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伟廷
俞珊之于中国话剧史,如一颗耀眼明珠,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人们每每谈起民国时期的话剧发展,都无法绕开俞珊及她的代表作品。她在《莎乐美》《卡门》等剧中塑造的形象,永远烙在中国话剧史上,成为不朽的经典。在20世纪30年代,她的声名远在林徽因、陆小曼之上,拥有大量狂热的粉丝。然而,她的人生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发展……
在南开结缘话剧
俞家是浙江山阴(今属绍兴)的望族,俞珊的祖父俞明震是光绪十六年进士,官至甘肃提学使,曾任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总办,即校长。这所在南京开设的学校,是张之洞为培养将才而设立的,鲁迅曾在此校求学。俞珊的祖母也出身名门,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孙女。俞珊的父亲俞大纯是俞明震的长子,曾先后留学日本、德国,回国后任铁道部技正、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俞大纯娶妻卞洁君,两人生有两个女儿、四个儿子。俞珊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1908年,卞洁君随丈夫俞大纯在日本留学,在东京生下了俞珊。
俞珊完美继承了祖母的美貌与气质,不仅相貌出众,还十分有才情。她自小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族里成长,父亲又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为她请了不少家教,将她培养得多才多艺,钢琴、舞蹈、外语、文学,她无所不通。而在所有才艺中,俞珊最擅长的是音乐。
在东京没过几年,俞珊就随父母回国了。他们先是住在南京的祖父俞明震家,后来大多时间住在俞家在上海哈同路的房子里。当时俞家的生活相当宽裕,在上海哈同路,他们出入总坐小汽车。但在俞明震去世之后,家道日渐衰落。特别是到了1930年前后,俞大纯因在担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时,得罪了山东新军阀刘峙,丢了官,躲到上海家中“赋闲”,其家境一落千丈。南开女中成立的第二年,俞珊随母亲卞洁君搬到天津居住。
1924年,俞珊进入南开女中读书。在这一时期,俞珊的音乐才华逐渐有所展露。1925年3月天津举行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会上唯一的文艺演出便是俞珊的钢琴独奏。1932年的最后一天,为声援东北义勇军,俞珊在天津春和大戏院义演《玉堂春》,一时间名噪天津城。俞珊后来在话剧界大放异彩,也与她专门学过京剧有关。她曾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王瑶卿为师学习京剧,并深得其真传。她的一出拿手好戏《贵妃醉酒》,就受传于王瑶卿,得到很多京剧大师的好评,就连梅兰芳看后也称赞说:“俞小姐的表演细腻生动,吾不如也!”后来,俞珊还将此戏传给了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据京剧琴师何顺信在《忆君秋》中记录:“他的《贵妃醉酒》,就是跟一位叫俞珊的女士学的。她唱的是京剧老艺人‘老水仙花的路子。”可京剧只是俞珊的众多爱好之一,她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京剧上面。
早期话剧在中国被称为文明戏,与京剧中历史悠久的男旦传统一样,话剧中的女性角色也都由男演员扮演。自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人创办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起,剧中的女角色无不由男子扮演。演话剧在南开学校一直很盛行,有趣的是在招收女生之前,南开话剧也只有男生上台表演。后来的南开女中继承了南开学校演话剧的传统,而正是在南开女中的这段读书经历,让俞珊接触了话剧,使她与话剧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的莎乐美”
直到1923年5月,由蒲伯英创办的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演出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时,剧中的女角色林雅琴才由该校唯一的女生吴瑞燕扮演,成为中国话剧男女合演的最初尝试。然而,此剧成绩平平,反响不大。而中国话剧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登台演出的女演员,就是南国社在 1929 年公演《莎乐美》时扮演女主角的俞珊。
