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研究

2024-07-10 08:44胡倩一
公关世界 2024年1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马来西亚

胡倩一

摘要:马来西亚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兴者,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佼佼者,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包容性、贸易服务特性和国家干预性。深入研究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征研究

引言

20世纪开始的经济全球化,技术发展和广泛的人口迁移极大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与人交流的方式,整个世界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所有国家发展的共同追求。早在1987年,欧洲就开始实施European Union的旗舰项目ERASMUS,直到今天,促进学生的流动性被作为欧洲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促进学生和员工的身体流动的愿景从欧洲扩展到全球,以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兴者。

马来西亚是极具特色的多元族群国家,有着长达 120 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历史,国家整合和经济发展是其独立后面临的迫切问题。由于受到英国殖民统治,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马来西亚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全面深入的改革,马来西亚致力于建立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体系,渴望成为区域教育中心,一直高度关注教育国际化,短短100多年的历史,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较成功的典范,马来西亚的国家意志在高等教育上构建了不同族群的想象共同体。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主要侧重借鉴于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而对于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关注较少。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作为个案研究有助于了解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一、文化包容性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层原因

早期英国殖民者对马来西亚三大族群采取的是“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的政策,在马来西亚的人口中,马来人占70%,华人占22.7%,印度人占6.6%[1]。由于文化特点、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政治和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同时又缺乏交流,冲突事件时有发生,但大多数时候三大族群密切往来,并未发生过极端事件。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倡导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提出“新经济政策”,目的是“消除贫困”和“重组社会”[2];提出“2020宏愿”,建立“马来西亚民族”[3];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公平对待各个族群,三大族群开始密切往来,和谐发展。

马来西亚政府实施文化同化政策,其社会契约以包容性为特点。在教育方面,马来西亚的族群受教育权利并不平等,比如在教育方面实行的“固打制”曾将大部分非马来人拒之门外。但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政府开始允许并认可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另一方面许多非马来人开始选择出国留学的方式完成学业。一方面马来土著文化在马来西亚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中是必修课,私立高等教育也被要求开展道德教育。马来土著文化承担了马来西亚教育中德育的部分,是所有学生的重要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马来西亚的社会和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国际化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马来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土著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融合并存。马来西亚在吸收和发展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展现出宽厚、平和与包容的特点,其文化政策总体上理性且务实,兼顾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这能有效减少族群间的矛盾和障碍,保持文化多元为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正如亨廷顿所言,马来西亚“算是一个有社群主义的社会结构但无社群主义冲突的国家”[4]。文化包容性使得马来西亚各族群互相尊重和理解,相对容易地接受国际化带来的他国文化冲突,在国家发展的共同愿景下和谐共生。

二、贸易服务特性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在表现

马来西亚积极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输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国内除马来土著以外其他族群的教育需求,这些资源极大地促进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飞速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开始积极地向世界输出自己的教育服务,致力于成为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枢纽和中心。

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是一套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协定,该协定将高等教育视为一个服务领域。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服务贸易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的形式。虽然马来西亚并未针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公开承诺开放教育服务,但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贸易服务特性:市场化、创业精神、追求效益等。

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是贸易服务特性的突出代表。早在20世纪80年代,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还不被允许授予学位的时候,私立高等教育的创新就开始了:大量和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的结对计划,以极具成本效应的优势吸引了大量非马来人,学生以相当灵活的方式选择在马来西亚和国外的时间轻松获得国外教育机构的文凭。具体说来,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外部机构授予资格方案包括学士学位的分地安排、完全特许经营、学位资格外部课程以及具有分支校区的外国大学等[4]。学士学位的分地安排主要是结对课程和学分转移。结对课程涉及不同比例的本地至海外学习组合,如“1+2”“2+2”或“2+1”年的本地至海外的学习方案;学分转移安排允许学生在本地学习,并将获得的学分转移到一个或多个对应国家、对应门类的认可学分转换的大学及专业,以完成学位;完全特许经营即“3+0”的方案,学生不必出国就可以获得外国学位;学位资格外部课程类似于远程课程;具有分支校区的外国大学即海外分校或外国大学的离岸基地(Off-shore Bases )。1996年后,马来西亚政府积极鼓励海外分校的设立,截至目前马来西亚共有12所外国大学分校。

