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创意:机器学习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2024-07-10 04:47何长明
公关世界 2024年11期
关键词:视觉设计机器学习艺术设计

何长明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机器学习赋能了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和音乐创作等领域。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机器学习对创作效率、创意思维和审美标准的影响,展望了人机协作下艺术设计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艺术设计;视觉设计

引言

科技革新始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下,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前沿技术,正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不仅能高效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更能从中发现规律、形成认知,为艺术创作提供智能化支持。人工智能的介入,一方面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人类的创意空间,促进着传统艺术审美观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对于指导未来艺术创新发展、保持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

(一)机器学习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在视觉设计领域,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图像处理、风格迁移、元素生成等方面。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图像数据进行训练,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和提取图像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对图像进行智能化处理、分类、生成等操作。例如,谷歌的DeepDream可将神经网络对图像输入的视觉刺激可视化,生成具有迷幻艺术风格的图像作品;Pix2Pix则可将一种图像转换为另一种风格;Artbreeder等人工智能创作工具,允许用户上传种子图像,基于此输入进行图像生成和风格混合。这些应用程序使得视觉元素的创作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基于海量视觉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也能主动生成新的视觉设计元素,激发设计师的创意灵感。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的DALL-E和Stable Diffusion等文本到图像模型,则可根据用户的文字描述直接生成对应图像,在插画、概念设计等领域大显身手。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拓宽视觉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为设计师开辟全新的创作维度。

(二)人工智能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交互设计作为连接人与数字产品的桥梁,其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人工智能技术为提升交互体验、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从用户历史数据中挖掘行为模式,并对其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主动优化交互逻辑和页面布局等,使产品交互更符合用户习惯和意图。如亚马逊的智能推荐系统、Netflix的个性化内容推送等实践;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交互形式的革新。随着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正在从传统的图形界面转向多模态交互,用户可通过语音、手势、眼球运动等自然方式与数字产品进行交互。例如,苹果公司的Siri助手就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执行多项任务。人工智能赋能了交互界面,使其对人类行为和需求有更精准的感知和响应。此外,通过提供智能化建议,人工智能系统还能辅助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协助完成原型设计、可用性评估等任务。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优化和智能化交互设计,为提升用户体验贡献力量。

(三)神经网络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音乐创作是一项集创意、技艺与灵感于一身的艺术活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工神经网络,如今则可为音乐创作提供有力支持。神经网络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旋律生成、编曲创作、音色合成等。例如,OpenAI的MuseNet就能根据输入的音乐样本,生成风格类似但全新的乐曲素材;Google的Fancy Melody Maker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音乐数据进行建模,可生成新的旋律创作;哈佛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BachBot系统则通过学习巴赫作品,从而具备了自主创作复调音乐的能力。这些系统极大拓宽了音乐创作的可能性空间,为音乐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除此之外,波形建模合成等技术的进步,也使电脑对各种自然乐器和声音的模拟合成变得更加逼真和优质,从而为音乐制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音源选择。可以预见,随着神经网络能力的持续增强,其将在音乐创作的方方面面发挥更大作用,成为音乐家的得力助手。

二、机器学习对艺术设计创作的影响

(一)提高创作效率和生产力

机器学习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显著提升了艺术设计的创作效率和生产力。在视觉设计领域,借助图像处理、元素生成等技术,设计师无需手工绘制大量图像素材,系统可自动根据需求快速生成符合要求的视觉元素,从而节省了大量重复性劳动。同样,在音乐创作中,神经网络也能自主生成乐段、编曲等创作素材,减轻了音乐人的工作强度。交互设计方面,人工智能辅助制定交互原型、评估可用性等,提高了设计质量和周转速度。此外,人工智能还能通过学习海量数据和艺术作品,发现人类难以直观感知的隐藏模式,从而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辅助艺术创作。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优化模特形象;风格迁移技术可赋予视觉元素全新艺术风格;个性化算法可推荐符合用户偏好的交互设计方案等。凭借人工智能从数据挖掘获得的见解与认知,设计师的创作视野得以延伸和拓展,产品质量和设计创新性都因此有了明显提升。

(二)拓展创意思维和想象空间

机器学习不仅提高了艺术设计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人类创意思维和想象力的延展。人工智能系统所生成的设计作品,常常超出人类固有思维的范畴,为艺术创作带来意料之外的灵感启发。例如,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技术训练的DALL-E可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直接生成逼真的图像作品,无需借助参考样本,其最大特点就是“出乎意料”的创意。设计师可将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创意元素作为起点,启发自身想象力,最终形成全新的艺术构思。再以音乐创作为例,借助Neural网络,电脑具备了生成全新旋律和编曲方案的能力,而非简单模仿借鉴现有乐曲。这种“突破性”创新正是机器学习为艺术创作带来的重要影响和贡献。音乐人可以把人工智能系统生成的旋律创意作为素材,结合自身音乐理念和风格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开拓全新的音乐风格和流派[1]。同样在视觉设计领域,许多设计师也从人工智能生成的意想不到的图像中获得了灵感。这种出人意料的视觉表现形式,常常突破了人类固有的认知范式,激发我们重新思考视觉语言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异质”的创意刺激,促使设计师跳出常规思路,拓展创意边界。人工智能系统之所以能产生超乎想象的创意构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机器学习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和建模能力。通过对大量艺术作品进行训练,人工智能不仅掌握了人类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和迁移,发现了人类所难以觉察的新颖关联。因此,人工智能创作的结果往往超越了单一艺术品类的局限性,展现出跨领域、多元整合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三)改变传统设计范式与审美标准

