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福教学法在盆景技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2024-07-09 19:43杨凯波林凤书汤朋先居萍卢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杨凯波 林凤书 汤朋先 居萍 卢燕

摘要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公布和引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响应“大国工匠进校园”的号召,聘请非遗技艺大师担任兼职教师,设立大师工作室,健全师带徒的传承机制。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开设的非遗课程盆景技艺教学为例,探索将军事领域中的郭兴福教学法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期推动该教学法广泛实施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

关键词 盆景技艺;郭兴福教学法;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272-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59

Exploration of Guo Xingfu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Bonsai Skills Course

YANG Kai-bo1,LIN Feng-shu2, TANG Peng-xian1 et al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000;2.Yangzhou Hongyuan,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guidance of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more and more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great national craftsmen entering campus”, by hiring maste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kills as part-time teachers, setting up master studios, and improving the inheritance mechanism of teachers instructing apprentices.Taking the teaching of Bonsai Skill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urse launched by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uo Xingfu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ilitary field into the whole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promote this teaching method to be widely implemented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Key words Bonsai Skills;Guo Xingfu teaching method;Practical teaching;Course design

基金项目 2022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 杨凯波(1984—),男,江苏金湖人,讲师,从事园林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10

郭兴福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0 团副连长郭兴福在进攻战术教学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切合实际的练兵方法。方法可以归结为6点:一要抓好思想,提高自觉性;二要发扬教学民主,集中群众智慧;三要既练战术、技术,又练思想、作风;四要抓住重点,照顾一般,精讲多练,因人施教;五要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六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带头苦练[1]。

郭兴福教学法是当时全军推广的军事教学方法,它能够比较正确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反映教学工作的本质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当代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可以从这种教学方法中得到多方面的启发。

盆景技艺课程是一门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综合了植物栽培养护、山石造景、艺术品鉴、风格定义与流派划分等的理论与方法。同时,盆景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要将学生的技艺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自信紧密结合,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方位人才培育。聘请国内知名盆景艺术大师走进校园为学生授课,按“师带徒”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这一过程犹如郭兴福带兵训练,让学生能亲眼观摩各种类型盆景的制作过程,并在自己动手实践时得到名师的指导,从而真正掌握盆景技艺。

1 郭兴福教学法的核心内涵和当前盆景技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困境

1.1 郭兴福教学法核心内涵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方法。郭兴福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将教学工作和思想工作相结合,把思想的因素、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思想工作带动教学工作,这一核心内涵与当下推行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借鉴郭兴福教学法,就是要着重学习这种将传授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2],它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当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宗旨目标。然而,大多数职业教育的课堂还是以传统单向教育授课模式为主,教育理念的改革多侧重于教师对于课程内容、讲课技巧、课程组织等方面,较少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体验度、学习感知,因此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致使教育理念改革难以走出瓶颈[3-4]。

1.2 盆景技艺课程教学困境 “盆景技艺”是一门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它完美地融合了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和美学教育相关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盆景鉴赏、盆景创作技艺以及盆景养护管理的能力。研习盆景可以培育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技艺。当前盆景技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境:

(1)操作演示效果不佳。“盆景技艺”课程注重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中,师生同时动手实操,教师边讲边做,学生一边聆听步骤,一边要观看演示。由于教室空间限制,人员移动不便,学生容易对教师手上的实时动作观察不清,这就可能导致对技法的掌握不准确,甚至出现偏差。

(2)创新意识引导不够。由于课程的课时、课次数量相对偏少,实践环节如树木盆景制作、山水盆景制作,只分别安排一次教学活动。制作材料只有一种,学生在实践创作过程中,基本是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模仿制作。因此,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较为雷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教学过程延续不足。“盆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学生除了学习创作技艺,还要意识到盆景是动态变化的,在它未来的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对它不断加工、改进和调整,这部分任务虽不在授课计划中,但也是盆景教学过程的延续。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古诗词、山水画的学习感悟,对今后创作盆景作品意境的提升,个人审美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2 基于郭兴福教学法的盆景技艺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教学目标

郭兴福教学法强调训练要少而精,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因此,根据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基于郭兴福教学法的要领,制定了盆景技艺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具备鉴赏盆景的能力,熟练掌握制作盆景的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园林综合设计能力。盆景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职业道德意识、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5]。

