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路径

2024-07-12 12:31王莉
新农民 2024年17期
关键词:农村

王莉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实施,文章结合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价值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工作要点,并针对相关工作开展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党中央和国务院围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对相关工作的实际开展提出明确目标与规范要求,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农地非农化、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需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贯彻生态环境治理理念,优化工作开展方案,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目标。

1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价值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最早可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随着中国城乡发展,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和完善。在传统的土地整治工作中,以协调人与地的关系为根本理念,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对地的需求与使用方式发生较大转变,使得现阶段的土地治理中出现诸多矛盾。特别是在当前乡村地区基础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其土地整治工作目标过于单一,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建设不够完善,存在生态观念缺失的问题,导致部分土地整治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对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吸取传统土地整治中的工作经验,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创新工作方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围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乡村生态修复等工作任务,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基建工程、土地工程等技术和经济、行政、立法等手段,优化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产方式,扩大耕地面积,优化农村空间格局,集中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治理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其生活需求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和绿色化发展。

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程度的转变,但同时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持续激化,频繁出现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使得越来越多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1]。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工程技术等多种措施,重建本土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与完整性,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原本的自然状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在具体工作实施中更注重短期内的工程建设与治理效果,以碎片化的生态修复工作形式为主,在较小的尺度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这种传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形式不仅对土地生态修复效果不够理想,还会弱化该项工作的长期成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专门成立了自然资源部,由其统一管理自然资源,推动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朝着综合治理、系统修复、整体保护的方向发展,有效满足现阶段生态环境修复的现实需求。以完善的理论指导和机构支持为基础,围绕现有的国土生态修复实践经验,实现工作开展范畴内全面覆盖农村与城市的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构建多部门治理规范化、要素综合化、范围全域化的工作模式,明确自然资源产权,综合运用社会与市场资源,推动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工作高质量实施。

3 加强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要点

3.1 农用地整理与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础网络主要包含生物网络与农田网络两种类型,而在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农用地整理中则以耕地和林地、草地为主要内容。因此,可围绕两者的共同点,精准把握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衔接要点。在耕地的整理与修复中,通常会受到农地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形式、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再加上许多农村地区耕地细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大量耕地出现弃耕撂荒、粗放利用的问题。另外,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的经济差距,当前的农业生产呈现出显著的逐利性特征,进而使得许多农村发展具有非粮化、非农化的特征,进一步制约耕地资源[2]。在乡村生态基础网络中,农田网络作为其核心部分,在生态修复中需紧紧围绕田成方的目标,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拆旧复垦、农用地整理等多种手段提高耕地质量,推动农田基本连片,规范化发展耕地,不断增强农田基础网络建设。

林地与草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在国土空间生态体系修复工作中,应以充分发挥林草地的生态价值为核心目标,从实际出发,围绕土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林草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与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不到位、流转方式不规范、资源权属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影响,全面掌握阻碍林草资源生态效益提升的要素。强化生态网络建设工作实施的针对性,加强林草地建设与完善,为更多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广阔的栖息地,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活力,提高地方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通过生态网络建设推动地方农业持续化运作。

3.2 建设用地整理与景观修复

在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建设用地是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部分,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内容。为确保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根据建设用地的路网基建、民居建筑、设施类型与产业形态开展生态景观修复工作。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许多城市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的产业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使大量落后产能出现聚集,同时由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使得现阶段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用地权属不清的现象,对农村生态修复造成较大程度的阻碍[3]。在国土生态修复工作的目标导向下,产业形态作为区域景观的内在体现,可推动农村地区的现有产业朝着生态化、现代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不同产业相互融合,构建立体化乡村经济产业结构,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受制度管理、社会状况、自然环境、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地区存在许多闲置的宅基地,且其整体分布相对散乱。这种空间布局模式使得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居住功能保障弱化,出现明显的宅基地边际化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在修复居民生活建筑的过程中,需将乡村景观建设和建筑功能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利用科学的生态修复技术激发废弃、老旧宅基地的活力,更新农村建设用地存量,在民居建筑中融合地域特色,传承乡村文化。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用地在建设过程中,因基础设施配置不够完善,阻碍了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同时公共活动空间、路网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严重压缩,出现基础服务设施落后与缺失的问题。对此,在农村全域土地整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要围绕乡村振兴的服务支撑体系,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3 生态保护与生态要素综合修复

结合已有的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经验看,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建设自然保护地都是现阶段农村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工作,而在生态要素综合修复中,应以保护与重塑村庄整体生态、综合修复山水林田湖草、营造村庄整体风貌为重点。受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农村地区人口的增多,会产生更多的旱厕粪水、生活污水与垃圾,如果不对其加以处理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不仅会使其大量堆积严重污染当地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环境,还会大幅降低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大部分地区采用基本一致的治理方式,忽视对地方特色乡村文化的保护,加速当地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自然风貌消亡。针对这一问题,在营造村庄整体风貌中,应有效传承乡风文明,充分展现乡村特色,强化村民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在治理山水田林湖草各要素中,应着重针对森林植被面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单一要素的具体问题,围绕不同要素之间的整体性与连通性,处理好农村地区农业与牧业发展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平衡自然环境保护和乡村农业生产的关系[4]。

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对不同要素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比如保护湿地环境发展、提高乡村植被覆盖率、优化乡村水质清洁性、改良乡村土质等,在思想观念上着重强调整体发展与综合治理。

不同行政单元间的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存在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对生态用地的过度占用,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人力、财力等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其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很难得到有效保护,一味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频繁出现各种自然灾害问题。综合修复生态要素则需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人工干预,可以使其生态环境系统具有自衍生、自组织、自调节的功能,各类生态要素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农村地区的生态韧性。

4 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路径探索

4.1 优化工作模式,强化政策支持

在开展新时期的土地综合治理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中,地方管理部门应正确解读国家政策,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做好工作规划与安排,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推进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积极参与,可加强领导专班的组建,为具体的工作内容开展和工作进度控制实施高效指导,使传统固定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建立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积极建设良好的综合管理环境。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相关管理部门不仅要深入了解《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详细内容,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相关政策要求的及时出台,为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支持,促使其快速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4.2 突破条件限制,增大资金投入

以政策体系为指导,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要加强对体制机制的灵活运用,分析各项政策之间的联系,打破原有政策的限制,提出新增指标奖励、新增建设用地等突破性工作方法和策略,将该项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充分结合起来,激发基层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推动该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同时,针对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资金需求,一方面,要平衡调整资金使用,加大对资金的整合与管理力度,详细记录所有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保证所有资金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地方产业,不断提高地方产业经济效益,丰富资金来源,推动工作有序开展[5]。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传统的管理组织模式,落实各责任主体的职责,要求各级部门都能获得应有的权益,采用多样化的模式推动工作顺利实施,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可及时调整或完善工作方案,使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推动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5 结论

在现阶段的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生态空间修复工作中,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综合考虑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现实需求,适当引入社会资本,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当调整工作策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效率,释放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何亚龙.国土空间规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陇西县农业空间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2,40(8):51-58.

[2] 樊应凭,周寅康,韩博.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287-296.

[3] 彭海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以博罗县麻陂镇为例[J].价值工程,2023,42(15):68-70.

[4] 朱菁,马思琪,洪尉凯,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导向下村庄产业振兴发展路径探析——以甘肃省显胜乡蒲河村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2(4):602-616.

[5] 李芳芳.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路径、策略及评估体系研究——以嘉鱼县官桥八组为例[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2(20):142-144.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