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瑨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机制的应用能提高编导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以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综艺节目编导”课程为例,以从出口确认入口、从认知到体验、从普范到特色为改革基本理念,梳理和总结本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综艺节目编导;实践教学;马栏山视频文创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7-0078-04
综艺节目编导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属于创作类课程,具有强实践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媒介快速发展的当下,综艺节目创作类课程也强调前沿性,与业界同频共振,培养学生判断综艺节目创作趋势、媒介发展趋势的能力。
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地处中国首个以视频文创为主题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核心地段,与湖南广电、芒果超媒、乐田智作、中广天择等从事音视频产业生产与创作的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搭建了音视频产业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平台。综艺节目编导课程发挥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业界资源,打造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作品创作为产出导向,为音视频节目培养创作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现对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考核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梳理:搜集多方资料,确立改革方向与思路
基于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一体两翼”的办学定位,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类学科集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音视频内容生产与创作的人才培养。在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之初,建立起以“综艺节目编导”为主要内容,与视频创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相关的分析框架。
以业界对视频综艺节目编导的需求为导向,结合教育界对视频人才相关专业培养的要求,对综艺节目编导的能力需求进行总结,制订视频文创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综艺节目编导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案。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方案包括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形式三方面内容,考试改革方案包括作品质量考核、生产过程考核、竞赛获奖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制订出相关改革方案以后,再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该总结,与业界、学界进行再探讨,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践和考试评价体系进行再修改。
二、倒推:依据业界的需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求培养符合社会企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要通过校企合作体现应用型人才就业导向。[1]课程团队自2020年开始,实地走访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多家视频生产企业,重点对天择传媒、芒果TV的多名管理者、视频内容创作者进行深度访谈。近些年媒介技术快速发展、媒介融合不断推进,对播出端的媒体和生产端的内容创作平台都充满挑战,随之所需人才的目标画像也不断变化。
2020年,业界对于视频创作人才的总结为“有颜值、有能力、爱生活、爱创作”。对照学生能力培养,体现在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影像讲故事传递美的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乐趣与真善美的能力、持续创新的能力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作为全国音视频生产高地,入驻园区的视频节目生产企业敏锐地洞悉媒介与社会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三年来,经过与园区企业的线上沟通、学生实习实践活动、联合生产视频节目等推进产教融合,园区视频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懂文化、懂智造”两大要求,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转化、传播能力,对新型媒介技术、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创作能力。
本科应用型人才处于学术型、技术型之间,培养目标要关注两者的“交叉”。[2]根据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依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目标画像,融合新文科的建设内涵,将综艺节目编导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综艺节目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思维和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当今传媒业的发展状态和人工智能在节目创作中的应用场景,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文明精髓的创意传播者。
三、实操:联动业界编导,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OBE”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输出性教学模式。综艺节目编导课程围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来组织、实施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模拟业界视频生产流程,以学生为创作主体,教师和业界编导联动,协助学生团队进行实践学习、作品创作。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综艺节目编导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全过程都有业界一线编导参与,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是一线编导发挥优势的最佳环节。学校的教学环境与真实的生产环境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亟须解决业界编导进课堂的真实困境。综艺节目的创作耗时长、工作量大,多数一线编导工作繁忙,长时间进课堂难度大。一线编导创作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化培训,在教学理论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基于两大实际困难,可考虑采取多元教学方式。如在录制节目时与学生进行连线,鲜活的教学场景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为深入;也可由教师团队事先对一线编导进行采访,把有效信息插入相应教学章节中,与教师授课相融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组成工作小组进行创作,可邀请一线编导成为校外导师,学生可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向教师请教;利用业界教师的编导日记作为实际案例,制作成线上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深度挖掘企业的资源,丰富综艺节目编导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手段,调度其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沉浸式观察、理解、掌握综艺节目创作的场景、思维和规律,才能完成综艺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教师与时俱进的创作能力有待提高。综艺节目编导课程的高实践性对教师的创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改革、创新的举措依然在实施阶段,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建设和完善。[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即使曾经有过创作经验,面对当下视频内容生产的变化,创作优质综艺节目对高校教师来说仍是严峻的考验。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让专任教师走进企业、走进节目创作团队,承担实际工作任务,与业界一线编导共创作,才能保证教师把握最新的业界发展情况、建立节目创作思维,在人才培养上找准方向。
四、检验:模拟业界播出机制,采用多元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养成、思想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考核方式,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形成良好的考风和学风、成就教师探索更优模式的教风。
