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2024-07-12 05:32兰肖萍黄丹扬
新农民 2024年17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兰肖萍 黄丹扬

摘要: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猪肉是我国最为主要的食用肉类,因此养殖前景较好,而生猪养殖业恰好也是广西平果市的主要产业之一。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大肠杆菌病严重威胁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将结合实际详细探讨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生猪养殖技术的长远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业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分布范围较广,为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猪的食性复杂,且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低,因此较为适合大规模养殖。需要注意的是,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病原性大肠杆菌而引发的肠道传染性疾病,致病原因不一,仔猪是主要的易感群体,且死亡率居高不下。为防治该种疾病,养殖户需时刻关注猪群健康情况,并遵循基本防治原则。

1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1.1 发病原因

大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畜皆可传染,主要分布在土壤之中。健康生猪的肠道内也存在大量的大肠杆菌,通常不会发病。如果生猪抵抗力下降,或者遭遇较强的外界刺激,会促进大肠杆菌繁殖能力的增强,毒性也会翻倍。相关数据表明,病猪、带菌生猪都可成为传染源,并且随粪便排出体外。经过长时间繁殖,会污染水源、饲料以及生存环境,进而感染更多的生猪。目前,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饲养管理方式不当。由于仔猪感染该病的概率较大,而饲养管理不科学会加剧病情。通常情况下,受孕母猪的健康状况会对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一旦妊娠母猪的营养过剩或过肥,回到乳汁过于浓稠,仔猪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在哺乳期,母猪如果感染乳腺炎也会导致乳汁变质,进而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消化系统紊乱。此外,饲养密度过高也会诱发猪大肠杆菌病。

第二,引种失败。目前,多数养殖户都会从外地引种,并且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生猪养殖水平。需注意的是,部分养殖场在正式引种之前缺少调研,甚至会从疫区引进仔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猪群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产生应激反应,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诱因之一。在引种工作结束后,部分养殖户没有进行隔离观察,导致原有的生猪也感染该病,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免疫接种不规范。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免疫接种工作不可或缺。但是错误的接种方法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引发猪大肠杆菌病。部分养殖人员对母猪的身体状况不够了解,导致免疫程序也不合理,最终对免疫接种造成负面影响,最终猪大肠杆菌病在养殖场内大范围暴发。

1.2 流行特点

第一,黄痢。一年四季均为高发期,而夏季以及冬季最高,新建的养殖场需格外注意该病的防护。黄痢会感染所有品种的生猪,尤以3日龄的仔猪为重。妊娠母猪的头胎发病率最高,并且随着生育次数的增多而减轻。患病生猪是主要的疾病传染源。健康仔猪在接触病猪的饲料、水源、饲养器具后,就可能会被感染。

第二,白痢。夏季和冬季为高发季节,由于这时外部温度较低、温差较大,因此发病率居高不下。10~30日龄的仔猪极易感染此病,而1月龄以上的仔猪通常不会被感染,发病后死亡率较低。在母猪生产后,由于饲养管理方式不当,猪舍的卫生环境不佳,阴暗潮湿,通风不佳,防寒保暖不重视,导致母体的抵抗力较弱,肠道的菌群失去平衡,产生应激反应,会促进猪白痢发病率的提升。通常情况下,1头仔猪感染后,其他仔猪也会被传染。

第三,水肿病。同样一年四季均为高发期,特别是春季或者秋季。已经断奶的仔猪是高发群体,发病集中期在断奶后1~2周,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不低于90%。近些年来,40~50 kg的生猪也会出现水肿病,尤其是食量较大、肥胖的猪死亡率较高。在饲养仔猪过程中,如果饲料过于单一,导致其营养摄入不足时,会大大增加水肿病的感染危害[1]。

1.3 临床症状

第一,黄痢。潜伏期不长,通常为1~3 d左右。在潜伏期过后,开始是少量仔猪发病,之后全部仔猪被感染。病猪会排出黄色粪便,其中存在气泡,难闻异味,长时间的腹泻导致肛门松弛、大便失禁,还伴有口干症状,直至脱水死亡。

第二,白痢。病猪的体温变化不明显,会伴有严重腹泻,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的稀便,散发出恶臭味。患病生猪会出现食欲不振、拒绝哺乳、畏寒、吐奶、皮毛无光泽、形体消瘦、拱背、脱水等症状,严重时会死亡,病症轻的病猪会逐渐自愈。该病具有反复性较强的特点,会出现“僵尸猪”。

