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注意过没有,《西游记》中的妖怪们抓到唐僧后,妖怪头子总是吩咐手下:“小的们,把这和尚吊起来蒸着吃!”
唐僧蒸着才好吃吗?烧烤、醋溜、凉拌、涮锅……不香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另一个问题,这是杭州一位叫马思齐的小朋友提出来的。小马同学超级爱看《西游记》,又是个“小吃货”,看着看着,他心头升起一团疑云: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小国,地域差别如此之大,从国王到白毛老鼠精,口味按说也应该差别很大,但是为什么他们吃的菜都差不多呢?
有探究精神的小马整理了几个宴会名场面,如下:
第五十四回西梁女国国王婚宴菜单: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黄花菜、紫菜、蔓菁、芋头、萝菔(卜)、山药、黄精……
第六十七回驼罗庄斋饭:面筋、豆腐、芋苗、萝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饭、醋烧葵汤……
第八十二回无底洞白毛老鼠精成亲宴:豆腐、面筋、木耳、鲜笋、蘑菇、香蕈、山药、黄精……
第一百回大唐庆祝宴: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
看出来了吗?相同的食物穿越了十万八千里,从仙界到人间再到魔道,吃的几乎都是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黄精……这怎么可能?
小马同学不由发问:吴承恩他老人家天马行空想象了那么多玄妙的故事、千奇百怪的妖精,为什么在吃上就这么漫不经心、毫无想象力呢?
针对这个问题,吴承恩老先生怕是会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在下是江苏淮安人,我笔下的这些美食,都是我的家乡菜。我也没机会真到西域耍一圈。再加上家里穷,纵使有进口食品,也没吃过。何况写作这件事,最难虚构的是细节,特别是吃的。所以,就拿自己熟悉的食物来写了。”
二
妖怪的口味等于吴先生的口味;吴先生的口味等于淮安的口味;至于淮安的口味嘛,先说一道淮安名菜吧。
白袍虾仁。做好这道菜的秘诀,一半在于选材的精致,一定要洪泽湖的活青虾;另一半呢,在于看似简单却有巧思的做法——活青虾用姜汁浸一晚上,烹制时,只添些薄盐,保留河虾自身所带的稍纵即逝的鲜美。一盘白袍虾仁呈上餐桌,颜色莹白,口味鲜嫩,细细咀嚼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据说,当年访华的某外国友人就曾被它“征服”,把一盘虾仁吃了个干干净净,还意犹未尽地到后厨仔细观摩,信心满满地认为,回国后,自己的厨师团队也能够将这道美味还原出来。结果当然是大厨们虽然竭尽所能地效仿,却始终无法还原那份独特的魅力。
在淮安民间流传着两则饮食格言,一则是“适生为宝,适身为贵,适口为珍,适时为佳,适量为宜,适意为快”;另一则是“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
总结起来,那就是不时不吃,追求本味、清鲜平和。
所以,不同于川菜、湘菜的爽麻香辣,一入口便惊唇动舌;不同于东北菜的滋味浓郁,一入眼就难以忘怀。淮扬菜讲究的,是最好的食材要在最佳的状态下享用,烹饪上也不求烦琐,只需细细品味、慢慢咂摸,解出其温柔平和中的鲜香本味。
人间有味是清欢,对鱼虾尚且如此,何况白净俊美的唐三藏呢?
所以嘛,唐僧还是蒸着吃的好。
(摘自《读者》 樊晓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