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
激发办学活力,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简政放权。然而,现实中“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却十分常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采用科学的监管手段。比如近期有金融领域的文章写道:“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监管制度确立、监管框架和监管政策明确之后,应该更好地利用科技提升监管效率。利用现代监管科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更好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在激活学校办学活力方面,这一建议同样是适用的。
近年来,相关部门就激活学校办学活力及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权出台了诸多指导性文件。然而,总体来看,这一进程的推进并不尽如人意,其背后的原因牵涉多个层面。必须承认,教育及学校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办学自主权的高效落实,需要更为清晰、有效的治理策略与实施路径。同时,学校亦应深刻反思:我们是否具备承接下放权力的能力?我们应如何妥善运用这些权力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接不住、接不好,固然有工作水平方面的问题,但更深层的是思维方面的问题。从认知层面来看,这主要与人们的选择性知觉有关。知识的贫乏导致人们的认知出现偏差,使人们沉浸在自主性思维构成的牢笼中,由此产生了选择性知觉。同时,自身知识结构固化也会导致思维的封闭。人们在接受新事物时,缺乏创新意识,缺少清空自我和从头开始的勇气,习惯于用原有的认知作为选择标准。当然,创新并不容易,它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开展思想上的劳动。然而,创新正是推动学校发展,提升自主办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工作层面的执行力和效率,还要深刻反思和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社会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社会缓慢变迁的节奏已被打破。如今,我们身处于一个迭代式发展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认知结构。面对如此迅速多变的环境,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这不仅是一种对策,还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智慧和态度。那么,如何确保我们的“识变”是准确的、“应变”是科学的?关键在于我们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态度和能力。其中,眼界与心智的开放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能力。在接纳新思想、新方法时,我们既要避免被表面的浮华遮蔽视线,又要避免因盲目跟从而迷失在改革的浪潮中。必须认识到,很多新生事物并非是短暂和片面的,它们很有可能会在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以审慎的态度,深入剖析并科学应用这些新概念、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总之,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给学校充分的自主权,既是学校发展面临的宝贵机遇,又是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把握和抓住发展机遇,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确保学校能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