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
育苗与造林是现代林业发展及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有利于提升树苗成活率,并为树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准确把握育苗造林技术、分植造林技术以及插条造林技术等要点,以保障林木生长质量,助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
1、育苗技术类型
(1)种子培育技术
种子培育技术合理选择,有利于提高树木生长质量,开展栽培工作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种子培育技术,从根本上保障移栽后的树木生长质量,使其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土壤情况等因素,全方位把握树木生长各流程,避免后续树木生长过程中发挥养分与水分供给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种子培育技术选择合理性,符合种植地实际情况。
通常情况下,待苗木种子类型确定后,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范制作种子床和苗圃构建;其中种子床普遍以平整地或地势较低的土地为主,作为种子生长苗床,苗床所在位置要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将各种微量元素在土壤中适量添加,为苗木生长提供所需营养成分,提升整体成活率。
(2)营养繁殖育苗技术
将母株作为营养器官,结合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培育新植株,如分株、压条、扦插等,该项育苗技术即为营养繁殖育苗技术,也称之为“无性繁殖”。该项育苗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植物细胞所具有的全能性以及较强的生长能力,以嫁接方式,将其组成一个整体,达到苗木繁殖目的。与传统播种方式不同的是,扦插苗在提升苗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实现苗木在最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且不会破坏苗木原有品种特性。其中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综合生根等均是林业育苗繁殖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插条生根方式;育苗阶段,必须为苗木提供充足的生长素或生长抑制剂,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养分。例如,将插穗下部浸泡在糖液中,或者将适量氮素、尿素等在插穗上均匀喷洒,提升苗木生根速度,减少根系腐烂问题发生,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发育。
(3)容器育苗技术
在特定容器中放置提前选好的苗木种子,该过程即为容器育苗,使种子在容器中达到预期培育效果。容器育苗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为容器中的种子提供充足养分,以保证其根系发达,确保种子根部发育拥有足够的养分,既能保证容器育苗质量,又能进一步提升种子成活率。从现阶段该项技术运用情况来看,在容器中培育种子时,极易出现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需要在培育过程中加以重视,解决种子成活率不高问题。容器育苗过程中,后续起苗与栽种过程中不会对其根系造成损伤,不耐移栽的树木极为适用该项技术;容器中的营养土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加上容器通常放置于温室或塑料大棚中,能为苗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供给以及良好环境。
根据树木种类或所需苗龄的周期确定容器大小,一般情况下,林木苗钵直径为5-10cm,高度控制在8-20cm范围内;因苗的根系生长被容器局限,且养分供给也仅来源于容器内的营养土,加上内部水分流失速度过快,在培育期间要尤为重视浇水频率控制,并适当追加肥料,促进苗的根系生长。例如,将种子放置在容器下方无纺布表面,且容器中会灌装一些利于种子生长发育的肥料,为其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无纺布具有良好透气性、透水性,并可以防止种子根部向外部生长或环绕,使根部保持正常生长状态,方便后续移植时不会损伤其根系。
2、育苗技术重点
(1)合理选择苗圃
针对苗圃选择,要考虑苗圃养分供给情况,再确定苗圃面积,通常情况下,若无特殊要求,苗圃面积不超过25-30m2范围内,避免因面积过大而影响养分供给。切块育苗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育苗方式,每个切块规格控制在7.5cm2,且每块要预留2株壮苗,长势不佳的秧苗则要及时拔出,防止与正常生长发育的树苗抢夺养分。切块厚度最小不低于10cm。使用苗床前,要做好苗床处理,将土壤中所留存的病菌清理干净,减少对苗木长势的干扰影响。
此外,用水稀释棉萎灵或甲基硫菌灵,并在苗床上均匀施撒,起到消毒作用;也可以在适量清水中加入敌百虫原粉,均匀喷洒在苗床上,可以达到预防虫害的效果。待种子出苗后,要注重苗床温度控制,晚间温度最低控制在15℃,定植前半个月,要做好控水炼苗工作,提升幼苗生长效率。
(2)种子处理
