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凤意象探究

2024-07-06 12:04高铭鸿
中国故事 2024年6期
关键词:花间词作凤凰

高铭鸿

【导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凤”的文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以绮丽婉艳风格著称的《花间集》中,众多涉及女性、爱情的词作大量运用了凤意象。其中凤意象的文学内涵十分丰富:或为衣饰上的图案,或用来命名与女性相关的器物,或为女性群体的代称,抑或为皇权的标志,在不同词作中发挥了各不相同的作用。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帮助文学作品表情达意,使文学作品更具审美意蕴,并在长期表意过程中积淀出自身的文化内涵。目前,关于《花间集》中凤意象的研究尚显不足,故本文力图分析《花间集》中凤意象的使用情况,探究凤意象在《花间集》中的作用。

一、凤意象概说

(一)凤意象的源流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凤意象由来已久,并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演变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虽然文学和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研究凤意象,首先要厘清何为“凤”。“凤”是上古神话中的一种神鸟,最早是作为原始社会的氏族图腾而出现。夏、商、周时期,“凤”被视为祥禽,备受尊崇。春秋战国时期,其象征性开始向君权转化,至汉朝则完全成为君权的化身。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凤”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意象,据记载,其最早出现在《尚书》《诗经》等先秦文学作品中,往往象征祥瑞。凤有着不同的名称,如鸾凤、凤凰等,但凤凰最初指的是一雄一雌两鸟,后来凤凰一词也可以指一只鸟,这时往往是指雌性。关于凤的形象,古籍当中的记载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是将许多动物的特点融合而成的虚拟形象,如《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郭璞注:“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额,兔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同时,凤作为备受崇拜的百鸟之王,也被人类赋予了强大的能力和高尚的品格,在认知水平有限的时代,承载着先民的理想。

(二)凤意象的流变

当“凤”带着自身的文化内涵进入文学作品时,文学创作主体的差异使“凤”的含义呈现出多样性,且各个时代的凤意象也有所不同。鉴于《花间集》是晚唐至五代的文人词总集,故本文将着重梳理宋以前各朝代较为显著的凤意象的流变。

先秦时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诗经》《楚辞》中就已经出现了与“凤”相关的诗歌。如《诗经·商颂·玄鸟》一诗涉及有绒氏之女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的神话传说,学者郭沫若认为玄鸟其实就是凤。屈原的《楚辞》中也经常出现“吾令凤凰飞腾兮”等诗句。可见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凤往往具有原始图腾意义,或被认为是可以代表天意、沟通天地的神鸟。

在汉代,凤意象成为爱情的象征。司马相如在写给卓文君的《琴歌二首》中将自己喻为“凤”,将卓文君喻为“凰”,来表达希望与卓文君结为夫妇的强烈愿望。因此后世常用“凤求凰”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时,诗歌中的凤意象有了新的象征意义——品质高洁的贤士。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其《咏怀八十二首》中用凤鸟来表达自身的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

在唐代,诗歌当中的凤意象往往会成为皇帝、后妃的象征。与皇帝相关的事物常被称为“凤”,如“凤辇”“凤阁”等。唐代许多赞颂或追悼帝王的作品也会用凤意象来象征皇权,如杨巨源在《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其一》中写道:“凤扆临花暖”,用凤意象来强调君王的显贵地位。唐代后宫中的女子也常被称为“凤”,如“凤飞终不返”,是韩愈在《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其二》中将已薨逝的皇太后比喻成凤凰的诗句。此外,一些诗歌也会将公主比喻为“凤”,如张谓的《玉清公主挽歌》中“学凤年犹小”一句,就是指玉清公主年龄尚小。另外,唐代诗歌中用凤代指品德高尚的文人君子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杜甫在《述古三首·其一》中就用“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来表达自己的高远理想。由此可见,唐文学中的凤意象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可以指代具有高贵地位的皇帝和后宫女子,也可以形容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文人。

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凤意象出现,且象征意义更为多样。如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体——小说当中,凤就常常以神灵或坐骑的形象出现。总体而言,凤意象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图腾,在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发展史中,不断演变发展,为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丰厚的资源。

二、《花间集》中的凤意象

以闺怨、恋情题材为主的《花间集》中有许多与女性相关的意象,其中凤意象尤为特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衣饰上的图案

