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文化冷战视野下香港儿童读物的中国符号话语研究(1953—1967)”(2023BS095)
作者信息:杨航(1990— ),男,重庆人,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出版实务。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改利好作为童蒙教育“第二课堂”的儿童有声读物产业,但精品内容的稀缺仍是当下儿童有声读物发展的桎梏,儿童本位可成为改善这一问题的应然理念。文章结合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的作品以及其他国内外优秀儿童有声读物作品,从媒介可供性维度分析了精品儿童有声读物需匹配儿童阅读体验的媒介可供性、融合化传播可供性提升、转向云技术辅助的数字分发平台等趋势。从形式内容符号维度提出了强化听觉触点管理;重视供给侧原创IP符号开发;重返儿童日常生活,利用多元选题拓宽儿童有声读物的符号能指;拓展交互性叙事创新,提升儿童有声读物的童蒙教育效果等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儿童本位 儿童有声读物 内容精品化 “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工程”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4)6-061-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4.6.008
一、研究缘起
在媒介融合发展大时代中,儿童读物中印刷媒介的强势地位已逐渐被打破,视听伴随阅读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1]儿童有声读物作为一种现阶段家庭较易获取、适合儿童使用的媒介资源,解决了低龄儿童识字率不高这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童蒙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功能,因此备受家长重视。一方面,儿童在这一成长阶段需要接受世界观、人生观的启蒙;另一方面,家长也愿意为优质的儿童教育服务付出高成本。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家庭支出中,教育支出部分占比已达20.6%,[2]部分家庭的支出占比甚至更高。中国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为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优质内容是儿童有声读物价值所在,但目前中国儿童有声读物“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优质有声读物衡稀缺”,[3]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儿童有声读物的儿童性不足。如在懒人听书平台上,《三字经》等教化性较强的作品由成人用字正腔圆的播讲方式表达,未形成与面向其他非儿童受众群体的显著区隔,容易使儿童失去聆听与学习的乐趣。[4]二是儿童有声读物的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儿童有声读物创作门槛较低,市场鱼龙混杂,存在故事原创力不够、语句错误、普通话不标准、背景音量过大等问题。[5]还有学者指出,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在内容甄选与制作上存在价值导向问题,某些作品包含封建思想,还有一些作品则采取跟读、重复等应试方式让儿童死记硬背,容易使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传播效果不好。[6]三是儿童有声读物对儿童体验感关注度不够。一些儿童有声读物对儿童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用户留存率持续降低,最终导致用户流失。[7]随着儿童有声读物的数字化转型,新技术给儿童有声读物的阅听带来新的使用体验,儿童有声读物数字音频内容正在与云技术、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结合,[8]出版单位可进一步针对儿童需求特征开发个性化产品,创造更好的阅听体验。
二、儿童本位的意涵
打造精品儿童有声读物,更好地发挥儿童有声读物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是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当前儿童有声读物在儿童性、制作品质以及体验性等维度均存在较多不足,这与制作儿童有声读物的主创人员、出版机构的儿童观密不可分。“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生活和心灵世界观照而产生的对儿童生命形态、性质的看法和评价”,[9]隐含着成人世界对儿童的建构与期待。因此有怎样的儿童观,儿童的命运、地位和权利也随之确定,这自然关乎儿童作品的艺术精神与美学品性,[10]儿童观的选择与确立也将最终决定儿童有声读物的格调与品质。