机器学习技术的介入,也在逐步改变着人类长期形成的艺术设计范式与审美标准,人工智能有潜力创造出超乎人类想象的全新艺术形式,这将会极大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以视觉设计为例,机器学习生成的抽象、拟物,甚至幻象般的视觉作品,打破了人类对美的理性认知和既有范畴。这种颠覆性的视觉语言,将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美的定义和标准。未来,或许人工智能艺术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独立艺术样式和流派,人工智能也正在重塑艺术创作的本质属性。传统艺术创作过程中,“手工艺”的个人风格和情感体现备受重视,而人工智能创作则更多强调算法和数据决定的客观性[2]。当人工智能系统能高度拟人化生成艺术品时,是否仍应该固守个人天赋与手工痕迹的审美标准,艺术品的价值是否应从创作过程转向最终创意本身。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影响未来艺术传播和体验的形式。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都将为人类带来全新的艺术鉴赏体验,相应的审美标准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三、人机协作下的艺术设计创新

(一)人机结合的创意协作模式

虽然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它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创作者,而是更多扮演辅助和增强的角色。未来,人机协作将成为艺术设计创新的主导模式。在这种协作关系中,人工智能系统发挥其海量数据学习和处理能力的优势,为创作提供素材积累、规律挖掘、构思生成等支持,而设计师则依托自身专业经验和审美判断,对人工智能输出进行甄别、优化和完善,并注入个人的独特风格和情感体验。两者相互补充,人机合璧,方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创意。以视觉设计为例,设计师可以向人工智能系统输入需求描述和种子素材,系统则根据大量视觉数据训练生成初步的视觉方案,设计师再基于此进行人工调整[3]。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初步创作,设计师则着力于高阶创意设计和精雕细琢,两者分工合作、相得益彰。在交互设计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提出符合用户习惯的交互逻辑和界面布局建议,设计师则将其与产品整体设计理念相结合,进行优化和创新。再如音乐创作,人工智能生成的旋律创意只是基础素材,音乐人需要赋予其个人风格和情感,方能创作出富有个性的音乐作品。

(二)智能工具赋能设计师的创造力

除了在创作层面开展协作,人工智能也正在通过智能化工具和系统,赋能艺术设计从业者的创造力。一方面,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工具让设计流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使设计师能更专注于创意思考而非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能为设计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有助于实现更加精准的需求把握和创作方向。在视觉设计中,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生成工具可以高效完成图像编辑、素材生成等基础工作,解放设计师的创意思考时间。数字化绘画工具也能实时为创作提供辅助建议,如自动调色、艺术风格迁移等,提高了艺术家的生产效率。交互设计依赖对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而人工智能正是擅长从海量复杂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模式和知识[4]。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工具能为设计师提供用户画像和需求分析报告,从而指导设计师理解用户诉求,制定出符合预期的交互方案。在音乐创作中,人工智能编曲工具能智能生成不同风格的伴奏编排,减轻作曲家的工作负担;人工智能音乐生成系统更可为创作提供全新灵感。当配合熟练运用这些人工智能工具时,艺术设计师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释放和增强。

(三)人机共生的未来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将朝着真正的“人机共生”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的实现,需要人工智能不仅在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上持续增强,更重要的是达到对人类创意活动的深度理解和支持。

当前,人工智能主要是在艺术设计的特定环节发挥作用,多停留在提供创意素材、完成基础工作的层面。未来人工智能有望在更高层次上与人类艺术家形成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需强化对人类创作意图的理解能力。目前人机协作模式下,设计师仍需对人工智能的输出成果进行大量的人工调整和把关,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并不能完全领会设计师的创作初衷。未来人工智能或将精准捕捉人类的艺术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生成更贴近设计师意图的高质量创意方案。人工智能应当朝着主动创作的方向发展。现有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系统多是被动响应人类的需求描述,而缺乏自发的创作意识。未来人工智能或能主动提出全新的艺术创意设计,引领艺术创作的探索方向。人类将不再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而是与人工智能一同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之中。人机艺术创作的形式将日益丰富多元。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能辅助视觉、音乐等传统艺术门类,其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也将孕育出全新的数字艺术形态。沉浸式体验、多模态互动等将赋予艺术品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人类将在这种极具张力的数字艺术世界中开拓创作维度[5]。未来人工智能将完全融入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工作流程之中,与人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共生关系。人机的智能将在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相互唇齿相依,缔造出超越人机两种智能的全新艺术形式。这种人机共生,将开启艺术设计创新的新纪元,也必将深刻影响人类艺术审美和文化发展。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艺术设计领域。从视觉设计到音乐创作,机器学习等技术正在为设计师们带来新的创作工具和思维方式。通过与智能系统的协作,设计师们可以提高创作效率,拓展创意空间,并突破传统的设计范式。然而,人机协作下的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未知。期待未来有更多智能工具和技术的涌现以及人机共生下艺术设计的更多创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包艳秋.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艺术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

[2]徐双双,丁伟,贝典徽.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突破[J].设计,2018(12):104-105.

[3]黄远胜.刍议人工智能在艺术与设计领域中的发展,应用与前景[J].明日风尚, 2020(12):14-15.

[4]陈晨,王蓓,陈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睡眠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2):1710-1716.

[5]李钰,黄代政,黄超.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学习算法对患者就医影响因素的预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3):85-87.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

猜你喜欢
视觉设计机器学习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平遥旅游客流量预测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前缀字母为特征在维吾尔语文本情感分类中的研究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论空间视角下平面设计的视觉延展探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金融数据分析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