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宏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经提出近4年的时间,许多企业、区域的绿色低碳之路,正在从愿景和目标转化成行动探索,“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局面正在徐徐展开。这场系统性变革既来自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围绕绿色转型带来的产业变革,也充分体现在不断变化的商业伙伴关系中以绿色价值为主导的新型伙伴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在传统商业伙伴关系中,上下游企业之间虽有紧密关联和深度合作,但大多数都停留在产品质量、价格、交付时间等层面,买与卖是其关系的主要特征,只要做到“物美价廉、交付及时”,就可以赢得采购商的青睐,采购商对供应商的生产运营和产品的绿色低碳表现并不是很在意。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绿色低碳”正在成为企业间买卖关系的新要素。
衡量一家企业的碳排放进而实现碳中和,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一企业的边界。在企业通向碳中和的路径中,包括开展碳盘查、设定减碳目标和实施减碳措施三大步骤。开始阶段的碳盘查需要确定范围,范围一关注企业直接排放,范围二聚焦电力相关的间接排放,而范围三则涵盖了更广泛的上游产业链过程排放。企业要实现“双碳”目标,独善其身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和产业链伙伴紧密合作。在绿色低碳伙伴关系构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其重要特征。
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能源转型发挥着根本性作用。在传统的能源体系下,能源供应方和能源消费方的身份基本是固定的,供应方负责生产能源、供应能源,消费方就是能源的使用者、消耗者。然而,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特别是在新能源的发展中,供应方和消费方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加快可再生资源利用,众多能源消费方正在转化为能源供应方,除了实现清洁电能“自发自用”之外,还能实现余电上网或者电力返送,参与电网峰谷的调节,诞生了诸如“虚拟电厂”等创新模式。这种既是能源消费者也是能源供应者的角色转换,打破了传统的甲乙方关系,实现了相互关系的平等,让共治、共创、共享具有了实现的基础。
新型绿色伙伴关系是适应“双碳”目标实现而逐步构建起来的,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呈现出融合、平等、协同和共创等特征。快速发展的数智化,为伙伴关系中不同主体的融合与协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新型绿色伙伴关系建设有了坚实基础。
李强总理在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上指出,绿色转型本身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我们应打造更多绿色经济增长点。对于企业而言,充分重视新型绿色伙伴关系建设,将有助于挖掘绿色转型潜能,创造更具价值的绿色创新模式,迎接“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带来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