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4-07-09 07:49花蕊朝乐门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花蕊 朝乐门

摘要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产业融合的核心与热点,是当今产业融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现阶段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模式创新、路径探索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但仍面临着管理分割,地区和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与利用、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等困境。持续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建立健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内涵的互动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时期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正蓝旗

中图分类号 F 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12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27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astoral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Field Survey Based on Zhenglan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Huarui1,Chaolemen2

(1. Institute of Pastoral Development,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2.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re and hot spo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Inner Mongolia, and also the main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nner Mongolia culture and tourism  has a lot of practice in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model innovation, path exploration, and has produced good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radiation-driven effect. However, it is still faced with such difficulties as management segmentation, lack of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lack of in-depth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lack of distinctive and influential travel brand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natural resources, traffic location, historic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by mean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ulture in promoting tourism industry,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highlight of Inner Mongolia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Zhenglan Banner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XMZ080)。

作者简介 花蕊(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研究员,硕士,从事农村牧区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08;修回日期 2023-10-08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并推动了乡村文化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1]。目前,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产业融合[2-3]、模式创新[4-5]、路径探索[6-8]上有了诸多实践,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9]。但仍面临诸多困境,制约其发展。为此,2023年7月初,正逢内蒙古草原进入旅游旺季,课题组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就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状况、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访谈。现对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以期对牧区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正蓝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全旗总面积10 182 k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约8 747 km2,是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牧业旗[10]。2018年以来,正蓝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托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畜牧业资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2019年打造了“百格利生态牧场”“高格斯台河沙地旅游牧场”等标准化规模化牧人之家。2020年开展草原旅游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对全旗310家牧人之家逐户进行摸排整治,核销拆除130户,全旗牧人之家缩减41%。2021年乌日图塔拉游客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采取“游客中心+牧人之家”的合作方式,打造浑善达克徒步及草原旅游拍摄基地。

正蓝旗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优势,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正蓝旗2016—2021年的旅游人次和旅游相关收入看(表1),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4.50亿元;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6.20亿元,接待人数同比增长率30.77%,收入同比增长率37.77%;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104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7.28亿元,接待人数同比增长率22.35%,收入同比增长率17.42%;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114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7.35亿元,接待人数同比增长率9.62%,收入同比增长率0.96%;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数为20万人次和62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1.50亿元、4.70亿元,旅游人数和旅游相关收入明显下降,出现负增长。

目前,根据《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增收主导产业之一,确立了“四大优势、围绕一个核心、打造两个区域、树立两大品牌、实现一个目标”的发展思路,以元上都·国际“贵由赤”长跑赛、“元上都”皇家察干伊德文化节、金莲川赏花节、“浑善达克”冬季那达慕为载体,以全域旅游为契机,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把正蓝旗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管理分割,地区、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密切

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各盟市旗县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快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与基础行业——农牧业发展上,忽略了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已然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与亮点,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等重视不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之间互动、互补及互惠[11]。这就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工作。调查中发现,文化旅游产业涉及的主要部门之间合作不密切,仍停留在联合发文阶段,仍然是各自为政、互不交叉交融。旅游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存在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缺乏统一规划、部署与协调,相关部门与相关行业之间尚未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合作联动机制,造成文化与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分散、点多面广、行长游短。受管理部门分割制约,各旅游景区和文化区域的资源管理与规划等权限归属不一,资源整合难度大,容易形成地区、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很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优势,也影响着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所涉及的规划引领、政策落实、措施落地等。

2.2 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内蒙古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从文化创意与策划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宣传推广等每个环节都存在高素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其中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短缺尤为显著,直接制约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查中发现,正蓝旗在文化系统人才队伍中,全系统在编人员共72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只有4人,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加之本土化的文化名人、艺术大家和学界名家等人才短缺,导致该地区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传统的畜牧生产方式等优势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成为影响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再之,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等影响,旗县引进文化旅游产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较难,而当地培育能力薄弱,且人才外流问题较严重,存在“招不进、留不住”问题。