2.2 课程结构和内容

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相比,基于郭兴福教学法的盆景技艺课程采用分段推进的教学思路。结合地方特色,对接行业标准,将课程设计为3个模块(图1),以工作任务和生产项目为载体,以盆景创作为主线,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并充分体现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各模块按照盆景技艺研习过程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从盆景单品到各类盆景材料组合的创作,感受盆景技艺的文化内涵,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3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盆景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需要传承与创新。因此,教学采用“传、帮、带”的技艺传授方式,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与校内教学名师组成的“双名师带徒”模式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图2)。“双名师”通过理论讲解,归纳要领,为的是让学生加深印象,达到精讲的目的;通过技艺展示、现场示范,给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又为“多练”打下基础。就像郭兴福在教学练兵中每教完一个动作,都归纳一下要领,便于战士记忆,也便于自身检查。

郭兴福在教学中常常将技术动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层一层剥皮,一点一点消化,循序渐进的分解。所以,借鉴郭兴福教学法,尝试将盆景技艺课程按照识盆景—画盆景—做盆景—品盆景的4个环节组织实践教学,分解教学内容,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工位岗位合一、任务项目合一、生产教学合一”,以行之有效的现代学徒制,打造“双名师带徒”模式建设样板。

教学还利用网络授课、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等多种手段,借助自媒体和电商平台进行盆景技艺的传播,使学生双创意识明显提升,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教师运用自己研发的虚拟仿真软件,通过3D动态模拟和交互,让学生较快地领悟盆景创作的核心技艺。

2.4 课程考核方式

盆景技艺课程的评价方式讲究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考核。以“水旱盆景”项目为例,考核结合个人表现与团队合作,从项目过程、项目成果、学生个人3方面进行评价,采取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评价表如图3~5。

3 郭兴福教学法在盆景技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郭兴福教学法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一切从实战出发,把平时的基本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干部、每一个战士的具体行动中去,贯彻到每一个课目、每一个动作的实际教学中去。因此,针对职业教育特征,结合学情特点,依托非遗大师技艺传承,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型的“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以大师工作室和校内盆景工坊为依托,在非遗大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识盆景—画盆景—做盆景—品盆景4个环节(图6)来组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从课前调研构思—课中实践操作—课后拓展养护全程参与,培养盆景技艺接班人,并有条件地将创作作品市场化。

3.1 识盆景

学生课前登录课程平台按照“任务—分组—调研—定位”依次进行,并完成相关项目的任务领取。学生4人一组,设组长一名,营造团队合作氛围,教师采用“实物展示—理论归纳—大师作品展示”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在讲解水旱盆景类型时,就运用了郭兴福教学法中 “情况诱导、正误对比”的教学理念,教师首先展示一些图片和盆景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盆景的不同样式,动脑筋、作比较,有时候学生们的看法不一致,有争论,教师就引导大家再对比、再思考,直到人人都能灵活判断。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得出这些盆景的类型特征,学生做笔记之后,教师再展示盆景大师的作品,分析每一件作品的匠心之处,让学生认识到盆景是展现作者文化内涵的艺术品[6]。

3.2 画盆景

引入之前布置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参考盆景样品,借鉴山水画,通过手绘和虚拟仿真软件创作一件相关类型的盆景作品,并附上布局方法和过程。学生于课前将作品上传课程平台,课上逐一上讲台介绍其作品,台下同学提问、点评,这样的课堂现场充分借鉴了郭兴福教学法中提出的“发扬教学民主,集中群众智慧”的教学特点,每个人都有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人也都有机会点评对方。谁的意见对,就按谁的办,谁的画法好,就让谁示范。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适时给出自己的见解并保证整个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有序。人人开动脑筋,个个大胆发言,乐于献策,敢于争辩。教师在过程中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树立标兵;学生争当骨干,你追我赶,暗自较劲。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作品效果。

3.3 做盆景

盆景制作环节由非遗大师与专业教师现场实操示范,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学生跟随教师同步进行盆景创作。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投屏方式弥补学生观察方位不佳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清晰地观察操作方法,教学中还会运用白板进行手写、手绘,提示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根据制作步骤节点,教师会来到学生身边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授艺。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总是严格要求,讲清道理,启发学生自己改,乐意改。“做盆景”环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平时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苦练,就像郭兴福在教学时做到身教在前,要战士学的自己先学,要战士练的自己先练。既有扎实的功夫,又有亲身的体验。

3.4 品盆景

盆景制作完成后,将作品摆放一起,先由学生讲解自己作品,再对照评分标准,由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讲评。对于盆景教学来讲,评比竞赛是最好的鼓励学生的方法,也是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特长的好时机。在作品展示、点评的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经历了盆景制作感到些许疲劳之后,能够重新抖擞精神,迎接新的挑战。点评学生作品过程中,教师以鼓励、赞赏为主,挖掘作品中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创作盆景的积极性,同时,适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将盆景作品与市场接轨,寻求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这种类似郭兴福教学法中“评比竞赛,广树标兵”的教学经验,既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又能激励学先进赶先进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创造情绪始终高涨。

