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明 王晨晖
[摘 要] 关联思维是指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相联系,通过解决真实问题不断优化认知结构,对学生的认知建构和问题解决大有裨益。然而,目前关联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与实际教学活动的充分融合。STEAM教育活动则是一种注重实践、涉及多学科且具备综合培养功能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通过分析关联思维与STEAM教育活动的内涵,发现二者存在内在的耦合关系,并有可能进行有益的融合以促进学生关联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探讨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提升学生关联思维培养的效果。首先,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的内在学习样态都呈现网状式结构,通过融合式学习策略得到培养并采用开放式学习路径实现发展;其次,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能为高阶思维的层次提升提供新切入点,为课程融合提供新杠杆,为课程创新提供新导向;最后,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的融合分别从关联范围“弱—强”递进式辐射、关联路径“思维—模式”循环式发展和关联深度“具体—抽象—具体”螺旋式深化三方面实现,促进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更好的认知建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 STEAM教育活动;关联思维;关联范围;关联路径;关联深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20(2024)07-0049-10
一、问题的提出
STEAM教育是一种重实践、跨学科的教育理念,“倡导将各个领域的知识加以整合形成综合性课程,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在项目活动中应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发挥综合育人功能”[1]43。学界关于STEAM教育的研究最初侧重于国外STEAM研究和实践状况[2]。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本土化STEAM教育实践,探究STEAM教育活动与创客教育、在线教育、深度学习、信息技术等的融合,发展符
收稿日期:2023-09-05;修回日期:2024-01-18
作者简介:王苏明,男,江苏省南京市龙江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学校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王晨晖,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教学设计。
引用格式:王苏明,王晨晖.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理据、价值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4(7):49-58.
Citation format:WANG Suming,WANG Chenhui.The Rationale,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Correlative Thinking[J].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2024(7):49-58.第7期2024年7月 王苏明 王晨晖: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理据、价值与实现路径No.7Jul.2024合我国国情的STEAM教育模式[3]。
关联思维与STEAM教育具备多个共同点。所谓关联,“就是知识与知识之间因为某种关系所建立的联系”,这些联系可能发生于“纵向层面”或“横向层面”,“具备关联思维,意味着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等建立关联,引导学习者在关联中不断调整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4]30。目前看来,关联思维已用于古诗词教学中[5],在汉学方法[6]、秦汉美学研究[7]中也有相关研究。但是,关联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与实际教学活动的充分融合。
STEAM教育和关联思维都涉及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概念连接起来,建立一个更全面、更有机的知识框架。两者都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STEAM教育与关联思维存在相互耦合之处。这些共同点为STEAM教育活动和关联思维有效融合提供可能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理论依据(以下简称理据),揭示其融合价值并探索二者有效融合的实现路径。
二、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理据 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理论分析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融合理据,才能确定两者融合的可能,并找到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有效融合路径。
(一)内在理据:网状式学习样态
STEAM教育活动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不同领域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认知结构网,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自主学习能力[8]。在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与STEAM教育网状认知结构相契合。关联思维通过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全面且深入的认知模型。这种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探索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个由无限节点和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路径构成的网络,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而路径则连接着各种知识,并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因此,关联思维与STEAM教育活动内在耦合,呈现网状式学习样态。
关联思维在STEAM教育活动中网状式的学习样态具有分布式、非线性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特点。首先,知识点和技能不再呈线性排列,而是分布在整个学习结构中,学生需要从多个视角综合学习知识点与技能。其次,知识点和技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呈现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这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知识系统中找到共同点并建立关联网络。最后,STEAM教育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跨学科领域系统性地建立联系来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
由此可见,关联思维在STEAM教育活动中的内在逻辑表现为网状式学习样态,强调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的认知结构,并要求学生探索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学生思维整合与扩散,提升创造力。
(二)生成理据:融合式学习策略
关联思维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并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在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可以通过融合式学习策略得到有效激发。融合式学习策略是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全面而有机的整体[9]。“STEAM教育是一项融合问题解决、知识掌握及情境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开展模式”[10]39,它为融合式学习策略提供实现情境,将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到一个项目或主题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和学习,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拓展解决方案。这种综合性的学习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关联,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激发关联思维。一个STEAM教育项目可以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通过探索这些领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关联思维,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点和技能联系起来,融合成网状的认知结构,以应对项目中出现的实际挑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又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反向助推关联思维有效提升。
此外,融合式学习策略还可以借助于STEAM教育中的其他方式,比如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编程、设计图纸等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形成关联思维。
综上所述,STEAM教育活动为实施融合式学习策略提供了基础,并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多学科领域知识、技能和方法,以激发关联思维的发生。
(三)实践理据:开放式学习路径
在实际的STEAM教育活动中,采用开放式学习路径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联思维。这种学习路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自适应的方法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11]。
