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简介]李迎宾(1973— ),女,河南通许人,会计
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阐述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管理与使用风险、投资与财产管理风险、财务报告与合规性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接着指出高校在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缺乏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全面的内控系统框架、健全风险管理与评估机制、优化信息流通与沟通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等4个方面的防范策略,旨在通过制度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高等教育稳定
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财务风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0.019
[中图分类号]F810.6;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0-00-03
0 引 言
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是高校开展有序教学的客观条件保障,对于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是其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近年来,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先后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落地[1]。政策趋势不仅反映了内部控制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中的重要性,还为高校提供了内部控制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实践框架。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落实财务风险管理,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财务风险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等方面入手,同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证高校财产安全,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1 内控视角下高校主要财务风险
1.1 资金管理与使用风险
高校在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资金流动性不足、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及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流动性不足反映了高校在满足日常运营和长期投资需求方面的资金短缺,限制了高校的灵活性,影响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了运营中断的风险;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是指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精确性和现实性,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调整机制,进而导致资源分配与实际需求不符,影响教学、科研等关键领域的资金保障;资金使用效率低指的是高校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未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仅直接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间接导致重大项目延期或失败,从而影响高校的整体发展和社会声誉。
1.2 投资与财产管理风险
投资与财产管理风险主要涵盖了投资决策失误、资产价值波动和无形资产管理不足等多个维度。其中,投资决策失误主要是指高校在开展投资活动时,因评估不准确或市场分析不充分而导致不良投资。这类风险的出现往往与决策层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与回报评估不足、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或外部市场信息获取不全面有关,进而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或投资本金损失,严重时可能影响高校的财务稳定性和资金安全[3]。资产价值波动风险是指高校持有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和设备)和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在市场条件变化下的价值波动[4]。资产价值的下跌直接导致资产减值,从而影响高校的财务表现和资本结构。无形资产管理不足风险是指高校对其知识产权、品牌价值和其他无形资产的管理与运用不当。在知识产权方面,不足的保护和利用策略可能导致高校无法充分从其科研成果中获益。在品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品牌建设和维护策略将影响高校的声誉和吸引力,进而影响招生、科研项目申报等关键活动。
1.3 财务报告与合规性风险
财务报告与合规性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面临的准确性风险、合规性风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适应性风险。会计准确性问题是高校财务报告中最为常见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包括会计错误、故意或非故意的财务信息误报与遗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内部管理层基于错误信息作出决策,还可能影响上级主管部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监管机构)对高校财务状况的评估,从而影响高校的资金筹集能力和声誉。合规性风险涵盖高校在财务报告和日常运营中必须遵守的国家财务和税务法规、行业规定以及国际会计标准。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和新规则的实施,高校应保持所有财务活动完全合规。非合规的财务操作会导致高校受到法律诉讼、罚款或其他形式的监管处罚,严重时可能限制高校的运营能力或参与某些项目的资格。随着高校财务管理日益数字化,信息系统安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风险点。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会导致数据被窜改、泄露或丢失,不仅会增加财务报告准确性风险,还可能违反数据保护法规。
2 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潮下,高校财务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从传统的教育和科研经费管理,到资本运作、国际项目合作等,其中都隐藏着潜在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运营和管理多依赖国家的财政支持,这种依赖性导致部分高校盲目扩招,使高校面临来自校园扩建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压力,不得不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支持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扩张过程中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忽略了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的合理性评估,进而导致负债累累。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财务状况和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不仅增加了财务压力,还可能在未来导致偿债困难,影响学校信用,进一步限制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投入等方面的能力,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 缺乏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高校普遍缺乏一个全面且动态的风险评估框架,导致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时难以准确识别、评价及应对潜在风险。这种评估机制的不足导致高校在策略规划和决策过程中缺乏前瞻性和适应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其次,风险管理流程的非标准化进一步加剧了内部控制的薄弱,阻碍了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财务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结构、财务管理环境等条件都较为松散,缺乏严谨的工作流程和结构组成,使得高校在风险管理中存在制度执行不严、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增加了内部舞弊的风险。除此之外,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但高校在此方面的应用不足,未能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践,导致在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方面的能力不足,难以实时捕捉和响应财务风险的变化。
