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路径探析

2024-07-09 04:24沈晓雯
发展 2024年3期
关键词:甘肃红色资源

沈晓雯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特殊重要性,要求加强文化强国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历史见证和生动载体,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作用。新时代甘肃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对提高甘肃红色文化自信、甘肃人民文化自觉和甘肃发展文化自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要针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推动文化强省战略实施。

一、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甘肃人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国力之基、民族复兴之魂、人民幸福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8月在甘肃视察期间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红色文化有着光荣的历史,是提升甘肃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对于推动甘肃红色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社会影响广泛,为提高甘肃人民的文化信心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互联网在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种传播渠道和文化思潮不断涌现,甘肃红色文化的竞争力越来越突出,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此背景下,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实施开发和保护,强化甘肃人民对红色文化精神品格和价值诉求的认同,有利于增强甘肃人民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保护与开发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甘肃人民是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键主体。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我们坚持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创作出更多人民满意的红色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甘肃人民红色文化认同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财富,必将会更好地提升甘肃人民的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必要动力,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强大的推动作用。红色文化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施“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有助于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产品,从而激发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旅游”拉动旅游业发展。甘肃省在探索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致力于开发更多大众化的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和更具个性化的红色设计定制。比如,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加强与兄弟省区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打造带状、线状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生态+名胜古迹”的发展模式,促进了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发展。总之,通过将区域特有的环境文化、遗产文化和红色文化结合起来,打造新的“三色”文化品牌,整合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充分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有利于甘肃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艰苦奋斗、领导人民走向成功的伟大见证,它不仅是党永葆青春的秘方,也是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的精神源泉,对于增强党性教育及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起到了突出作用。诞生在陇原大地上的红色文化,有其深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为党员同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教育内容。甘肃革命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持续创新,不仅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也为甘肃这片红色热土创造出了更加耀眼的文化资源,为党员干部修养身心提供道德精神引领。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党员干部最直接、最重要、最优质的文化源泉,可以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可以通过主题宣传、实地考察、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让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亲身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底蕴和深厚内涵,更为真实地了解红色历史的辉煌;通过与革命先辈建立空间对话,贯通历史与现实,从对话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补充党员干部的精神钙质;通过了解革命先辈记忆中的精神追求,感受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诚,筑牢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总之,我们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理论教学、实践体验和在线教育,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立体化模式,进行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模式的渗透发展,促使党员干部的党性从“活起来”到“动起来”,进一步将甘肃红色文化植入党员干部的内心世界,把革命火种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有力助推甘肃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不够科学

1.一些革命文物未能得到及时保护,遭到些许破坏,限制了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西北红军的摇篮,庆阳不仅拥有“留存”的革命根据地,而且还是红军长征的根据地和北上抗日战争的起点。但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革命遗迹的原貌受损,存在不同程度的修复难度,开发利用受到制约。比如,抗大七分校二大队队部旧址,现存窑洞200余间,因管理不到位而闲置。还有一些烈士墓,如老凤台革命公墓,也少有人问津。对于这些革命场所原貌未能及时进行保护,使得甘肃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利用力度稍显迟缓,是甘肃红色文化发展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2.对红色文化内涵认识有待深入,红色文化资源发挥不到预期作用。庆阳红色文化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一定程度上略显分散,集中在庆阳各县区的村庄,开发难且开发利用精准度上有待提高,有些地方在开发利用时仅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入挖掘资源内涵,导致资源的开发利用距离理想效果还有距离。此外,博物馆内的展品大部分是纪念品、文物、图片等,以简单的静态展示为主,动态形式不足。有些展品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而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对红色文化本身的含义还需精准把握。就红色旅游产品而言,和地方特色相关联的产品还开发不够。针对这些不足,当地政府应加大对甘肃省红色文化内涵的开发利用力度,整合甘肃省的文化资源,形成自己的文化产品。

(二)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效果不够理想

多样化的开发利用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开发利用的实际效益。目前,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方法较为综合,主要涉及:一方面,各级政府是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由于主体相对统一,各级政府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强联合开发的意识,使红色文化的开发效用可以递进增强,红色资源可以实时更新,这无形中会助推甘肃红色文化向纵深发展。甘肃红色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引导的,其开发利用的进程往往与相关主体的规划密切相关,而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变化一定程度会影响长远的发展规划,进而影响具体的进展。