STEAM教育活动为开放式学习路径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契机,而开放式学习路径则促进了关联思维培养。首先,在开放式学习路径下,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项目,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订学习计划。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学科领域去探索问题,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和分享。其次,开放式学习路径还可以提供图书馆、实验室等多种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最后,通过开放式学习路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点融合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同时,他们也能够经历试错和反思的过程,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观看视频、参观实验室等方式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将它们应用于具体的项目活动中。开放式学习路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在STEAM教育实践中,开放式学习路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关联思维的必经之路。
综合而言,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的融合并不是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内在耦合。它们相互交织并相互促进,共同追求学科整合、解决真实问题的目标。关联思维在STEAM教育活动中以网状式学习样态展现,通过融合式学习策略,基于开放式学习路径,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深入的认知结构。
三、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价值 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价值立足实际问题的多维度指向,二者融合能为高阶思维提供新切入点,为课程融合提供新杠杆,成为课程创新的新导向。
(一)价值共识:高阶思维的新切入点
高阶思维是学生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成功的必备素质,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更深层次、更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评估、应用等多种思维方式[12]。高阶思维具有复杂性、多维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13],这意味着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和项目驱动等,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高阶思维。
SOLO分类理论指出,高阶思维的抽象拓展结构是建立在关联思维基础上的[4]。而要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则需要依靠其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即关联思维能力。因此,关联思维可以被视为高阶思维的重要基础之一[4]。通过培养学生的关联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点的认知和关联,使其思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从而提升其高阶思维能力的层次。在STEAM教育活动的思维培养中,学生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在关联思维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恰恰是高阶思维的培养内涵。
因此,STEAM教育活动中的关联思维与高阶思维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能为高阶思维的层次提升提供新切入点。首先,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借助于技术赋能,采用项目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保障学生参与真实情境的教学,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生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14]。其次,STEAM教育活动中的关联思维培养侧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这与高阶思维的发生过程相契合[15]。最后,STEAM教育活动中的关联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联结、拓展、重构与迁移,与高阶思维的认知目标相对应[16]。总之,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为高阶思维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且其发生过程与认知目标相契合,为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新切入点。
(二)价值共生:课程融合的新杠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应对日益多样化的知识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融合已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课程融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创新育人方式的实现[17]。课程融合强调整体性思维方式,主张研究整体,而不是单纯地分解还原,强调要保持整体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通过整合各个部分、要素、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揭示系统内部关联的整体性质。要达成课程融合的整体思维,关键在于把握事物间的关系或联系,培养关系性思维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18]。有学者指出,STEAM课程整合是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19]。因此,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与课程融合的内涵不谋而合,可以有效地辅助揭示系统内部关联的整体性质。
课程系统是教育系统中极其复杂的子系统,其复杂性反映在课程的要素、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中[20],使用简单线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充分理解和解决课程的复杂性,必须用整体性思维方式审视学校课程的结构变革。基于STEAM教育活动的关联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立知识关联并整合的能力。因此,借助于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学习能更好地促进课程融合落地。首先,STEAM教育活动通过激发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发展关联思维,并在具体问题的情境中促进学科融合思维的形成;其次,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提炼教学主题、把握课程核心、突破课程限制,实现课程融合;最后,STEAM教育活动以融合多学科领域为出发点,注重促进学科之间的互相关联,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实现全方位的共生与协调。STEAM教育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经验和已有认知为基石,追求建立与之相关的综合知识框架,推动不同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融会贯通。在融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价值共创:课程创新的新导向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战略指引下,大力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大国,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21]4。新时代,教育创新仍然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选择以课程创新推动并深化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2]。在课程创新中,中小学校通常需要采取与众不同的创新思路,以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许多学校会通过整合各学科资源,建构和优化课程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这种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然而,课程创新缺乏明确的创新理念和指导思想,这是当前中小学校课程创新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往往难以明确创新的方向、目标和方法。因此,课程创新的关键在于目标导向,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可以为课程创新提供新的导向。
STEAM教育活动中培养关联思维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建立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联。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知识的应用和持续优化[23],这为课程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涵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教师从跨学科视角提炼课程主题、把握课程核心,实现课程创新;其次,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课程参与主动性、课程参与度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关联度、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打开课程创新的新思路;最后,STEAM教育活动中关联思维的培养,常以特定主题为线索,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学科融合创新视域下解决综合问题或某一学科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密切配合,形成学科合力,促进课程创新。