依据综艺节目编导课程特性和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对此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即模拟业界播出机制,以展映会代替期末考试。具体操作方法为由学生团队组成工作小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完成节目制作,在期末考试中进行放映,由业界导师、专任教师、全体同学、上下一届的学生代表共同打分,最终按比例得出的分数为该团队小组的作品成绩。经过七届学生的实践,此考核方式有良好的效果。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普遍对“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为重视。在展映会筹备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交场域,大部分学生处于轻松状态,便于学习和创作。展映会在学校大型演播厅举行,通常被认为是录制节目、重大活动方能使用的场地,呈现出对学生作品的尊重,满足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当团队作品得到业界导师、专任教师、同学的肯定时,“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同时得到满足。
考核方式达到切实的效果要有精准合理的评价体系做支撑。团队作品的评定难以突出个人成绩,由此个人分数的计算需列出详细的计分点。如团队明确分工,依据分工建立工作推进表,在推进表中由团队成员和教师共同为各工种打分,此分数按比例计入个人期末成绩。对于作品的考核,容易忽视理论知识的考查。在理论课堂中设计研究型课题,引导学生把握影视美学原理、受众心理、媒介运营理论,以小论文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合理的评分细则是考试改革的难点和突破点,要让学生感受到考试的公平合理,方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考风。
多元化考核方式是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分化在不同的环节、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注重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注重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需将考核内容对应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把考核内容所设计的知识点与教学知识点结合。把握好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在成绩中的权重赋值,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综艺节目编导的过程考核是按项目推进过程中各工种的工作完成度来计算分数,评价人是由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评价计分。由于是人为计分方式,难免存在主观性,则需要将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环节的占分比例进行合理划分,对工作饱满度的评价精确到具体小分制。
综艺节目编导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经过七年的探索、反复修订,教学实践证明该体系不仅完善了教学评价环节,还有利于解决教学改革中的相关问题。
五、延展:建立长效机制,延展至实习就业环节
“产”与“教”分属不同社会系统,有着不同的本质属性,履行不同的社会职能,在机制设计与运行模式、组织结构、价值导向、评价机制等维度都存在差异。“产教融合”能给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诸多有利条件,但任重道远。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坐拥地缘优势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得到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管委会以及驻园企业的大力支持,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摄影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等视频文创相关专业推行“3+1”联合培养模式,三年在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学习,一年在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驻园企业实习,落实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机制。
产教融合是以培养人才为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把企业和学校构建成一个共同体。[4]共同体建立后需要塑造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形成长效的共赢模式。作为“教”方,一是有责任搭建好融合的桥梁,促进沟通协调机制的形成;二是积极主动地协调各主体的价值追求,促进深化交流,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创作音视频内容、共同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等;三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除了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还应重视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礼仪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个人修养的培养;四是促进人才回归企业、回报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智力保障,产教融合教学机制下协同育人的目标是为企业自身培养中坚力量,学校有义务引导学生服务提供产教融合便利的企业。[5]
六、育人:构建三重境界,加强学生的价值认同
音视频创作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讲好中国故事。课程致力于让学生从中华文化沃土中感知“好”,刺激学生主动以优秀文化为素材进行创作,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课程的三重境界,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激励学生创作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节目。
第一重:入境,以文化人,夯实创作基础。加强学生文化基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是建好本门课程的重要前提。纵观所有屏幕,有大量优质的综艺节目给人民带来美的感受、精神的享受、心灵的沁润,为入境孕育了肥沃的土壤。课程团队选取优秀综艺节目,建立起课程案例库。如以《中秋奇妙游》为案例结合京剧、豫剧等戏曲文化讲守正创新的艺术创作态度,以《墨舞帖》为案例讲解中国书法、古典画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美学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利用《国家宝藏》讲述晚唐时期长沙窑的瓷器走向世界的故事,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重:出境,协同育人,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只能考查到理解和记忆部分,具有局限性。模拟业界节目生产的流程,以学生作品结课展演代替期末考试,师生与业界专家共评,学生从认知走向体验。课程团队发挥学校地缘优势,走访湖南卫视、芒果TV多个音视频创作团队,与业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目标,由出口去确认入口。基于OBE和产教融合机制相融合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作品”为出口,融入多种混合式教学法如“课堂连线”“第二课堂”等方式把业界导师请进课堂教学。
第三重:化境,春风化雨,增进价值认同。这里的境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之境,是专业与思政的融合之境,是个人发展与家国命运同生共长之境。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通过课后项目,运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把创作的立场、观点、方法延展到个人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将其职业规划、人生追求、艺术生命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
七、结语
综艺节目编导课程的发展依托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进行改革,从出口中找入口,与企业共同量体裁衣,制订匹配市场的视频文创人才培养方案。融合OBE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认知到体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成为创作者、成为焦点,感受创作的快乐,总结创作的规律。整门课程借助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这趟东风,整合优势资源,由普范发展至特色。
参考文献:
[1] 郭斌,刘杨南旺. “校企合作校地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皮革科学与工程,2023,33(05):110.
[2] 刘献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0):6-10.
[3] 邢磊. 校企合作模式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J]. 才智,2018(21):115.
[4] 谢笑珍. “产教融合”机理及其机制设计路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5):81-87.
[5] 侯永鹏.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23(21):36-39.
(荐稿人:周孟杰,长沙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邵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