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梅
【导读】考察红色档案文献可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一方面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建章立制和舆论宣传培育廉洁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反腐行动,以歌剧歌谣传播廉洁意识,广布俗语标语营造崇廉氛围,开展面向人民大众的廉洁生态环境塑造,构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总结苏区廉洁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对于新时代的廉洁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红色档案文献为中心,从政权自身和人民大众两个维度探讨中央苏区如何建设廉洁生态环境,以期为今天廉洁生态环境的构建提供借鉴。
一、针对政权自身的廉洁生态环境培育
(一)教育先行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理论教育、群众观念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筑牢各级工作人员勤廉拒腐的思想防线。
首先是政治理论教育。要建成一个真正廉洁的政府,苏维埃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组织观念。为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苏区中央局于1933年3月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次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8月又创办了苏维埃大学。临时中央政府还开办了多期训练班,培训县、区、乡苏干部。苏区各地广泛开展党内思想教育。《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第2条规定“遵守党的纪律”,第19条规定“不得贪污”。1932年1月22日《中共中央给湘鄂西分局和省委的信——关于湘鄂西党目前组织任务》中提出“应该在党内进行最严重的教育工作”,关于具体的教育内容,直接指出“要特别注意去解释党的纪律”,消灭党员“特殊地位”与官僚腐化等不容许的现象。
第二,群众观念教育。密切联系群众是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廉政建设的目的在于使苏维埃政权清正廉明,克服和防止官僚主义,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进而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推动革命胜利和建设事业发展。中共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指出,“加强与改善苏维埃工作,使苏维埃政权更加加强与密切自己与千百万劳苦群众的联系……必须广大的开展反对苏维埃机关中的个别的贪污腐化、浪费公款及官僚主义的分子的斗争”,体现了党对贪污腐化与密切联系群众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严肃批评了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提出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1933年2月25日《周恩来、邓稼祥关于政治工作给各军团的指示》中明确强调“无论战斗如何紧张,一分钟也不要失去与群众的联系”。
第三,艰苦朴素教育。“俭以养廉”,秉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是苏区工作人员的必修课。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地方苏维埃的暂行组织条例》规定,乡苏维埃政府只能有3名工作人员领取生活费,经费困难时只发给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人生活费。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重申:“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友爱,艰苦紧张,批评与自我批评”,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超的军事艺术、优良的战斗作风的学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更是处处以身作则,在吃住等方面不享受特殊待遇,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为苏区的廉政教育树立了榜样。
(二)建章立制
苏维埃政府针对成立初期各方面制度不健全的状况,着力建立健全经济制度、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堵塞贪污腐化的制度漏洞,为建设廉洁政府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完善经济制度。为改变财政管理上各自为政的混乱状况,杜绝贪污浪费,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后即制定了《暂行财政条例》。在确立财政统一原则的基础上,苏区政府着力建立健全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先后统一税收和会计制度,建立预决算制度、审计制度和国库制度等,切实扎紧财政制度的篱笆,使贪污浪费的空间得到极大程度压缩。与此同时,苏区会计制度明确坚持节省原则,统一各项经费的支出标准,规定最低供给标准,集中经济力量用于革命战争。
第二,建立与健全苏维埃民主制度。为防止苏维埃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苏区政府广泛发扬民主,建设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权益,如“政府工作人员由选举而任职,不胜任的由公意而撤换。一切问题的讨论解决根据于民意”“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和缺点之权”;取消“旧的官僚主义大而无当的行政区域”,使民众的意见迅速得到讨论与解决。此外,为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苏维埃政府努力精简机构,统一人员编制,严格规定工作人员生活待遇,禁止以权谋私。
第三,构建党政监督体系。实行党政监督是苏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举措,包括党内监督和政府监督两个层面。党内监督方面,一是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矫正各种不良风气和行为。二是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监察机构。1933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决议,成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各省县成立监察委员会,与各种不正确的倾向、腐化现象作斗争。政府的监督机制方面,设立了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工农检察部和各级检举委员会。此外,上级政府会不定期派出巡视员或检查团,指导和检查下级的工作。《工农检察部的组织条例》规定:工农检察部“若发现了犯罪行为,如行贿、浪费公款、贪污等有权报告法庭,以便施行法律上的检查和裁判”。