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机构需在创作格调的层面强化自身儿童性的定位,尊重儿童身心特点,构建以儿童本位理念为参照体系的创作基调,打造儿童精品有声读物。周作人曾在《新青年》发文谈及“儿童本位”,儿童“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自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须注意于‘儿童的这一点……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的生活……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11]周作人“儿童本位”的核心思想包含两个要旨:一是儿童与大人是不同的,不能将其视作缩小的大人;二是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其成长过程与感知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理应尊重其身心特点。同一时期,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也谈及了以“幼者弱者为本位”“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并提出理解儿童、指导协商而非命令儿童以及解放儿童的实践方法论。[12]建立以儿童为本的儿童观首先要做到尊重儿童。从儿童本位的视角出发满足儿童不同年龄段、不同垂直细分领域的多元化阅听需求是创作精品儿童有声读物的应然方向。
三、儿童本位视域下儿童有声读物内容精品化的实践分析
为更好促进有声读物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了“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选项目以致力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精品项目的示范作用为目标,题材多元,制作精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3]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有声读物的精品化创作确立了导向标准与审美格调。考虑到研究样本的有效性、代表性和可得性,本文选择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项目”的作品以及其他中外优秀儿童有声读物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儿童本位理念为视角,从作品的媒介可供性和形式内容符号两个维度展开分析,以厘清儿童精品有声读物在内容生产实践中的主要特点。
1. 儿童精品有声读物媒介可供性
(1)匹配儿童阅读体验的有声读物媒介可供性。可供性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Gibson提出,后被潘忠党等人引入我国的媒介研究中,形成了生产可供性(可编辑、可审阅、可复制、可伸缩、可关联)、社交可供性(可致意、可传情、可协调、可连接)和移动可供性(可携带、可获取、可定位、可兼容)的分析框架。[14]
有声读物的可供性研究可从读者的具身阅读体验出发。[15]儿童有声读物需做到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形成与其他类型读物在媒介可供性上的物质区隔。从阅读过程体验来说,低龄儿童的整体阅听专注度不如青少年,有声读物对于低龄儿童而言不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种伴随性的“玩具”。低龄儿童对读物进行撕咬、撕扯是常见的行为。如果是常见的纸质读物材料,折旧与损毁率将非常高,不利于儿童有声读物的重复阅听。Jollybaby推出的“农场尾巴”系列英文原版亲子认知互动布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图文内容印刷在可供水洗、具备一定韧性的布料上,将发声小按钮藏于页面之外的不同动物的尾巴中。儿童在进行抓握时,尾巴就会发出对应动物的叫声与英文对白。布书对低龄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有声阅读体验需求进行了较好的结合,改善了儿童有声读物阅读体验。
(2)儿童有声读物载体呈现出融合化传播的可供性提升。儿童有声读物的载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效果呈现。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5G、AI、云计算、VR/AR/MR、短视频/音频等技术的演进与应用,为儿童有声读物的数字出版发行提供了多元的技术载体。对这些优秀的儿童有声读物载体展开分析,发现儿童有声读物载体形式多样,除有书配固定发声装置、光盘这样的传统实体有声读物载体形式,更多是以基于互联网云技术支持的点读笔、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推文、随书附赠二维码超链接等媒介形式来与纸质绘本进行配套,使得儿童有声读物更容易审阅、复制、传情、连接、携带、获取、定位与兼容。融合化媒体技术的大量使用增强了儿童有声读物的沉浸感和场景感,提升了儿童有声读物的媒介可供性,儿童读者可借由这些媒介物展开更多层次、更高频率的人机互动、人际互动。这样的提升可让儿童有声读物嵌入儿童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扩展了儿童有声读物的使用场景。正如唐·伊德所言:“技术在拓展身体能力的同时也转化了他们……不管这种改变是多么细微、改变的程度多么低。”[16]由数字融合技术带来的具身性变化会打破儿童对有声读物的接触与感知方式,从而突破儿童有声读物的产品形态边界,儿童有声读物这种面向融合化传播的物质可供性转型符合媒介人性化迭代、进化的趋势。
