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奎香
摘要:2024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目相较于2023年四套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有许多相似性,也有改进中的一脉相承。纵观近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变化,可以发现与以往作文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了诸多变化,细致比较可以梳理出高考作文变革的一些规律,即呈现出三个“弱化”、五个“强化”、两个“规避”等特征,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尤其是削弱了形式化过重的倾向,说明高考作文题设置稳步改进,追求务实却又开放包容的特征。
关键词:“三弱化”;“五强化”;“二规避”
2024年全国六套高考语文作文题已新鲜出炉,备受各界关注。这6道作文题形式多样、各体兼备、包容性强,考查目标涉及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尤其以教育部命制的三套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备受瞩目。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题聚焦科技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广泛应用背景下的“答案与问题”,由问题的有与无、多与少、浅与深,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获取答案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质疑与批判、探索与发现,或者反思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智慧何以自处等问题,考查核心是理性思维、探索精神。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由人类的太空之旅引导学生思考人们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深层原因,包括对未知的好奇、痴迷,对目标的渴望,对梦想的追逐,对未来的勇敢求索……这与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聚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认同、族群关系,围绕“真正的相遇”这一中心,引导学生反思人们如何融入社会、和谐健康地生活,尽显人文关怀的理念。
综合比较近两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可以发现作文命题的趋势变化。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在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基础上的稳步改进,不仅追求形式上的“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更践行了开放包容、务实求新的考查宗旨。具体而言,表现为“三弱化”“五强化”“二规避”,而背后隐藏的是命题者独具的匠心。
一、关于“三弱化”
(一)弱化任务驱动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延续了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特点,虽然都同属任务驱动型作文,但与几年前又有很大不同。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包括情境化材料、写作任务指令、写作要求三部分。写作任务包括添加写作背景、写作主题、文体要求等。写作任务越多,写作的限定性也就越强。比如,2020年新高考语文Ⅱ卷添加的任务情境为“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添加了“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添加了“‘世界青年与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代表参会”;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添加的情境为“毕业前,学校邀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上述全国卷大多添加了写作的情境背景,还有一些试卷添加了应用文体的写作要求,并且全部添加了写作的主题要求。
2021年高考语文的四套全国卷中有三套添加了写作情境,但只有全国甲卷添加了写作主题“可为与有为”,并且四套试卷的作文题目都没有应用文体的写作指令。其中,新高考Ⅰ卷“强弱之变”的写作任务简单务实,“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这是典型写作任务指令消失的前兆,应用文体已经消失了踪迹。
2022年高考语文的四套全国卷中有两套试卷添加了写作情境、写作主题,但是四套试卷的作文题均无应用文体的写作指令。新高考Ⅱ卷添加了“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征文活动”的背景情境,要求学生在此情境基础上完成作文;全国甲卷则添加了“众人给匾额题名……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的情境,引导思考“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的启示”。同时,新高考Ⅱ卷要求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全国乙卷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至此,应用文体已经踪迹全无,典型写作任务指令已经在逐步消退。
2023年高考语文的四套全国卷、2024年高考语文的三套全国卷均无典型写作任务指令,写作背景和写作主题都没有限定。如2023年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2024年新课标Ⅰ卷、Ⅱ卷、全国甲卷的写作任务指令都大同小异,“这(或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2023年全国乙卷,在主材料之后添加了简短的提示信息,“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然后提出写作任务“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2023年新课标Ⅱ卷的写作要求更为简单,只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典型写作任务的去除,意味着写作限制的减少,写作空间的加大。
由此不难看出,近年来,命题者在有意识地弱化任务驱动,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经历了高频度考查之后热度已经消退,被代之以相对保守,或者说更加务实的考查形式。因为形式的考查只是细枝末节,而对作文内容和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才是核心。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舍弃部分形式限制。
(二)弱化多样化形式,复归传统保守
弱化任务驱动的结果,就是让因五花八门的任务指令且文体多样化的考查倾向变得返璞归真,使文体要求回归“文体不限”,改变了以往侧重应用文体的考查,实则是套着应用文体的外壳,只局限于议论文体一种形式的现象。这看似回归保守,实则更加务实,将考查的重心放在更为重要的核心素养上。2023年高考语文四套全国卷、2024年高考语文年三套全国卷的文体都回归文体不限,改变了演讲稿、书信、发言稿、主持词等应用文体形式。
(三)弱化审题障碍,专注思维拓展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时间的仆人”、全国乙卷“一枝独放不是春”、新课标Ⅰ卷“故事有力量”、新课标Ⅱ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作文题材料简洁明了,题目字数都不过100字,去芜杂而返精炼,学生审题的难度明显降低了。
再看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问题与答案”、新课标Ⅱ卷的“抵达未知之境”和全国甲卷的“真正的相遇”,材料字数多的一百多字,少的不过五十多字,题目要求一目了然,写作范围明确,学生几乎没有审题障碍。
这是否就意味着没有写作难度了呢?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说有的题目对于考生来说写作难度还增加了。以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问题与答案”为例。表面上命题者让考生回答问题的有无、多少,其实是引导学生反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如何自处,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脑思考的问题,进而引发关注科技飞速发展过程中质疑与批判、探索与追求等精神的可贵。考生必须透过语言层层包裹的外壳,发现科学精神的内核,而深度思考、理性思维是真正的考查目的。
