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评价聚丙烯/废胶粉共聚物作为沥青改性剂的潜力,文章通过制备不同掺量下的聚丙烯/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PRMA),采用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弯曲梁流变仪(BBR)试验、线性振幅扫描(LAS)试验和离析试验,将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作为对照组,研究PRMA的物理性能与流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的添加使得PRMA的旋转黏度和软化点差值降低,说明PRMA的施工和易性增强,且其离析现象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RMA的车辙因子、m值和疲劳寿命更高,且蠕变劲度和老化因子更低,这说明聚丙烯/废胶粉对沥青的复合改性效果优于单一改性。
关键词:道路工程;改性沥青;聚丙烯;废胶粉;流变性能;老化性能
中图分类号:U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74(2024)04-0095-04
0 引言
沥青作为路用材料,对路面的路用性能与耐久性起关键作用,但沥青作为热塑性材料,其流动性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1-3],因此改善沥青的流变特性,以减少沥青路面的病害并提高耐久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由废轮胎制备的废胶粉可与沥青制备出胶粉改性沥青,不仅能节能、降噪和保黑等,还能改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4]。由于废轮胎成分的不同,废胶粉的组分差异很大,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表征也有差异,因此不少学者提出将废胶粉与其他改性剂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5-6]。
聚丙烯是一种废弃塑料的副产品,属于热塑性碳氢化合物,其晶体水平介于低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之间[7-8]。有研究表明聚丙烯能用于沥青复配改性技术,有效提升沥青的路用性能[9-11]。本文目的是评价聚丙烯/废胶粉共聚物代替SBS作为沥青改性剂的适用性,以开发废弃塑料和废胶粉综合利用的绿色改性技术。因此,选择不同掺量下的废胶粉(10%和15%)、聚丙烯(0、0.2%、0.4%、0.6%),制备聚丙烯/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PRMA),同时选择4.5%SBS改性沥青作为对照组。为评价PRMA的性能指标,采用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试验、弯曲梁流变仪(BBR)试验、线性振幅扫描(LAS)试验和离析试验,研究PRMA在各温频下的流变性能,以此来证明该增值型固废利用改性技术的可行性。
1 试验材料与方案
1.1 原材料
采用中石化牌70#道路石油沥青作为基质沥青,其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选择废胶粉和聚丙烯作为沥青改性剂,废胶粉和聚丙烯均由湖南某化工公司提供,其中废胶粉和聚丙烯的目数分别为40目和20目,其性能指标分别如表2~3所示。本文采用SBS改性沥青作为对照组,SBS的性能指标如表4所示。
1.2 改性沥青制备
废胶粉的掺量分别为10%和15%,SBS的掺量为4.5%,聚丙烯的掺量分别为0、0.2%、0.4%、0.6%,改性剂掺量均为其与基质沥青的重量比。将基质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以保证其流动性,随后在盛着沥青的容器中加入聚丙烯,先以500 r/min的低速剪切20 min,然后将剪切温度和剪切速率分别升高到190 ℃和3 500 r/min,在此剪切条件下剪切30 min,使聚丙烯在沥青中均匀分布。保持相同的剪切条件,将废胶粉添加到沥青中剪切40 min。SBS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为:将SBS添加到基质沥青中,剪切温度和剪切速率分别设置为170 ℃和3 500 r/min,剪切时间为30 min。
1.3 试验方法
(1)黏度试验:根据AASHTO-TP48标准,基于布氏旋转黏度计,对沥青试样按试验温度180 ℃进行测试,且进行三次平行试验,试验过程中黏度仪扭矩保持在10%~98%。
(2)离析试验:将熔融态的PRMA倒入直径为25 mm且高为140 mm的铝管中,然后密封以减少空气氧化。将铝管竖直放立在163 ℃的烘箱中储存48 h后,在-7 ℃的冰箱内冷却4 h,然后水平切成三等分,再计算铝管的顶部和底部试样的软化点差值。
(3)DSR试验:根据AASHTO T315标准,采用DSR试验的温度扫描模式评价沥青试样的高温性能,温度区间设置为46 ℃~82 ℃。
(4)LAS试验:采用AASHTO TP101-14标准在25 ℃的测试温度下进行LAS试验,计算沥青的疲劳寿命以表征其抗疲劳性能。
