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笔芯
从初中开始,由于就读于市里的中学,我正式变成一名住校生。小学时期父母亲常伴身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和父母亲之间开启了电话沟通模式。
还记得初一那年,为了方便我打电话回家,父亲难得奢侈了一回,在家里安装了电话。远在学校的我购买了电话卡,和父母约定好每周打电话回家。公共电话前每次都排着长龙,有的同学和家里人聊得起劲,后面的人就要等很久。每打电话,我都会向母亲一一“汇报”在学校里的吃住情况。和母亲聊完,父亲则会抢过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就这样,一张50元的电话卡打几次电话就耗光了。
后来,学校每栋宿舍楼都装了电话,排队的人也不会那么多,而且最关键的是,和父母之间不再是仅由我发起的单向通话。父母亲偶尔有事情也可以打电话到宿管阿姨处,阿姨会在楼下大声呼叫我的名字。双向奔赴的通话就这样开启了。
上了高中,电话安装在了每间宿舍里,晚自习回来后,宿舍里的电话就一个劲儿地响,我们笑称这是“爱的呼喊”。和家人聊天的时光总是那么轻松快乐,调节着枯燥的学习生活。慢慢地,小灵通兴盛起来,父亲为了及时和我进行沟通疏导,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移动电话,排队打电话的历史就此完结。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和父母煲电话粥。我也会通过小灵通和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互发短信,互相鼓励,通往高考的道路上由此变得不再孤单。
时间来到大学时期,我靠暑假打零工,在父母的支持下,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那时流行的翻盖手机,别提多炫酷,是外出上学的我身上最贵的一件物品,我一直小心呵护,珍惜得不行。可是大学远在异乡,和父母通话变成了长途电话。那时,在和父母的一通电话后,常常收到“话费不足20元”的短信提醒。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和亲朋好友煲电话粥开始变得异常奢侈。那时,我常常在各大通信公司的套餐里计算哪种最划算,最适合自己。
再后来,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市面上的手机更新换代非常频繁,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手机不再仅具有通话功能,对我来说手机是个日常简单办公的好帮手,对父母来说,手机还是个收听新闻的好伙伴。
不会拼音的父亲,在我的教学下,学会了智能手机的手写功能。有时我工作忙,不方便接电话,父亲会手写一则短信发送给我,那是我困惑迷茫时的一盏指路明灯,也是我劳累辛苦时的一剂能量补给。
和父亲不一样,母亲只能通过手机视频来解相思愁。母亲在和我视频聊天时,感慨科技发达,远隔万里能看到活蹦乱跳的我,她常常感到无比新鲜快乐。
如今,有了女儿的我,在女儿4岁生日时给她购置了一块电话手表。小家伙兴奋得不得了,电话手表更是成为她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看着她起劲地在电话这头叫着“外公、外婆”,电话那头传来父母欢乐的笑声,隔代亲情在那一刻变得形象且具体。
回想这些年和家人之间通联方式的巨大变化,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每一个时期,无论是电话还是手机,都是连接我和父母之间的桥梁。一通通电话,一则则短信,一次次视频里的亲情对话告诉我,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的爱一直伴随着我,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坚强后盾。
感激父母的同时,我也时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科技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后的强大支撑,而我也越来越坚信,在未来,我和我的后代将享有更加多元的科技幸福!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