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仕华
夏夜的观光园,月光如泼墨般洒在河面上,银光点点,仿佛星辰坠落凡间。微风轻拂水面,荡漾出层层涟漪。
在这宁静而温柔的夜晚,青蛙们开始了它们的合唱,一声声蛙鸣如同古老的乐器,奏响了夏夜的交响曲。这些熟悉而又遥远的音符,穿过小城的高楼,穿越茫茫时空,带我回到那个与青蛙有着不解之缘的童年。
小时候我在乡下长大,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宁静和生命的蓬勃。每到夏日,稻田便成了我们的乐园。白日里,小伙伴们在稻田里抓鱼,往往鱼没有抓到,却把秧苗弄得东倒西歪的,少不了被大人批评。我们有时也在田里摸田螺,那是夏日里难得的美味。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是夏日乡村最真实的写照。田埂上,我们追逐蜻蜓蝴蝶,放牛割草,而田间的青蛙则是我们最好的玩伴。那些青蛙不知疲倦,不分白天黑夜,有空便唱,唱得肆意汪洋,唱得无所顾忌,唱得整个田野都成了它们的录音棚。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稻田边捉到了一只小青蛙。它的身体翠绿,眼睛犹如两颗闪亮的黑珍珠。我们把它带回家中,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好奇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小青蛙似乎对这个新环境感到不安,它用力地跳跃,试图逃离这个透明的囚笼。我们看着它挣扎,心中既有欢喜也有一丝隐隐的愧疚。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们悄悄地走到玻璃瓶旁,聆听小青蛙的鸣叫。那声音清脆而有力,穿透了夜的寂静。母亲让我们把青蛙放了,说青蛙能抓害虫。道理我们明白,因为书上都有,但好奇心战胜了理性,我们还是舍不得放走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小青蛙的新鲜感渐渐消退。我们开始意识到,它并不属于这个小小的玻璃瓶,而是属于那片绿色的田野,属于那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界。在一个清晨,我们将小青蛙放回它应该生活的地方。看着它蹦跳着消失在稻田的尽头,我们的心中充满释然和喜悦。
夏季,尤其是干旱的季节,灌溉寨子里的那片田地需要打水班。所谓打水班,就是根据田地的大小,为其分配汲取井水的时间。当轮到我家打水班时,父母如果忙于其他事务,便会让我去田边守着。在有月亮的夜晚,我可以数着星星,看着月亮从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穿过。而在无星的夜晚,只能聆听青蛙的演奏。
坐在田边的石头上,四周是青蛙的叫声,这些声音看似纷繁无序,却似乎蕴含着某种和谐的节奏。青蛙们或独唱,或合唱,或二者交替,歌声占据整个夜晚。我闭上眼睛,感受着青蛙歌唱的旋律,试图分辨出哪些蛙声来自田地,哪些来自田埂。我在思考,哪些蛙声来自青色的青蛙,哪些来自褐色的青蛙。就在这无尽的遐想中,我家水田的灌溉时间悄然逝去,母亲叫我赶紧回屋休息。
岁月如梭,我已离开了那个充满蛙鸣的乡村,在城市安家。但每当夏夜,偶尔听到青蛙的鸣叫,那些关于童年的记忆便会如潮水般涌现。那些日子,我们与青蛙的故事,就像是一首永不褪色的歌,回荡在心间,温暖着每一个寂寞的夜晚。
如今,站在观光园的小河边,我闭上眼睛,聆听着夏夜的蛙鸣,让心灵随着那熟悉的声音起舞。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更是我心中那纯真年代的见证。在这月光下的合唱中,我仿佛又看到那些捉青蛙的小男孩,他的眼中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生命的敬畏。
夏夜的蛙鸣,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时光赋予我们的怀旧之情。在这悠扬的歌声中,我找到过去与现在的连接,感受到生命的连续和美好。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些蛙鸣,那些故事,都会是我心中永远的夏夜旋律。
编辑|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