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浩 左湘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职业培训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创业,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多措并举推动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协同发展,激活职业培训资源,发挥职业院校职业培训主力军作用,完善培训市场配置,扩大培训资源供给,促进职业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主动融入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职业培训工作发展路径模式,以精准对接产业、精准育人、精准评价为原则推进“三精准”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2020年,为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激活中职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潜能,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首次在中职教育层面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工作,我校及时跟进申报建设了多个项目。在此背景下,结合我校工作实践经验,交流探讨中职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总结提炼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质量提升的模式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三精准”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从职业培训基地的工作体系、项目建设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同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目前,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杭州易斯特威有限公司合作建有吉利汽车培训中心,面向全国汽车4S店员工和我校师生开展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工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与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智能研究院共建佛山华数智造公共实训中心,面向佛山市及周边地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职工和学校师生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为达成职业培训基地“三精准”建设目标,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正确定位,建设“三精准”职业培训工作体系
中职学校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要明确其目标定位,充分考虑职业培训基地校企共建和运行需要,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的相互关系,确保职业培训项目有效对接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确保职业培训基地各项工作稳定运行。
首先,应精准定位培训目标。中职学校属于基础职业教育层次,以基本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其师资条件和设备设施都是按此定位配置的。中职学校应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以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为目标规划建设其职业培训工作,与高职、技术本科院校的职业培训工作实现错位发展。
其次,中职学校职业培训工作应基于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工作主要面向产业需求,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植根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才能使职业培训内容与产业人才需求同步同频。中职学校在建设职业培训工作体系时,应从校企合作角度进行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为校企协同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扫清障碍,为职业培训基地的校企共建和稳定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实现职业培训项目与行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最后,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应能有效协调学历教育工作和职业培训工作。受场地、设备和师资等条件限制,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必然会对学历教育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从学校治理层面进行全面的制度、机制配套,推动职业培训工作与学历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
学校以广东省继续教育提升工程教改项目为引领,推进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通过项目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学校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设立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管理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和运行工作。办公室下设项目部、财务部、教学部和基地设备科,对学校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培训项目建设、教学运行、财务结算等方面进行专门化管理,并与合作企业、学校教学部门协调职业培训项目的场地、人员、教学等方面安排,形成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共轨融合运行格局,见图1。
二、精选企业,建设“三精准”职业培训典型项目
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应谨慎选择合作企业。合理选择合作企业共建职业培训
基地,可通过合作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联系,增强学校职业培训工作对产业链的覆盖能力,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使职业培训项目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优先选择具有重要行业地位或处于产业链中关键节点的企业作为职业培训基地共建对象。杭州易斯特威有限公司是吉利汽车集团4S店员工培训的长期合作伙伴,校企共建吉利汽车培训中心,不但覆盖了吉利汽车所有职业培训业务,及时把握汽车售后市场技术动态和岗位培训标准,还可通过易斯特威的汽车培训市场,向广汽集团等其他汽车品牌实现培训业务输出。佛山华数智造公共实训中心合作方为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和佛山智能研究院,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为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佛山智能研究院是智能装备研发单位,两家合作单位均服务于智能制造行业,处于产业链关键节点位置,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具备很强的产业延伸能力和丰富的产业资源,能精准把握产业人才需求动态。
学校鼓励各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职业培训基地。校企共建的职业培训基地以项目形式加入学校职业培训工作体系,纳入学校职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由学校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办公室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各职业培训项目分设校方和企方负责人各1名,协同组织项目建设和培训运行。同时,通过职业培训项目建设,引入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和现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模式,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反哺学校专业建设,促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深度融合。
三、精炼内功,建设“三精准”培训质量保障机制
(一)对标培训需求建设职业培训质量保障机制
从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入手,在教学部设立质量管控业务,建设涵盖项目管理、项目内容、培训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职业培训质量监控工作制度,对培训项目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到项目优化,实施全过程闭环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工作质量,保障职业培训工作精准对接培训需求。
(二)多举措打造职业培训项目高质量育人要素
建立各培训项目的培训需求清单和考核评价标准,指导项目开发、建设和优化工作。申报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职业培训典型项目、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等省级继续教育建设项目,提高学校培训基地设施水平和培训项目建设质量,形成多层次的优质职业培训资源。建立行业、企业技术人才资源库,聘用行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技术人才组建高水平校企混合培训导师团队,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实施教学工作,确保项目教学质量。建设学校培训工作信息化平台,为学员在培训报名、考勤登记、线上学习、在线交流、查询成绩等方面提供便利,提高职业培训工作的服务效果。创新培训效果评价方式,组织委培单位参与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及时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定期向企业跟踪调查学员培训后的生产效果,及时分析研究调查情况,形成调查结论,向项目部和校企项目小组反馈意见,优化培训项目相关环节,增强培训效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