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睿杰
[摘 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在贷款企业报价利率变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内涵与形成机制,同时针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风险进行相应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合理的综合管理使商业银行的运行质量得到提升,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及经济环境改善来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表现,研究了贷款市场自由报价利率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策略,力求为我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发展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2-0088-03
当前,许多国家正在逐步从基准利率制度转向市场化利率制度。基准利率是由中央银行或政府机构设定的商业银行开展存贷款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各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上下浮动,对客户存贷款等业务定价。贷款市场化利率则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利率,反映了市场风险和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贷款市场化利率的改革旨在提高贷款利率的灵活性和竞争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既是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积极适应,也是对当前市场机遇的有效把握。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金融市场内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从而有效促进市场决定作用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化、稳定化。此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根据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央行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状况、市场资金供求、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各方利益,然后确定贷款基准利率,约束市场利率的波动范围,调控资金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实现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这种定价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市场金融风险,但也存在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问题,难以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利率水平。因此,我国推动了LPR改革,以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灵活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LPR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最优质的客户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按月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它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完善报价机制,引导市场利率,推动银行改进贷款定价[ 1 ]。
LPR改革后,实施效果显著,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定价也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利率水平,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金融市场存贷关系得到进一步稳定。
首先,利率风险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维护其稳健经营。利率风险管理直接针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对银行资金的流动会产生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能够更慎重地考虑资金性资产在内部总资产中的占比。
其次,利率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提高管理水平。风险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维持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风险管理过程作为银行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银行内员工的风险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意义。
此外,利率风险管理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市场稳定[ 2 ]。银行通过利率风险管理,可加强资产配置,提高风险应对能力。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可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奠定基础,也为经济市场范围内的资金流动奠定基础。
(一)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持有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时间和到期日不匹配导致的风险。LPR机制下,重新定价风险主要表现为收益波动、经济价值变动、流动性风险等。重新定价风险对银行收益的影响相对较大,尤其在利率波动较大的市场背景下,银行长期经济价值可能会有下降风险,同时由此而来的短期收益下降、负债成本上升等也会对银行正常运转产生影响。
为了降低重新定价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高利率预测能力等。同时,监管机构应监督和指导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确保银行能够稳健应对市场利率的变动。
(二)基准风险
基准风险主要源于基准利率的变动。在商业银行重新定价风险接近的情况下,当资金与负债参考基准利率存在差异时,银行资金负债的经济价值就会发生变化,从而损害银行利益,导致基准风险的发生。我国商业银行基准风险发生概率相对较小,但仍需对此类风险保持警惕。为了有效管理基准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基准利率调整动态,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稳健经营。
(三)收益率曲线风险
收益率曲线风险是指因为收益曲线的变动对银行收益和内在经济价值的影响导致的风险[ 3 ],也被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要应对和管理这种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的动态,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由于收益率曲线非平行的不利变动带来的潜在损失。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收益率曲线风险的监测与防控,通过定期引入分析软件,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动态信息敏感性,实现对这一风险的有效管理。
(四)期权性风险
期权性风险包括自动期权风险和客户行为性期权风险。自动期权风险更多源于衍生工具或嵌入条款等因素,当持有人执行期权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经济损失。客户行为性期权风险是指由客户行为导致的利率风险,如贷款提前还款、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等,这将引发商业银行未来现金流发生变化。
对于大多数没有开展衍生品工具业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期权性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行为性期权风险。在当前经济环境背景下,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明显,客户的选择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多样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客户行为性期权风险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利息收入,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但这样的客户行为性期权风险对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又是无法忽略的。如果利率波动现象更加频繁,商业银行需要面临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对期权性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应对这种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
(一)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的体制改革,是当前应对市场变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优化工作,需要建立集中且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加以完善,工作人员需要从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等多个角度出发,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在这一管理体制中,需要涵盖现代复杂条件下的许多方面的条件和信息,从而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在极端状态下发生的风险管理变化。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治理体系,明确组织架构下相关成员职能,定期评估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利率风险计量和压力测试等多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有效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并针对其中的控制体系和计量等多方面内容,建立风险价值模型体系,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应用不同的压力测试体系,实现对利率风险的主动管理。
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资产调控及负债调节时,需要开展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分析,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避免商业银行的利率业务出现过多的损失[ 4 ]。在进行配对时,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不同资产及要素的配对需求,尽量实现经营利率过程中同时段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相匹配,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利率的不利变动导致的损失。
(二)扩大商业银行收入来源渠道,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结构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综合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必然需要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丰富客群来源,降低利率敏感类客户集中度占比。从现阶段面临利率下行、存贷利差收窄的状况下,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丰富业务收入来源。尤其是针对目前我国社会环境,大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处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初级阶段,传统的存贷利差是其重要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存贷利差不断收窄的压力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丰富各类客群来源,提供传统存贷款以外的各项金融服务,确保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能够更加有效地面对和处理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经营管理思想,积极创新产品,拥抱金融科技等。
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构成方面加以分析,能够看出商业银行必须合理调节各项资产的业务占比,通过均衡分布贷款、投资、票据贴现等各项资产业务规模,优化资产构成,努力降低利率的不利波动带来的收益影响。针对负债业务来说,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负债质量管理,特别是要重视用户存款的稳定性,通过相应增加利率相对不敏感的结算类用户的资金占有比等方式扩大稳定性存款规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社会对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的关注程度
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发挥金融衍生工具的重要作用,并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应对各种可能预见的风险,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例如金融衍生品中的利率互换业务,不但可以使商业银行的锁定利差帮助使商业银行更为合理地处理利差风险,相应的收益还可以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有所增加,这对于优化业务结构和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收入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金融衍生产品的业务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非常关键,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而商业银行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可以借助现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业务的发展,实现业务的最优组合,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
(四)开展利率风险监测,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设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化、系统化的必然途径。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监测和管理利率风险。部门内风险管理团队的人员构成、专业能力培训与权责分配等工作应由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业务特点和上季度业务实况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对各类利率敏感性指标、缺口分析指标等的监控和分析,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定期评估利率风险敞口,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敏感性进行分析了解其在不同利率变动情景下的风险暴露情况,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设,当监测到利率风险超过预设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前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预案,降低利率风险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强化风险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上级管理机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报告利率风险状况,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并加强与监管部门、其他金融机构及评级机构的沟通协作,共同提高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总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设需要商业银行协调配合,切实提高对利率风险的重视程度,提升银行的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的运行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而在这一背景下实施利率的传导机制,能够使我国金融机构对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起到帮助作用,进而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综合发展。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的运行状况,风险管理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正确判断利率走向的宏观趋势,实现有效的风险管控,是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作人员需要不断针对商业银行的运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调整利率风险的管理对策,更好地应对利率风险,进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1]谭晓雯,李洁,王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行效果研究[J].财经界,2022(09):11-13.
[2]惠可盈,李勇,陈雯霞.LPR改革对中小商业银行影响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23):70-71.
[3]岑露.基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内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曲线的模型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2021(Z3):78-89.
[4]王婧瑜.LPR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定价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