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祖乩童与越南母道教乩童对比研究

2024-07-06 09:42庞翠凤付小拴
中国故事 2024年6期
关键词:圣母妈祖神灵

庞翠凤 付小拴

【导读】民间信仰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中国和越南地理位置相邻、文化相近,自古以来交往较为密切,两国人民对于信仰的需求具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妈祖信仰和越南母道教信仰的历史起源、乩童情况,对比中国妈祖乩童与越南母道教乩童的异同,探究形成其异同的背景原因,以深入探析越南母道教信仰中的越南文化,并为中越民间信仰研究及跨文化交流上的异同性服务。

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各自族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经过悠久历史发展而自发形成的关于对神灵崇拜的行为。它们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承载着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美好诉求,是传统文化的深层意义的表达。中国和越南都有着悠久的民间信仰传统。其中,妈祖信仰和母道教信仰作为两种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本土民间信仰形式,在各自国家的民间信仰中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乩童作为这两种信仰中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人与神灵之间沟通的使命,不可或缺。

研究两种具有各自国家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不仅能增进我们对中国和越南的民间信仰的认识,而且还能促进两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妈祖信仰和越南母道教信仰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妈祖信仰的历史发展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中国福建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神信仰和民间信仰之一。根据清代林清标《敕封天后志》中叙述,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的三月二十三日,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78年)九月初九羽化飞升,这是目前主流最认可的版本。对妈祖的生平,史籍上记载的确相对较少,但能肯定的是,妈祖生前的原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目前已知关于妈祖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150年南宋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1201年,南宋李俊甫在《莆田阳比事》中记载:“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说明妈祖生前是一位预言家,是一名可以言人祸福的女巫。

世界上第一座妈祖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中华妈祖文化的起源地。相传妈祖因为救助海难而去世,乡人为纪念妈祖而修建此宫庙。妈祖作为中国第一女海神,形象深入人心。民众普遍认为妈祖不仅能够保护海上贸易和渔业丰收,还兼有占卜凶吉、赐福赐子的职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妈祖信仰早已从福建传播至世界各地,随着华人的足迹迈出了国门,可以说,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妈祖庙。据福建莆田人民政府发布,截至2018年10月,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中共有上万座妈祖分灵庙,妈祖的信众已达3亿多人。湄洲妈祖祖庙每年第一次庙会都会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届时妈祖金身会巡游湄洲岛;第二次妈祖诞辰庙会是在农历三月十三日前后举行,仪式十分庄重;第三次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前后在祖庙举行秋季祭典。总而言之,妈祖信仰历经宋、元、明、清的发展,直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妈祖信仰以“立德”“行善”“大爱”为精神核心,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妈祖信仰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中国沿海地区民众以及海外华人共同的信仰和精神源泉。

(二)越南母道教信仰的历史发展

越南母道教是一种源自越南北部的古老民间信仰,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它将母亲视为神灵,崇拜母亲,认为母亲具有生育、保护和庇护人类的力量。据部分越南学者的观点,母神崇拜的习俗可以追溯到越南史前时期,当时越南人将自然神灵与母系社会的女神信仰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演变,这种最初的自然母神崇拜信仰与道教、佛教等输入性宗教的融合,并逐渐成为独特的越南本土民间信仰。母道教信仰主要崇拜女性神灵,其中包括女神、圣母、圣姑、三府圣母和四府圣母等。人们会在府、庙、殿、祠等场所供奉这些女性神灵。越南母道教在15—16世纪受到中国道教的影响,形成了三府母道,后来又发展成了四府母道,这一时期也成为越南母道教的高峰时期。最初,三府母道包括上天圣母、水宫圣母和林宫圣母,后来又添加了陆宫圣母,形成了四府母道。四府圣母代表着宇宙中的四种元素,契合越南民间认为宇宙由四种元素组成的观念。每个府都管理着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各自不同的代表颜色,例如天府是红色,地府是黄色,水府是白色,代表森林的乐府则是绿色。然而,越南母道教信仰中的圣母大多是神话传说或民间传说中的角色,后来,越南学者对这些女神的来历进行了整理,并为她们编写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使其事迹更加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柳杏圣母,她出现在16世纪的越南后黎朝的柳杏圣母的神话故事中,被描述为玉皇大帝的女儿。

根据越南民间文化研究院原院长吴德盛教授的观点:母道教祭祀为越南国家、民族、人民立下功勋的英雄,体现了饮水思源和独特的爱国精神。它关注的是人们的现世,而不是后世(即灵魂)。这些圣母会为他们带来福-禄-寿(幸运、幸福、金钱和健康)。由于健康、财富和名望皆为大众所求,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母道教也在不断发展。母道教的祭祀通常在农历7月份举行,其中最重要的是乩童仪式。这是一种萨满教的形式,充满了越南人传统的心灵文化价值。越南母道教的乩童仪式结合了音乐、舞蹈和嘲文曲表演,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越南母道教”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越南共有7000多座母道教的供奉场所,这体现了越南母道教在越南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力。母道教在越南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其信徒提供了精神寄托。