(5)BBR试验:根据AASHTO T313-09规范,采用BBR试验来表征PRMA的低温性能。BBR沥青试件的尺寸为125 mm×12.7 mm×6.35 mm,试验温度分别设置为-6 ℃、-12 ℃和-18 ℃。
2 结果与讨论
2.1 黏度试验结果
不同改性剂掺量下PRMA的180 ℃旋转黏度结果如图1所示。考虑到180 ℃条件下,SBS改性沥青与胶粉改性沥青相比黏度值较低,因此本次黏度试验仅针对PRMA与胶粉改性沥青。由图1可知,随着废胶粉掺量的增加,PRMA的黏度值也随之增加。与胶粉改性沥青相比,PRMA的黏度值均明显降低,且废胶粉掺量为20%时聚丙烯对沥青的黏度影响最大,即使用0.2%的聚丙烯降低了20%胶粉改性沥青黏度的39%,这说明聚丙烯的添加对胶粉改性沥青具有降黏效果,对废胶粉掺量高的胶粉改性沥青降黏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发现,当聚丙烯的掺量增加,PRMA的黏度值略微增加,这是因为随着聚丙烯掺量的增加,在沥青介质中增强了废胶粉形成的弹性网络结构。
2.2 离析试验结果
图2显示了在聚合物离析试验中胶粉改性沥青与PRMA的软化点差值。由图2可知,胶粉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差值较大(>4 ℃),且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胶粉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差值增加,这是由于Stokes定律下废胶粉沉聚在铝管底部,导致废胶粉在沥青基体中分散不均而影响其性能表征。从图2还可发现,加入聚丙烯减小了PRMA的软化点差值,且随着聚丙烯掺量的增加,PRMA的软化点差值不断减少。这一结果表明,由于沥青基体与聚合物的比重不同,聚合物离析试验中,聚丙烯颗粒可以改善胶粉在沥青基体的分散性和均匀性,减少胶粉颗粒在底部的沉降趋势。同时,聚丙烯增加了PRMA中胶粉的粘聚力,从而使PRMA的改性剂与沥青组成的体系更稳定。在聚丙烯掺量最高时,胶粉颗粒的分离潜力最小化,聚丙烯可以增强胶粉的吸油性。
2.3 高温流变试验结果
由前文离析试验结果可知,15%废胶粉+0.6%聚丙烯的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差值<2.5 ℃,该改性剂掺量下的PRMA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下页图3显示了该改性剂掺量下的PRMA、15%胶粉改性沥青和4.5%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车辙因子。从流变学指标车辙可以看出,分别加入聚丙烯/废胶粉共聚物、废胶粉和SBS改性剂后,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均有所提高,且弹性响应对沥青的粘弹性性质起主导作用,聚合物改性的沥青车辙敏感性降。同时,还发现在相同测试温度和老化条件下,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大小顺序为PRMA>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这是因为聚丙烯与废胶粉组合的共聚物改变了沥青各组分比例,使得沥青与改性剂发生交联反应,增强了胶粉在沥青基体的三维网络结构。根据图3中车辙因子的变化程度,可以发现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变化较大,而PRMA的变化较小,说明PRMA的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
2.4 中温流变试验结果
下页表5显示了三种改性沥青在不同应变水平下(2.5%和5%)的LAS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这三种改性沥青的C1值排序为SBS改性沥青>PRMA>胶粉改性沥青,而C2值排序为胶粉改性沥青>PRMA>SBS改性沥青。在疲劳寿命方面,三种聚合物都能增加沥青的疲劳寿命,且三种改性沥青的疲劳寿命排序为PRMA>胶粉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与对照组相比,聚丙烯对PRMA的疲劳性能改善显著,这是因为聚丙烯能吸收一部分的自由沥青,使得结构沥青的比例增加,从而降低了沥青的疲劳敏感性。
2.5 低温流变试验结果
采用BBR试验评价未老化与长期老化下的各种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如表6~7所示。基于蠕变劲度(S)与蠕变速率(m)来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S值能评价沥青材料在温缩情况下的温度应力,而m值是表征沥青材料应力松弛速率的指标。一般来说,S值越大,m值越小,说明沥青在低温下开裂的风险越大。由表6~7可知,在相同测试温度下,改性沥青的S值大小排序为PRMA>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m值大小排序为胶粉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PRMA,说明PRMA的低温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与胶粉改性沥青,这是因为聚丙烯与胶粉组成的弹性聚合物,能在沥青基体中形成网状复合结构,使得沥青相中轻质组分的比例增加,从而提高沥青材料的弹性,以此改善沥青的应力松弛性能。
