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的意义与途径探讨

2024-07-10 10:39:55阎汉生徐勇军魏波原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道路思政高职

阎汉生 徐勇军 魏波 原波

目前,二十一世纪出生的学生逐渐进入高校,针对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热点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形势、对比发展状况、分析深层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所处的历史进程和国家顶层战略设计,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一、道路自信的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党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道路自信摆在首位,这里的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形成的一条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1]学生对道路自信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只靠教条式的灌输,重视和加强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的思想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二、当代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历史担当

2018年后,“00后”开始成为高校的主力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了解“00后”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2]

第一,综合素质较高,个体意识强烈。“00后”学生的父母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能给予孩子全面的培养。同时“00后”学生大多成长于“421家庭”,容易受到过度关爱,个体意识较强。

第二,物质生活较好,成长过程较为顺利。学校应针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抗挫折的能力。

第三,思维活跃,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00后”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广,更具全球视野,更认可多元文化,也更易受到多元价值的影响。

第四,习惯于快速获取碎片化知识,学生在阅读完整、厚重的经典作品方面有所欠缺,辨识信息的能力还需加强。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倍增,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身负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任,不仅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技能,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和创造者。[3]同时,每一个技能人才,也只有在有理想、有追求、对所处社会的发展抱有坚定信念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安心打磨技术,精益求精,成长为大国工匠,在祖国的发展强大中实现个人价值。

三、高职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对高职教育来说,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所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对学生个人来说,坚持道路自信,往往能促使自己树立更长远、更稳定的目标,找准发展方向,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抵抗外界因素困扰,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的道路充满自信,也会使个人信念坚定恒久,从心底拥护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目前,影响高职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每种发展道路都有自己的不同阶段,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不是同时开始且并行的,而是有着历史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复杂性。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是道路自信的体现,所以,高职学生要学会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对职业和未来发展比较迷茫

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是高职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促就业、保民生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多项国家政策的出发点。然而,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下行区间,国内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所谓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劳动者所具备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无法适应岗位需求,造成一方面企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劳动者就业困难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要靠高职院校积极适应产业变革,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综合改革,提升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只有把个人能力的提升融入国家产业升级的大潮中,才能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3.社会上的多元化思想影响了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

从20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中西方交流的增加,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出现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4]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影响。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潮,讲道理、摆事实,循循善诱,向学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学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需进一步提升

学校的思政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活动理应重视对学生道路自信的引导,加强专题学习和实践教育。学生要对我国的发展道路形成坚定的认可,才更容易接受思政课堂上其他相关理论的学习,才能入心入脑。当前思政课程内容宏大、叙事抽象,教学方法和形式缺乏创新,在吸引高职学生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其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其次,要采用更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要优化考核标准,减少死记硬背,重点检查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使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历史事件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00后”的高职学生比较关注身边的新鲜事、头条热点。[5]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历史事件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正确认识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兴趣,也更容易获得教育的效果。

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事例进行说明。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做法分两方面:一是作为职业院校“走出去”的试点院校,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并派出多名教师到赞比亚培训当地员工。二是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可以请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研讨,分析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1.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技术标准

学校联合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共同在赞比亚的工业园区,开设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派出机电、导游专业教师参与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价值和意义在于:第一,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在当地的业务开拓,一方面保障了国家矿产进口的安全,另一方面输出了国内剩余产能。企业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大量雇佣当地技术工人,在当地群众中获得好评。第二,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通过设备的联通、数据的联通实现了相关国家标准的对接,职业教育标准的对接可以培养更多熟悉我国标准的当地人才,这为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推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打好了重要基础。

2.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招收了来自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9名留学生。除了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汉语教学和专业指导之外,还积极关心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引导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了解中国习俗和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在将来成为他们向本国人民介绍中国形象的一部分,他们学习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将融入他们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我国长期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对外援助,体现了我国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

通过以上的时事热点和身边案例,结合历史经纬和现实关注,学生更完整地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蕴含的意义,进而更加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和顶层设计,对于青年学生增强爱国主义和坚定道路自信非常有益。

五、培养道路自信的途径

培养道路自信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出发点,一个人如果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就很难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树立以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意识。作为高职院校,在常规的思政课程之外,还应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

1.开展课程思政,结合专业课程学习,适当引入主旋律、正能量的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例如,笔者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介绍中国工程图学学科的创始人赵学田先生的事迹,展示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困难,深入一线,不断改进适合国情的图学教材和教法,最终创立了中国图学学会,并展示图学学会如今在不同细分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学生在了解学科历史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代代科学家的经历和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历程,理解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

2.开展社会实践,包括参与精准扶贫、假期“三下乡”等活动

笔者所在党总支组织学生团支部与广州地铁公司进行公益合作,广大团员学生以青年志愿者身份参与新建地铁线路的指引和服务工作等。青年学生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锻炼了自身能力,也感受了祖国的快速发展和老百姓便捷稳定的生活。

3.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包括各类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

在指导学生选题、研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更广泛地接触并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以及新经济新业态下的成功案例。这样的备赛经历和赛事观摩对于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业热情非常有帮助,也增加了他们对国家大好发展形势的认识。

六、总结

综上所述,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首先就是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针对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分析影响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的因素,结合社会热点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李安峰,李绪青.“四个自信”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的“四要”与“四不要”[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7).

[2]冉宪宇.00后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19(08).

[3]赖星华.高职教育发展道路自信的四个源泉[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06).

[4]张洁,康昭.大学生道路自信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

[5]贾迅,杨旭娇.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02).

[基金项目: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ZH2021020101);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3GXJK721);2023年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3-JKT-0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道路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0
道听途说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