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贝贝
草地贪夜蛾是玉米的一种主要害虫之一,它的特点是飞得快、繁殖快、吃得多,一旦被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就会大量减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夏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生态特性,着重研究了其生命周期、季节分布以及对夏玉米危害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层次、多方面的防治技术策略,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艺防治等措施,旨在为夏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际应用指导。
草地贪夜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而且不挑食。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以玉米为主食,没有玉米时,还会吃水稻、棉花、高粱、大麦、小麦、大豆、马铃薯等300余种植物。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季节,然而,夏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暴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草地贪夜蛾以其高繁殖力和强适应性,对玉米等作物造成直接危害,对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严重影响。因此,深入了解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生态特性,寻找有效的防治技术,对于维护夏季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草地贪夜蛾生态特性分析
1、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
①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特征
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在幼虫期,贪夜蛾卵呈圆顶状半球形,直径约为4mm,通常聚产在叶片表面形成卵块,每卵块含有100-300粒卵。卵块表面由雌虫分泌的绒毛状物质形成带状保护层,初产时呈绿灰色,随时间转为棕色。成孵化的幼虫保持绿色或浅黄色,头部有倒Y字形的白色缝线,随着生长逐渐形成成熟的幼虫。
进入蛹期后,幼虫深埋于土壤中,形成椭圆形或卵形的茧,长度为1.4-1.8cm,外层由长达2-3cm的茧覆盖。蛹的颜色为红棕色,寿命为7-37天,持续时间受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最终,羽化成虫从土壤中爬出,雌雄成虫在外观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雄虫的前翅通常呈灰色和棕色阴影,而雌虫的前翅则没有明显标记,呈均匀的灰褐色。成虫是夜行性,在温暖、潮湿的夜晚最为活跃,寿命约为10天。
成虫:雄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
②草地贪夜蛾的繁殖与季节分布
草地贪夜蛾在夏季的生态特性表现出独特的繁殖模式和季节分布规律。其繁殖过程受到季节和气候的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在夏季能够实现较为迅速的繁衍,每年可能产生4-6代。这表明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草地贪夜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代的生命周期。而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气候中,繁殖次数减少,可能仅有1-2代。因此可以说,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延长,与环境气温呈现出密切的关联。
2、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作物的危害特征
①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其后转移为害。有时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幼虫可钻入孕穗植物的穗中,可取食玉米作物的植物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实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
②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
③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
④对产量与质量的影响。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造成的危害直接关系到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对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生长阶段和生理过程。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主要以玉米作物叶片为食物来源,在啃食过程中直接影响了玉米作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玉米作物生长的基础,而草地贪夜蛾的啃食行为会导致大片叶片损伤,影响了叶绿素的正常积累和光合效率。这直接导致了玉米作物的养分吸收不足,影响了玉米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植株的结构稳定性。在玉米的灌浆期和生长期,这种影响会进一步减少作物的养分积累,从而对玉米作物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作物的茎和果实造成的损害也直接影响了作物的产量。草地贪夜蛾的啃食行为可能引起玉米作物茎部的虫害损伤,降低了玉米作物的结构稳定性,增加了植株倒伏的风险。在夏季玉米的生长中,倒伏不仅使得玉米作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还加大了玉米穗着粒的困难,导致玉米产量的减少。同时,对果实的破坏可能导致果实变形、腐烂,降低了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草地贪夜蛾的危害还涉及玉米作物的繁殖能力。对花药的侵害可能影响了作物的正常授粉过程,减少了花粉的产量。这对于草地玉米作物的种子繁殖和玉米的穗着粒都构成了潜在威胁,降低了农作物的质量和繁殖效益。
3、草地贪夜蛾难防治的原因
草地贪夜蛾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一个雌蛾可以产2000粒卵。它的适生范围广,可以在11℃-30℃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同时,它还具有远距离迁飞的能力,能够很快从一个区域扩散到另外一个更大的范围,因此蔓延速度比较快。
除此之外,草地贪夜蛾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有些传统的化学农药例如部分菊酯类农药对它的防治效果不是特别好。再加上没有天敌的限制,总体数量在短期内容易快速增长,因此防治起来十分困难。
二、防治技术策略
草地贪夜蛾很难被发现,所以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从小开始防治、从早开始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促进玉米作物健康生长等措施来提高作物本身的抗虫、耐虫性。
1、生物防治
①天敌的引入与培育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其中引入和培育天敌是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引入和培育其天敌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对于天敌的选择一定要科学准确。天敌需要具备对草地贪夜蛾各个生长阶段的有效捕食能力,从卵期到成虫期都有相应的捕食策略。一些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蝗虫等昆虫则可以捕食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在引入天敌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生态学研究,了解草地贪夜蛾在当地的种群结构、生态习性等,为天敌的引入提供科学依据。引入天敌的方法需要谨慎选择。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人工引入天敌,在草地贪夜蛾密度高的地区释放。这一方法要求在引入过程中精确计算释放数量,以及选择适宜的释放时机,确保天敌能够适应当地环境并建立自己的种群。而天敌的培育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环节。在实际防治中,可以通过搭建天敌孵化场、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等方式,培育大量的天敌。对于某些寄生性天敌,可以通过大规模培育寄主,然后释放天敌进行防治。在培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天敌的种群动态,确保其数量和质量符合防治需求。