4 盆景技艺课程实施郭兴福教学法的成效

4.1 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专业信心

为了使盆景文化的内涵具体可感,从盆景文化的历史、制作及养护等方面深入挖掘,凝练出“严谨专注、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盆景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已经成为学院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引领。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以强化理想信念与价值养成提升德育,以培养文化底蕴与高尚情操推进美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以德艺双馨的非遗大师为标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锤炼自身,学以致用。

学校有效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的要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7],引导学生用艺术创作传承爱国情,砥砺爱国志,实践爱国行。学院将大师工匠精神与郭兴福教学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课程实践方式,连续12年举行以“小庭园设计和施工”为主题的造园竞赛,学生们锻炼了园林设计能力,熟悉了施工程序,掌握了操作技能,磨炼了奋斗的意志。初级的专业实践,可以为今后高级的、复杂的专业实践打下基础,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积累有效经验。近年来,学生在专业课堂、实训室、大师工作室中苦练技艺,在各级各类大赛中磨炼水平,学生作品屡获佳绩。

4.2 传承传统技艺,创新第二课堂

学院结合课内课外融通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地打造“第二课堂”非遗文化育人机制。

4.2.1 非遗大师授艺。学院自聘请盆景非遗技艺大师授课始,就将盆景技艺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开的专业核心课。大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艺、研讨和交流,将非遗文化延伸到课程思政中,将“盆景大师”“盆景故事”“盆景实践”融入思政课程,让学生充分浸润在盆景文化中,形成对盆景技艺的耳濡目染,对盆景文化的深切认同,对盆景精神的自觉追寻,将盆景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学生素质提升、行为习惯养成紧密融合。

4.2.2 非遗文化转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和社团活动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助推非遗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学院组建以非遗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和艺术传承团队,组织开展推广非遗文化的相关活动,举办师生盆景作品展览活动等,鼓励学生将专业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活学活用,创新思维,大胆突破,开发新颖别致的非遗文创产品,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双向并行、互为支撑,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8]。

4.2.3 育人阵地延伸。学院依托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有意识地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具有非遗特色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9]。学院将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培养职业道德相结合,与培育工匠精神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国梦”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与当地中小学联合举办职业体验观摩活动,引领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积极宣传、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10],将职业体验融入传统文化技艺项目,让中小学生在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的同时,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向更多的人传递非遗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觉,筑牢文化自信。

4.2.4 “云上”平台开创。学院将非遗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创非遗云端课堂,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其一,积极整合并上线非遗优质学术和教育资源,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移动学习+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拓展非遗文化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能力。其二,利用新媒体“抖音短视频”平台,线上直播非遗传统技艺,向全社会展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增进大众对盆景技艺的了解,提高人们的盆景创作技艺和鉴赏水平,同时展现了学院师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去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挖掘自身技能潜质,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提升创造、创新的技能水平,推动技能与工匠精神在新媒体中的传播。

4.3 提升教学能力,增加社会效应

盆景非遗大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成立大师工作室。教学团队着力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革新,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设计的能力大大提升。学院培育的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将传承非遗技艺与弘扬非遗文化融为一体,让职业技能训练与道德精神涵养互为支撑,他们在技能训练中精益求精,在工作岗位上敬业尽责,在产品开发中大胆创新,在社会服务中甘于奉献,于“技艺传承”“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多方面颇有建树。让非遗融入时代,以德行艺,以艺会友,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王树龙.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比武时期军事体育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8.

[2] 郭纪斌.“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农机,2023(3):106-108.

[3] 程江平,米高磊.新世纪以来我国省域中职课改的逻辑转向与经验启示:基于对浙江省系列课程改革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2,38(7):59-67.

[4] 肖丙生,倪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视角下项目课程应用研究的价值、困境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0):33-38.

[5] 吴静.农林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2(6):79-81,106

[6] 康月兰.《盆景》课程教学与实践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2):89-91.

[7] 王珍文.让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留在纸上、活在当下[N].中国民族报,2019-12-27(05).

[8] 吴庭芳,夏育盛,吴沁园.高校工艺美术产教融合的培养路径探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包装世界,2022(12):133-135.

[9] 罗冬妮,张宝石,朱思明.新时代黔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21(25):41-44.

[10] 邓佳.高校美育课程研究:助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D].重庆:西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