(3)转向云技术辅助的数字平台的出版机构业务分发渠道。在儿童有声读物的分发层面,越来越多的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机构积极尝试与各类互联网平台合作,利用各类移动云数字平台助力有声读物的数字化传播。使用移动有声APP进行阅听是所有听书介质中比例最高的,占17.9%;其次是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占11.2%。[17]出版机构不仅发行以光盘为载体的有声读物作品,同时还将作品发布在各类移动有声读物平台上,利用付费点播的交易模式为其创造经济价值,提升获利能力。如《声声入耳——少儿学国学系列》就在其出版机构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官方平台——人教易视听客户端上推出了付费点播的业务服务。本研究考察的大量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方选择以APP、微信公众号或服务号为代表的数字平台为内容的分发终端,如喜马拉雅云平台就依靠数字技术连接了发布者、内容、用户、智能设备以及全时化、全域化切换的使用场景,更好地整合了儿童有声读物的各项出版要素,连接了出版机构与读者,使儿童有声阅读变得随手可得。由此可见,以云技术为辅助、以移动融媒体终端为载体的产品分发形式将成为未来儿童有声读物最重要的传播渠道资源。
2. 儿童精品有声读物内容形式特点
(1)儿童本位理念要求儿童有声读物强化听觉触点管理,以贴近儿童的风格进行作品演绎,利用声音元素给儿童带来突破性的阅听感受。儿童对于作品的接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作品的演绎需遵循儿童本位的指导思想,观照儿童的阅听接受状况。口语传播是人类在文字出现之前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语音元素作为儿童有声读物主要的表意符号载体,也是儿童容易接受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儿童有声读物大量地利用了口语传播这种以听觉为偏向的信息符号,阅听效果的好坏是评判有声读物是否制作精良的重要维度。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他认为媒介不仅可用来承载内容,还可使人的意识活动发生显著变化,与信息清晰度低的冷媒介不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清晰度更高,受众在理解过程中参与度较低,[18]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
儿童有声读物较普通的儿童书刊多了听觉这一感知渠道优势,通过强化作品听觉这一接触点的管理,优化作品在听觉维度的编码,有声读物可有效协助儿童完成对文字材料的精细化理解,让儿童体会到文本丰富的情感层次与空间场景。播讲者是儿童有声读物中内容演绎的关键角色,其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是否可以成为一部精品。国家新闻出版署对精品有声读物在声音制作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录音者应具备一级乙等以上普通话资质或具备同等普通话播讲能力……音色无失真,无噪声干扰、爆点,无断点,配乐、音效等要素平顺、适当……播讲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19]这一系列要求体现了精品有声读物声音在制作与演绎标准上的高要求。精品儿童有声读物作品对播讲者资质要求普遍较高,参与播讲的人员水平较高,大多为知名主持人、优秀主播、资深配音演员等。如“故事中国”有声读物系列就由曾为《米奇唐老鸭高飞三剑客》《加勒比海盗》《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主角配音的资深配音演员郭政建播讲;《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则聘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北京广播电台主持人等专业人士共同完成。本研究涉及的多数精品有声读物中播讲者均针对故事中不同的念白内容,设计人物声音形象,抓住人物个性色彩,及时变换语调和声线,建构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北京广播电台主持人小雨在播讲《从小学做人》时就常常一人分饰多角,使作品的演绎风格符合儿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期待:演绎爸爸时使用比较粗犷、厚重的嗓音,演绎孩子时又换成天真童趣的腔调。这些做法增强了儿童有声读物的现实还原能力,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在专业播讲者为有声读物作品增色的同时,弥漫在整个作品中的背景音乐和音效的搭配也格外重要。作为有声读物表意体系中的主要伴随文本,音乐可以提供儿童阅听的背景音,起到渲染阅读氛围、唤起情绪共鸣的作用;背景音效则可以起到建构场景的作用,增强有声读物的临场感与律动感。本研究对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项目作品的音乐音效进行考察,发现这些作品的配乐均呼应、凸显了各自的作品主题特色。多部作品的配乐是量身原创定制的,音效也恰到好处,与主题内容的表达有机融为一体。通常音乐以轻快的钢琴曲为主并辅以贴切的音响、音效,随着故事情节转变,故事配乐时而激昂,时而轻缓,较好地配合了故事叙述的走向。
