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图书情报文献分析比较研究

2024-07-06 09:42李海蓉
兰台内外 2024年17期
关键词:图书情报文献计量

李海蓉

摘 要:基于文献计量法,选取2010年~2020年国内外图书情报数据,对国内外图书情报文献分别统计分析并开展比较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推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文献计量;图书情报;核心期刊;国内外学者

中图分类号:G250.252;G252.8 文献标识码:A

图书情报作为一门研究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的学科,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其他信息机构的资源。202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开放科学的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可知,推动图书情报领域发展,是实现开放科学、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

文献计量是数学、统计与文献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以量化指标对科研效率、研究能力等开展综合全面评价,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图书情报信息分析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文献计量可以通过分析学术论文的引用情况、被引频次等指标,评估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和质量,有助于识别学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学术领军人物,为学术评价和科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国内外图书情报研究的发展情况和动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献产出情况、合作网络等指标,可以发现国际合作的机会和潜力,拓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此外,文献计量可以为图书情报政策和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分析文献产出情况、研究机构分布、研究团队合作等指标,可以了解图书情报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和特点,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文通过使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文献分析开展计量分析,从而开展国内外图书情报文献分析比较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一、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国内图书情报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NKI)、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各情报学核心期刊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作为研究样本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清洗处理,最终共得到8533篇文献可作为有效数据使用。

本文国外图书情报数据主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库、SSCI数据库、SCI数据库、EI数据库以及国外各情报学核心期刊中所收录的学术性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数据,通过对以上搜集整理的样本数据预处理,最终共得到有效文献数据2234篇。

2.指标选择

本文通过选取以下指标:(1)文献引用次数。文献被引用的次数是衡量其影响力和重要性的一种指标。文献引用次数越多,意味着该文献对学术领域的影响较大。(2)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的影响因子是衡量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期刊影响因子越高,意味着该期刊在学术领域地位越高。(3)H指数。H指数为一个学者拥有的h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用h次,能够同时衡量某学者的文献产出数量和文献引用次数。(4)文献引用网络。文献引用网络可以通过图形分析方法,研究共同引用、被引用等学术文献之间的关系。(5)文献下载次数和浏览量。该项指标可以衡量文献被读取和访问的频率,从而评估该文献影响力。

二、国内图书情报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对2010年~2022年期间中国图书情报领域所搜集整理的数据开展全面统计,并展开文献计量分析,得出国内图书情报文献发展情况如下:该阶段总文献数量为2431篇;其平均引用次数为48次;所涉及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7457;其平均H指数为2.1。

由统计数据可知,在2010年~2018年间,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作者数量不断增多,文献被引频次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在该阶段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处于大发展阶段,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不断发展。而在2018年~2022年期间,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研究逐渐趋于饱和,图书情报领域文献发表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意味着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产生研究热度下降、研究出现乏力、缺乏创新理念与实践研究等现实桎梏,阻碍了国内图书情报领域进一步发展。

就文献作者而言,鄂丽君、柯平、郭晶以及王波等作者为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领军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高水平的学术成就,且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可信度。朱强、邱均平等作者虽然发文数量较少,但文献引用次数较高,也被划分为核心作者。这些作者受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同与支持,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学术界其余学者开展研究以及生产高质量、高价值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定理论借鉴。

就出版刊物而言,《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等核心期刊是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发展的主要阵地,这些期刊以高文献发表数量,为图书情报领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与情报》等刊物影响因子较高,但发文量较少,说明该类型期刊虽为图书情报领域中重要出版刊物,但由于课题设计领域较少,所以其载文量处于较低水平。

三、国外图书情报文献计量分析

由于2010年~2014年未检索到足够数据,因此,通过对2015年~2022年期间国外图书情报领域所搜集整理的数据展开全面统计,并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得出国外图书情报文献发展情况如下:该阶段总文献数量为1061篇;其平均引用次数为27次;其平均H指数为1.4。

由统计数据可知,在2015年~2020年间,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发文增长率为77.32%。同时,国外图书情报领域作者数量趋于增长。由此可知,在该阶段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助力国外图书馆服务研究发展。而在2020年~2022年期间,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增长态势逐渐减弱,发文数量呈现缓慢递增趋势。就文献作者而言,Ashiq Murtaza、Mahmood Khalid Spink、Rafiq Muhammad等学者为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学术领军人物。然而,这些作者的发文数量均在5篇左右,其中发文最多的Rafiq Muhammad的文献发表数量也仅有26篇,由此说明国外图书情报领域高产作者较少,图书情报领域仍具备一定发展空间。就关键词而言,根据词频统计,信息素养和图书馆服务为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数据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关键词也是研究重要主体。