(三)舆论宣传
《红色中华》《红星》《青年实话》和《斗争》被誉为“中央苏区四大红色报刊”。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报刊刊载廉政建设信息,披露贪污腐败现象,及时引导舆论,在苏区反腐败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央苏区反腐败舆论宣传过程中,四大红色报刊的服务对象不尽相同,内容各有侧重,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共同展示了舆论宣传的强大能量。如《红色中华》以政策制度宣传为主,其第140期刊登了中央执行委员会1933年12月15日发布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说明:“凡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在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等”。根据四大报刊刊载廉政宣传内容的差异,可分为政策宣传、线索登载、警示教育、经验总结等四个方面。以下是四大红色报刊刊载的部分内容示例。
二、面向人民大众的廉洁生态环境塑造
(一)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反腐行动
苏维埃政府坚信“密切地联系千百万劳苦群众”的重要性,在发扬民主方面,广泛吸收工农群众参与国家行政管理,反腐倡廉上同样不例外,并且牢牢依靠群众反腐。群众监督的主要方式有组织轻骑队、设置通讯员、设立控告局和组织突击队四种。轻骑队是青年群众组织,负责动员、推动青年群众调查和收集机关或者个人的贪污腐化现象,参与廉政建设。通讯员由各级机关群众团体、村庄、街道选任,以通讯方式向工农检察部报告有违法失职行为的人员。突击队由工农群众组成,公开突然地检查苏维埃机关或企业等的工作,以揭破一切官僚腐化现象。控告局则是接受工农群众对苏维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信、检举的机构。大力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使群众成为苏维埃反腐斗争重要的支持和推动力量。
苏维埃政府通过组织群众参与审判腐败案件来教育群众。各级裁判所会在审理前广泛吸引群众旁听,审判后广贴布告使群众知晓审理过程,并设有巡回法庭,到群众聚集的地方审理案件。革命法庭公审时“采取由群众团体代表陪审制度”。有效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反腐倡廉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使廉洁奉公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通过歌剧歌谣传播廉洁意识
歌剧歌谣感情充沛、易于传播,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苏区群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朗朗上口、表意简单明了的戏剧歌谣能起到广泛的宣传、教化作用,在提高群众对政治的关注度,促使群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的同时,亦有助于规范苏区干部群众的作为。
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苏区干部好作风,真情实意为群众……苏区革命要发扬,草丛石岩当住房。”歌曲既是对苏区干部一心为公、清廉风气的认同和赞扬,又是对苏区干部队伍永葆公仆本色的激励和鞭策。歌剧《大放马》中唱道:“什么东西大如天?——工农利益大如天。”“什么东西硬如铁?——红军纪律硬如铁。”赞颂了红军队伍纪律严明、以工农利益为先的优秀品质。歌剧《欢送哥哥上前方》演绎群众欢送红军的场景,其中也有劝廉的内容:“哥哥参军头一件,革命纪律莫违犯。哥呀!”又有:“一针一线不要拿。”系列歌谣戏曲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流传,在民众当中形成了崇廉尚廉的良好风气。
(三)广布俗语标语营造崇廉氛围
标语宣传简洁直观,宣传鼓动性强,能够实现用最简单通俗的话语传递重要的思想观念的效果。原保存于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内的民宅上有如下标语:“苏区干部好作风……红军十一排宣”(隶书字,用墨汁书写)。广泛分布的标语有助于群众认识和了解红军干部和苏维埃政权的纪律要求、清廉追求,同时有助于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下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梳理的部分苏区反腐倡廉宣传标语。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档案文献是我们考察和研究苏区廉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透过档案资料不难发现,苏区廉洁生态环境构建具有典型的特征性,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首先,苏区廉洁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从正式的政策训令、制度发文到活泼的歌谣歌剧,苏区廉洁文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并且具有无孔不入的穿透力。不同的行为主体从各自的知识结构、行动模式对廉洁进行认知、理解、实践,形成不同的廉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生共荣、辩证统一。其次,群众参与下的苏区廉政建设具有深刻的广泛性。廉洁生态环境的构建需要行政主体和民众的双向用力,苏维埃政府充分调动广大民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监督,还对广大民众进行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有效推动廉洁理念融入社会行为规范。第三,苏区廉政建设的体系化特征初步显现。档案文献资料显示,中央苏区时期,教育已成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建设被摆在廉政建设的突出位置,廉政监督已成为重要方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已初见端倪。不同时期的廉洁生态环境建设面临各异的难点问题,但亦可借鉴参考前人的经验思路。从浩瀚的档案文献考察中不断获得新知,将更好地助力今天的廉洁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一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 汤家庆.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史[M]. 厦门:鹭江出版社,2011.
[4] 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N]. 红色中华,1934-01-04.
[5] 司法人民委员部一年来工作[N]. 红色中华,1932-11-07.
[6] 《中央苏区文艺丛书》编委会. 中央苏区戏剧集[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