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玉米生产效率的原因及丰产稳产种植方法的合理运用

2024-07-09 02:45王宏亮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6期
关键词:玉米产量生长

王宏亮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高产量和广泛种植的特点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作为食物原材料,玉米还被广泛用于动物饲料的生产。然而,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规范。农户在种植玉米时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方式。包括正确选择玉米品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合理施肥、灌溉控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的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耐病虫害能力,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数量。

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在粮食、饲料及轻工业原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其经济效益较高。通过实施高效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中,对其进行精确的控制,降低外部因素对其生长发育的伤害,从而使其在生产和品质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影响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

玉米种植的质量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例如,玉米的品种、选择的种植方法等都会影响到玉米生产的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和玉米品种能够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可有效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和质量,是保证玉米高质高效生产的前提。

1、机械化程度不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要实现完全的机械化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农户的土地相对较小,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种植,从而成为实现机械化种植的障碍。由于农户的土地有限,实施小范围的机械化种植会面临较高的成本。与此相比,人工种植虽然效率较低,但更适合农户的土地限制。然而,选择人工种植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此外,农户土地的分散也是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土地分散,农户无法进行更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只能通过人工种植来实现农业生产。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还限制了农户提高产量的能力。

2、玉米选种存在问题

玉米种子选择是玉米种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农户在种子选择上往往缺乏明确的认知,容易依赖经销商或其他种植人员的推荐。然而,这种依赖关系往往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同品种的玉米对土地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选择不合适的种子很可能导致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3、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生产受阻

现代农业中的玉米种植方法得到改进和优化,但是一些地区的种植人员没有完全掌握新的种植技术。新型种植技术不能得到普及和应用,无法发挥其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种植技术落后,导致机械化生产受到阻碍。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科研人员不断研发新的种植技术,通过改进和优化传统种植方法,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尽管新的种植技术已经出现,但在一些地区种植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新技术。缺乏相关的培训及对新技术的认知不足,种植人员无法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导致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较慢。

二、玉米丰产稳产种植方法措施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改善栽培技术,已成为当前农业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逐渐成为玉米生产的重要方向。下面将主要的玉米丰产稳产种植技术进行分析。

1、合理选地和整地

首先,选择透气且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透气性好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的根系提供充足的氧气,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则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其次,保证排水和灌溉,并选择pH值在5—8的中性土壤。适宜的排水和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同时,适宜的土壤pH值可以提供适宜的酸碱度环境,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根的生长。此外,通过深耕晾晒的方式,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以提高土壤的健康程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控制翻耕深度在25cm—35cm,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减少土壤板结。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可以为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土壤板结可以减少根系的阻碍,促进根系生长。合理施用农家肥和化肥,选择发酵、腐熟的肥料。在整地过程中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可以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有机肥不足时可以使用尿素和二胺来补充玉米所需的氮肥。

2、科学挑选栽培品种

不同的种植区域对同一种子的发芽率以及产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科学地挑选玉米栽培品种,以土壤特点和气候条件为基础,这样才利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在挑选玉米种子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温度实验与光照实验,为种子之后的茁壮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确保所挑选的品种得当,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催芽实验,分析其出芽率,科学设定对照组,由此挑选出最佳的品种。

3、掌握播种方法、控制播种密度

玉米种植关键点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当土壤层5cm—10cm的地温能够持续维持在10℃以上,即可进行播种,犁播播种量每亩控制在4—5kg,机械播种量每亩控制在3—4kg,人工点播控制在2—3kg。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玉米播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工作。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机械设备的调整工作,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下籽均匀,不存在漏播的现象。通常情况下,玉米播种深度控制5cm—6cm,如果土壤较为黏重,田间墒情较好,可以适当浅薄播。土壤疏松的种植地,播种深度可以适当深一些。旱地玉米每亩播种量控制在2800—3000株,土壤墒情较好的种植地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000—3500株。紧凑型玉米旱地播种量每亩控制在3000—3500株,灌溉地播种量控制在3500—4000株。其次,控制播种密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适度的密度可以为植株提供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争夺养分和水分,进一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然而,需要避免种植密度过大,过大的密度会影响玉米的倒伏,同时也会降低产量。因此,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对于肥力较差的土壤,应控制在60cm—80cm的行距进行播种;而对于肥力较好的土壤,可以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将宽行距设定在80cm—85cm,窄行距设定在25cm—30cm。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播种效率。玉米种植关键点包括选择适合的时间播种,控制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选择适宜的播种模式等。只有注意这些关键点,才能保证玉米的顺利生长和丰收。