四、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的实现路径 从STEAM教育活动和关联思维融合的理据与价值出发,本研究分别从关联范围、关联路径和关联深度探索两者有效融合的实现路径。STEAM教育活动中的关联范围呈现“弱—强"递进式辐射,STEAM教育活动促进关联范围向外辐射,关联范围反向促进STEAM教育活动有效实施;关联路径呈现“思维—模式"循环式发展,STEAM教育活动促进关联路径延伸,关联路径则促进STEAM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关联深度呈现“具体—抽象—具体"螺旋式深化,表现为关联深度中具体关联向抽象关联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不断迭代的过程。这种过程促进STEAM教育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
(一)关联范围:“弱—强"递进式辐射
关联思维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被看作由节点和连接节点的线构成的某种关系网络。节点代表不同的概念、知识或信息,关联思维中的节点数量反映了学生的关联范围[4]。节点越多意味着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的概念和知识更为广阔,从而构建更为错综复杂的关联网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建立的节点间联系往往是弱关联,意味着这些联系可能不够牢固和明确。如果学生长期不注意或不经常回顾这些联系,它们可能会被遗忘并逐渐消失,导致关联范围日益缩小。然而,如果能够对学生持续强化这些联系,比如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就可以促进关联范围由弱向强转化,建立强关联。建立的强关联的节点在检索时更容易被提取,建立强关联对记忆和理解相关信息非常有帮助。当面临类似的学习任务和挑战时,这些强关联能够更快速和准确地反馈信息,为学生应对新的学习情境和挑战提供有效助力。
然而,一些学习方式可能只建立了弱关联。例如,仅仅简单地浏览资料或听课,这种所谓的“观光式学习”并不利于深入掌握知识点,也难以帮助学生构建强关联。因此,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节点之间的联系,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根据关联主义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知识建构活动来促进关联由弱转强。在STEAM教育活动中,通常采用项目式教学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投入感,同时鼓励他们与学习团队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24];他们会努力理解、批判和综合他人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持续巩固与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形成新的多样化观点,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式[25]。
这种知识建构过程使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节点数量不断增加,节点之间的关联也不断加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探究和建构自己的观点,建立起更为强大和有意义的关联。这些关联是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的结果,具有较深的深度和较高的有效性。因此,在STEAM教育活动中应不断推进弱关联向强关联转化,稳固关联网络以推进关联范围更广阔的发展。
(二)关联路径:“思维—模式"循环式发展
可以将关联思维理解为由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线构成的一种关系网络,其中连接节点的线指向关联路径。要促进关联思维,需要善于发现不同概念、节点和网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和帮助学生学会建立这些联系[26]。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初级的关联思维路径通常呈现表面性、松散性和形式性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学生倾向于寻找节点间简单和直接的联系。此时的关联路径通常不够牢固和深入,更多地基于外在的形式或直接的相似之处。高级的关联思维是实质关联,实质关联中节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停留在表面层面,而是更加深入并接近本质。这种联系超越了外部形式或直接的相似之处,涉及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并能够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共性和内在规律。
STEAM学习模式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学生在STEAM学习中需要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设计、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表达[27]。这样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将它们整合应用,推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近距离了解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通过STEAM学习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思维关联路径,拓展关联思维。
关联思维的路径强调将不同概念和领域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在STEAM学习中,学生需要综合应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实问题[28]。在STEAM教育活动中,强调关联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问题出发,构建关联知识网络并建立连接路径,引导学生运用关联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关联思维。通过关联思维,学生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关联路径框架,从而更好地参与STEAM学习项目。在STEAM学习模式中,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性学习,这激发了他们深化关联路径的意愿。这种正向的互动循环能够培养学生出色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关联思维和STEAM学习模式形成了一个正向的互动循环。关联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将不同领域知识联系起来的关联路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STEAM学习项目。同时,STEAM学习模式提供了实践性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深化关联路径并运用关联思维解决问题。这种相互促进的循环使学生的关联思维得到不断发展和巩固,并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STEAM学习中。
(三)关联深度:“具体—抽象—具体"螺旋式深化
关联深度指的是个体在知识或思维中建立联系的深入程度,主要由关联范围和关联路径决定[4]。个体所掌握的知识越广泛,其关联思维的节点就越多。而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深入程度和接近本质的程度则取决于关联路径。当关联范围更广、关联路径更稳固时,关联深度也相应增加。
个体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差异导致关联深度的不同。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扩大关联范围,从而加深关联深度。在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下,学生倾向于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相关联。这种具体关联虽有助于他们在相似的情境中运用已学知识,但不利于关联深度的递进。因此,要实现关联深度的持续加深,形成真正的知识迁移,需要能够建立抽象关联。通过抽象关联,学生能够辨识和理解不同情境之间的共性和本质特征,能够识别和理解那些超越外在表面的差异。他们能够捕捉问题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和原则,并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于那些看似与先前情境不相干的情境中。这种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新问题时积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关联思维深度的持续变化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抽象关联以具体关联为基础而形成。具体关联向抽象关联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不断迭代的过程。一旦形成抽象关联,就同样存在提升、迭代的过程。因此,关联深度呈现“具体—抽象—具体"螺旋式深化的过程。
在STEAM教育活动中培养关联思维可以有效促进关联深度的加深。首先,将STEAM教育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29],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其次,STEAM教育中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18],帮助他们形成抽象关联。此外,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现实问题出发,倡导开展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和教师启发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30],以推动关联思维深度的变化。因此,在STEAM教育活动中,要通过培养关联思维,不断推进关联思维的发展,形成“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式深化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并持续地迭代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扩展关联思维的广度和加深关联思维的深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并在网状式学习样态、融合式学习策略与开放式学习路径三方面体现融合理据。这种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可以实现价值的共识、共生和共创,为高阶思维提供新切入点、为课程融合提供新杠杆、为课程创新提供新导向。在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融合下,关联范围呈现递进式辐射,关联路径形成循环式发展,而关联深度呈现螺旋式深化。因此,综合来看,STEAM教育活动与关联思维的融合具有深远影响,对未来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建鑫,宋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STEM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2):42-54.
