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与教改对策研究

2024-07-05 11:01:53李军刘静丽梁博毕书博黄丽莹
时代汽车 2024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改革

李军 刘静丽 梁博 毕书博 黄丽莹

摘 要: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理论课作为深入学习该专业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该类型的课程具有内容系统、逻辑严密、理论抽象、思想性强等特点。然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的教师结构队伍不够合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材无法与时俱进;教法上无法做到以人为本,信息化程度不够;这些问题导致了该类型课程教学效果欠佳。针对以上问题,需提升教师学历及双师型比例;采用以活页式为主的教材;树立学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应该多利用多媒体多融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的职教改革探索不仅可造福该类专业学生,更可为其他专业理论教学提供参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专业 理论课 改革

1 引言

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持续深化,如何将教学质量进行提高显然已经是重要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各职业高校不断推进三教改革。

汽车已然成为了百姓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然而传统燃油汽车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能源枯竭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已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来,国家、省及市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迭代升级,相继地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以及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使新能源汽车向更高端化、更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给予了新能源产业良好的环境。伴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新能源汽车汽修人才需求量显著增长,越来越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而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理论课作为深入学习该专业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该类型的课程具有内容系统、逻辑严密、理论抽象、思想性强等特点。该类型课程不仅是本专业学生在刚升入大学后首先要学习的重要理论课程,也是作为将来学好本专业其他类型专业课的基础,能够深化或应用该类型课程的概念、思想及方法贯穿于大学以及后续的工作阶段。此外,学好这类的课,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理论课课程难度系数较高,尤其是对于高校里面的专科生而言,那么如何寻找出一条适合于现阶段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科生教改对策,是高校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的职教改革探索不仅可造福该类专业学生,更可为其他专业理论教学提供参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师内因

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教育经过不断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已经发生转变,转变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满足产业升级及转型的蓝领。高素质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优良的职业精神,而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有并使用一定水平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知识,可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兼具创新意识。

虽然高等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纯在很多的问题。对于被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仍有非常高比例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以至于难以找到一份合适工作。而对于企业来说,高等职业学校所能供应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还远未达到企业需求的数量。因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这一重要的任务落在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者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50%。在该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致力于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虽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大规模扩招以后,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规模扩大和该专业教师队伍的供应形成了矛盾。体现为一方面部分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无法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及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的新毕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不高为普遍现象。例如近些年,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大量引入研究型高校的刚刚毕业的学生作为教师,虽然该类型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习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然而这类教师企业实践积淀少,无法做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此外,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获得的双师型教师身份,这类群体不一定真的具备相对应的实践素质和能力。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虽有一些教师拥有较长的一线工作经历,然而限于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将工作中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所以也并未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队伍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够高,很难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2.2 教材的问题

教材作为课程创新改革的载体,教材形式及内容都时刻蕴含着“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哲理性问题。“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课教材”作为承接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上创新的理论知识载体,是对本类型课程教学进行系统与教学加工之后而形成的理论知识载体。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课教材仍存在内容应用性不强的问题。例如,该类型教材内容上的整体规划和研究难以与产业同步,难以做到新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生产性、系统性及实践性。仍仅仅停留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与时俱进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融入于教材中,更无法启发学生们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此外,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较差且对一些逻辑性较强且计算比较复杂的题目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严重影响了本专业课程的学习。针对以上情况,一大部分理论课教材主要删繁就简,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梯度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课教材目前以纸质型教材为主,尽管部分包含信息化资源但多以理论性讲解为主,无法追随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并未符合“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导向,资源管理低效、缺乏团队建设等问题。

2.3 教法的不足

目前是“互联网+”的时代,该时代下需要注重线下与线上的双线混合模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优势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至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法仍多采用单一线下的教学手段,而非双线混合模式的教学方式,这无法为学生们提供相对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也无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尽管一部分拥有新能源汽车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在金课坊线上平台放了一分部分教学资源,但是所放的教学资源也因互动性较差,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不高,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可以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具有创新能力及具有较高职业技能且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然而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特点。该专业学生需要在学校里面的特定地点进行学习,所用的教学标准也是全国统一制定的,所教授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内容也落后、陈旧。教学的模式具有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质量评价较为单一。上述的现状显然不能够符合新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无法高完成率的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无法高完成率的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3 教改对策

