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传统牧区现代化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4-07-09 18:56:45其其格永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其其格 永海

摘要 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向绿色高效转变,既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也是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当前,在草原生态保护形势依旧严峻、畜牧业发展相对粗放的背景下,内蒙古传统畜牧业正处于艰难转型的关键期。面向未来,必须立足于牧区资源禀赋,秉持“以草定畜、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提升绿色畜产品生产能力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25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53

The Present Situation,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 of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Pastoral Area:Based on Field Surveys in the Inner Mongolian Xilingol League of Abag Banner

Qiqige,Yonghai

(Institute of Pastoral Development,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It is not only a new way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nimal mode of production, but also a major symbol of its modernization. At present,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ituation is still serious,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s relatively extensive,the traditional animal husbandry in Inner Mongolia is in a difficult transition period. Facing the future, we must base on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pastoral areas and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determining livestock by grass, optimizing layout, adjusting structure, improving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ntegrating industry”,it is the key measure to improve the intensive, standardized and industrialized degree of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green animal products.

Key words Pastoral area modernization;Pilot construction;Green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研究基地”委托项目(2023WT28)。

作者简介 其其格(1975—),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研究员,博士,从事区域经济、牧区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17;修回日期 2023-08-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1]解决农牧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技术、优化组织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加快地区现代化建设[2]。对广大牧区而言,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是解决传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全方位实现畜牧产业振兴和建设牧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广大农牧民安居乐业,打造牧区共建共治共享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举措;是促进“边、偏、远”牧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属性和生产生活特点,其良性发展是草原生态保护、牧民生计发展和畜产品供应稳定等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牧区现代化是国家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殊短板”[3]。随着我国“三农三牧”工作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这对内蒙古传统畜牧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压力下,如何顺应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实现“三农三牧”供给侧对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和努力推进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社会各方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

1 研究地区概况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是内蒙古典型纯牧业旗之一,位于内蒙古中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75 km,南部属于浑善达克沙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主要特点为冷暖分明、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南沙北草”特色明显。全旗土地面积2.75万km2,辖3个镇、4个苏木、71个嘎查、4个社区,总人口3.96万。畜牧业是该旗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支柱产业。2022年,阿巴嘎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 057万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 884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64 078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55 094万元,增长9.9%。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为87.4%,占全旗GDP总量的41.9%。另外,城镇和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 806和33 881元,分别增长7.3%和9.8%。全旗牲畜存栏数为1 781 837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为42 331 t(其中牛肉产量为20 941 t,羊肉产量为20 362 t),奶类产量为43 084 t。其他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发展。

2 阿巴嘎旗牧区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成效

牧区现代化政策试点为实现传统牧区的现代化打开了政策窗口[4]。近年来,阿巴嘎旗以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旗为契机,以坚守草原生态“红线”为基础,聚焦提升畜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产生活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2.1 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近年来,阿巴嘎旗重点打造西门塔尔牛、乌冉克羊繁育和阿巴嘎黑马保种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以肉牛为主导产业、肉羊为传统产业、黑马为特色产业的产业结构体系,不断完善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强化畜牧业发展基础。在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方面,目前该旗政府认定的家庭牧场124家,牧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89家(其中自治区级示范社1家,盟级示范社3家),合作社注册资产总额24 604.58万元,成员总户数为1 490户。另外,目前已建成300头以上肉牛育肥基地6处,万头牛育肥养殖基地1处;在畜产品加工方面,目前该旗肉食品屠宰加工企业有3家,年屠宰能力50万羊单位,精深加工能力20万羊单位,总冷藏冷冻能力1.2万t;在优化畜群结构方面,目前全旗已建立肉羊标准化畜群2 200群,规范西门塔尔牛核心群27群,引进优质良种肉牛1.3万头,牲畜良改比重达到99.4%。总体来看,全旗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整个产业链智慧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在科技研发、产业链延伸、智慧化运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牧区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传统畜牧业逐渐向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发展。

2.2 品牌培育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目前,阿巴嘎旗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0家,全旗拥有额尔敦、蒙高丽亚、蒙元、绿色大地、达尔汗、草原碧川等6家畜产品加工企业,照富、伊澌格等2家马奶加工企业和马奶化妆品公司,牛奶SC生产企业有2家,奶制品小作坊92户。目前,全旗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41件,注册商标主要使用于地方特色畜种、奶制品、肉制品等传统领域。其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分别为“阿巴嘎黑马”“阿巴嘎乌冉克羊”和“阿巴嘎策格”(酸马奶)。此外,结合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科研技术,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照富、伊澌格等企业的马奶精深加工技术走在自治区前列,旗浑善达克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旗兽医兽药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被自治区科协授予2021年“创新先锋号”称号。另外,龙头企业带头引领作用明显加强,牧企之间的联结机制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已有200余牧户与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步提升现代化水平

