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为何从深圳罗湖唱响

2024-07-11 10:36
读报参考 2024年20期
关键词:罗湖小平首歌

蒋开儒是著名词作家,《喊一声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词都出自他手。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中国第一”发生在深圳罗湖,蒋开儒创作的很多歌曲也都诞生在罗湖,在他看来,“春天的故事”从罗湖唱响,不是偶然。以下为其自述——

来到罗湖

1979年清明节,我从当时工作生活的黑龙江穆棱县前往香港探亲,要经过罗湖海关,走着田埂,踩着砂石路,那是我第一次来到深圳罗湖。一片大水田,这是罗湖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己的人生、生活会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香港探亲之后,我回到了黑龙江省穆棱县,十几年再也没去过罗湖。直到1992年,我从穆棱县政协副主席的岗位退下来。也是在这一年,我看到了一篇震撼人心、改变了我和无数人命运的报道——《深圳特区报》刊登的《东方风来满眼春》。

当年,《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历史关头的雄文被全国报刊转载。我读过后的第一反应是好奇。深圳罗湖那个地方我去过啊,就是一片大水田。怎么小平同志在那里一讲话,全国都轰动呢?这在我心里成了一个谜。

我打定主意,要再去罗湖看一看。正好退二线了,也有时间,老伴就给我凑了2000块钱。那时候,这笔钱对我来说是个挺大的数。舍不得买火车卧铺,买的坐票,剩下的钱缝在裤兜里,咣当咣当连续坐了70多个小时硬座,就这样到了深圳。

一下车,我吓了一跳。印象里那片大水田,突然变成了眼前的一片摩天楼。恍惚间还觉得是不是到了香港?但是一抬头,我就看到了车站大楼上写着“深圳”两个红色大字,是小平同志的题字。真的是深圳!面对中国经济百废待举,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创办经济特区,仅仅过了13年,大水田就变成了摩天楼,这个速度太快了,这个对比太鲜明了!

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社会主义,感恩小平同志!我萌发了想写歌的念头。原本,我是想来深圳看一眼就回去的;这下,我决定不走了,我要赖在深圳,要为深圳写歌!那天是1992年5月13日。

一口气写出《春天的故事》

带来的2000块钱很快囊中羞涩。我的好朋友作曲家王佑贵就给我介绍,到蓝天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企业家艺术团去应聘。一进门就要文凭。我没文凭,带了一份《喊一声北大荒》的奖状,还补充了一句:“我是全国歌词创作大赛第一名。”老板指着奖状说:“你这是二等奖呀。”我说:“请看括号,一等奖空缺。”“没文凭,有水平也行!”老板这句话,把我留下了。我成了蓝天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企业家艺术团的一名创作员。公司给我安排了一间2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就在美丽的仙湖旁边。

这就是包容的深圳。

落地深圳之后,我坚定了想法——我要写歌、要学习、要体验。我把能找到的深圳这些年发展的所有资料,都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拼命给自己充电加油,想充分了解这十几年发生在深圳的故事。与此同时,创作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

小平同志总是在春天来,他又给中国带来了春天,我一提笔就写下了歌名《春天的故事》。开篇写到了两个年头。1979年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也是我家族团圆的春天。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全中国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也是我闯深圳的春天!我就拿这1979年和1992年开了头。

1992年12月16日当天写完之后,我注明是歌词,17日就寄给了《深圳特区报》。是《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吸引我来了深圳,所以,我写出了歌词之后,毫不犹豫贴上邮票,寄给了《深圳特区报》。过了20天,1993年1月7日我去上班。刚走到公司门口,保安就把我叫住了。他拿着一张《深圳特区报》问我:“哎,蒋开儒,你看报上这个蒋开儒是不是和你同名?”我接过报纸一看,眼泪就流下来了。没错,《春天的故事》连同我的名字发表了,标题用了非常醒目的红色字体。看到《深圳特区报》率先刊发了歌颂邓小平的歌词,我特别激动。

开头有一句歌词是“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用“一位老人”来形容一代伟人?我想,我们家族能够在分别了30年后在香港重聚,是得益于这位老人的照顾。不仅是我们家,他也照顾了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他就像我们家里的一位老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给我们的形象非常亲切,我很自然就写下了“一位老人”。这个“圈”字也是水到渠成。当时一到深圳就遇到“圈圈”,圈外叫关外,圈里叫特区;圈外搞计划经济,圈里搞市场经济。我觉得这个“圈”可太了不起了,“画了一个圈”,这也算是我作为创作者的一个独特视角。

《春天的故事》在《深圳特区报》发表之后,我就想把它谱成一首歌。一年半之后,机遇来了。1994年“海王杯”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开始征歌,5月底截稿。5月25日一大早9点多钟,我就把《春天的故事》歌词打印成一大张纸,去找王佑贵。他当时住在罗湖东门的宿舍。我说马上要截稿了,你得赶快写。王佑贵就开始朗诵歌词。他是湖南郴州人,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我一听就乐了,说就是这个调,赶快记!他从头开始往下记谱,记得挺顺。记完了之后,我们又感觉中间部分不够丰满,感情没有爆发出来。我在原来歌词的“春雷、春晖”基础上,加了“春风、春雨”——“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当天中午12点,这首歌的词曲正式完成了。我赶忙带着这份手稿,复印了交到深圳市音协参加大赛,后来拿到了金奖。

这就是《春天的故事》诞生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罗湖开启,这首歌也名副其实诞生在罗湖。

《走进新时代》,罗湖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1997年,《春天的故事》登上了央视春晚,一时间家喻户晓。我又在同年创作了《走进新时代》,1999年创作了《金光一缕》,这三首歌都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也诞生在罗湖。

1996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前一年,罗湖区专门约我来写回归组歌,计划要写十首,由我一个人作词。8月19日,我们参加了一个动员大会,印象特别深刻。当时罗湖区领导的原话说,要抓住历史机遇,用好地缘优势,为国家、为时代作出罗湖应有的贡献。这就给创作组歌奠定了高度。

为了写好这组歌,区里按创作规律办事,让我和创作组到香港体验生活一周。我原来以为,香港我都去过了,去不去都能写出来。去了以后,才感觉到不一样。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带着羡慕的眼光。而第二次去香港,是香港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里了,我是带着希望的眼光。

回到罗湖之后,前面九首歌写得特别顺,头一首就是《香港早晨》,接着就写《紫荆花开别样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香港回归祖国。最后一首压轴歌曲,我希望这首歌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的,希望能有国际视野,党内能唱,党外也能唱,国内能唱,国外也能唱。我把想法向罗湖区领导作了汇报,区领导非常支持。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我首先在日记本上写出了这几句话,后来就有了《走进新时代》这首歌。

歌唱家张也曾经和我讲起一个细节,她在美国演唱《走进新时代》,第一段独唱,唱到第二段几乎全体观众都会起立,一边跟唱一边鼓掌,还有人抹眼泪。张也用美妙的歌声,把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也把我们的音乐唱给了世界。这也是深圳罗湖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摘自《人民政协报》蒋开儒)

猜你喜欢
罗湖小平首歌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就是这首歌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金雅福党群服务中心揭牌 打造罗湖非公党建标杆
深圳罗湖破解“中国棚改第一难”
罗湖医改:以人民健康为核心
罗湖:区内医疗资源全统一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放风筝
永远的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