家的写作,无法忽视“小城镇”的存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坚实的城镇生活体验,“小城叙事”成为他们窥探人性、洞察时代的有效切口。从空间融合的视角出发,写作者们把“小城镇”视作联系城乡的重要空间媒介,几乎每一位“70后”作家的笔下,都存留着一个地理文化特质鲜明的“小镇”空间。如鲁敏的东坝、魏微的微湖闸、徐则臣的花街,当然还有张楚的桃源和云落。作为张楚“小说世界的地理中心与逻辑中心”①,小城空间蕴藏了纷繁芜杂的异质性元素,其内部持续演绎着乡村伦理向城市文明的现代化演进,而空间中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变动以及对自身位置感的追寻,则构成了张楚写作的精神母题。整体性观照“小城镇书写”,张楚的“小城叙事”处于何种位置,在哪些要素上切中了时代文学的普遍性,又如何构建起他的特殊性表达,铭刻下他对现实的独特印记?一部《云落图》,恰逢其时地回应了这些问题。

回看张楚此前为作品拟定的标题,或为人物、意象,或为某某“史”“记”,均侧重凸显俗常个体的心迹。而《云落图》重心聚焦于“图”,囊括了幅度更为宽广的众生殊相与物态风景。耐心统计文本中的道路、街名、建筑,细致分析自然、人文景观,便能将零散在云落各处的地名串联、组接,由点及面地拼合成一幅文学地理图。托身图中,做一番城镇漫游,云落的形象自会变得立体,其模态大抵如此:云落离渤海湾百八十华里,城镇形似生姜,地域窄仄偏狭。主街八九条,错落着斯大林路、东方红路、捷克路、友谊路、两生路、影后路……某条最繁华的主街上,可以找到来素芸的窗帘店,左手是功夫包子铺,右手是家米粉店。两生路上,有万樱打过工的常记饺子铺。这里至少有四条公交线路,城心黄金位置立着老县委大楼,云落大饭店、万盛酒店、商业超市拔地而起,近旁是云落高中。县城里有万永胜投资兴办的扁鹊医院,还有一家云落中医院,西郊是常记驴肉馆,火葬场则在城南。城镇周边建起了钢铁厂、造纸厂、棉纺厂,因环保不达标,纷纷关停并转。如果去云落附近的镇子,还能看到不归寺、娘娘庙两处历史遗迹。近年来,云落改造的步伐加快,东南街、西南街的老旧宅屋面临大规模拆迁。西南街的平改项目名为“瀚海别苑”,由罗小军操盘负责。文旅层面上,政府修葺了元代风情街,打造的涑河景观群也成功入选“冀东八景”。类似台北“小蛮腰”、上海东方明珠塔、巴黎凯旋门、伦敦白金汉宫的建筑,耸立在斯大林路、捷克路这些富有时代感的地名之间,透射出小城同中国当代历史乃至全球化的奇诡联络。按照作品中的话说,云落“俨然有些名城的架势了”。

告别粗放式发展,迎来同质化建设,这便是云落之图。在宏阔的篇章结构内,张楚并没有为云落的“城市”形态另费笔力,但通过人与地理空间的联动关系,特别是人物的命运变迁,还是能够窥探到小城运动转化的某些方向。比如,在一些“一笔带过”式的叙述里,会发现包括罗小军的父亲、常云泽的母亲等不少人物都死于肺癌。为特定人物做剪影描写时,张楚有时会让他们听到两种交织在一起的声音:一种是风声和植物的呼吸,另一种是造纸厂、轧钢厂排放废料的噪声。将这类不经意间流出的疾病、声音等信息加以对读,那么工业污染对人的戕害、环保法规对云落经济格局的影响,以及由这种影响促成的新一轮城镇化改造热潮,便形成了可辨的逻辑。再如,作家写到云落人用上了网购海淘,也关心起华尔街股市甚至美国次贷危机,可县城核心商业的运作形式依然离不开“家族关系”和“熟人社会”的维系。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同传统乡土的家族观念,共时性混融在云落的话语场内。种种殊相变化,均暗合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此类细节的植入,也稳固了小城叙事的历史根基。