阿巴嘎旗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进一步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强化畜牧业服务社会化促进机制,培育多元化、集约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建立符合牧区实际的新型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补齐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这一短板,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企业遴选和监管办法》《牧区社会化服务企业鼓励扶持办法》《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工作流程》等制度措施。加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专业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工作,结合牧业生产特点,坚持以模块化为主,健全兽医兽药、饲草饲料储售、牧业机械推广使用、民族传统奶食品检验检测、种畜租赁、肉牛托养代管、良种置换劣质牛、新型职业牧民培训、基层社会化服务九大模块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嘎查组织带头、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牧区社会化服务大格局。除此之外,为弥补技术上的短板,旗政府部门通过引进具有专利权、销售权、研发能力的企业,构建以制作销售、售后保障、培训牧民为一体的现代化牧机销售服务中心,企业发挥自身专利权资质及研发创新能力,根据牧民实际要求,订做牧业机械,有效节省牧区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农牧管理部门依托兽医兽药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牲畜体内微量元素检验工作,指导和培训牧民科学搭配饲草配方等技术,提高饲草消化率和营养价值,降低牧户饲养成本,加强牲畜抗病能力,实现牧业综合效益提升。另外,农牧、科技、林草部门积极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专业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共同开展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保护生态多样性、良种繁育、兽医防疫等方面加强合作或建立实习、实验基地,为该旗生态保护和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存在的问题

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草原畜牧业现代化。其主要方向是大力推行暖季草原适度放牧和冷季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实现草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5]。但从现状来看,阿巴嘎旗辖区内资源禀赋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实施牧区现代化战略面临着必须因地制宜,因类施策,明晰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实现产业兴旺,又要严守生态红线;既要推动产业发展,又要提高农村牧区居民生存生活质量;既要关注地上资源禀赋条件,又要考虑地下资源约束等相对复杂而困难的局面。

3.1 “小牧经济”占主导地位,产业化程度低

当前,阿巴嘎旗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比较低,大多以个体分散小户的形式养殖,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形态。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的单打独斗、分散经营方式不利于先进养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导致生产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对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市场地位和产品价格等方面均缺少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市场博弈中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分散小牧户与大市场难以实现有效对接,特别是在面对自然风险、疫病风险与市场风险时,普通牧户更易受到多重冲击。类似“零、散、小”的发展格局不仅对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成本、市场地位、议价能力等诸多方面造成被动局面,并且难以适应农畜产品的优质、多样、反季节、营养保健、绿色无公害等社会消费需求。

3.2 产业链利益联结松散,牧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阿巴嘎旗畜牧业养殖、加工和销售等关键环节相互脱节,三方供需不匹配,产业化水平偏低,不能物尽其用体现畜产品全部经济价值,养殖户难以分享到产业链增值收益。一方面,存在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产业链上下游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由于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通畅,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养殖户生产决策常常迟滞于市场行情变化。另一方面,挖掘新功能新价值能力不足,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传统,缺乏对市场有效开拓,尤其网络销售、电商平台等牧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严重不足,致使优质畜产品有效供给与适应消费需求格局尚未形成紧密联结。实际上,“小牧户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之间的失衡难以形成牧区产业发展合力,导致畜牧业转型升级乏力。

3.3 牧产业竞争力弱,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一方面,阿巴嘎旗畜牧业经营主要为天然放养,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难以形成统一的竞价体系,缺少龙头企业发挥其品牌效益和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天然放养的高品质牛羊,大多只能实现一季出栏,难以与高端市场四季出售冷鲜肉的需求相匹配,导致本地牛羊肉难以实现优质优价,难以发挥品牌效益。此外,由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如减羊增牛、南牛北羊、少养精养等)的影响,当地畜牧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农畜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目前,该旗畜产品多以活畜销售或初级加工为主,缺少高端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延链、增值能力不强。一直以来,被称为我国“奶罐肉库”的内蒙古草原牧区生产的无污染绿色畜产品,虽然在品质和产量上有着较大特色和优势,但品牌化建设和销售渠道的拓展方面明显不足,牧民基本未能分享品牌效益和高附加值利润,长期扮演着初级廉价原材料供应者的角色[6]。

3.4 人才引进难,科技投入少

首先,由于“边、偏、远”地域特征所限,牧区在公共服务、生活条件、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诸多方面相对落后,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够,尤其年轻人才一般不愿意到传统牧区就业、发展和定居,多数牧区普遍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其次,牧区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相关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优质科技项目不多,尤其缺乏高端人才发挥科研能力的优质平台。第三,科研支持不足,科技投入少。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但从现状来看,校企联合、定向培养、培育职业牧民等人才培育机制尚未形成,企业所需的高端、高层次科研型人才严重短缺,一些科技型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学研方面合作受制,现有的研发平台规模小,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团队相对匮乏。