第三,水肿病。病猪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神经性症状,包括无目地转圈、乱走、叫声嘶哑、口吐白沫、抽搐不止、四肢无力、倒地不起等。与此同时,在发病初期体温会明显升高,之后迅速退烧。病猪的眼睑与颈部会出现水肿,通常持续1~2 d。除此之外,在发病初期会腹泻,发展到后期出现便秘,精神萎靡不振、食欲较差[2]。

2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2.1 做好饲养管理

一方面,为预防猪大肠杆菌病,养殖户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猪的养殖环境,以此降低发病概率。在养殖生猪过程中,干净、舒适的饲养环境是必要条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充足的光照与通风。为实现上述目标,养殖人员需不断为生猪改善生存环境,可在猪舍内安装专业的设备,以此提升内部舒适性。此外,还需定期消毒饲养器具以及猪舍。在消毒工作完毕后,可能会残留有毒气体,为避免出现中毒,应将其及时排出,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饲养密度加以控制,避免因猪舍过于拥挤而诱发疾病。在处理猪舍粪便、污水过程中,需注意对墙面与地面的清理,在冲刷完毕后使用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或者生石灰进行全面消杀,使病毒、细菌彻底丧失传播渠道。如果生猪养殖的规模较大,应将消毒点设置在出入卡口,尤其是外来车辆,将感染猪大肠杆菌的概率降至最低。

另一方面,在进行猪大肠杆菌病防控时,养殖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为主、防范为辅的基本原则,并且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科学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具体而言,可通过免费发放消毒药剂的方式为养殖户提供帮助,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避免过期而失去效果。此外,还应妥善记录疾病信息,尤其是猪大肠杆菌病,为后续的疾病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对于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场而言,相关人员需进行日常监管,避免未通过检疫的生猪被出售,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如果已经有生猪发病,需立即采取封锁与隔离的措施降低疫病的传播速度,病猪使用过的器具应进行彻底消杀。在隔离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使用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杀菌。在病猪被确诊感染大肠杆菌病并出现死亡后,需对其进行扑杀焚烧处理,无害化处理。

2.2 制定检疫程序

科学、完善的检疫程序是有效防控猪大肠杆菌病的关键所在。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动物检疫法》规定,应加强监督整个猪肉的屠宰以及检疫流程,检疫人员还需对已经出售的生猪进行实地检测,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并对感染猪大肠杆菌病的猪进行生命体征记录。部分病猪暂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检疫人员需现场采集病猪的尿液,检验是否被注射“瘦肉精”等有害物质。在检测结果出来后,为健康的生猪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并允许其在市场上流通。养殖户可通过病原体检测、疫苗试剂、药物防控以及科学饲养等方式提升对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水平,最大程度上保证养殖经济效益。对常见疫病的有效监测对于防控猪大肠杆菌病而言不可或缺。因此,在进行生猪养殖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与农科院实验室、病原体检测机构等权威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定期对管辖区域内的生猪进行抗体检测,确保整个猪群不受大肠杆菌病原体的侵害。建立疫病防控体系离不开业务能力过关的人才队伍,只有做到权责分明,才能实现技术管理独立性以及准确性的进步。通过制定检疫程序,区域内的猪大肠杆菌病能得到有效遏制[3]。

2.3 加强边境管控

平果市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处于边境地区,紧邻越南,因此边境管控工作十分重要。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对重点的可疑猪群进行仔细排查,尤其是从越南入境的生猪,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予以隔离。第二,对市面上的生猪进行重点检查和监督。包括农贸市场、猪肉专卖店、超市以及冷冻仓库等,检查其是否持有“两证、两章、一报告”,如发现缺少合规手续的店铺,应给予严厉惩处,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第三,对野猪进行定期监控。由于野猪也是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宿主之一,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决不能忽视其危害性,需对户外的野猪进行严格监管,以此降低家猪与野猪之间接触的可能性,避免被其传染。