提前处理苗木种子,使种子符合种植要求,可以更好地保证后期种子生长质量。将种子浸泡在温度为32℃的清水中,待达到浸泡时间后,即可将种子放置于室内,室内温度控制在27℃左右,达到加快种子发芽速度目的。
(3)催芽方法
因苗木种类不同,在构造与生理机制方面也有着一定差异,也关系着种子发芽时间;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催芽方法,可以使种子尽快结束休眠期。以下是较为常用的催芽方法:
①水浸催芽法。通过将种子在水中浸泡,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后,将逐渐膨胀,种子表皮也随之软化,以提升酶的活动效率,既能起到贮藏物质的作用,又能加快种子发芽速度。浸泡时间控制在1-3d内,可以观察种皮薄厚程度,种皮较薄,可适当缩短浸泡时间;若种皮较厚,且透水性不足,则要延长浸泡时间。根据育苗要求,控制用于浸泡种子水的温度,基于不同阶段调整水温度。一般情况下,将浸泡后的种子放置于能够加快种子发芽的室温环境下,可以有效缩短催芽周期。使用清水多次清洗刚捞出的种子,并在阴凉通风处放置,自然晾干种子;带水催芽会影响种子发芽率。处于深度休眠状态的种子,可以采用凉热水交替淘洗法。
②层积催芽法。将种子与湿润物进行混合,或者分层放置,使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发芽;层积催芽法具有较强适用性,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种子的催芽要求,该催芽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种皮软化,又能提升种子通透性,逐渐分解种子中所含有的酸化物等,同时增加赤霉素等在种植中的含量,以达到增强各种酶的活动能力,加快种胚发育。
③药剂催芽法。将种子浸泡已经添加了化学药剂、植物激素或微量元素等溶液中,部分种子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可以运用药剂浸泡法对其进行脱脂处理,同时又能提升种子吸水能力,待其完全脱脂后,即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催芽方法。例如,每1kg种子,使用25g小苏打,并加入适量清水,直至完全淹没种子,多次冲洗种子后再捞出,达到催芽目的。此外,物理催芽法也较为常用,以超声波、激光照射等方法辅助种子发芽,如马尾松、杉木这一类苗木种子均适合采用物理催芽法,有利于提升苗木种子发芽率。
(4)苗木移栽
苗木移栽涉及内容较多,若其中某一环节操作不当,均会影响移栽后的苗木正常生长,降低成活率。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移栽技术,以保证苗木移栽质量。移栽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①环境温度对移栽后的苗木生长有着一定影响,春秋两季温度适宜,可选择该时间段移栽苗木,既能加快苗木生长,又能满足其根系自我修复需要。
②依据林业育苗技术标准,确定苗木大小,一般情况下,形态偏小的苗木具有较高的移植成功率。正式移栽苗木前,相关人员要确认生长位置的土壤质量情况,并按照规定要求挖掘适当尺寸的坑穴,保证坑穴内空间足够根系展开和扎根。移栽苗木时,可以将适量水施撒在苗木根部,避免移栽过程中对其根系造成损伤,使苗木根系始终保持健康状态。移栽时尽可能不要抖动苗木,可降低对其根系的破坏影响。
③待苗木移栽工作结束后,必须保证移栽位置的土壤足够湿润;因此,相关人员要在苗木移栽完成后,对其进行浇水,并施撒适量肥料,促进移栽后的苗木根系生长。定期观察与检测苗木生长状态,以保证移栽后苗木所存在的干燥、徒长以及病虫害等问题发现与处理及时性,同时做好修剪、支撑等工作,为苗木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二、现代林业造林技术运用及种植管理
1、造林技术具体运用
(1)栽苗造林技术
栽苗造林技术运用,前提是要保证所要栽植的树苗根系完整性,并在适宜苗木生长发育的土壤中进行栽植,相较于传统造林技术,前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苗木栽植过程干扰,并提升造林质量,是现阶段林业造林工程中较为常用的造林技术之一。因该项造林技术对各种环境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且栽植后的苗木也能保持正常的生长状态,有效降低外部各种不良条件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干扰影响。
栽植苗木过程中,要随时确认苗木根系是否存在严重损害问题,应在移栽期间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避免因苗木根系损害而降低成活率。若苗木根系过于干燥,可以适量浇水,使其在移栽过程中保持湿润状态,以增强苗木存活能力。此外,也要及时剔除无法成活的苗木,防止其后续争夺正常成活苗木的养分,从根本上保障苗木生长质量。
(2)分植造林技术
将树木自身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使用并进行栽植,该造林技术,即为分植造林技术。该造林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虽然可以减少造林成本投入,但会受到无性繁殖材料愈合根快慢影响,局限了分植造林技术应用范围,无法满足大面积植树造林要求。以下均为较为常用的分植造林技术:
①分根造林技术。萌芽能力较强是该项技术明显的应用优势,种植香椿、刺槐等树种时,均可运用该项造林技术。由于造林地环境条件无法与苗圃比拟,致使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呈倾斜或垂直状态将长度为15cm的根穗在造林地土壤中插入,并在切口位置覆盖一层薄土,以保证树木成活率。