3.5 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有待完善

一是牧区通电率低,网电入网率严重不足。电力是动力之源,没有稳定的网电供应是阻碍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因素。实地调研发现,由于没有通网电,有些合作社和家庭牧场难以升级改造,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无法使用,家庭小作坊也无法扩大生产。二是网络、通信、交通、物流等基础服务有待完善。牧区由于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有些偏远牧区网络信号至今未能全覆盖,交通物流欠发达,尤其是肉制品、奶制品等生鲜产品冷链运输、保管等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全面普及。三是社会化服务技术能力不足。传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成熟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发挥支撑辅助作用。然而,当前的畜牧业服务体系一直没有明确的社会定位,规范化程度不足,存在监管盲点,资金匮乏和政策模糊等原因造成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本身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创新服务能力不足,相关技术人才短缺,难以承担牧区现代化所需的专业化服务。

4 对策建议

当前,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视角,还是从牧户生计角度观察,阿巴嘎旗传统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迫在眉睫。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加快调整畜牧业结构,着力推动传统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提升绿色畜产品生产能力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举措[7]。

4.1 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阿巴嘎旗全域属于生态脆弱区域,草原生态保护压力大,必须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区为主体,要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首先,要重点要打造草原品牌和绿色品牌,实现少养、精养,走中高端价值增值道路;其次,发展种养加一体、农牧结合、牧旅结合的现代畜牧业,促进减羊增牛,合理安排大小畜结构,促进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其三,可根据自然条件适当发展优质饲料牧草,合理利用沙地草场,推进沙地草场改良。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的发展战略,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鼓励饲草加工企业壮大规模,提高草产品加工水平与产量,推进饲草产业化发展。

4.2 深化牧户组织化程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针对小牧户与大市场难以实现有机衔接的困境,应大力提升牧户的组织化程度,支持牧户开展联户经营、共同购置畜牧机械设备等多种方式的生产性联合,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与市场竞争力。首先,引导专业合作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开展联合与合作,支持牧区集体股份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主体扩大对牧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其次,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组建区域型、产业型合作社与联合社,实现互利共赢;其三,切实推动龙头企业深化利益联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公司+农牧户”“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模式将牧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并且积极引导牧户以草场经营权、资产、资源、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紧密连接龙头企业与小农牧户的共同利益;其四,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紧密合作,打通牧户畜牧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等二三产业连接的机制和路径。

4.3 创建现代化示范园区,不断提升品牌化建设

通过农牧业龙头企业集中发展牧草产业、肉牛、奶牛、肉羊、良种马饲养繁育及饲草加工企业集群产业,促进种养殖农牧户生产集约化。首先,通过农牧业产业化园区的建设,依托丰富的草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并通过强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技、贸、工、农、牧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其次,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阿巴嘎旗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农牧业整体产业的经济效益。把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努力提高传统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营销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强牧区的资源整合和政策集成。其三,抓住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创建活动。在品牌创建过程中政府、合作社、企业和牧民四者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形成科学的分工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推进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有序开展。其四,积极配合内蒙古市场监管局“蒙字标”品牌认证工作,大力推进服务百家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鼓励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进行申报,通过政府质量奖培训、“知识产权宣传日”“质量月”等途径,提升企业追求卓越,创造品牌意识。

4.4 加强基层人才建设,大力培育乡贤精英

不断完善现代畜牧业人才支撑计划,在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出台更多激励政策和惠才措施,真正实现引得进、留得住牧区实用性高端人才。一方面,加大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投入,实现“小牧户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之间价值转换科学连接;另一方面,鼓动科研学者投入畜牧业多维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和完善体制机制上来,开发新型畜牧产业和新业态,实现长期追踪畜牧业发展实时动态,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长足发展的持续动力源。除此之外,鼓励乡土人才返乡、乡贤归乡,培养新型畜牧业发展领军人物,并使其投入新型畜牧业发展中来,逐渐转化传统牧民思维意识,共创价值,共同致富[8]。

5 结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基础上,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进入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0]。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相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牧区的现代化进展将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进程。与农业不同的是,畜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产业类型、生态压力、气候变化、市场波动等影响因素较多,其现代化进程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大力推进牧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地方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注重引进现代科技和技术型人才,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牌化建设,深化牧户组织化程度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实现牧区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EB/OL].(2022-10-25)[2023-07-17].https://www.163.com/money/article/HKID3MC900258105.html.

[2] 蒋和平,杨东群.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与未来发展思路和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5):711-720.

[3] 包玉山,麦拉苏,达古拉.牧区现代化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J].前沿,2022(2):54-64.

[4] 高永久,冯辉.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边境牧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逻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1):19-29.

[5] 焦宏,周阳.我国草原畜牧业转型成效逐步显现[EB/OL].(2023-07-14)[2023-07-17].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0714/c1004-40036085.html.

[6] 其其格,鲍娜仁高娃.内蒙古牧区现代化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7):201-204.

[7] 韩雪茹.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唱响绿色牧歌[N].内蒙古日报(汉),2023-05-24(004).

[8] 厉飞芹,陈晨昊,雒婧羽.畜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价值共创研究:基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演进逻辑[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9):1-4.

[9] 田鹏颖,谭言.中国式现代化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选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1-7,165.

[10] 胡怀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企业经济,2023,42(6):5-11.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8:59:54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19:52:54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51:39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9:28:39
试论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7:59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