俞珊从南开女中毕业后,先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读书,后转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当时,南国社是上海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文艺团体。该社由田汉和其妻子易漱瑜创办,主要成员还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关于南国社在中国话剧界的地位,史家早有定论:中国之有新戏剧当自南国(社)始。
1929年,田汉应邀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排演《湖上的悲剧》,并发布了公开招募演员的告示。参加面试的女生很多,田汉偶然发现,时年二十一岁的俞珊不仅有双金色的眼睛,还极有表演天赋。田汉被俞珊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特别是她别具一格的神秘侧影,于是主动邀请俞珊加盟南国社。经俞珊老同学张曙的介绍,俞珊加入了南国社。
南国社在初次公演《湖上的悲剧》大获成功之后,推出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名剧《莎乐美》,由田汉亲自改编并执导。主角莎乐美是拥有无与伦比美貌的女子,她使巴比伦国王甘心用半壁江山,换得与她一舞。而这位犹太公主莎乐美,由于所爱之人拒绝了她的求爱,竟然将其斩首,并且将所爱之人的头颅捧在手中亲吻。此剧排演的成败就在莎乐美一角的选择。俞珊初到南国社,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性格开朗,身材丰满,样貌美丽,会弹钢琴,又会唱京戏,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田汉对俞珊在南国社的表现非常满意,遂让她出演话剧《莎乐美》的女主角。
为了生动地演绎这个角色,俞珊反复研读剧本,还主动和田汉交流表演的细节。当俞珊穿着一身透明衣服抱着“头颅”亲吻时,全场都沸腾了。《莎乐美》由女性扮演舞台主角,初次公演便大获成功,实乃开一时风气之先。俞珊则以生动再现剧中犹太公主莎乐美形象来回报观众,激情四射而大胆泼辣。
俞珊由此在我国话剧舞台上一举成名,成为众人追捧的女明星,也成为中国最早的话剧女演员。她那张求爱不得便割下所爱者头颅捧着亲吻的剧照,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形象,直至 2003 年,还作为标志性的画面,用在了新出版的《插图中国话剧史》一书的封面和封底上。她也因此成为南国社同人引以为豪的女演员,田汉便常常称呼俞珊为“我们的莎乐美”。
在《莎乐美》公演成功之后,1930年,南国社举行了第三期公演,而俞珊参演此次的重头大戏——话剧《卡门》。由于她自身的性格十分契合剧中的角色,因而成为此剧主角。这一次,她完美重现了法国歌剧《卡门》(田汉改编)中的吉卜赛少女形象,热情奔放,不满束缚,为了自由,勇于抗争。她的表演热情泼辣,惹人注目,将异国女子的奔放和反抗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后,田汉乘胜追击,又接连让她出演了几部外国歌剧中的女主角。俞珊凭着自己的演艺天赋,将这些角色都扮演得有血有肉,观众对她十分狂热,文人墨客更是在报纸上大肆宣扬她的“绝代风华”。她也从这些人的赞美中,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话剧演出。
不难预测,以俞珊扮相的美艳、演技的生动,还有文人圈子的追捧,她在话剧界崭露头角绝非难事。当时北平的一家画报在刊登的俞珊照片下配了这样一段文字:“俞珊女士,她是一位肯定了人生而不追求梦境的现代女性。她表演莎乐美那样勇毅坚固的性格,她也表演卡门那样的风骚放荡,使大都会中的青年对她景仰与狂热。”但是,在1930年6月《卡门》公演后,俞家以“戏子”有伤风化之传统观念,禁止俞珊演戏。俞大纯认为女儿在舞台上饰演风骚女子,不但有伤风化,而且有辱家门,不让她再上舞台,甚至一度要登报脱离父女关系。俞珊迫于父亲的威严,抗争无果,只好含泪退出了南国社。
出乎众人意料的婚姻
俞珊是那个时代的当红明星,也是当时年轻人疯狂崇拜的女偶像,更被众人视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者。在她当年的追星族中,不乏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徐志摩、梁实秋等。其中有的狂热粉丝,甚至跟随俞珊来到她后来工作的国立青岛大学,以至于徐志摩曾说,魅力非凡的她(俞珊),差一点把一个大学闹散。
俞珊到国立青岛大学工作和梁实秋有关。离开南国社后,俞珊沉疴不起,先疟至险,继以伤寒,缠绵病榻。1930年秋天,梁实秋接受刚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聘请,离开上海,接任该校外文系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任职之时,他不忘在给徐志摩的信中,有意无意地问到俞珊的近况。梁实秋是在《莎乐美》公演后 ,经徐志摩介绍才认识了俞珊。而俞珊在经历了性命攸关的疾病而死里逃生之后,接受了梁实秋的邀请,来到初建的国立青岛大学担任图书馆馆员。