优秀的配乐一方面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抓住内容重点,辅助核心内容的传播。虽说近年来出版的原创儿童有声读物中有较多作品是以传递“硬知识”为导向而进行创作的,但在音乐、音响与音效的良好搭配下,承载这些知识的故事载体却不枯燥、生硬,儿童阅听感受良好,与单纯说教型的儿童有声读物形成了市场区隔,这体现了制作方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如“故事中国”有声读物系列的曲折背景音乐就是由专业机构打造的,音乐随剧情的发展曲折起伏,同时配以环境音效,使小读者身临其境。在音乐音效的介入下,儿童有声读物不仅增强了儿童的跟读欲望,使作品传播的深度得到了强化,还使得作品更容易被儿童所识记,给其带来突破性的阅听感受,增强沉浸感,提升儿童与家长群体对有声读物的体验感与满意度。
(2)儿童本位理念要求重视供给侧开发,以原创IP品牌符号带动儿童有声读物及其衍生作品的发展。当下,部分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机构更倾向于出版经典作品来保持市场份额,认为出版原创儿童有声读物风险较大。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得儿童有声读物的选题受到了更多限制,供给侧无法进一步开源;另一方面重复出版同题材、同故事的经典读物也将有声市场上已存在的版权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不利于儿童有声读物IP品牌符号及其衍生产品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长此以往将导致儿童有声读物出版业的萎靡,最终影响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原创IP有声读物,如“凯叔讲故事”就是从一个自媒体账号发展成了儿童有声读物领域中的知名IP符号,推出了“凯叔四大名著”“凯叔原创故事”等IP衍生作品,并将众多原创IP内容集成在“凯叔讲故事”APP中,完成了其IP产业链的初步建构与布局。宝宝巴士作为国内童蒙教育的原创品牌,累计服务了6亿家庭用户,打造了200多款APP,并推出《JoJo成长故事·习惯篇》《JoJo成长故事·家庭篇》等原创IP有声点读绘本系列,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也单独设立了“中国原创经典童书”类别,鼓励儿童精品原创有声读物的生产,这有利于大量新的IP符号与故事的创作与生产。对儿童有声读物原创性维度的强化,顺应了儿童有声读物产业做大版权市场的转型趋势,指明了儿童有声读物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然方向,有利于中国原创有声童书出版业整体出版品质的提升。
(3)儿童本位理念要求儿童有声读物重返儿童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内容生产,利用丰富多元的选题拓宽儿童有声读物的符号能指。用儿童能理解的日常生活小故事来展开文本生产是儿童本位的一个重要体现。《从小学做人》是一部较有代表性的儿童精品有声读物作品,其文字作者余心言系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该作品于2018年12月10日至2019年3月11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微信公众号“中国红领巾”上分57期发布。作品中的故事均与儿童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本研究统计,用生活化场景来开头的故事占该作品故事总数的96%,这些小故事一改传统儿童教育长篇说教模式,寓道理于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景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儿童有声读物作品的阅听与接受过程中,故事情节的具象化是增强儿童理解、学习的有效途径,重返儿童日常生活的场景,模拟儿童的日常实践,用现实世界的故事题材、叙事框架增强儿童的想象空间,这些做法顺应了儿童的成长规律。
生活的面向是多维的,向儿童讲故事还需建构出丰富多元的选题类型来满足儿童认知、探索世界的需求。科普教育一直是儿童有声读物的重点选题之一。2020年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的科普类有声读物中,面向儿童的有声读物作品占比过半。其中两部作品为专门传播防疫知识的科普类读物,包括专门向3岁至6岁儿童传递病毒知识并号召儿童讲卫生、爱护动物、勤锻炼的《病毒走开!小喇叭健康有声故事》和讲述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对抗的《细胞病毒大作战》。还有一类入选的科普作品为面向青少年的人文自然科普作品,如《节气家书》,其将二十四节气以及背后的人文自然知识融入书信之中,富有人文关怀。《我的森林笔记》则是定位于自然四季变化知识的科普读物,引导儿童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多元的选题维度意味着能指的充沛,当其投射到所指以及更深层次的涵指意义世界时,丰富多元的选题能有效拓展儿童的知识边界,发挥儿童有声读物“第二课堂”对儿童的知识浸染效果。
