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西海岸

2024-07-12 15:59王宗和
走向世界 2024年25期
关键词:新区海洋科技

王宗和

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这片热土由此进入崭新的发展轨道。砥砺奋进十年,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121亿元增长到5003.3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超过30%。

站上获批十周年的新起点,西海岸新区正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谋划未来发展,拉高标杆、锐意进取、创新实干,推动新区发展全面提质、向更高水平迈进。

向新而行,澎湃蓝色动能

拥有309公里绵长海岸线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是2014年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家使命。

秉承“新”的特质,西海岸新区以“新”提速、以“新”提质,纵深推进经略海洋,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不断走向深蓝、实现海陆循环,“蓝色生产力”正加快显现,“蓝色之城”愈发芳容明艳。2023年,新区实现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占青岛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40.4%,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39.5%。船舶海工、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渔业与冷链、临港加工、海洋科技服务六大海洋产业加速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聚焦科技兴海,新区组建海洋发展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全区涉海科技资源,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今日的西海岸,涉海创新平台和海洋人才加速集聚。“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和“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两个大科学装置落户;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等4所“双一流”涉海高校初具规模;重组、获批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等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水下推进技术等部级重点实验室2家;落地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新区各类涉海创新平台数量突破180家。

聚焦产业强海,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放牧深远海,新区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累计收鱼20万尾,实现了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深蓝2号”网箱顺利出坞,是中国目前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性能最先进的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6处、占全国1/10,成为全国县(区、市)级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刺参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等,创建国家级刺参良种场1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处,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2个。

聚力高精尖,新区先后建设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世界最大的圆筒型FPSO、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LNG模块化工厂——加拿大LNG项目模块等高端船舶海工产品,一大批“大国重器”从新区扬帆出海、驶向世界。明月海藻和聚大洋藻业的海藻酸盐系列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30%和25%,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海洋中药生产基地、全国唯一海洋药物中试基地,抗结肠癌新药BG136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新区积极探索新赛道,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首个、全国最大的多模块自动化集成测序酶试剂生产基地在青岛华大智造投产,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建设金能沐官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探索“渔光互补”新技术新模式。

聚焦向海开放,新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实施海洋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经济竞争与合作,海洋领域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全国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运行,亚洲唯一的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落户新区,西海岸成为中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

以改革开路,用创新破局

自2014年6月获批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用足用活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用好省、市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构建了“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的总体管理体制,发挥了“小马也能拉大车”的效应,被国家发改委誉为“最顺新区体制”。

十年间,新区聚焦经济和生态,文化、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等六大领域,聚焦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统筹实施综合性、系统化、集成式改革,以疏堵点、攻难点、破瓶颈的改革担当和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争一流的改革气魄,在全省率先建立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搭建“西海岸改革访谈”“一把手改革访谈”等平台,制定重点改革任务、改革试点、微改革“三张清单”,建立区级领导领衔推进、改革事项“揭榜挂帅”、改革建议闭环落实、改革典型培树等工作机制,为国家试制度、为发展探新路。

十年来,新区年均推出10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先后获批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省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单项改革试点160项,人才工作创新、智慧教育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等200余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得到认可推广;青岛自贸片区“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入选国务院第七批改革创新试点案例,依托“三大平台”创新市场和质量监管体系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新区在全国、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综合执法改革、退役军人服务、社会治理创新、“三社一司”改革等50余项改革创出全国经验。

自贸“试验田”种成“高产田”

2019年8月,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子山东,在齐鲁大地上布局济南、青岛、烟台三大片区。这是继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开放战略后,山东迎来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正式进入“自贸时间”。

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使命,青岛自贸片区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持续发力,试出了新经验,闯出了新路子,改出了新成效,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

通过建立“区关港”“区关税”等创新机制,302项制度创新“良种”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79项获国家、省级层面推广。在贸易领域,片区首创进口原油“先放后检”,货物验放时间减少2至3天、节省企业200万元租罐费用。在金融领域,实行出口退税“先退后核”,“白名单”企业实现8小时内退税。在物流领域,“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提高效率30%以上,为企业创造了自由便利的发展环境。片区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园区”。

在制度创新的有力驱动下,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1%,占全市比重提高到24.6%;新引进伊藤忠、欧力士等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72个,新增企业主体、纳税主体分别是成立前总量的1.7倍、1.6倍,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这里优先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全力经略海洋。片区着力打造“蓝色药库”“基因谷”,设立运营全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汇集基因科技人才2100余人,推出基因测序行业首个全自动化实验平台,对中国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的贡献度达到49%。1032家涉海企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6%。

全力做大国际贸易。片区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运营,隆众资讯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发布,聚力打造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集聚国际贸易企业2万余家,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1%。围绕日韩特色扩大跨境电商规模,保税备货进口单量突破1700万单。离岸贸易体量占山东省90%以上。打通与非洲的易货贸易路径,集聚全球300余家重点企业组建易货贸易产业联盟。

全力做优航运物流。片区内的山东港口青岛港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山东首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运营,新开通“中东—远东”集装箱航线,综合海事服务中心、船舶交易平台先后运营,国际中转集拼、海铁联运“全程提单”等模式大幅节约企业成本,已吸引2800多家航运物流企业集聚发展。

全力做好现代金融。片区首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模式,实现全球首单基于数字提单确权转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推出“自贸贷”“汇率避险”等政策,缓解企业汇率风险超10亿美元。本外币一体化、QFLP等任务已成熟运营。聚集基金53支,规模超过300亿元,提供投融资近500亿元。