由于大肠杆菌的生存能力较强,适合在泔水中大量繁殖,因此养殖户需妥善处理好泔水,从源头处切断传播路径。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迟缓,导致部分养殖户会将泔水喂给生猪,造成猪大肠杆菌病的大面积传播,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改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应监督并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降低“泔水猪”的出现概率。屠宰场是泔水养猪的重灾区,监管部门需对其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严格的检疫规章制度,一旦发现问题,严惩不贷,对缺少合格手续的黑屠宰场予以查封处理,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在开展生猪养殖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仍以零散式家庭养殖为主,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畜牧站需发挥自身的作用,对本地生猪养殖户进行大力宣传,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对猪大肠杆菌病防控的重视程度,逐步建立稳定的防控体系[4]。

2.4 应用先进养殖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猪养殖技术的进步不可忽视。传统的养殖模式具有诸多缺陷,对猪大肠杆菌病的遏制作用不明显。为解决上述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选择适合在本地应用的生猪养殖技术进行积极推广。经济效益与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呈正相关。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只有不断应用先进养殖技术,才能为猪肉品质提供保障。

在新时代,养殖户有了越来越多的学习渠道,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对生猪养殖知识进行选择性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了解。政府相关部门还可邀请专家开展生猪养殖讲座,为养殖户普及疾病防控知识,一旦生猪发病,养殖人员不会手足无措,可更加从容地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养殖户可根据现实需求对饲料通道、清理下水道等养殖设备进行改造,为早日实现机械化养殖目标,应提升生产设备的科学性、合理性,查缺补漏,不断对生产环节进行优化。与此同时,需强化生产生猪饲料的机械化生产水平。自动喂食设备与粪便清理装置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场。相关人员应对传统的生猪养殖技术进行改革,尤其要重点升级饲料营养的搭配方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2.5 中医疗法

经过兽医长时间的科学临床试验,中医疗法能对治疗猪大肠杆菌病起到良好的效果,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合大面积推广。根据权威研究表明,中草药中的部分提取物能够对大肠杆菌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例如大黄单剂,可将其放入水中浸润,之后加入十倍以上的水煮沸,文火煮制1 h,反复煎煮两次,最终过滤、离心沉淀所得药液,浓缩至1 g/mL的生药,病猪每次喂服200 mL,每日3次,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处方中成药不仅能够治疗该病,还具有保健功效。具体配制方法如下:取200 g茜草、150 g苦参、100 g穿心莲、70 g白头翁、60 g蒲公英、黄柏、地榆、黄芪、50 g白术、40 g诃子肉,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后常温喂服,每日1次,连续使用3次,猪大肠杆菌病即可痊愈。

2.6 西医疗法

目前,较为常用的西医疗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抗生素以及磺胺药疗法。将庆大霉素按2~3 mg/kg注入病猪体内,每日1次,连续用药3 d左右;将恩诺沙星按2.5~10 mg/kg注入病猪体内,每日1次,连续用药3 d左右;将硫酸新霉素按15~25 mg/kg注入病猪体内,每日2次,连续用药3 d左右;可将20 mL庆大霉素、10 mL硫酸阿托品、5 mL鱼腥草、10 mL维生素C以及2 g链霉素注入7日龄以上的病猪体内,可选择注射或灌服;对于不超过7日龄的病猪,止痢散与苍术香连散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喷洒在身上,能抑制腹泻。

第二,微生态制剂疗法。常用于猪大肠杆菌病治疗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促菌生、调痢生和乳康生,其主要作用就是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在具体的用药中应按照以下用量:促菌生,仔猪在吮乳前2~3 h服用3亿活菌,之后每日1次,连续使用3次;乳康生,仔猪产出后每日早晚各1片,连续使用2 d,之后每间隔1周使用1次,连续使用6周[5]。

3 结论

综上所述,猪大肠杆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对生猪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应对此病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具体而言,养殖户应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有所了解,以便于开展后续的针对性预防。在饲养过程中,需时刻注意环境卫生,切忌喂食不干净的饲料,并且还要做好免疫接种管理,以此促进疾病预防效果的提升,最大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杨,陈亮,曾璐瑶,等.黄连等中草药组方对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J].猪业科学,2024,41(1):66-68.

[2] 吕玉兰.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24,40(1):116-118.

[3] 莫凤银.规模化养猪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J].畜禽业,2024,35(1):72-74.

[4] 王晓忠.猪大肠杆菌病的特征与防控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12):17-18.

[5] 苏志明.猪大肠杆菌病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10):13-14.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