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2024-07-05 00:00:00赵聪
求知 2024年6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是恩格斯通过21个月的深入调查而形成的关于工人阶级被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状况的文本,是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对此,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你的书中的主要论点,连细节都已经被1844年以后的发展所证实了。”因此,这部经典著作中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用好这个传家宝、练就调查研究基本功提供思想指导。

一、调查研究的“问题意识”:工人阶级状况是社会运动的逻辑起点

1.工人阶级的兴起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结果。在恩格斯看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以机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变革。英国则是工业革命最典型的代表。然而,当机器劳动在英国普遍兴起时,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者大批失业,逐步沦为无产阶级,他们成为了社会的最底层。对此,恩格斯说:“一方面是一切纺织品迅速跌价,商业和工业日益繁荣,一切没有实行保护关税的国外市场几乎全被占领,资本和国民财富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人数更加迅速地增长,工人阶级失去一切财产,失去获得生计的任何保证。”此时,财富的增长与工人的贫困这一“悖论”是恩格斯要查明的社会现实。

2.工人阶级状况代表着绝大多数英国人的命运。恩格斯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发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存在的社会灾难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工人阶级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布满了整个英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绝大多数英国人民的命运。他们普遍没有占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贫困是英国工人阶级的普遍境遇。由此,工人阶级的社会状况引起了整个文明世界的关注。正如恩格斯所言:“这些人的命运应该如何,这个问题,从改革法案通过时起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3.对工人阶级状况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德国工人运动提供参考。德国的哲学理论超越于其他任何国家,但德国的哲学是纯粹的抽象思辨,因而是不彻底的理论。在恩格斯看来,理论是对现实的反映,指导工人阶级解放的理论必须来自工人阶级。但德国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英国,英国是工业相对发达的地方,只有在英国,“无产阶级的状况才具有典型的形式”“在英国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和受压迫的那些根本原因,在德国也同样存在,而且长此下去也一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然而,马克思曾说:“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因此可以说,恩格斯写下《状况》一书的目标是直指人的解放。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工人阶级问题已经上升为民族国家乃至人的解放的高度,是一个亟需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

1.通过“亲身观察”发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恩格斯走访了英国的多数城市,每到一处都细致观察工人阶级的状况,详细描述工人阶级生活的贫困程度。在物质方面,资本家剥夺了工人阶级必要的生活资料,使他们处于贫困的境地。例如,他们的住房条件十分差,房屋不仅空间狭窄,而且环境恶劣,腐烂、臭气伴随着空气存在,垃圾、粪便和脏水随处可见。在工人阶级的住宅区,疾病和传染病到处皆是,工人们每天都是虚弱无力、萎靡不振、没精打采的样子,过着非人一般的生活。在精神方面也同样如此,“工人不仅在身体和智力方面,而且在道德方面,也遭到统治阶级的摒弃和忽视”。工人阶级在资本家的皮鞭下越来越丧失主体意识,道德堕落,“除了纵欲和酗酒,他们的一切享乐都被剥夺了,可是他们每天都在工作中弄得筋疲力尽,这就刺激他们经常毫无节制地沉湎于他们唯一能得到的这两种享乐”。

2.引证大量的“可靠材料”让论据更为充分。在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恩格斯援引了大量的材料,这不仅为他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更是为了凸显问题的严重性。恩格斯认为:“这种状况是我在21个月的时间内通过亲眼观察并根据官方的和其他可靠的报告所了解到的。我在本书中不止一次地明确表示,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无法忍受;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在《状况》中,恩格斯不仅运用了《童工调查委员会报告》《伦敦统计学会会刊》等官方文件和杂志,还有如艾利生博士撰写的《苏格兰贫民的管理》等资料。这些大量的材料都是恩格斯为自己得出结论的“补充”,是恩格斯认真对待所获材料的深入认识。恩格斯正是通过这些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材料,夯实自己的研究基础,不断印证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调查研究的“目的指向”:工人阶级“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

1.通过调查研究剖析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对立运动。在《状况》中,恩格斯详细描绘了工人反抗资本家运动的历史过程。无论是个人犯罪、工会的反抗等实践派,还是宪章运动、欧文社会主义等理论派,虽然对资本家的斗争有过胜利,但都不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命运,因为他们都有其局限性。如“厂主很容易从这些害群之马(所谓工贼)中招雇工人”“在形式上仍然以很宽容的态度对待资产阶级”。总之,他们并未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法,理论与实践的脱钩导致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因而无法彻底改变工人阶级的命运。此外,面对工人阶级的反抗,资本家会以所谓的“正义”和“仁爱”进行让步,哄骗工人阶级继续为其创造财富。例如,一些所谓的“有教养的”英国人会对工人阶级实施“善行”,打着“造福于无产者”的幌子从事着最卑鄙的行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以防遭到工人阶级反抗。更有甚者,资本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更为“合法化”,他们找寻自己的代言人,创立了政治学和国民经济学麻痹工人,竟然连维护正义的神圣法律也成为“资产者本身的创造物,是经过他的同意并且是为了保护他和他的利益而颁布的”。总之,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屹立于其上的各种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开火”,从而解放工人阶级。

2.提出工人阶级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恩格斯坚守工人阶级的根本立场,以工人阶级的前途命运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精准把脉”提出了“革命药方”,即,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其一,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要觉醒。工人阶级要明确自身的历史地位,不能被资本家的伎俩所欺骗,要时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贫困的根源,必须要消灭它,“如果他们不去和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它的利益正是在于剥削工人)作斗争,他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其二,工人阶级的力量要联合。工人阶级必须作为一个与资产阶级对立的阶级团结起来,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而奋起抗争。只有建立工人阶级的“联合体”,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其三,工人阶级的理论要彻底。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工人阶级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对此,就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作为科学指引。在恩格斯看来,工人阶级所接受的共产主义思想越多,他们的“武器”就越强大,在革命中的流血就会越少。

四、《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的启示

1.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恩格斯之所以能够走出“舒适圈”与工人阶级同吃同住,就是因为恩格斯关注到了工人阶级的现实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敢于直面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瞄准在最突出的问题上,从而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战略新办法,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多次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不断地解决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真找问题、找真问题。

2.调查研究要掌握科学方法。在《状况》中,恩格斯不仅运用深入调研的实证方法,而且运用了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掌握科学方法,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中国共产党在调查研究方法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系统观念等,这些都是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宝。如今,在不忘我们党宝贵的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推动调查研究方法的时代创新。例如,进入数字时代,调查研究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平台、数据等资源丰富的研究方式方法,使得分析问题更为全面系统,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3.调查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恩格斯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人阶级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为此,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要奔着真问题去,奔着真解决问题去。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分析问题及成因,把重点问题、关键问题找出来,从而“对症下药”,真正使调查研究变为“成事之道”。因此,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直面问题,奔着问题的难点、堵点、痛点去;另一方面,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确保调查研究的成效。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