4、播种后苗期管理措施

在播种后的早期阶段,种植人员需要及时检查玉米的苗情,并根据缺苗的程度选择适当的补苗方法。这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确保整个农田的播种效果。在玉米出苗后,应该及时对幼苗进行整理和定苗。种植人员需要保留健壮的幼苗,将不健康或弱小的幼苗除去。这种剔除的方式可以使保留的健壮幼苗正常生长,并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在苗期,种植人员需要控制灌溉的频率和量,以避免出现积水现象。积水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及时排干积水非常重要。此外,种植人员可以利用蹲苗技术来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从而促进根部的生长和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中耕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种植人员需要科学地进行中耕培土,并且控制中耕的深度在6cm左右。这样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为其提供更好的土壤条件。

5、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施肥量

科学追肥是玉米种植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需求,合理调整追肥量和追肥时间,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科学的追肥管理。例如,在苗期,要注意提供足够的氮、磷、钾等养分,加强根系发育,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抽雄期是玉米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追肥量要适量增加,以满足其对养分的需求。灌溉和排水是玉米生长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穗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缺水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穗期要加强灌溉工作,确保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量灌溉,以免导致土壤过湿,影响根系的呼吸和生长。此外,排水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积水对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防倒伏管理是玉米种植中的重要任务。倒伏会使得植株生长不良,造成玉米产量的减少。为了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其中,中耕培土是一种常用的措施,通过松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另外,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提高植株的营养状况,增强抗倒伏能力。通过科学的防倒伏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倒伏的发生,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6、花粒期田间管理方法

玉米产量下降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玉米在生长期间容易出现缺肥现象,这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种植人员应该及时对玉米进行追施花粒肥。追施花粒肥可以有效地防止玉米出现缺肥现象,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在花粒期需要科学的浇灌,土壤缺水会影响授粉效果,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种植人员应该根据玉米的需水量合理浇灌,确保土壤的湿度适中,从而提高授粉率,进而增加玉米的产量。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方法。在玉米花期,可以利用人工手段将花粉传递到雌花的柱头上,从而提高结实率和产量。人工去雄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另一个有效措施。人工去雄可以减少雄花的数量,从而减少养分的消耗,促进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植株覆盖率,增加太阳光的照射,进而增加产量。

7、玉米需水规律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水分状况与其发育息息相关,不同品种的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当气温低于5℃时,干旱或土壤水分过多会阻碍茎叶的生长,进而影响种子的发芽。幼嫩的玉米植株在初始生长阶段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叶片呈现深绿色,生长迅猛,而根系的生长则相对较慢。然而,干旱或突变的天气状况可能导致植株的生长失调,从而对玉米造成损害。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缺水会导致根系无法良好生长,茎秆变得短且粗,叶片则会出现卷曲和脱落的现象,这都会对产量和出苗率造成降低。因此,进行合理的灌溉对于提高玉米产量非常重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适当地供给水分可以保证植株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增产。因此,种植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和土壤墒情,科学地进行灌溉管理,以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只有合理地调控土壤水分,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

8、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手段

①病害防治方法。大斑病菌、病毒病等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大斑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害,主要以为害玉米的叶面为主,叶面上会出现大片的黄褐色斑点。由于中、下部叶片抗性较差,所处的小气候环境更适于大斑病孢子萌发生长。因此,玉米大斑病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并逐渐向上扩展。中、下部叶片的病斑面积占比明显高于上部叶片。在防控上,除选用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之外,还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即在大斑病的早期,用50%多菌灵0.5kg兑水250kg或者50%退菌特0.5kg兑水400kg每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即可;而玉米病毒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退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脉保持绿色而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可在苗后早期喷洒植病灵、菌毒清等药剂。每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对促进幼苗生长,减轻发病有一定的效果。

②虫害防治手段。玉米主要害虫为玉米螟、玉米蚜等。玉米螟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气候条件是引起玉米螟虫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玉米螟虫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害虫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活习惯,应合理选择化学药剂,可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进行防治;而玉米蚜虫繁殖速度快,暴发后对玉米生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可以用40%的氧化乐果乳100倍液对玉米穗进行喷雾,也可以用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0g和乐果50ml混合水进行喷雾,能达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③玉米草害防治措施。化学除草是一项低投入且高效益的除草措施,但要注重玉米除草剂的选择。苗前封闭除草: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250ml兑水1000kg在玉米播种后均匀喷施地表。苗后化学除草:每公顷可用4%的玉农乐悬浮剂100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ml兑水500kg进行喷雾灭草。

9、把握收获时机

为保障玉米产量与品质,应合理控制玉米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收获均会对玉米质量构成影响。如提前收获,玉米粒发育不饱满,会影响玉米产量。过晚收获则会由于果穗松弛出现掉粒状况。需要在玉米籽粒硬化发亮,且尖部出现黑色层时进行集中收获。待玉米全部晒干后进行脱粒处理。

综上所述,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加强玉米高质高效生产能够提升玉米的总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将玉米高质高效的种植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在种植前应该依据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种植,提高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并且在种植中做好病虫害防治和防旱防涝工作,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另外,在收获过程中对收获时机做好规划。通过高产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推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110400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猜你喜欢
玉米产量生长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碗莲生长记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我的玉米送给你
生长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