[2]梁芳美,王运武,郑慧茵,等.国外STEAM教育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8):13-18.
[3]葛传楠,雷成龙,诸明倩,等.STEAM教育发展及热点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3(3):8-11,15.
[4]朱彩兰,陈彤,李艺,等.关联思维的内涵与形成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3(5):29-35,43.
[5]崔莹.关联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8):99-101.
[6]张昊臣.关联思维与文学体知:以西方汉学的相关阐发为视角[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1):128-134.
[7]任鹏.中国美学中的关联思维:基于秦汉美学的反思[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1):133-139,159.
[8]胡卫平,首新,陈勇刚.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31-39,134.
[9]张晓芬.融合式学习策略训练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105-108.
[10]闵兰斌,郭梦梦.基于核心素养的STEAM教育:特征与实践要点[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10):34-47.
[11]贾莉.开放式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9):9-10.
[12]王晶莹,周丹华, 杨洋,等.科学高阶思维:内涵价值、结构功能与实践进路[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2):11-18.
[13]马淑风,杨向东.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合作推理式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21(24):64-73.
[14]胡小勇,孙硕,杨文杰,等.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何处去[J].中国电化教育,2022(12):84-92.
[15]郅庭瑾.关于“我们怎样思维"的教育学探索:从赫尔巴特到杜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27-37.
[16]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21.
[17]刘晓荷,张铭凯.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融合:内涵、误区与进路[J].教育科学研究,2022(2):72-77.
[18]郝志军,刘晓荷.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程融合:理据、形态与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1(3):4-9,22.
[19]刘登珲.促进核心素养有效转化的课程统整策略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8(6):40-47.
[20]冯建生,陈子扬.复杂性思维:课程改革的思维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7):3-5.
[21]陈乃林.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民终身学习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22(6):4-12.
[22]叶波.论中小学校课程创新的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6(4):62-65,95.
[23]陈宏兆,谢兆贵.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教学路径[J].化学教学,2015(8):18-21.
[24]齐成龙,李玉颖.STEAM项目式教学:内涵意蕴、价值向度与运用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11):106-113.
[25]李艺,冯友梅.支持素养教育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设计: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内核的演绎[J].电化教育研究,2018(12):5-12.
[26]张秀梅.关联主义理论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2(3):44-49.
[27]苏小宁.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以非遗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为例[J].亚太教育,2023(24):97-99.
[28]范文翔,张一春.STEAM教育:发展、内涵与可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8(3):99-105.
[29]王君王君.STEAM教育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5):103-104,109.
[30]杨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合作探究模式[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12):133.
(责任编辑:陈 红)
The Rationale,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Correlative Thinking
WANG Suming1 WANG Chenhui2
(1.Nanjing Longjiang Primary School,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2.Faculty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Correlative thinking refers to linking learned knowledge with the real world,continuously optimizing cognitive structure by solving real problems,and greatly benefiting students in cognitive construction and problem-solving.However,there is currently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rrelative thinking and a lack of sufficient integration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at focus on practice,involve multiple disciplines,and hav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functions.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rrelative thinking and 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find an inherent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and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beneficial integration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 correlative thinking.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this article further explores the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integrating 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with correlative thinking,to enhance the cultivation effect of student correlative thinking.Firstly,the internal learning patterns of 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correlative thinking present a network-like structure,which is cultivated through integr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developed through an open learning path;Secondly,the integration of 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correlative thinking can provide new entry points for the elevation of higher-order thinking,new leverage for curriculum integration,and new directions for curriculum innovation;Finally,the integration of 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correlative thinking is achieved through three aspects:the progressive radiation of correlative range from ″weak″ to ″strong″,the cyclic development of correlative path from ″thinking″ to ″pattern″,and the spiral deepening of correlative depth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to ″concrete″,thereby promoting students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ir cognitive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real problems, and thus obtain better cognitive construction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Key words:STEAM education activities;correlative thinking;correlative range;correlative path;correlative de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