城镇仿佛是一个内部构造精密的沙盘,世人如棋子般散居其间,每个人都拥有一张自己的“小地图”。就像万樱,她的活动范围集中在斯大林路、主商业街、西南街沿线,对应着清扫工、窗帘店员工和保姆的活计。除去现实生存场域,万樱还有一个属于她的、超功利的精神地标,便是涑河。那条涑河是死水,不入海,却从未断流,传说有神龟镇守。近些年,河两岸盖起了政府大楼、三层欧式建筑的咖啡馆,还有“天鹅雅苑”等高档小区……据万樱回忆,她小时候,“这河两岸可不像如今这样,到处是高楼商铺。那会儿全是芦苇丛,水面阔到天边”。万樱的叙述点明了涑河周边的城镇化进程,同时还暗藏他意,即无论城市如何色泽斑斓,光彩耀目,河水却始终保持着常态。河流之静与城市之动,形成显在对照。《云落图》中的涑河,消退了《盛夏夜,或盛夏夜忆旧》《水仙》《听他说》等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它是云落的精神之河,围绕它周边的乡野景观,张楚摹写出城市之外的、属于田园记忆的云落。它的活力与涑河相关,往往会被风唤醒,到了午夜,云落会变得明亮、温润,甚至能听到根茎静穆呼吸的声音。这是“县城宇宙”的运行原理,也是张楚期待去守护的“鲜亮而又沉默”的云落。唯有在神秘的时刻,云落人才能和云落镇合为一体。

谈到云落人与镇的关系,就想到一个有趣的意象——地图。作为核心意象,它和张楚的“望远镜”“宇宙”一样,为苦熬中的在地者设置了“逃离”的出口,承载了“将主人公从‘现实中拔出,指向抽象‘意义空间的功能”①。小说伊始,少女樱桃知道罗小军喜欢收集世界老地图,便想着送他一张《巴黎交通地图》,可她并不明白罗小军为何迷恋这些与云落无关的事物。直到全文行至终末,作家才走入罗小军的思维,为读者揭开了谜底,说小军少时“渴望和陌生的国度发生联系,即便这种联系只是一张颜色单调的地图”。于是,一个自出娘胎就没离开过云落的万樱,与一个渴望掀开世界面纱的罗小军,就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进而延伸至他们对“远方”的想象:童年万樱能想到的最远方是一个抽象的“南极”,因为那里有企鹅,可以吃企鹅蛋;而小军心中的远方聚焦于地图上陌生而具体的城市、山川、河流,凝聚着少年对世界的全部好奇与野心。“远方”连接着欲望,而岁月的磨砺,使得罗小军心中的“远方”不断收缩,就像他观察到的万永胜办公室墙上地图的变化,从《世界地图》到《中国地图》,再到《兰若市地图》,最后是《云落县交通地图》。虚置的远方慢慢退缩回巴掌大的云落,视域变小之后,他却对云落愈感陌生:“他开车行驶在路上,有时竟念不起以前那条路的名字,曾经又是何等模样。云落犹如正在褪壳的螃蟹,旧壳尚未完全剥离,新壳正随着风声慢慢地氧化,没有人知道这只螃蟹是否还是从前的那只螃蟹,唯一能确定的是,它的心脏依然是从前的心脏。”

地图的作用在于指导人们移动,为旅行者提供定位。身处几乎无需地图导引的故乡,罗小军反而迷失了方向,正是现代人的精神写照。在变幻莫测的时代里,新旧元素杂糅共存,“新壳”频繁遭遇顿挫,犹如寓言一般,昭示着城镇时空的失序以及现代人在崭新的城市地图内“无法归家”的整体命运。相较于一泻千里的城镇化速度,万樱的形象意义和人性价值再次得以彰显。她的静默、不变,凝聚了天真且伤感的乡土经验,指涉着明亮、清澈的自然云落,是小城的诗性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万樱的思维特质与消费时代的生存法则并不适配,尽管她从高二辍学开始,便依靠诚实劳动维系住了生计,但这也仅能证明,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以及多种经济样态的布局,保证了普通人也能通过劳动改善生存状况。然而,城市商业文化内设的竞争、逐利、效率法则,并没有深入浸染万樱,她所秉持的道德观念,往往出于无功利的目的,既不涉及利益竞争,也非严格对应法理,只因对他人生出了同情,便实打实地付出,不在乎个体的利益得失。她的记忆仿佛是可以清零的,一切晦暗的经历和别人的不好,都会被自动抹去,唯有某种稳定的精神存在,潜流在记忆深处。不变的万樱与亘古不变的涑河,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它们共同搭建起云落的神经中枢,为张楚的“小城叙事”锁定了精神原点。