再如,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时间的仆人”,着眼“人+技术+时间”的交互影响,引导学生反思科技发展这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工作高效率、生活便捷的同时,又使人陷入信息泛滥、处境尴尬、不停内卷的现状。考生可以对题目的限定范围一目了然,但如何成文、力避空泛,进而深入问题的核心本质,则更需要思维的拓展与发散。
因此,命题者放弃形式的过度考查,转向更为关注学生的深层思考能力,这是一种纠偏、更是一种务实的举措。因为文体形式只是外在表象,思维才是考查的核心。
二、关于“五强化”
(一)强化问题意识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载体,强调了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与国际事务中普遍存在的对抗与打压的现状,打压异己、强求一律、缺乏开放包容的现实,强化合作与共赢、百花齐放的重要性。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困扰,“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体现了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成长烦恼。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正的相遇”关注青少年健康生活、族群交往,体现了高考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问题与答案”,聚焦科技飞速发展时代人类何以自处、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问题,既接地气又不失高大上的格局。
上述作文题针对性强,侧重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关注自身成长、人际交往,关注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现状,以实际问题寻求解决之道。这个考查倾向体现了高考作文试题更加注重务实求真,以写作引导学生解决人生社会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深层思维考查,力避思维的简单化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以“问题与答案”为导引,考查核心是面对快速进步的社会,人类是否会因人工智能停止探索追求的脚步;新课标Ⅱ卷以每个人“抵达未知之境”需要的条件、方法和途径为思考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探究。上述作文题如果单纯靠浅层思维、线性思维是很难挖掘出底蕴和深刻思想的。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聚焦科技进步下人的生存状态,引导学生反思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生存状态的两面性;全国乙卷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为导引,引导学生反思人际交往、社会现状、国际事务中的悖谬现象;新课标Ⅰ卷以“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力量如何“启迪智慧”“改变命运”“展现民族形象”;新课标Ⅱ卷聚焦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成长烦恼。
上述题目毫无例外都以深层思考、理性思辨来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践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宗旨的体现。
(三)强化大格局与小切入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抵达未知之境”,从人类的太空探索入手,引导学生反思对未知的痴迷向往是探索未知的原动力,不懈的探索与追求是打开未知大门的钥匙。每个普通人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题目格局大而落点小,避免了写作的空洞浮泛,而这与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设置特点一脉相承。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时间的仆人”,以“科技+时间+人”为视角聚焦大时代背景下人的生存现状;全国乙卷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不仅适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亦可升华到国际事务;新课标Ⅰ卷,故事的作用不仅涉及人与人,亦可上升到国家民族。上述作文题的延展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多维度提升。
同时,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着眼点为青少年成长,但从“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入思考,切入点小而且接地气;新课标Ⅰ卷以“故事”利于表达沟通、触动心灵为切入点,可以逐步升华到改变命运、展现民族形象等。小的切入点贴近生活实际,容易触发学生的感同身受,引起深层思考;而大的格局站位更利于思维的提升,使学生有更大的延展空间,便于主题的升华。
(四)强化开放创新
综观2023年和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虽然形式上逐渐趋于保守,但这并不意味着考查内容的减少、考查范围的狭窄,作文材料只起导引的作用,需要学生揭开语言的外壳,探究隐藏在背后的真相。而能否挖掘出更多的精髓,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素养的高低。因此,2023年、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强、包容度高。
(五)强化教考结合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问题与答案”、新课标Ⅱ卷的“抵达未知之境”,二者异曲同工,其考查的核心就是质疑与批判、探索与追求等精神的可贵,与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探索与创新”不谋而合。这是教考结合的有力证据。
三、关于“二规避”
(一)规避文体选择中的形式主义
以往的高考作文对于文体的考查要求有两个特点:一是应用文体考查,二是文体不限。但是经历过作文批改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应用文体的考查,虽然有演讲稿、发言稿、书信等差别,但学生作文实际上都是议论文,只是披上了一层应用文体的外衣罢了;而文体不限的结果,就是绝难看到记叙文、散文等文体的出现。原因在于记叙文体不利于思辨类作文的构思,以记叙文表现思考的深度比议论文难度更大。因此,文体不限的结果是文体有限,只局限于议论文体。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有所改观,2023年新课标Ⅰ卷,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命运的“故事”,则更容易构思成记叙文、散文,朝真正的文体不限迈进了一步。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二)规避“假大空”
宏大主题的作文因其宏大而站位高远,但是学生若不能做到切入点小且贴近实际,作文易流于“假大空”,浮泛而缺乏真情实感。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抵达未知之境”,由人类的太空之旅延伸到每个普通人梦想的抵达,看似宏大实则贴近生活,那么写作的范围可以收放自如,这就有效避免了泛泛而论。全国甲卷的“真正的相遇”,聚焦人际交往、族群关系,贴近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切实而接地气。
又如,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也可大可小,具备较大的延展空间,层次区分度高:人生命运、国家民族,可高大上;又不乏接地气的日常生活,表达交流、心灵沟通等。新课标Ⅱ卷的作文则更为明显,聚焦学生成长的实际;全国乙卷作文是当下人际交往、国际事务中的实际现状,真实具体。总体而言,上述作文题不做作、没有口号、没有空话套话,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作文考查求真务实的倾向。
四、优秀作文的特征
1.作文要格局大、落点小。宏大主题作文也要贴近学生身心成长、思维成长实际。宏大叙事应与生活并重,格局应与接地气协调。
2.守正中创新。在稳中创新,于保守中有新意,不为创新而创新,形式不能大于内容。
3.作文延展空间要大、区分度要高。
4.强化问题意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力避假大空。
具备以上几种品质,才可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素养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