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委宣传部 凤凰县委宣传部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位于湖南省西部的凤凰县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县文化资源丰富,拥有12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351件各类库藏文物,26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2个中国传统村落。
近年来,凤凰县结合实际、守正创新,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让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着力构建保护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走进凤凰古城,沱江岸边的吊脚楼、苍劲古朴的万名塔、飞檐翘角的风雨楼……这些见证沧桑的文物古迹,不断向人们讲述着古城过去和现在的故事。
县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古城里的文物之所以保存完好,得益于该县创新“文物+保险”的文物保护新模式。
从2012年开始,凤凰县财政将该县国有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文物+保险”模式,每年出资约40万元,给文物买保险,让保险公司给文物保护单位找疏漏、上设备、织密“防护网”,为每个文物量身定制安全可靠的保护方案。
凤凰县率先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文物利用新模式,即文物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文物职能部门、经营权归企业,不仅增加了收入,同时缓解了文物维修资金不足的难题。
为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体化格局,凤凰县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先后制订了《湖南省凤凰古城堡文物保护规划》《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全面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立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制度,加强对凤凰古城房屋新建、装修维修等项目审批和监督,有效地保护凤凰古城的历史风貌。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走进凤凰古城,沈从文、熊希龄等一批名人故居极具民族特色,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凤凰古城筸军博物馆、陈渠珍纪念馆、山江苗族博物馆等馆藏文物琳琅满目,馆内凤凰阳戏、傩戏等非遗文化展演更是获得了游客的啧啧称赞。
近年来,凤凰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以全县126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探索“文物+展览馆”保护传承新模式,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探索“文化+旅游”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古城堡、古村落、古遗址“整体收购、整体迁建、整体保护、整体利用”四整体的保护运营模式,鼓励、支持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发展农业基地、经营旅游商品、开办农家乐,让乡村“火”起来,群众口袋“鼓”起来。2023年,山江苗族博物馆与凤凰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案例获评“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探索“非遗+品牌”模式,加快融合发展。利用县内83个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名录项目和121个非遗传承人资源,通过“非遗”生产性保护,成立各类传习所、传承中心、传承基地14个,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机关、进校园等活动200余场次。包装打造苗族银饰、蜡染、姜糖等文旅文创品牌,向中外游客宣传、展示凤凰县的传统民族文化,不断提升凤凰县旅游的文化内涵。
着力强化宣传推广,放大文化遗产影响力
2023年7月13日,第二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在凤凰古城——凤凰样子文化村举行。活动在大型舞蹈《鼓舞凤凰》中拉开序幕。舞台上,上百面苗鼓同时敲响,鼓声震天、扣人心弦,百余名身着盛装的苗族阿妹载歌载舞,流光溢彩、绚丽动人,散发出湘西的醉人气息。
为进一步放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凤凰县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重点打造《边城》《苗寨故事》《巫傩神歌》《凤凰样子》《竹山花开》等大型文化演艺活动,让凤凰县的厚重文化吸引天下游客,年均观看量128万人次。
打造品牌活动,展现文化魅力。凤凰县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春节等节假日发放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材料,积极推介凤凰文化。成功打造“四月八”跳花节、苗族“三月三”、苗族“六月六”等传统节事旅游品牌,坚持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服饰节和国家级摄影双年展,并成功举办了谭盾水上音乐会、中韩围棋对抗赛、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节会活动,全面提升凤凰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
推动合作交流,传播文化自信。以凤凰县区域性防御体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强与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部门和学术单位的合作交流,不断做好文化遗产的价值提炼和研究。积极参加首届山东济南中国非遗展、首届四川成都国际非遗展,并赴波兰、捷克、泰国、迪拜等国家宣传展示苗族银饰、蜡染、纸扎等非遗项目,获得当地群众的青睐。
“满城文物,满眼风光。”这是人们对凤凰这座小城最精准的评价。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凤凰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凤凰县文物保护中心荣获全国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凤凰古城成功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将迎来光明前景,进一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