②插杆造林。直接将幼树树干或大苗苗干在造林地土壤中扦插,种植杨树、柳树等树种时均可运用该项造林技术,插干长度控制在2-3.5m范围内。插杆造林实际运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水分过快流失等问题,尤其是过度干旱的造林地,应选用深插方式,插入土壤中的深度,尽可能与地下水层相接近。并在造林前期阶段,做好整地工作,有利于提升插杆生根能力。
③插条造林技术
基于插条造林技术运用,选择一、二年生落叶,且枝条无病虫害问题的树木,将其枝条修剪成10cm长度的三到四节插穗,并在繁殖床中插入,以培育苗木。扦插时,要合理选择枝条类型,如嫩枝必须是1-2年内所生长出来的新梢,无任何病虫害问题;硬枝扦插难度较大,难以确保扦插成功率。所有扦插枝条均要保持10cm长度,插入深度控制在插条总长度1/3。插穗时,其上部叶子保留2-3片数量即可,下部叶子则是全部去除。
每年4月中下旬是最佳扦插时间,此时环境温度保持15℃-20℃在范围内,有利于更好地保证扦插成活率。可以借助育苗器辅助完成扦插作业;朝上插穗能够提高扦插效果,扦插深度最大不超过20cm,扦插完成后,且地面应有一个牙子。为确保插穗和土壤之间紧密贴合,需要在扦插过程中及时将插过的土壤部位进行踩实处理,提升枝条吸收能力,保证成活率。
2、造林种植管理
(1)合理施肥
①为了避免后续树木生长缺失养分供给,应在苗木种植前期阶段,在造林地各洞穴中均匀施撒基肥,各洞穴基肥施撒量控制在500g左右;待基肥施撒结束后,需要立即回填。树木栽植30天后,要做好相应的追肥工作,并将造林地中生长出来的杂草清理干净,防止杂草争夺树木生长所需养分。
②根据造林地树木整体长势情况,科学配比肥料,并在每次施肥时,控制施肥量,同时观察造林地土壤湿度,土壤过于干燥不宜施肥,会限制肥料使用效果,无法保证施撒后的肥料能与土壤充分融合;因此,要保证施肥合理性,为促进树木根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提高造林地树木成长质量。
③苗木移栽后进行施肥时,可在苗木坑穴附近挖掘半圆型小沟,将配比好的肥料填入沟中,既能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又能防止肥料与苗木根部接触发生烧根等问题。一般情况下,苗木移植时间超过40天,前期所施撒的基肥均已消耗完,此时要根据造林地苗木长势,做好持续追肥工作,保证各生长阶段的苗木均有充足养分供给。
(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现代林业造林种植管理与养护工作中重要内容,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原则,根据树木病虫害发展情况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对造林地树木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
①针对林木病害防治。焦枯病、青枯病等均是树木成长发育阶段较常发生的病害,以焦枯病防治为例,该病害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树苗期,应在树苗培育阶段加强焦枯病防治。如苗木种植阶段,要注重造林整体密度控制,防止后期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局部过密情况,影响整个造林地通风效果,提升焦枯病发生几率。定期开展苗木长势检查工作,以保证焦枯病发现与处置及时性,并将存在该病害的苗木及时从林地中拔出,同时做好消毒处理,起到遏制病菌在林地中大范围传播蔓延的作用,确保无病苗木正常生长发育。
②针对林木虫害防治。白杨透翅蛾、桑天牛、光肩星天牛等是造林种植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虫害类型,常规喷烟方法难以起到有效防治作用。应结合林木虫害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例如,树干注药法运用,在树干表面进行钻孔,并将药剂注入孔内,使造林地所有树体中均含有药剂成分,该防治方法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对天牛、木蠢蛾等蛀干害虫可以达到有效防治效果,使该类害虫在树体任何部位取食时,即可将其灭杀。
此外,构建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及时发现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发生对林木造成的损害,遵循“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原则,全面防控林木病虫害,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
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并明确育苗各环节技术操作要点,确保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保证林业育苗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林业生产经济效益,也要重视造林技术选择与合理运用,同时在造林期间做好种植管理与养护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为树木健康生长发育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单位:745616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林镇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