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为此,广大一线教师应将教育家精神作为指引自身专业发展的明灯,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付诸实践。但不少教师认为教育家精神“离自己太远”,身为普通教师,他们不具备落实这种精神的条件。这无疑是一种狭隘的认知。一方面,教育家精神面向的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所有教师都有机会成长为教育家。对一线教师而言,落实教育家精神,就要改变对这一精神的片面理解,练好“学思践悟”四字诀。
一是练好“学”字诀,注重打牢基础。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宏大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要通过仔细研读,明晰“教育家精神”中不同维度的要求,注重加强其与已有知识积累和思想认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要与师德师风相结合。教师若能看到两者之间更多的关联之处,就能够加深理解,增强学习自觉性。
二是练好“思”字诀,注重拓展延伸。一线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有的教师之所以在一开始对教育家精神有片面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思考“自己与教育家”“日常工作与教育家精神”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教育家精神与自己的关联,便能在思想上豁然开朗。比如,严格要求自我,做学生的榜样,所体现的正是“行为世范”的要求。不难发现,每一个认真工作的日子里,我们都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不同侧面的教育家精神。
三是练好“践”字诀,注重行动落实。一线教师的工作主要面向学生、扎根课堂,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实践。而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说到底还是要落在实践上。对于教师而言,要结合个人的专业实际、兴趣爱好、特长优势,找准自我发展的路径,进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有的教师擅长教学,可以在教学方式、评价改革等方面多一些探索;有的教师擅长做思想工作,可以在家校合作、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个性化的行动。总之,只要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摆在首位,立足师情、生情开展实践,就是在践行教育家精神。
四是练好“悟”字诀,注重精神升华。广大一线教师在现实工作中不得不面对很多烦琐的任务,有些突发事件甚至能让个人教育的初心产生动摇。面对教育生活中的不如意状况,要学会宽慰自己,在调整主观认识的同时,善于借助外力改变现状,将“大要求”细化为“小目标”,收集整合属于自己的“小确幸”,不仅要看到学生点滴的进步、家长真诚的配合、同事用心的帮助,还要看到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长,在不断的体悟中提升精神境界,悦纳自我。
教育家精神是一座精神宝库。一线教师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汲取适合成长的营养。练好“学思践悟”四字诀,我们就能在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向教育的明亮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