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娥
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属蜱螨目,瘿螨科,危害的目标主要是成叶和幼嫩芽叶,螨数量少时表现不明显,数量较多时,被害叶片色黄绿,主脉红褐色,芽叶萎缩,严重时枝叶干枯呈铜红色,状如火烧,叶片易于落叶,对茶叶产品质量影响很大,且使茶叶严重减产,已成为当前茶园危害程度最重的害虫之一。
日照茶区每年有5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2个发生高峰,这与七、八月降雨多有关,暴雨常造成种群数量的下降,而雨量小、雨日多、时晴时雨则有利于其生长繁殖。茶橙瘿螨卵产于叶背,多在叶脉两侧或凹陷处,幼若螨均在叶背栖息,其主要症状也出现在叶片背面,叶片正面症状不明显,而且茶橙瘿螨个体太小,成螨长约0.14mm,普通茶农使用肉眼无法观察,而适宜气象条件下,茶橙瘿螨适应能力强、繁殖周期短、速度快,如果不及时发现,经常贻误防治时期。根据调查,联苯菊酯在市售茶叶中检出率最高。虫螨腈又名溴虫腈,在叶面渗透性强,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且具有杀虫谱广、防效高、持效长、安全的特点[1]。克螨特也称丙炔螨特,是低毒广谱性有机硫杀螨剂,在茶园禁用三氯杀螨醇后,是一种较好的替 代杀螨剂,防治茶橙瘿螨应用较多,除虫菊素主要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 对螨类的效果尚不明了。
本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便于普通茶农掌握田间诊断技术,建立芽下二叶上茶橙瘿螨数量与田间症状关系的对应表格,对茶橙瘿螨实行精准防控;二是确定适合日照茶区使用的低毒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为普通茶园、有机茶园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皂户沟茶园,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茶树品种为黄山群体,种植时间为2013年;茶树采用双行区田式栽培,茶丛平均高度70cm,每丛茶树2株,丛距20cm,大行距120cm、小行距30cm。生产季节采摘茶树一芽一、二叶为主。
试验仪器:SZ61变焦体视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生产;电子数显卡尺,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剪刀;镊子等。
试验药品:2.5%联苯菊酯EC,济南天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4%虫螨腈SC,山东潍坊双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73%炔螨特EC,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除虫菊素EW,云南南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一)茶橙瘿螨数量与田间症状关系试验
2021年5月至6月茶橙瘿螨为害盛期,选择位置不同类型茶园三块,用“Z”字形10点取样法,每个点用剪刀和镊子取芽下二叶10张,在田间用变焦体视显微镜观测记录单叶茶橙瘿螨虫数、叶片正面症状、背面症状,并用卡尺测量每个叶片背面主脉两侧褐色部分长度。参照螨情指数调查法[2],将螨情指数分为六级(0 级无虫,1 级 1~10头,5 级 11~50 头,10 级 51~100 头,20 级 101~200头,30 级 201 头以上)。将茶橙瘿螨数量与田间症状关系制作表格。
(二)茶橙瘿螨防治药效试验
试验设四个处理。处理一:2.5%联苯菊酯EC2000倍;处理二:24%虫螨腈SC3000倍;处理三:73%炔螨特EC2000倍;处理四:1.5%除虫菊素EW800倍;另设清水对照 (CK)。
茶橙瘿螨田间始盛期(2021年8月21日),上午8:30用体视显微镜调查芽下第二叶叶背茶橙瘿螨药前虫口基数,当日下午,使用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茶树叶片正反面施药一次,药液用量为675kg/hm2。试验期间平均气温 23.4 ℃,其间5d有阴天,无降雨,无特殊天气情况。
药后1d、3d、7d、14d分别调查并记录1次茶橙瘿螨虫数(每小区采用“Z”字形10点取样法,每个样点随机采集芽下第二叶20张,用体视显微镜调查叶背茶橙瘿螨残留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3,4],并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数据的基本处理、绘图应用Excel;多重比较采用SPSS 17.0数据处理软件(Tukey HSD检验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茶橙瘿螨数量与田间症状关系试验
