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宇
202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中国奇谭》,以其对中国传统故事创新性的表达,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以现代视角重新演绎,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气息,成为中国动画行业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该系列动画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通过重塑传统角色、创新叙事方式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维度展开。
一、重塑传统角色
《小妖怪的夏天》改编自《西游记》,但不同于原著的“降妖”主线,本片以一个小猪妖的视角,讲述了不同于以往的神话故事。其中,对传统角色的重塑主要体现在对小猪妖和孙悟空形象的创新上。
“妖怪”在民间故事中通常作为邪恶的代名词,而在本集动画中,导演打破了人们对其的固有印象,将关注的重点移至小猪妖自我成长、自我意识觉醒的全过程。小猪妖主要的任务是帮助老大“抓唐僧”,最终喝一口“唐僧肉汤”。面对繁重的任务,小猪妖从接受老大所给的传统方式去解决任务,到创新方式去完成任务。尽管最终被否定,但小猪妖并没有自我放弃,而是最终遵循内心的想法,帮助师徒四人取经,完成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的自我意识觉醒。
孙悟空,作为国人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在《小妖怪的夏天》中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背景元素。其性格不再由第三视角来呈现,而是由主角小猪妖揭开,孙悟空的身份和智勇双全、法力无边等特质得到了隐喻性的体现,使小猪妖对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新的期待。同时,在孙悟空与小猪妖的互动中,孙悟空这一角色又回归到传统形象上,假死的小猪妖苏醒后,孙悟空送给它三根保命毫毛,体现出孙悟空身上凝聚着的破除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
二、创新叙事方式
《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在叙事方式上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与剧情反转来吸引和保持观众的兴趣。
悬念的设置是通过不完全透露信息或故意留下疑点来吸引观众继续关注故事的发展。例如,在本集中,故事一开始提出小妖怪们“抓唐僧”的计划,但画面中从未出现过师徒四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情节,逐渐引发观众的好奇心。随着故事的深入,动画向观众展示了不同于《西游记》原著中的“抓唐僧”。
反转的运用则体现在关键时刻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打破观众的预期,从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小猪妖在传统思维模式中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发现它其实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普通人”,使其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小妖怪的夏天》在关键节点设置悬念,并在适当的节点进行反转。如小猪妖被打倒后的生死悬念,以及最后揭示真相时产生的反转。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充满了期待和惊喜。《小妖怪的夏天》通过设置悬念与剧情反转的叙事方式,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既能体验到紧张刺激的情节发展,又能感受到温馨感人的故事内涵。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奇谭》作为一部承载中国文化深厚底蕴,同时又展现现代审美追求的动画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新名片。它的成功,正是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的传承。在创作上,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为基础,融合了中国元素和水墨韵味。这些精神力量与视觉元素的结合,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加深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思考。《中国奇谭》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激发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孝道与勤奋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塑造中国人的品性、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被赋予人格化特征,无论身处何地,始终携带着象征家庭的葫芦,暗含它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依恋。尽管小猪妖在其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但他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完成了任务并且最终“离开浪浪山”。本片巧妙地将孝老爱亲与奋斗精神等传统美德融入小猪妖的日常,既贴合现代审美,又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近年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动画作品的成功,正是对中国动画“寻找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觉醒的良好体现。《中国奇谭》作为中国动画在表达自我阶段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不仅让中国故事焕然一新,还促使观众深思文化传承与发展。我们应该珍惜并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为文艺创作提供灵感来源,不断探索创新文化的表达方式,与当代审美相契合,使中国故事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指导教师: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