2.6 抗老化流变试验结果
车辙老化因子如式(1)所示,其采用老化前后车辙因子的变化程度反映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在通常情况下,老化因子越低,抗老化性能越好。将图3的车辙因子数据代入式(1),得到三种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车辙老化因子,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在各个测试温度下,三种改性沥青的车辙老化因子按大小排序为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PRMA,这说明PRMA的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这可能是因为SBS在老化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和分子链断裂,使得沥青的耐久性降低;同时,聚丙烯与胶粉组成的弹性聚合物能减少轻质组分的挥发,能够更快速吸收热氧老化过程中的温度,抑制短期老化过程中改性剂的性能衰减。
蠕变劲度老化因子如下页式(2)所示,基于老化前后蠕变劲度的变化程度反映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将表6和表7的蠕变劲度数据代入式(2),得到三种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劲度老化因子,如下页图5所示。由图5可知,在各个测试温度下,三种改性沥青的蠕变劲度老化因子按大小排序为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PRMA,结果与图4规律一致,说明在低温条件下,与其他改性剂相比,PRMA的抗老化性能最优。
3 结语
(1)聚丙烯的添加可以降低PRMA的黏度与软化点差值,从而改善PRMA的施工和易性和储存稳定性。
(2)根据沥青的流变试验结果,聚丙烯改善了PRMA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中温抗疲劳性和抗老化性能,且其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
(3)本文研究了PRMA的物理性能与流变性,后续可开展相关微观试验,揭示聚丙烯与胶粉的复合改性对沥青性能的改性机理。
参考文献
[1]郭 猛,任 鑫,焦峪波,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与抗老化研究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22,35(4):41-59.
[2]崔国威.纳米SiC复合胶粉改性沥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23,49(1):17-21,27.
[3]陈永锋,耿德华,陆志红,等.基于改进MSCR试验的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高温蠕变恢复特性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22,48(4):15-19.
[4]马 涛,陈葱琳,张 阳,等.胶粉应用于沥青改性技术的发展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21,34(10):1-16.
[5]刘家庆,韦万峰,蔡翼航,等.多聚磷酸—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2023,68(3):41-48.
[6]肖庆一,赵振超,范 津,等.基于响应曲面法的ACVR改性沥青配比设计及流变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23,54(1):1 194-1 201.
[7]张文才,郝晓刚,裴 强,等.废弃聚乙烯、废弃聚丙烯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23,37(6):91-98.
[8]张文华,原心红,刘金妹,等.废旧塑料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塑料科技,2022,50(2):93-97.
[9]张文才,郝晓刚,裴 强,等.废弃聚乙烯/废弃聚丙烯共混物功能化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23,37(5):40-47.
[10]徐青宇,任 梦,贾倩茹,等.掺聚丙烯纤维的SBS改性沥青性能[J].信息记录材料,2023,24(2):233-235.
[11]程培峰,佟天宇.废旧PP复配SBR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21,54(10):927-933.
作者简介:黄世庚(1991—),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建设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