(4)儿童本位理念要求儿童有声读物不断拓展交互性叙事创新,提升儿童有声读物的童蒙教育效果。其一,可从语音的交互叙事创新来发挥儿童有声读物的特长。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编写的《认知第一课》,就是以硬质的高清图画为底,在图画中设置触摸发声按钮的一套儿童有声读物。当儿童第一次触摸按钮时会发出所展示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鸣笛声,第二次触摸时则会发出对应动物或交通工具名字的标准普通话发音,第三次触摸时则是念出与图画对应的节奏明快的原创儿歌,通过循序渐进的语音互动来加深儿童对内容的认知。设问是向儿童传递信息与知识的一种交互性的叙事修辞方法,在有声读物的播讲中进行恰到好处的设问可以吸引儿童的阅听兴趣,引发儿童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儿童交互参与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设问之后的答案会成为儿童未来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的作品常用设问这一叙事修辞方法给儿童成长涉及的多项议题赋予适切的参考维度,让儿童带着问题参与到阅听、学习过程中,提升童蒙教育的效果。这也提示创作者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与叙事修辞的巧妙结合,建构贴近儿童的场景与故事,将抽象的道理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中,以便在循循善诱中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二,多数儿童有声读物的出版仍会依托纸质文本载体,在文本层面的叙事交互创新是儿童读物实践创新研究中易被忽略的部分。有学者认为“凯叔讲故事”“KaDa故事”这些市场中较成功的儿童有声读物阅读平台仍存在着学习模式机械化的文本叙事问题,在读者阅听完相关作品后,直接在最后一页出选择题进行内容考查,缺乏适当的交互,这种学习复习方式可能会降低儿童的兴趣。[20]《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在文本叙事上跳出了诗词匹配音频朗读与习题的传统叙事窠臼,进行了突破性创新。其“李白篇”将诗人李白及其足迹、作品、相关解释嵌入一部主题为小男孩米多为救人需找到五芒星密码的原创小说中,李白的诗歌则是密码的来源,小说中还融入了悬疑、穿越、科幻等儿童喜爱的现代元素。在小说叙事中,制作对应诗词的原文、白话文解释和音频二维码,并对较难的生僻字进行注音,以帮助儿童学习、理解李白的诗词。对于一些背景性的知识则是在正文之后开辟一个名为“诗里诗外”的栏目进行专门解释。这个系列的儿童有声读物开创性地用小说这种叙事载体来设置一个又一个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情境,用有趣的小说情节来链接关于李白的知识与他的诗歌,使诗歌学习、李白诗歌发生的地理关系、诗歌主题在一部全新的小说中建立了新的内在逻辑,并形成了交互性极强的文本间性,读者可在不同文本与音频之间任意切换,阅读感受轻松愉悦。这样的文本叙事创新做到了儿童本位所期待的创作格调,是对传统诗词文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让儿童感受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积淀与开阔的审美境界,还尊重了儿童身心认知特点,使儿童在获取诗歌知识的同时享受了小说本身的童趣。
结语
本文着眼于在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思考儿童有声读物内容精品实践这一重要命题,以期为未来出版事业提供启发。但鉴于“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更为关注申报作品的文本与制作质量,加之一些优秀儿童有声读物作品面向社会披露的讯息有限,本文更多地依靠文本路径来展开精品有声读物创作的探索,出版物运营、营销传播等维度则处于被遮蔽的状态。这并非意味着此类维度不重要,如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可以帮助相关精品出版物对目标用户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加强营销传播环节的建设可更好地将儿童有声读物“推”到用户身边,为家长和儿童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业界应该重视精品儿童有声读物产品在线上与“地推”环节的协同营销传播。在儿童有声读物产品的线上营销传播层面,一方面,可以广泛地与抖音、QQ音乐、喜马拉雅、云听、蜻蜓FM等数字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让出版机构更积极地进入垂直类社会化专业平台,展开基于UGC、PGC、PUGC、MGC模式的社会化营销,以平台为抓手根据大数据精准地将优质内容推送给相关用户,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丰富读者的参与感、体验感;另一方面,出版机构还可以主动与各级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协同合作,强化面向儿童读者的接近性,重视优质有声读物的“地推”落地环节,向各地幼儿园、小学、中学积极推广精品儿童有声读物。出版机构可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家校联系群等社区类平台中发布相关内容,甚至可以在学校线下的家长会、运动会活动中开展宣讲与赞助等公共关系活动,提高精品儿童有声读物的市场到达率与市场占有率,更好地发挥精品儿童有声读物“第二课堂”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颖,张振宇. 视听先行: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新特点——以“凯叔讲故事”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19(4):44-49.