2.3 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与利用

资源是文化、旅游事业或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因素[12]。内蒙古的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区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在充分认知和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各类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旅游产业当中开发并利用,必将激发出内蒙古旅游业的内在活力,即让旅游者享受文化大餐,又能够通过产业化方式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带动效应。在具体实践中,除了对历史遗址和草原风光尚有低层次且重复开发外,对当地特有的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历史名人资源、非物质文化旅游遗产资源等特色资源和稀有文化资源未进行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开发层次不高,旅游精品项目少,创新创意不足,存在着形式单一且内容雷同,仍停留在传统低端的观光旅游层次,还未转型到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新业态,依旧是一片草原、几顶蒙古包、几匹马,一首歌、一条哈达、一碗酒,缺乏文化底蕴,跟不上新时代文化旅游需求。

2.4 缺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在锡林郭勒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蓝旗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遗产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但由于元上都遗址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其遗址本身不宜过度挖掘与开发,但它的文化历史价值可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机遇与新的空间[13]。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对元上都遗址是以“历史遗址+博物馆”模式开发与整合,多为文物资源静态展示,缺乏活力和吸引力,让很多前来旅游的游客感觉正蓝旗虽然草原广阔美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旅游与文化融合不深,旅游方式单一且枯燥,“很有说头,也有看头,但就是没有玩头和买头”。没有把历史文化、草原风光、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精品,也未能形成品牌效应。

3 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地区、部门之间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一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制定统一规划与部署,明确“一盘棋”发展思想与理念,将文化旅游发展纳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从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给予倾斜,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对文化旅游市场引导,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和深度融合。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合作。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壁垒,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无缝对接,特别要在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间建立起协调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协调好各地区、各部门与旅游产业的关系。如正蓝旗利用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多伦湖—元上都旅游区”为核心资源,打破地域界限,推进正蓝旗、多伦县文化旅游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共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动文化旅游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力争打造锡林郭勒盟南部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让旅游更有内涵,让文化更有市场,让文化旅游产业更有效益。

3.2 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实施人才推动战略,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政策,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优厚待遇,力争做到“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方式,与相关专业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本土文化旅游专业团队,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深入挖掘与整合,与旅游资源有效融合,转化成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利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文化旅游部门,定期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三是要大力培养本土传统文化继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力争保护和传承已被逐渐淡忘的传统习俗、文化事项。

3.3 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文化旅游产业是要从消费需求来反方向思考的产业[14]。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因素,文化旅游不能仅停留在旅游资源的浅层开发上,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挖掘文化内涵,从而激活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应由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色,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寻求创意的差异,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努力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3.4 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打造品牌,提升产品品质,提高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15]。为此,一要树立鲜明的主题旅游形象,打造产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精品旅游景区,通过景区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和拓展休闲式、度假式、体验式旅游新业态,改变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发展模式,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二要结合当代人文化需求的形式,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其打造成引领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品牌。比如,正蓝旗利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交通区位等优势,以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为核心,着力打造“元上都”和“浑善达克”两大文化旅游品牌,力争把正蓝旗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三要设计推出具有草原特色、民俗文化特点的体验型文化旅游活动,提高其知名度。正蓝旗通过举办元上都·国际“贵由赤”长跑赛、“元上都”皇家察干伊德文化节、金莲川赏花节、“浑善达克”冬季那达慕等文体娱乐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草原美景的同时体验当地民俗风情。这类文体产品,是旅游的软件,更是旅游的名片,不仅能拓宽消费空间,也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洪,杨杉杉.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40(5):8-12.

[2] 刘凤枝.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内蒙古统计,2021(5):24-28.

[3] 荷叶,张森林.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36(5):191-196.

[4] 刘燕.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23(1):44-47.

[5] 王永喜.以创新驱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呼包鄂经济新支柱[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9):48-49.

[6] 葛丽英.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内蒙古沿黄沿线经济带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6,23(1):230-242.

[7] 高晋,李金锴,赵海东.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论坛,2022(1):105-116.

[8] 望庆玲,孙军,顾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J].科技和产业,2021,21(5):115-120.

[9] 贺小荣,任迪川,徐海超.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6):78-84.

[10]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11] 张志栋,王润莲,苏志刚.推动内蒙古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考[J].北方经济,2018(12):50-53.

[12] 孙玉梅,娜仁通拉嘎,赵怡然.锡林郭勒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及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3):43-45,49.

[13] 孙玉梅,付泓瑶.锡林郭勒盟文化旅游融合典型案例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9):9-10.

[14] 孙国学.内蒙古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15] 刘保莲.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5):115-118.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