三、国家干预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动力

马来西亚政府在文化、政治和经济上实行“马来化”,实质上是以一种文化为目标的单元化同化运动[5]。为鼓励这种一体化,避免区域差异,马来西亚政府严格控制着高等教育系统,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政策都是自上而下地产生。国家向高等教育机构拨款,规定课程内容和质量标准,并进行教育改革。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国家意志始终非常强烈,国家的积极干预有力地推动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范发展。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战略主要表现在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相关监督机构的设立。马来西亚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和公立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承认私立高等教育的合法性,鼓励其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境教育。对公立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公司化改制,在形式上借鉴公司化模式,鼓励公立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创造效益。

20世纪7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战略,也是社会全面改革政策。其内容和实施涉及了教育、语言、文化、宗教等非经济领域,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就是推行马来族优先的高等教育政策,这一政策大幅提升了非马来族学生的出国求学率。1995 年至1996年,马来西亚先后出台《教育法案修订案》《大学与大学学院法案修订案》《高等教育全国理事会法案》《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案》《国家认证委员会法案》五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法案。同时还成立了相关的监督机构如国家认证委员会,作为私立教育的质量保证和认证机构。成立质量保证司,为公立高校提供持续的质量保证。成立高等教育部,全面监管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上系列做法证明马来西亚并非新自由主义国家,事实上,马来西亚只是借鉴了市场化这一工具,国家的顶层设计从未停止。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凭借低廉的学费,语言优势(英语),以及灵活多样的教育国际化形式,吸引着大量全球尤其是中东、非洲和中国的留学生,马来西亚目前已经由教育输入国转变为教育输出国。中国和马来西亚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分别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区域教育中心的相似愿景,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纷繁复杂的各种风险,深入研究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国家认同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前提

亨廷顿曾指出:如果一个现代“国家”不能植根于她原先固有的“文明母体”,而是千方百计与自己的文明母体断绝关系,将会变成“撕裂的国家”(Torn Country)[6]。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理念、模式、评价体制等源于对国际高等教育的追赶和模仿,面临着“去西方化”的问题,马来文化塑造了马来西亚国民的文化特点,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价值观,我们需要将教育国际化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明之中,做到既有文化认同,又有全球眼光。

(二)丰富跨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

跨境教育作为流动的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主流。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并对高等教育服务做出了有限开放市场的承诺。马来西亚的跨境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私立高等教育机构。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7],中国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形式相对单一,需要调动教师、学者、学生、课程、项目、高等教育机构、社会力量等所有教学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形式。

(三)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动态适应性

马来西亚在20世纪90年代调整了对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政策,承认其合法性,顺应了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激发了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创业和创新精神。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宏观政策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从马来西亚的国际化实践的成功经验来看,我国迫切需进一步细化国际化政策,并随全球化的复杂形势随时动态调整,从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先事项。中国和马来西亚有着相邻的地缘优势,相似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愿景。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历经殖民到独立、公立到私立、精英化到大众化、单一类型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马来西亚一直坚持以国家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模式,以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取向、内在动因、表现形式、发展特点等,为应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各种困难和挑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启发。

本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编号:sisu20204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概况. [EB/OL].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716/1206x0_676718/.

[2]林水檺,骆静山合编.马来西亚华人史[M].马来西亚留台校友联合总会,1984:271 .

[3]吴芸.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及族群问题研究[J].思想战线,2014,40(04):44-47.

[4]李丰楙、林长宽、陈美华、蔡宗德、蔡源林著: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与认同:伊斯兰、佛教与华人信仰[M].台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1998 :175-176.

[5]张禹东.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化”运动对华人及其宗教文化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04):22-29.

[6]甘阳.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N].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12—29(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4-5-8].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马来西亚
看你一眼就会笑
有你在可真好呀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艺术类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论学术界的全球公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