在《花间集》中“凤”常作为衣物、饰品上的图案出现,据笔者统计,此类凤意象共出现二十七次之多,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类:一是象征爱情,如温庭筠的《南歌子·其一》(手里金鹦鹉)语言轻快自然,写出了待嫁女子手握金鹦鹉、身着凤凰衣的情形,“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一句中,女子衣前所绣的凤凰图案是爱情的象征。二是展现衣饰之华丽,如温庭筠的《归国遥·其二》(双脸),上片写女子的首饰、衣服,下片描写她卧床时的装扮,“小凤战篦金飐艳”一句将其佩戴的饰以金凤图案的篦梳在发鬟上颤动的样子描写得十分逼真。三是特殊身份的象征 ,如韦庄的《喜迁莺·其一》(人汹汹)写登科及第后,被皇帝接见的超凡场面。在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的五更,词人骑马入宫进谏皇帝,“鸾凤绕身飞舞”一句,指词人此时穿着带有龙凤图案的朝衣。象征祥瑞的凤意象既可表明身份地位,也可表达出金榜题名后的喜悦。四是丽辞的堆积,如温庭筠的《诉衷情》(莺语),萧继宗的《评点校注花间集》和胡国瑞的《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皆认为此词除末尾处外,全篇都是丽辞的堆积,词中的“凤皇帷”一句亦然。

(二)与女性相关器物的命名

由于《花间集》中有许多女性视角或者描写女性的词作,因此与女性相关的器物经常出现在这些作品之中。“鸾”是凤的一种,故本文将与“鸾”相关的意象也算作凤意象范围内。《花间集》中出现了四次“鸾镜”。所谓“鸾镜”即指古代女子所用,背面刻有鸾鸟图案的妆镜。关于“鸾镜”的典故,南朝宋范涛的《鸾鸟诗序》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罽宾王曾得到一只鸾鸟,用尽办法却无法使其鸣叫,后来罽宾王听从其夫人的建议,使鸾鸟照镜,以为见到同类而鸣,谁知鸾鸟照镜后竟悲鸣奋翅而死,此后人们便将妆镜泛称为“鸾镜”。而后又有“镜里孤鸾”的成语,来比喻夫妻生离死别之悲。温庭筠的《菩萨蛮·其十》(宝函钿雀金鸂鶒)是一首表达孤寂及思念之情的作品,上片言景物,下片叙人事。“鸾镜与花枝”一句即用“鸾镜”表达孤寂之意。此外,《花间集》中用凤意象命名的与女性相关的常见器物还有“凤帷”“凤帐”“凤楼”“凤钗”“凤枕”等。其中“凤钗”的出现最为频繁,如韦庄的《思帝乡·其一》(云髻坠),词中前三句描写女子容貌,“凤钗垂”一句选用女子常用的发饰——发钗,展现女子的外貌特点。

(三)女性的代称

借代和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花间集》中常用凤意象来代指、形容女性。牛希济的《临江仙·其五》(素洛春光潋滟平)是一首咏洛神的词作,词人华丽的辞藻让洛神之风采跃然纸上。特别是“鸾回凤翥堪惊”一句,用鸾凤意象将宓妃如鸾凤一般回翔飞舞的仙姿描摹得栩栩如生。顾夐的《浣溪沙·其三》(荷芰风轻帘幕香)上片描摹景物,下片抒发情感,“恨入空帷鸾影独”一句中用“鸾影”来代指女子身影,在表达孤独感的同时,从侧面将女子的悔不当初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只《花间集》使用凤意象来代指女性,在中国古代诸多文学作品中,凤意象都被用来比喻女子,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学传统。

(四)皇权的标志

“凤”自古以来就是祥瑞的象征,故《花间集》或中国古代其他文学作品都常用凤意象来代指皇权或与其相关的事物,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室的尊贵。在《花间集》边塞、科举取士等题材的词作中,凤意象多是皇权的标志。韦庄的《喜迁莺·其二》(街鼓动,禁城开)描写了进士放榜后,紫禁城热闹非凡的场景。“凤衔金榜出云来”一句,用凤凰衔书的典故来指代帝王使者所持的诏书(殿试的榜单),显示出王权的显贵与词人金榜题名后的春风得意。毛文锡的《甘州遍·其二》(秋风紧,平碛雁行低)描写边塞征战。上片从视听角度展现边地的萧索景色,下片写边塞的恶劣环境及将士征战之艰难,结尾处将因立功而受到朝廷封赏的喜悦与边地的肃杀对比。其中“凤凰诏”即天子之诏。早在盛唐诗人李白的《东武吟》中就有“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的诗句。根据华钟彦在《花间集注》中的解释,天子之诏需由中书省发布,而中书省位于禁苑中凤凰池处,故天子之诏又名凤凰诏。

