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灿
一棵棵新栽植的树苗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一片片绿油油的植被在原野上散发着无限生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色标语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走进三门峡市锦江奥陶矿业有限公司焦家铝矿采矿现场,经过治理的矿山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这项工程不仅有施工方的辛勤付出,更凝聚了我们方案编制者的智慧和心血。”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公司三门峡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院长刘威自豪地说。
野外踏勘摸实情
三门峡锦江奥陶矿业有限公司焦家铝矿经过多年开采,矿区周边的废弃矿坑、排土场、渣土堆,如同一个个伤疤深深烙印在大地上。2023年6月,焦家铝矿生态环境问题被列入三门峡市陕州区全域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攻坚行动。
施工未动设计先行。该公司三门峡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承担《三门峡锦江奥陶矿业有限公司焦家铝矿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编制重任后,野外踏勘迅速拉开帷幕。
2023年6月15日,焦家铝矿采矿区嗡嗡作响的无人机在天空翱翔,工作人员遥控着机器精心进行摄影测量,技术人员认真记录着各种数据……
“由于时间紧,9名技术人员分工协作,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治理区开展地形测绘、矿山生态环境调查、地质灾害测量等工作,经内业分析处理后形成实测三维模型、地形图及相应勘查成果,为最终治理区生态修复方案编制提供依据。”项目负责人、该公司三门峡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工程师张笑博介绍。
调查中,各调查点采用“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方式,围绕形态特征、稳定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确定3个治理区域面积1116.15亩。
“一坑一策”做设计
在焦家铝矿采矿治理区,采坑、煤堆、排土场有十几个,尤其是有4个采坑的坑口面积非常大,如何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是摆在项目组面前的一大难题。
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研讨交流,很快总体思路便出来了,即采用“挖填方工程+覆土及平整工程+田埂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监测工程”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可以最大限度修复地形地貌景观及生态环境。
有了总体设计思路后,项目组人员又在“一坑一策”“一场一策”方面进行精准设计。
“我们除了对治理一区的采坑,治理二区的排土场、渣堆实施‘一对一设计外,重点对治理三区的3号采坑‘加餐。”张笑博介绍。
3号采坑坑长约750米、宽约660米,坑口最大面积1260亩,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整改区。设计中,项目组对现有不稳定边坡按5米台阶高差、30度坡度、4米宽边坡台阶的标准进行削坡,共设计了修设26级边坡平台,坑底恢复为旱地,边坡恢复为乔木林地,并对修整后的裸露的平台、斜坡进行覆土平整、修建排水沟、进行绿化,恢复地形地貌景观。
“3号废弃矿采坑的设计治理方案是最令我们满意的了。”张笑博指着远处3号采坑修建成的一个个平台,高兴地说。
夜以继日制方案
项目刚进入“方案编制”阶段,项目组人员就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
2023年7月9日凌晨两点多,技术员何鑫从电脑前站起来,伸伸腰、揉揉眼,让身体放松休息一会儿。
从早上坐在电脑前到现在,何鑫已经忙碌了十几个小时,就连三顿饭也是边吃边干,累得腰酸背疼,但他深知这个项目时间紧,只要再坚持坚持,等过几天项目干完后就可以补补觉了。
技术员郑学川也是一位“久坐分子”,十几天了,他几乎没离开过办公室,困了就在沙发上迷糊一会儿,醒了就又坐在电脑前继续工作。
2023年7月15日,《三门峡锦江奥陶矿业有限公司焦家铝矿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终于完成。次日,三门峡市陕州区政府邀请专家团队对方案进行审查,方案一致获得通过。
“这个方案之所以能够在一个月内如期提交,并获得专家高度认可,是项目组同志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苦干加巧干的结果,也体现了项目组人员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奉献精神。”刘威表示。(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