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1.原料
湿面筋50公斤,面粉10公斤,食油20公斤。
2.工具设备
油锅、灶头、笊篱、毛巾、缸、竹匾等。
3.制法
(1)揉浆
在每50公斤面筋内加0.75~1公斤的盐,再把面筋剪成0.5公斤的小块,放入盛有清水的缸内,用人工搅拌,使面筋内的淀粉白浆清洗出来,然后再加清水,继续搅拌、清洗。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洗出的水呈清白状。
(2)摊晾
把已揉清浆水的面筋,剪成150克左右的小薄片,摊晾在竹匾上,沥水约1小时。
(3)拍水
用浸水后拧干的毛巾在摊晾的面筋上逐一反复按压,使面筋内的水分被毛巾吸收。待面筋不粘手时,即可备用。
(4)打浆
经过上述三道工序,每50公斤的湿面筋能取得清水湿面筋约30公斤。一般每公斤清水湿面筋加面粉300克拌和。先把面筋剪成100~200克重的小块,放入面粉中用力拌和,待面粉全部均匀地拌和在面筋内后,再把面筋块拉长,轮换抓住面筋块一头,用力在石制台板上用劲摔,直至面筋内不见面粉并有光亮感。
(5)摘坯
为了使面筋不粘手,可先把面筋浸在水里,然后把面筋揪成球状小块,每100克面筋揪面筋坯25~28只。
(6)油炸
坯子油炸时,下锅的油温宜控制在120℃,待坯子徐徐发泡,直至面筋直径达45毫米左右时,油温应上升到150℃,继续油炸,使面筋球皮老化,表皮变硬,泡内没有生面筋,不会嫩瘪即可。炸得过老,也会老瘪。
4.规格质量
每公斤250~290只,每只直径不小于45毫米。肉头厚薄均匀,不破不瘪。水分不超过5%,蛋白质不低于30%。(浙江 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