俞珊来到这所大学后,因此前演话剧已经颇有名气,所以身边的追求者众多,连向来不苟言笑的时任校长赵太侔(1932年7月,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9月,赵太侔接任该校校长),也加入了追求俞珊的队伍。赵太侔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民家庭,二十五岁时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又公费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戏剧,曾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参与组织发起中国戏剧界的“国剧运动”。
赵太侔严谨持重,本不是追捧名媛、风流倜傥的做派,他不仅已婚有家室,还比俞珊大十九岁。但他是一个戏剧爱好者,除了爱慕俞珊的美貌,还看过俞珊饰演的所有话剧。可以说,话剧是两人生命中唯一存有交集之处。他们最初是在上海结识的,此番再见,少言寡语的赵太侔为她怦然心动,情愫如潮水般涌来。由于俞珊的追求者中不乏青年才俊,她自然不会在意这位有家室的人,即使赵太侔为了表示自己对俞珊的爱情专一,不惜与原配离婚,俞珊也根本不为所动。
1933年12月,出乎众人意料,俞珊突然嫁给了赵太侔。因为两人在年龄上、性格上的差距,这桩婚事显得有点戏剧性,让人难以置信。当时天津、上海、北平等地的画报上,都刊登了他们的结婚照。照片上的俞珊手捧鲜花,侧面而立,隐隐地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寂寥。而关于俞珊嫁给赵太侔的缘由则众说纷纭。
据说,俞珊答应赵太侔的求婚,是为了营救弟弟黄敬(即俞启威)。1932年初,在青岛大学物理系读书的黄敬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黄敬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部长,后身份泄露,被当局逮捕,押解济南,等待处决。根据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的刘康甫的儿子刘光鼎在《我和我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一文的回忆,1933年4月,黄敬被抓了起来。赵太侔就对俞珊讲:“你嫁给我,我就把黄敬救出来。”果然,赵太侔利用自己的威望,八方游说,救出了黄敬。因为此事,俞珊十分感激赵太侔,渐渐对赵太侔产生了好感。不过,俞珊明白,她与赵太侔之间并不是爱情,毕竟赵太侔大自己十九岁。只是为了报答赵太侔对弟弟的救命之恩,俞珊才答应嫁给他。
两人虽然喜结连理,俞珊却并未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生养了两个女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赵太侔随学校内迁湖南,辗转至重庆。俞珊随其一路南行,开始习旦角,也常做业余演出。两人共同度过了抗战期间的潦倒岁月,却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结束了这段婚姻生活。
渐渐被人们遗忘
1949年,俞珊来到已经解放的天津,探望弟弟黄敬,并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演出了《贵妃醉酒》。俞珊对密友赵清阁说,新中国成立在即,“我要抓紧练功,把这几年落下的都补回来,争取重回舞台,做一个专业的京剧演员”。为此,俞珊本来计划先在上海落脚,边工作边练功,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又去了苏州,在一所戏曲学校担任老师,也再一次嫁作人妇。后来,因生活无着落,俞珊只好辗转回到天津母家,而她做演员的梦想从此彻底画上句号。
1960年,赵清阁曾在北京到处打听,得知俞珊在天津工作,却不知道她具体在做什么。这一时期的俞珊住在天津五大道的房子里,偶尔也去北京。1962年4月,在时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田汉的帮助下,俞珊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做一个闲职。如果一切就这样平平淡淡,即便不再有昔日的辉煌,她也能把日子过得平静而安详。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出乎了俞珊的意料。她和许多人一样,在“文革”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此后,俞珊不仅不再表演,而作为曾经的著名话剧明星,仿佛从人间消失了一般。到了1968年,与俞珊相关的不幸之事接连发生。先是4月24日,她的前夫赵太侔在青岛投海自尽,终年七十九岁。再是12月10日,她的伯乐田汉因病逝于医院,终年七十岁。也是在这一年,六十岁的俞珊永远地闭上了她那双金色的眼睛,走完了她绚丽而又短暂的一生。而她的故事,也在历史的烟尘中渐渐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