2.3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财务风险防范的成效往往直接受到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管理意识的影响。尽管高校作为知识和人才的集聚地,对外界展现出高度的学术专业性,但在财务管理领域仍存在专业人才匹配度不高的现象。财务风险防范的核心在于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调度,以及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防。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财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财务管理工具和技术,如财务软件、数据分析等,以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缺乏对新兴财务管理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导致在执行风险防范职能时效率低下,难以作出精准的财务决策,进而影响高校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3 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3.1 构建全面的内控系统框架
第一,制定综合性内控政策和流程。全面、综合的内控系统框架首先需要高校制定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综合性内控政策和程序,涵盖预算编制、资金管理、财务报告和资产管理等,确保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内控要求和操作指南。在制定政策和程序时,高校需要基于对自身财务管理流程的深入了解,识别各环节潜在的风险点,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建立预算审批制度、设置预算执行的监控点来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在资金管理方面,需要通过建立资金调度中心、优化资金调度流程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内控政策和程序的制定还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和兄弟院校的典型案例,确保内控系统的前瞻性和适应性。第二,优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促进高校形成正向的组织文化,对全体教职员工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此,高校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特别是强调内部控制对确保财务稳健性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通过定期组织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研讨会、讲座和案例分享会等方式,强化师生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
重视。
3.2 健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第一,构建全面且具有周期性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顶层设计,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与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高校需要设计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对业务操作规程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针对被识别为高风险的业务领域或环节,提高防控水平,并制定特定的业务操作规范。例如,针对投资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可通过建立债务管理和还款预测分析体系,制订实际可行的偿还计划,从而降低债务资金的成本;将债务偿还本息及预留的偿债备用金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的计划中;制定严格的借款管理政策,控制借款总额,提升借款的使用效率[5]。第二,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实时管理与防范。高校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如财务管理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构建实时数据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设定特定的风险阈值,一旦财务数据超出正常范围,就立即发挥财经工作委员会和专业财务队伍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分析和判断风险的具体类别和程度。另外,高效地搜集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财务信息,建立包括偿债能力、运营绩效、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指标的财务预警系统,借助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并监测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
3.3 优化信息流通与沟通机制
第一,建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应整合财务数据、风险管理报告、内控政策和流程文档等所有关键信息,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实时访问所需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数据的即时更新和共享,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此外,平台还应支持自定义访问权限,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允许不同部门和层级的教职工根据需要访问相关数据。第二,强化跨部门的沟通协作。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高校需要进一步强化跨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定期组织跨部门会议和培训活动,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第三,实施反馈和改进机制。高校应鼓励教职工积极提供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反馈,通过定期的满意度调查、建议箱或在线反馈系统等方式广泛收集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定期审查,用作改进财务管理流程和内控体系的
依据。
3.4 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不仅依赖健全的制度和流程,更需要通过提升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来实现。第一,高校应当重视基础教育和持续教育的结合,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财务会计基础、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税务法规等,还应当涵盖新兴的财务管理技术和工具,如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第二,高校应制订个性化发展计划。针对不同背景、经验和专业能力的财务人员,设计差异化的培训和发展路径,如为初入职场的年轻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基础知识培训,而对于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则重点提供高级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深化学习机会。这种个性化的发展计划能更有效地提升全体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他们在不同层次和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第三,高校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可组织定期的模拟演练或风险评估活动,让财务人员在控制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识别和处理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鼓励财务人员参与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项目中,在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直接参与到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和
优化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瑾.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对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探索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8):193-194.
[2]王垚.智慧财务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及内控机制建设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27):151-153.
[3]杨宇.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优化研究[J].当代会计,2020(2):88-89.
[4]李倩.基于AMOS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18(7):136-140.
[5]刘铮.基于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9(3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