二、中国妈祖乩童与越南母道教乩童

(一)中国妈祖乩童

妈祖乩童被视为神灵与信众之间交流的媒介。妈祖乩童可以分为文乩和武乩,文乩一般在宫庙中表演,通过口述、吟唱、书写等方式传达神灵旨意,武乩则以舞刀弄枪来展示神灵的威力。神灵附身乩童的状态被称为“起乩”,神灵退出乩童身体则为“退童”。乩童被神灵附身时,要敲锣打鼓,身穿特殊服饰,手持令旗和七星剑(斩妖剑),赤脚行走。乩童开始进入状态时,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神态,神灵附身时则会展现出更夸张的形式,这时便可以认为神灵已经附身,信众可以向乩童咨询问题,由于乩童是神灵的“代言人”,所用语言为神谕,寻常人无法理解,就需要有翻译在其身侧,为信众翻译。乩童通常只在特定节日才会起乩,平时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不受任何影响。然而妈祖乩童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担任,需要先在妈祖神像前进行掷圣杯仪式,只有结果为一正一反的人,才能成为乩童。同样地,妈祖其他陪神的乩童人选也需通过掷圣杯来确定。

人们认为乩童为神灵的附身,故其信众对乩童充满着虔诚之心。在举行妈祖的各项祭祀活动时,常会邀请神灵附身乩童,这时宫庙的负责人会敲锣打鼓,带着队伍前往乩童家里请神灵附身,在此过程中会进行请神仪式,但并非所有队伍都可以成功邀请到神灵降临。据说神灵与人有着相似的秉性,也会闹脾气,因此有些神灵是不会降临到乩童身上的,即便重新上香邀请也不一定邀请得到,这时就只能放弃,不再邀请该神灵。作为神灵的“代言人”,当乩童被神灵附身时便可预知未来,言人祸福。神灵附身乩童主要为妈祖金身出游巡安时开道,摆棕轿中活跃氛围,并为信众解决困难。神灵附身的乩童不会主动言语,即便有人询问也不是所有问题都会回答,但他们会通过某种方式指出福首、头人在这一年中是否尽职履职,还会为遭遇困难的信众解开迷惑,除此之外,多数时候他们都表现出面目狰狞,口喘大气的状态。而当神灵退童以后,乩童本人也会表现出痛苦的表情,他们对于神灵附身后发生的事情毫无知觉,毫无记忆。

(二)越南母道教乩童

越南母道教乩童是具有越南本土性的三府、四府母道仪式,起源于越南北部地区,最晚也出现于16世纪越南后黎朝时期,而后随着越南北部人移民的脚步来到了越南西原地区和南部。尽管是母道教祭祀中极其重要的仪式,却带有着盛行于世界众多国家的萨满教特征。萨满教诞生于部落时期,认为人可以通过巫师与超自然力量进行通灵。萨满教称能与神灵或者灵魂通灵交流的媒介为巫师,在邀请神灵附体前,巫师要让自己进入一种狂喜恍惚的状态中,即我不是我自己,而灵魂出窍则是让巫师的灵魂离开自身的身体与神灵或者鬼魂进行交流。

越南母道教乩童有男性乩童也有女性乩童,男性乩童称为童公,女性为童婆,但绝大部分仍为女性乩童。神灵附体的乩童被认为是三府、四府母道各位神灵的“代言人”。在乩童仪式中,为了让神灵能够附体,各位童公、童婆要置身于一种恍惚无意识、异于常人的精神状态中,与此同时还要有供台,香、酒、茶、香烟、槟榔等供品,并配以鼓声、音乐、舞蹈、嘲文曲等形式。不论任何形式的神灵附体都能为童公、童婆以及其信徒带来幸运、驱除疾病、驱赶鬼怪等美好祝福或者护佑。乩童要穿着符合该神灵的服饰,如天府要穿红色服饰、地府要穿黄色服饰、水府要穿白色服装,而森林的乐府则是绿色服饰。尽管神灵会多次附体于乩童,但并非所有的神灵都会附身,有些圣母会经常附体,有的比较少,还有少数不清楚其来历的神灵,几乎从未降临于任何乩童。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乩童呢?根据越南民间观念,当家族有人“去守圣”,通常被认为是因为家族遗传基因,或者本身有“根源”而不自知,故而没有前往供奉神灵的场所“汇报”,这种情况被叫作“圣推”。被神灵选中的人会无故生病且久治不愈,甚至病情加重或者生意突遭横祸,这时便要准备祭祀仪式。起乩后,身体便逐渐恢复健康,且工作也会一切顺遂无恙。因此这些童公、童婆的性格会与平常人有些不一样,例如会更加敏感、多变、果断。成为乩童之后,童公、童婆每年都要在各种节日举办乩童仪式,让各位神灵从四面八方飞回来附体于乩童身上。不同地方的乩童仪式也不尽相同,越南北部的乩童仪式是严肃、端庄的,南部则更加开放、有趣且平民化。总的来说,神灵附体于童公、童婆的仪式主要是为治病、求禄和赐福。