四、国内外图书情报文献比较分析

1.研究力量

根据上文统计结果,在此将国内外图书情报文献研究力量开展分析比较。国内图书情报文献多数来源硕博论文,研究机构以高校图书馆及相关学科院系为主,但期刊论文与硕博论文之间衔接不够密切,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国内在机构数和作者数方面远远超过了国外,但国内外的合作网络都十分稀疏,仅有几个较大的合作团队,团队内部或是团队间的合作数量均少于国内。此外,国内外在图书情报领域均未有权威核心期刊。

2.研究主题

国内期刊论文的研究对象较国外而言更为广泛,不仅包含了高校图书馆的理论基础研究、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检索利用等,还涉及学科服务、读者服务、智慧服务等分支领域。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不断推进,国内研究者也逐渐将关注重点转向知识管理、信息素养教育、社会化媒体与信息传播等新兴领域,以期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信息化进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发展。

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更加注重理论探讨、方法论创新和跨学科研究。多数学者致力于探讨信息行为、信息搜索、信息组织与检索等基础理论问题,同时也关注数字化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此外,国外学者更加重视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信息行为、用户需求与信息传播等问题以及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数字化人文等领域的前沿研究。通过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以期推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创新和跨学科合作。

3.研究思路

国内学者多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定性分析、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深入探讨图书馆与情报机构的实际运作情况,从而获取深层次的理解和洞察。也有国内学者选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数据处理和结论推断。这种研究方法能够获取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为图书情报工作的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国外学者开展理论探讨和方法论创新,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建构和概念分析等方法,探讨图书情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范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同时,国外学者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将图书情报领域与信息科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从而实现创新和跨界合作,以应对信息社会的复杂挑战和需求。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通常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倾向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图书情报工作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服务质量。国外学者更注重理论创新和学术探索,倾向于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并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推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创新。

4.时空分布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献数量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国内图书馆、情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中国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同时,国内的图书情报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献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相对稳定。国外的图书情报研究覆盖范围较广,研究成果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一些亚洲和欧洲的新兴国家。

五、结论与对策

1.结论

由以上文献计量分析比较得知,在当前阶段,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仍存在一定发展空间。因此,我国要增加图书情报领域研发投入,推动图书情报领域发展。

2.对策

(1)增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

首先,通过设立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如学术论坛、研讨会、专题讲座等,为研究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和分享理论经验的机会。其次,鼓励和资助图书情报领域的理论研究项目,重点支持对图书情报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开展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的研究。再次,强化图书情报领域的学科建设,完善相关学科体系和学科门类,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图书情报领域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最后,加大对图书情报领域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鼓励刊登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

(2)加强图书情报领域创新能力

首先,加大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图书情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其次,加强对数字人文研究的支持和推动,开展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数字人文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为人文学科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支持。再次,积极推动数字资源的保护和开放共享工作,建设数字化文化遗产库和开放获取平台,促进数字资源的数字化保存、长期可持续利用和公众共享。最后,借助社交网络、社区服务平台等新媒体手段,拓展图书情报服务的社会化渠道,开展在线问答、网络推广等形式的服务,提高服务的社会化和智能化程度。

(3)培养学术领军研究者

首先,建立完善的学术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课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建立健全学术导师制度,为青年学者提供优秀学术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广泛的学术网络,能够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创新研究;再次,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和条件,包括科研设施、实验室条件、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为学术领军人才提供舒适的科研办公环境和创新的科研条件;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充分尊重学术领军人才的创新成果和贡献,激励其持续投入学术研究,并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

(4)加强政策支持

首先,制定和完善图书情报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对图书情报事业的支持和倾斜政策,为图书情报机构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加大对图书情报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图书情报机构的经费拨款,为图书馆、情报中心等机构提供充足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再次,加大对图书情报领域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前沿技术与理论研究,支持创新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科研项目。最后,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和资金支持,扩大图书情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空间。

参考文献:

[1]宋玲玲.科学知识图谱视域下国内外图情领域开放科学比较研究[J].竞争情报,2024,20(01):29-41.

[2]李雁鸣.文献计量在我国现阶段图书情报领域的运用分析[J].兰台内外,2021(04):28-30.

[3]王静宇.国内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进展——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09):54-57+66.

[4]黄 东.近五年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主题——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刊,2021,43(10):98-104.

[5]陈 喆,张 帆.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公共图书馆科研合作态势研究——以48家副省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为样本[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05):35-42+75.

猜你喜欢
图书情报文献计量
图书情报咨询业务模式分析
图书情报服务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科研单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行性探索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浅谈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