全力做强先进制造。片区大力发展芯屏经济,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成园成势。全球首个“5G+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基因检测、编辑、育种技术全球领先,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全球第二大化学结构专业化互联网平台等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此外,片区还着力打造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园、基因科技产业园、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以及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园,为高质量开放发展提供载体空间。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出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和极简审批,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坚持绿色发展,全球首个绿色自贸园区发展指标创新体系获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建成绿色建筑289万平方米,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

向实向新再攀高 挺起发展硬脊梁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实体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坚定不移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03.38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31.7%,成为山东省首个GDP跨越5000亿元大关的城区。这份优异的答卷,正是新区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的有力证明。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新区高站位谋划、高水平规划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在全市率先实行“链长制”以来,新区不断深化“链长+链主+联盟”相融合的“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聚焦“5+5+7”重点产业链,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集聚集群。今年4月,新区通过建立健全更为精细的“链长制”工作机制,优化调整部分产业链和链长分工,全力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力促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提质增效。

在47家青岛先进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中,有22家落户新区;拥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3个——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示了新区多产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链发展体系已初见成效。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其升级转型对于生产力的跃迁至关重要。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区着力做大数字经济,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转智改,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目前已累计建设市级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263个,打造开放场景978个,2023年全年引导支持26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目前已流动推进总投资1000亿元的200个工业技改项目建设。

新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以“芯屏”、绿色低碳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实现破局发展、聚链成势。青岛目前布局的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与储能4个专业园区位于新区,占总量一半。4个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已累计落户项目120个,总投资达3356亿元。

此外,新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中加特等33家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为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截至目前,新区共有“专精特新”企业144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数量居全市首位。

在经济航船行稳致远的征程中,重大项目既是稳定器又是推进器。新区举全区之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在全省、全市高质量招商引资中打头阵、当先锋。2023年新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达208个,总投资达2244亿元,分别实现15%和7%的增长。其中,泛美国际航空城、中船青岛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示范等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便有16个。

新区依托“1+5+X”投资促进体系实施“五位一体”精准招商策略,聚力“招大引强”,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助力项目建设屡屡跑出“新区速度”。

“关键变量”催生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十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自主创新、产业革新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涌动。

在创新机制体系构建方面,新区不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致力于从根本上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完善与高阶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复杂多变需求。

加快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获评首批“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强化顶层设计,率先在国家级新区中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站位建源施策,健全“国家—省—市—区”四级实验室体系,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在省内率先试点开展行政全域科技企业创新指数评价机制,强化科技企业创新指数结果运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通过创新机制体系的持续完善,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进入新区经济社会主战场。

从2017年仅有57家激增至2023年突破1500家,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跃升,不仅体现了生机蓬勃的科技生态,更深刻反映了新区在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方面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据了解,新区通过开展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三大计划”,建立“专班+专员+专家+专业”四专服务模式,目前已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核心技术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而高校、科研机构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则是破解密码的“中流砥柱”。近年来,新区不断推动创新平台扩容提质,高能级平台加快布局,目前基本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服务”全过程创新平台体系。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936家,其中“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88家。

新区创新“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机制,推动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仅2023年一年,这一举措就撬动研发投入1.34亿元。

如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成为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15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1.44亿元,2023年完成量(194.37亿元)是2015年(12.15亿元)的近16倍。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104.9亿元,同比增长6.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6.7%,并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逐梦沃野绘新景,和美乡村入画来

从2014年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多项试点任务,到2021年率先建成11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始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全区65个贫困、薄弱村全面脱贫;相继荣获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国际农机展览会连续举办,乡村振兴齐鲁论坛和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火热举行……十年来,新区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通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新区精心打造了1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并在张家楼示范片区探索建立“共富指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域乡村振兴,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张家楼示范片区也成功获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成为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沿阵地。西海岸新区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西海岸新区深知,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的繁荣兴旺。为此,新区创造性地打造了产业三级联动模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区级层面,构建起五大城乡融合发展组团,373家农业产业园加速升级,形成果品、肉兔等3条10亿级特色产业链;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产能持续爬坡,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6处、占全国的1/10;6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家。

镇级层面,引领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新格局,12个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蓄势聚能,累计引进项目319个,完成投资357亿元,带动就业3.7万人;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累计创建13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30个。

村级层面,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区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717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3503家,其中区级以上(含区级)示范场58家,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有机衔接。

此外,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山海田园资源优势转换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做优做精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形成“春观群峰、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全季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了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105个,获评“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Advancing the West Coast

On June 3, 2014,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of Qingdao West Coast New Area, marking it as the ninth national-level new area.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West Coast New Area has boldly pioneered its own path of development with a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a willingness to explore and take the lead.

The ocean has shaped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Qingdao West Coast New Area.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national projects have emerged from this area and reached global prominence, with the New Area actively exploring cut- ting-edge maritime fields.

Qingdao Free Trade Zone has leveraged national strategic benefits, positioning Shandong Port Qingdao as fourth in China for cargo throughput and third for container throughput, while its international shipping hub competitiveness ranks first in Northeast Asia. The New Area is home to the countrys only 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Ocean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enter and Asias sole Ocean and Climate Cooperation Center, leading the way in high-level maritime openness. The West Coast New Area is also a major industrial hub. In 2023, its output value of large-scal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reached 465.69 billion yuan, supported by a robust “5+5+7” industry matrix.

The regional GDP of the New Area grew from 212.1 billion yuan in 2013 to 500.34 billion yuan in 2023, making it the first district in Shandong to surpass 500 billion yuan and ranking third among the 19 national new areas. It outperformed te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the province, contributing over 30% to the citys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and earning nearly 100 national-level honors.

猜你喜欢
新区海洋科技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科技助我来看云
雄安新区的期许
爱的海洋
科技在线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