程德培曾把“逃离”视为张楚小说的母题,逃离源自无法忍受的焦虑,也复合了“追寻、造访、再造”的意味②。或者像天青加入的道教旅行团,谋求参悟万物同欲念的关系;或是如来素芸痴迷于名品消费,将占有金钱视为安全感与主体存在感的来源;抑或是像罗小军和常云泽那样,从万樱身上找寻人类原初的婴孩状态。拙朴、自然的云落,在万樱体内诞生;狂飙突进的、商业化进程中的云落,则分别由罗小军和常云泽饰演。从跑销售、揽工程到涉足房地产,如果不是最后因非法集资锒铛入狱,那么罗小军的成长史便是一部由商业理性伦理引导的云落经济变革史。而常云泽从酒吧服务生、保安、押运员再到钢铁公司员工,他的成长裹挟了来自乡野的蛮勇、剽悍之气,彰显的是自然生态下的民间道义与伦理。二人同万樱的遇合,从城乡视角而观,可以理解为城镇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自我价值方位的调适,以及对精神原点的贴近。作为城乡联络点的万樱,她外在的笨拙卑微,反拨了城市的速度与喧嚣,她固守着自己的悲凉和暖意,将之凝合在一起,混合上菖蒲与河泥的味道,舒缓而坚定地飘往辽阔澄澈的境界。其间的丰富博大消解了名利场中的麻木庸常,为物质充盈却精神贫瘠的小镇,也为小镇内外的孤独者们提供了慰藉。

如张楚所设想的,他道出了万樱的心灵史,为城乡变动的时代打造了恒定状态的精神样本。同代作家为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作传,几乎都会选择一条通畅的“反思—更新—成长”之路,叙写一个来自城镇的个体如何通过阅读城市识别自身,最终或是融入城市体系,或是选择从中逃离,进而迷失于难以返回的故乡。而万樱却与这条路径截然相悖,她的人生更像是张楚评价安妮·普鲁的《工作史》时所归纳的:“一辈子都在为吃饭奔波,从来没有放弃,也从来没有收获,从失败中来,再到失败中去。”①她一直在原地旋转,就像母亲日夜踩踏的缝纫机,终身奔劳,也“难以缝合漏风的生活与开裂的俗世”。她未来的人生,大可被我们轻易预见。这样一来,万樱的人生意义何在?有一段叙述或许能揭开答案:万樱怕他人知晓自己堕胎,决意投河寻死,被一位老太太劝解,才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这转折看似圆满,却依然渗透着“卑微者连一件大事都做不成的莫名哀伤”②,老太太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让人心安的意义指向:“这世上,总要有让你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糟心事,日日磨着你,月月钓着你,年年熬着你,你才活得有心劲,在人世的那口气,才吊得长些。”浅近通俗的言语,点透了普通人的生存意义,人是云汉一粒尘,存在便相伴苦痛,存在即时光本身。看不透天空与大地,这是尘埃的宿命和机缘。与身上黏附的尘土一道活下去,便是凡人能抵达的最卑微的成功,也是最质朴的悲壮。

一幅《云落图》,积淀下一部“县城人物志”,堪称中国小城镇的《清明上河图》。它和张楚互相成就,实现着精神互喻。借助长篇体式,作家从容调用“闲笔”,把旁逸斜出的想法一一落实,由此才能展示出用柳条编笊篱、秃萝卜顶蒸疙瘩、制作懒豆腐等细腻的技艺描写。闲笔并非烦冗,它们穿插于叙事空间的缝隙,保持了文本推进的张弛有度。寄寓其内的民间习俗和手工技艺,又潜在对应了云落的“慢”时间。人们仿佛摆脱了轰鸣作响的时代强音,以一种古老而沉稳的耐性,享受着属于凡人的安然笃定。张楚的文本不倚重作者自身的话语引导,大多是通过细致锐利的客观描绘,让人物自己完成心灵的揭示。其中,一些饱满瓷实的细节频繁再现,为小说孕育了核心意象。比如,作家8次写到万樱家里的闹钟,它为事件提供了时间参照。同时,不停摆动的指针与万樱的奔忙状态、钟面上“熊猫吃竹”的图案同万樱的欲望需求之间,又形成了微妙的隐喻。还有一些细节倏忽而过,却能够被其他细节再次激活,达成逻辑的呼应。就像万樱从来不擦家里那面“沾着苍蝇屎描着富贵牡丹的镜子”,但见罗小军之前,她竟然要用“焚过的火柴梗刮眉毛”。两个细节相互比照,万樱细密的情感世界便生动地展露在读者面前。除此之外,繁复精致的结构、古典叙事的节奏、草蛇灰线的笔法、短促明净的句式、取法方言的语词,彼此协同运转,串联着故事的因果,也构建起富有张力的叙事空间。关于《云落图》的种种,必将长久引发人们的讨论与关注。

【作者简介】卢桢,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薛冰)

猜你喜欢
张楚樱桃
小樱桃(9)
樱桃肉,让年味飘香
樱桃笑红了脸
1987年的微笑
一树樱桃带雨红
吃不到的樱桃
张楚是什么座?
孤独的人不是可耻的
张楚:文艺的事儿英雄的事儿都欣赏完了
摇滚的忧郁诗人:张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