②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是草地贪夜蛾防治中的关键技术策略,它基于天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以环保、低毒、高效的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防治方案。生物农药的研发涉及对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科研人员需要详细研究草地贪夜蛾的生命周期、行为习性、发育阶段对应的生理特点等,以确定生物农药研发的靶点。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手段,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全面的解剖学、生理学研究,为后续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生物农药的筛选与提取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对草地贪夜蛾有害的微生物等天然物质,或者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微生物,获得潜在的生物农药候选物。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确保生物农药对草地贪夜蛾具有高效的杀灭作用,同时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研发团队还需要对生物农药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这包括在实验室和小范围农田试验中测试其对草地贪夜蛾的实际防效,同时评估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估要求严格,确保在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同时不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而生物农药的大规模应用必须制定科学的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如生物农药的喷洒剂型研发、施药时间与频率的确定、喷洒设备的优化等方面。生物农药的应用还需要考虑与其他防治手段的配合使用,形成综合的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2、化学防治
①基于草地贪夜蛾生命周期的农药使用建议
基于草地贪夜蛾生命周期的农药使用建议是一项关键的化学防治策略,其目的是在草地贪夜蛾的不同生长阶段精准施用农药,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卵期,建议采用特定作用于卵的农药。在夏季孵化较快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精准喷洒卵期特定农药是关键。这类农药需要具备较高的抗毒性,同时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较小。喷洒建议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的早晨或傍晚进行,以提高农药的附着度和渗透力。对于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期,农药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建议使用对幼虫具有较高毒力的农药,喷洒应在草地贪夜蛾幼虫活跃的夜间进行,以确保农药能够有效接触到幼虫。此外,针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玉米作物的直接危害,建议在叶片表面和植株中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农药喷洒,提高防治效果。对于草地贪夜蛾的蛹期,农药的使用建议主要集中在土壤中,以确保蛹被有效覆盖。选择对草地贪夜蛾蛹有良好杀伤效果的土壤处理剂,喷洒时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以提高农药的渗透和吸收效率。对于草地贪夜蛾的成虫期,农药的选择需要考虑其交配、产卵等特性。建议使用对成虫有吸引、驱逐和杀灭作用的农药,喷洒时间应在成虫活跃的夜间,以提高喷洒的效果。同时,要根据草地贪夜蛾的生殖行为,将农药喷洒于成虫通常产卵的玉米作物上,以阻断其繁殖过程。
②农药的合理使用与减少环境影响
农药的合理使用与减少环境影响是化学防治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在草地贪夜蛾防治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和环境友好的农药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减轻对生态系统的负担。在农药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对目标害虫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低毒性的农药,以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重点考虑农药的降解速度和残留期,选择那些在环境中降解迅速的农药,以减少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持久性。农药的喷洒方法也是影响环境的关键因素。采用现代化的农药施用技术,如精准农药喷雾系统和无人机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农药的喷洒量和覆盖范围,减少农药的漂移和过量使用,从而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科学合理的施药时间也是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策略。在草地贪夜蛾活动频繁的夜间进行喷洒,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触到目标害虫,减少农药在白天的光解和挥发,降低对非靶标生物的风险。在农药使用后,及时进行农田环境监测和评估是降低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监测土壤、水体和非靶标生物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加强农药管理与农民培训也是减少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提供科学的农药使用指导,普及环保农药知识,培养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有助于降低不当农药使用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3、农艺防治
①优化播种密度与间距
在草地贪夜蛾防治的农艺防治策略中,优化播种密度与间距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作物的播种密度和植株间距,可以有效减缓草地贪夜蛾的传播和繁殖,降低其对夏季玉米作物的危害程度。
对于播种密度的优化,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和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合理的播种密度有助于玉米作物形成较为紧密的植被覆盖,减少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作物间传播的机会。此外,适宜的密植还能够减缓草地贪夜蛾在作物内部的传播速度,从而有效控制其对玉米植株的直接危害。调整植株的间距也是农艺防治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增加植株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空气流通性,减少湿度和温度的积聚,从而降低了草地贪夜蛾的适应性和繁殖率。同时,较大的植株间距还有利于天敌的活动和捕食,增加了天敌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效果。
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作物品种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播种密度和间距。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如精准播种机械,实现对播种密度和间距的精确控制。通过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结合玉米作物的生长习性,科学确定最佳的播种方案。在实施优化播种密度与间距的同时,还应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等,形成综合的防治体系,提高夏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整体抗性。
②合理施肥与灌溉管理
在草地贪夜蛾防治的农艺防治策略中,合理施肥与灌溉管理是一项关键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施肥和灌溉,可以提高夏玉米的抗性,减缓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通过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物的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等,调整土壤的营养结构,增强玉米作物的生长势。特别是提高作物的氮素含量,有助于增强玉米作物的抗性,减缓草地贪夜蛾对植株的危害。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采用分期施肥的方式,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肥料,确保玉米作物获得全面均衡的养分供应。灌溉管理也是农艺防治的关键环节。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提高玉米作物的生长强度,增强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抵抗力。在草地贪夜蛾易发生的季节,要特别注意避免水浸灌溉,防止土壤过于潮湿,减少草地贪夜蛾的滋生环境。采用滴灌、喷灌等精细化灌溉技术,有助于减少湿度过高的问题,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玉米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科学确定施肥和灌溉的方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如无人机监测、智能灌溉系统等,实现对玉米作物的精准管理。通过合理施肥与灌溉管理,提高夏玉米的整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风险,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简而言之,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夏季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生态习性,结合先进的防治技术,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解决方案。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将有望在农业生产中降低草地贪夜蛾带来的损失,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植物保护检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