三、《花间集》中凤意象的作用

《花间集》中凤意象在不同词作中有不同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反衬

《花间集》中,凤意象常以衣饰上成双成对的凤凰图案的形式出现,用来反衬主人公内心的孤单寂寞。如温庭筠的《酒泉子·其三》,抒发了一位身世飘零的歌舞女妓的离愁别绪。“楚女”是抒情主人公,“楼枕小河春水”的“楼”是女子的居所,可能是临水而建的歌楼舞馆。“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三句,寄情于景,于晚春月夜之景中寄托伤春离别之情。对于欲归不能归的楚女来说,明月也因染上了人的情感而显得十分孤独。下片转而描写女子的服饰:“玉钗斜篸云鬟髻,裙上金缕凤。”精致的头饰和发型、用金缕盘绣成的凤凰图案的舞裙,都反衬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空虚和寂寞。词末“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借雁足传书表达思念之情。与李商隐的“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有异曲同工之妙,隐含的都是鸿雁长飞,锦书难托的伤感之情。词中凤意象的反衬作用,使女主人公的孤寂之情更加强烈,也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词中抒发的情感。《花间集》中起到反衬作用的凤意象还有很多,如温庭筠的闺怨词《菩萨蛮·其七》(凤凰相对盘金缕),写分别后因“音信不归来”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即使明镜新妆,人却日渐消瘦。“凤凰相对盘金缕”一句,便是用女子衣衫上金线所绣的,象征爱情的双凤图案来反衬其内心的孤寂。

(二)营造氛围

《花间集》中的凤意象还常常起到营造氛围的作用。如韦庄的《应长天·其一》写的是一位女子对远行之人的思念。上片描写室外之景,“绿槐阴里黄莺语”,槐树成荫,说明此时已是暮春时节。“深院无人春昼午”,将庭院的清幽寂静描尽。接下来,词人又将笔触伸向女子的居室之内,“画帘垂,金凤舞”,居室门口低垂的帘幕将女子与室外的明媚春天相隔绝,但那绣着金色凤凰图案的画帘,却在春光中轻轻摇动,好似一对随风飞舞的金凤凰,将孤寂的氛围烘托到极致。“寂寞绣屏香一炷”,室内的陈设是无声伫立的绣花屏风和一炷散发淡淡烟气的炉香。整个上片对室内、室外景物的描写,无不流露出“寂寞”二字。下片由写景转向对女主人公形象的细致刻画,但并未对女子容貌进行描摹,而是深入女子内心深处,表达她的苦闷与忧愁。“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用飘浮没有定处的云,来比喻令女子牵挂的远行人,生动准确又饱含深情,同时描绘出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她日日苦思的场景。因太过思念,她常与所思之人在梦中相见,但梦醒后苦闷之情便更加难以排遣。词末“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此词中凤意象对孤寂氛围的营造,令全词的情感更加清晰动人。类似的还有张泌的《柳枝》(腻粉琼妆透碧纱),是一首描写女子梦醒初起姿容的词作,“金凤搔头堕鬓斜”一句,将女子金凤凰的簪子斜堕在鬓边,鬓发凌乱的样子写得跃然纸上,同时烘托出了女子初醒后的慵懒氛围。

(三)抒发情感

《花间集》中的凤意象也会在一些词作中起到抒发情感的作用。如孙光宪的《谒金门》(留不得),是一首抒发闺人怨情的词作。首两句“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将一方挽留,另一方去意已决的离别场景描绘得如在目前,表达出女主人公的极深怨气。接下来一句“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语气明显柔和了许多。离人初去扬州的时间及其穿着打扮都在记忆中十分清楚。下片“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写出了离人扬帆远去,狠心抛下自己的决绝。结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表达对成双成对的鸳鸯的羡慕,感叹自己如同孤鸾,极言自己的不幸与悲凄。词中的凤意象将女主人公的伤感怨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孙光宪的《临江仙》(霜拍井梧干叶堕)“无意对孤鸾”中的凤意象也抒发出了主人公孤寂的情感。类似词作在《花间集》中还有很多,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语

早在先秦的文学作品中就已经被广泛运用的凤意象,发展至唐代,其文学价值已无需多言,然而凤意象之内蕴并没有止步于此,它依然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不断演变发展。在以艳情为主的《花间集》中,凤意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作为早期的文人词,《花间集》中凤意象对词作产生的反衬、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等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文献

[1] 周振甫. 文心雕龙注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管锡华. 尔雅[M]. 北京:中华书局,2014.

[3] 周振甫.《诗经》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2019.

[4] 王逸. 楚辞章句[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5] 逯钦立,编.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清)彭定求. 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7] 杨景龙. 花间集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8] 徐培均. 李清照集笺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 (宋)柳永. 乐章集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44.

[10] 薛励若. 宋词通论[M]. 上海:上海书店,1985.

猜你喜欢
花间词作凤凰
花间少年郎
凤凰飞
花间仙子
丁学军作品
更 正
凤凰精选TOP10
花间圆舞曲
无声的爱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