(三)红色文化旅游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甘肃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红色旅游产业。一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甘肃的红色旅游产品和品牌知名度相对较弱,竞争力有待增强;另一方面,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在制定和实施红色旅游路线的过程中,应加入多元化设计和总体性规划,红色资源的展示以更新颖的方式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此外,一些革命遗址和遗迹部位于深山里,且基础设施保障不足或者规模较小,在组织和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例如,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和两当兵变纪念馆等,遗址位置虽较为偏远,但随着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充分发挥着甘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教育基地的重要价值。红军在长征中创造的各种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遗产和记忆,甘肃红色精神不仅是甘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代表。当前,甘肃红色资源还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红色文化产品以简易装饰型旅游产品为主,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有待充分发掘,尤其是甘肃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逐渐凸显,一些红色文化景点的游览模式需进一步创新,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三、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名录制度

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深入调查研究,编制革命遗址名录,创建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让红色资源“有活力”“有内涵”。重点研究各红色遗产的名称、地址、GPS位置、建筑结构、历史渊源、保护状况等信息,并根据文化价值、保护和利用、自然文化环境等因素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数据收集和分类,建立健全每个革命遗址的“一地一图”档案,创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全景图、路线图,进行清晰测算,确保信息准确和信息完整。为了使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有必要组织深入挖掘甘肃省的革命历史资源。一方面,要对档案室存放的革命历史文献进行整理,以“甘肃百年党史图片展”为基础,继续整理出版《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组织编写《甘肃红色印记》《工农红军在甘肃》等革命史书,不断丰富甘肃红色文化素材;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口述史研究力度,更加深入挖掘在甘肃留下印记的老一辈革命家、老干部、老战士的事迹,收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讲述好红色文化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让红色文化充满活力。

(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制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属于复杂的系统性社会工程,涉及上层建筑、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持续开发利用,需要对不适当的部分进行改革,完善管理。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串联起各发展主体,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文化是助力文化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实现红色文化的赓续传承和繁荣发展,必须完善法律的规范作用、权利政策的保障和问责机制。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保护、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受到法律规范、引导和推动。甘肃省在2023年5月31日出台了《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条例中指出:“本省加强与其他省区市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方面的联动合作,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工作交流,增进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因此,甘肃省可以借鉴延安、百色、吴忠等地相关法律规定,要一切从重点抓起,紧扣问题要点,做好对区域红色文化的重点研究和有效利用,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政策,对当地成功做法进行总结和识别。另外要特别注重从法律上明确各发展主体的权责,对红色文化产品进入市场的程序进行规范,为相关方案的进展提供法律保障,打通“最后一公里”,以规则落实政策。

(三)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力度

甘肃红色资源整合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资源的良好配置,融入甘肃、西北以及全国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为此,我们要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整合工作,对其进行识别和分析,了解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做到“知己知彼”。还需要与当地其他综合文化资源合作,以增加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普遍影响。

一是创建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整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一体化规划开发主体工程,应从其特殊类别、现有条件、开发利用率、实施计划等角度进行解释说明。在数据采集层面,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物质形式与精神形式的融合,根据历史线索进行系统协调,克服按区划分的局限性,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利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整理和挖掘民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要创作并编写和出版相关党史资料,深入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的故里展开调研,整理老战士、退伍军人的日记、书信和回忆,系统研究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并深入学习。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产的内涵并简洁表达,革命场所、珍贵文化古迹、英雄人物等在数据存储和更新方面要注重信息的综合展示。为了给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永久保存奠定基础,数据库应根据调研结果及时更新,网络上的相关信息也应及时更新。

二是秉承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原则,推动当地红色资源与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要实现甘肃文化的最佳布局和优化发展,就必须树立“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把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到“和而不同”的各种文化实践之中。将红色景区与自然风光、红色文物、民俗文化体验场所、自然风景区等相结合,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形象内容良好且凸显甘肃特色的红色品牌,传播甘肃红色文化魅力,让游客在体验甘肃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同时,领略甘肃红色历史、红色精神。一方面,要加强旅游产业与红色文化的深入合作,鼓励地方纪念馆与旅游机构合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专享路线。例如,在清明节、5月4日、7月1日、国庆节等特殊时间推出优质的文化旅游线路,同时,也可将参观“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融入红色线路发展的规划中去,以“解放甘肃”为主题,规划建设一条从兰州战役旧址出发,经窦家山、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狼牙山五个主要战场的游览线路,终点为甘肃战役纪念馆的游览线路,聆听英雄事迹,重演战场战斗场景,深深缅怀革命历史,加深参观者对甘肃战役的记忆。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产与其他文化资产要统一推广。地方革命纪念馆、甘肃黄河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产业展、文化旅游推介会等应主动参与并通过这些平台宣传博物馆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红色文化。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收集相关信息和反馈,以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丰富资源,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升中国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甘肃省作为革命老区,是党中央和长征的根据地,是北上抗日战争的起点,保存了大量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陇原大地的人民团结起来发展经济、保卫家园、支援抗战的光辉历史对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甘肃红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红色在哪里?
甘肃卷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