[2] 教育、旅游、购房、社交文化和娱乐等领域成为近期消费热门——消费重燃,钱都花在哪儿?[EB/OL].[2020-07-23].http://xinwenlianbo.tv/xinwen/96575.html.
[3] 张明舟,樊文.儿童有声读物需要更多“走心”内容[N]. 国际出版周报,2019-11-11(4).
[4] 程道成. 儿童有声读物发展探析[J]. 汉字文化,2021(2):114-115.
[5] 范喆. 数字化背景下的儿童有声读物出版营销策略[J]. 编辑之友,2014(3):33-35.
[6] 金鑫荣,杨沁雯. 儿童文学有声读物呈现方式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8(10):57-60.
[7] 刘晓丽. 论儿童有声读物精品化的实践路径——以“凯叔讲故事”为例[J]. 出版广角,2020(15):57-59.
[8] 陈蓓,李宏. 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儿童有声读物发展的新样态[J]. 编辑学刊,2019(5):63-68.
[9] 朱自强. 朱自强文集2: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47.
[10] 王泉根. 中国儿童文学概论[M].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292.
[11] 周作人.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122-123.
[12] 鲁迅. 坟[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32-147.
[13] 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选项目的通知[EB/OL].[2020-11-30].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53
18.html.
[14] 潘忠党,刘于思. 以何为“新”? “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1):2-19.
[15] 吴瑶. 具身性、物质性与互动性:有声阅读可供性实践的三重面向[J]. 编辑之友,2022(3):13-20.
[16] 唐·伊德. 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M]. 韩连庆,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0.
[17]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EB/OL].[2022-04-23].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6336669087372425289&share_to=wechat&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72dbfa04-e556-428c-b5ce-e2ef5a751a4a.
[18] 胡翼青,吴越,李耘耕.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25-226.
[19] 关于申报2020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项目的通知[EB/OL].
[2020-04-22].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45922.shtml.
[20] 姚瑶,余少瀚,余人. 知识付费背景下儿童有声读物的演化趋势与运营策略[J]. 出版参考,2022(9):5-9.
Child-Centered: The Necessary Development for the Practices of Quality Contents in Children's Audio Books
YANG Hang(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The amendment to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is beneficial for the children's audiobook industry, which represents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children's education. However, the scarcity of high-quality content remains a constrai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udio-books, and a child-centered approach can become a necessary concept to understand the urgency of this issue. This study combines works selected for the National Audio Books Excellent Publishing Project and other excellent children's audio book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affordance,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children's audio books which need to match the needs of children from the media affordance dimension. In the meanwhile, this study also emphasizes improving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ffordance and adopting cloud assisted digital distribution platforms,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auditory contact management from the dimension of formal symbol lay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IP symbols on the supply side. It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highlighted issue: returning to children's daily lives and using multiple topic selection to broaden the symbolic signifier of children's audiobooks, and expanding interactive narrative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s audiobooks in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Key words: child-centered; children's audio-book; refined contents; "National Audio Book Quality Publishing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