茶橙瘿螨种群数量与叶片症状对应关系见表1。根据表1,当茶橙瘿螨种群数量为0级和1级时,单叶螨数小于10头/叶, 芽下二叶叶背、新稍都没有症状;当茶橙瘿螨种群数量为5级时,单叶螨数11~50头/叶, 芽下二叶叶背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有1cm呈褐色,新梢生长变慢;当茶橙瘿螨种群数量为10级时,单叶螨数51~100头/叶, 芽下二叶叶背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有2.5cm呈褐色、新梢生长变慢;当茶橙瘿螨种群数量为20级时,单叶螨数101~200头/叶, 芽下二叶叶背整个主脉两侧、靠近主脉的侧脉呈褐色、新梢停止生长,失去光泽;当茶橙瘿螨种群数量为30级时,单叶螨数大于201头/叶,芽下二叶整个叶片背面呈黑褐、靠近主脉的侧脉呈褐色,新梢完全停止生长,叶片变黄,失去光泽。
根据表1的叶片症状可以看出,不同数量的茶橙瘿螨,在新梢和叶片背面的症状不同。随着叶片背面茶橙瘿螨数量的增加,新梢从无明显症状、到生长变慢、停止生长,最后完全停止生长,叶片变黄,失去光泽。随着叶片背面茶橙瘿螨数量的增加,芽下二叶叶背症状,从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有1cm呈褐色、到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有2.5cm呈褐色,最后整个叶片背面呈黑褐色。因此,普通茶农可以不使用显微镜,依据症状芽下二叶叶背症状、新梢症状,就可以判断茶橙瘿螨数量,便于及时防治。
(二)茶橙瘿螨防治药效试验
表2是各处理的活虫数和虫口减退率数值。表3是根据表1计算出的不同农药对茶橙瘿螨的防治效果。根据表3数据,不同处理对茶橙瘿螨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2.5%联苯菊酯EC2000倍对茶橙瘿螨防效最差,防效最高的时候(药后1d)未超过50%。从药后7d开始已经没有防效,说明2.5%联苯菊酯EC2000倍不适合用于防治茶橙瘿螨。
24%虫螨腈SC3000倍对茶橙瘿螨速效性低于73%炔螨特EC2000倍,药后1d防效66.54%,但是对茶橙瘿螨防效较为持久,药后3d、7d、14d防效分别达到76.79%、70.74%、70.72%。
73%炔螨特EC2000倍对茶橙瘿螨速效性较好,药后1d、3d防效分别达到70.92%、67.72%,但是后期防效逐渐降低,药后10d防效61.23%,药后14d防效59.44%。
1.5%除虫菊素EW800倍液对茶橙瘿螨速效性较差,药后1d、3d防效分别仅为26.02%、48.44%,但是后期有一定防效,药后14d防效达到66.48%,超过了73%炔螨特EC2000倍。
三、结论与讨论
普通茶农没有显微镜,无法准确掌握叶片茶橙瘿螨数量,但是可以依据茶树新梢和芽下二叶叶背症状,判断茶树上茶橙瘿螨数范围,便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虫螨腈对茶树螨类有较好防效,是茶园药剂更替的推荐用药[5,6],普通茶园使用24%虫螨腈SC对茶橙瘿螨防效持久;这与刘丰静等人的试验结果一致[7],其主要原因是虫螨腈耐雨水冲泡[8,9],茶橙瘿螨发生始盛期于茶蓬叶正反面均匀喷雾,但为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倡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73%炔螨特EC速效性较好,但持久性差。有机茶园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可以使用1.5%除虫菊素EW防治茶橙瘿螨,但除虫菊素发挥杀虫效果较慢,应提前用药。
试验所用喷雾器械均为手动喷雾器,喷施时主要喷施到叶面正面,也可能是试验所用药剂防治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徐尚成,蒋木庚.溴虫腈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农药,2003,42(2):7-10.
[2]殷坤山,唐美君.介绍几种简便的茶橙瘿螨分级调查方法[J].中国茶叶,2011,33(05):30-31.
[3]洪海林,饶漾萍,丁坤明,等.两种杀虫剂防治茶橙瘿螨药效试验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2,20(10):4527-4528.
[4]李红,姚建华,赛丽蔓,等.5种杀虫剂防治枸杞锈螨药效试验初报[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2(8):52-55.
[5]罗宗秀,苏亮,陈宗懋.茶园农药须注意更新换代[J].中国茶叶,2018,40(3):36-38.
[6]郭华伟,姚惠明,唐美君,等.植保无人机喷施虫螨腈防治茶小绿叶蝉评价[J].中国茶叶,2021,43(04):41-43.
[7]刘丰静,李慧玲,王定锋,等.240g/L帕力特悬浮剂防治茶橙瘿螨试验[J].福建茶叶,2014,36(06):24-25.
[8]王春梅,叶玉龙,刘跃云,等.四川省宜宾市茶园非水溶性农药帕力特药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92-6693,6696.
[9]孙国强,陆贻通.溴虫腈农药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开发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69-71.(作者单位: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