三、妈祖乩童与母道教乩童对比

作为代表各自国家的民间信仰,妈祖信仰和母道教信仰都是女神信仰,并且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因此妈祖乩童和母道教乩童之间存在许多相同点:第一,从乩童性质看,都是神灵降临于乩童身上,乩童都是神灵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不管是妈祖乩童还是母道教乩童,只有在祭祀节日时才会起乩,因此乩童在现实生活中与常人无异,可正常工作或者经商等;第二,从乩童仪式看,两种信仰的乩童在起乩前要挑选日子,准备丰富多样的贡品,穿着要符合该位神灵的身份,并且神灵降临前乩童状态会精神恍惚,异于常人;第三,从乩童功能看,都是通过举行祭祀仪式让神灵降临乩童身上,从而与神灵对话表达心愿,即让人与神灵构建某种联系,让神灵愿意去帮助人们解决困难。

中国妈祖乩童与越南母道教乩童虽然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着相异之处,这主要是因为两种信仰的社会发展背景的不同。

第一,乩童来源不同。中国妈祖乩童有三种:第一种是先天的。由神明挑选,神明施予他各种症状,使其担任乩童;第二种是后天的。个人在一定契机下自行起乩,让人们知道他可以做乩童;第三种是传承的。老乩童在快退休之前,通过掷圣杯找一位合适的人选继承衣钵。而越南乩童有两种,一是家族继承,如果家族中有人是乩童或者信奉母道教,则自己也会有基因成为乩童;二是有“根缘”,但自己不知道,直到因突发疾病久治不好或工作突然遭遇困难,自行去起乩变成乩童,有些人“根源”不深,就只是暂时性的乩童,而有的人“根源”深厚则终身为乩童。

第二,神灵附身乩童过程不同。妈祖乩童当神灵附身前要让自身处于痴癫无意识,闭眼低头,伴随着脑袋的摇晃。甚至有时还会突然像发狂一样跳起来,既跳又舞,行为举止比较夸张。而母道教乩童只需要表现异于常人的恍惚状态即可。

第三,乩童表演形式不同。妈祖乩童有文乩与武乩,文乩吟诵,武乩舞刀弄枪。妈祖乩童以边走边跳舞的形式表演,且大多表情悲伤,甚至还会流泪,而其他陪神则会进行带有“武器”的舞蹈表演,通过自残的形式进行仪式,如过火、走刀刃等,越是痴狂神性越强越厉害。母道教乩童的仪式则在供奉神灵的府、祠、殿内等举行,起乩前乩童会邀请亲朋好友前去参加,不是亲朋好友的其他信众也可以自行前往。众人围着乩童席地而坐,乐队奏乐,乩童请乩后则根据嘲文曲跳舞,整个仪式流程氛围相对轻松舒适,过程中还会为信众颁发“财禄”。同时,一位乩童有可能是很多位神明的代言人,并非只能“代言”一位神明。

四、结语

概而论之,由于妈祖信仰和越南母道教信仰的历史起源不同,妈祖信仰起源于海神信仰,最初的职能是保护渔民和海上贸易,故而多在沿海地区传播发展。母道教信仰起源对女神崇拜,具有治病、驱邪、赐财禄的作用。神明作用不同,乩童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自古以来,中越两国人民交往就十分密切。对比分析中国妈祖乩童和越南母道教乩童,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以及民间信仰,为中越两国人民未来的跨文化交往或传统民俗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清)林清标. 敕封天后志[M]. 卢金域,译注. 莆田:文化新闻局,2013.

[2] (宋)李俊甫. 莆阳比事(影印版)[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徐晓望. 妈祖信仰研究史[M]. 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

[4] (越南)吴德盛. 越南母道教(第1册)[M]. 河内:宗教出版社,2009.

[5] (越南)吴德盛. 越南母道教(第2册)[M]. 河内:宗教出版社,2009.

[6] (越南)吴德盛. 乩童,神灵的行程和身份[M]. 河内:世界出版社,2010.

[7] 周丽妃. 社会人类学视野下的湄洲妈祖信仰仪式探析[D]. 华侨大学,2016.

[8] 林东杰. 宋元明天妃信仰研究[D]. 厦门大学,2019.

[9] (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C].(清抄本)//刘福铸. 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第1辑:第19册. 厦门:鹭江出版社,2014.

[10] 凌晨. 越南母道教“上童”仪式的音乐、性别与认同[J]. 中国音乐,2017(4).

猜你喜欢
圣母妈祖神灵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妈祖之光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妈祖祭典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千眼圣母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万国茶帮”拜妈祖
神灵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