3.1 全面且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支持并督促教师去抓住各种机遇努力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教师培养方面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教师获得更高学历。例如可以在脱产期间给与基本收入、在归校后绩效方面积极给与提高,引导教师外出进修获得更高学位。对于学有所成归来的博士,给与一定量的科研配套启动基金,积极将这些学有所成的人才纳入到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的队伍中。在职称评定方面多向具有高学历人才进行倾斜,从而引导更多教师获得高学历。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应把握住机会,努力克服攻读博士期间来自于攻读院校学术上、高等职业院校工作中、家庭上的压力,提高学历,学有所成。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应该积极进行科学的研究。要深刻领悟要教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先蓄满一桶水的道理。水桶如果在装满水后,不再蓄水,那么水桶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变得越来越少。而科学研究是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持续蓄水的源泉。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国内经常会进行高水平学术、产业交流活动,本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能源领域高水平学术、产业交流活动,了解前沿的科研、产业信息,这样才能在水桶中注入保质期内的甘甜水,才能给与学生最具有与时俱进的知识。通过以上的措施,教师们的教学及学术水平将会逐渐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将会取得成效,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能力、活力及潜力的队伍。其次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专业企业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设计、学生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的环节及教学质量,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会被掩盖,然而这一问题终将不可忽视。目前,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应低于50%,这也是积极引导教师要加进行业实践。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来说,只有自己先走出校门,做一些兼职的工作,在校外参加各种生产及研发的实际企业项目。这可以是新能源汽车4s店的工作,也可以是新能源企业中包括电池的设计、电芯开发、工艺改进等相关工作、也可以是来自于国培或省培的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教师企业实践项目。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加大力度支持教师们的企业实践活动,例如在不影响学院教学的情况下,允许学院中的少量的教师在每学期脱产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提高教师新能源专业教学能力的其他途径可以是鼓励该教师参与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考试。这对于教师及学生百利而无一弊,这也是可以作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3.2 与时俱进活页教材的开发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及企业工艺技术的更新迭代,传统教材逐渐难以适应当前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与课程配套的活页式教材愈发强烈。活页式的教材其中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方便,能够做到和课程内容同步。活页式的教材能够根据新能源专业不同理论课程,及各章的不同要求,或者不同的学情的授课生源进行“量身打造”,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内容经过加工自由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本活页式的教材,从而使教材和实际授课内容达到高度一致的复合的程度。区别于传统教材的单一固定教材形式,新能源专业理论课活页式教材可以合理调整每一部分教学的环节顺序,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中难以适应的思维及工作流程跳跃的出现,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加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高等职业院校所教授的内容需与产业及企业发展同步,这样就需要教材经常更新。而活页式的教材在内容更新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只需要将相对应的内容进行直接替换。

3.3 学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教法

过去以往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常常是教师,学生基本是在被动汲取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度较差,欠缺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在此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传授的具体知识,而忽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培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这种高等教育已经严重的落伍。在新能源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上,应该树立学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增强学生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动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在这个信息与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利用多媒体多融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参考B站、微信上面的教学与科研小程序上的文章与视频内容等。

4 总结

本文基于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课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材及教法三方面的探讨,找出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的职教改革探索不仅可造福该类专业学生,更可为其他专业理论教学提供参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助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及大学生就业率低两大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新能源装备技术国家教学创新团队质量评价体系ZI202102040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江苏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江苏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究” 2022SJYB1793资助;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研究一般课题“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与教改对策研究”GYJY202331资助;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研究一般课题“中国特色双元制模式下的职业本科探索与研究”GYJY202333。

参考文献:

[1]沈丽虹,王启亮,王琪.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8): 81-82.

[2]李晓芳,闫其顺.活页式教材建设关键问题研究[J]. 才智,2023(28): 93-96.

[3]史志琳. 职业教育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研究综述与展望[J]. 科技风,2023(25): 173-175.

[4]陈凤英.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缘由、困境及行动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3(20): 28-33.

[5]高俊. 基于校企合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教改革”路径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 2023,30(05): 89-90+112.

[6]王晓军,王衍凤,张建玉.“三教”改革在高职工科类专业基础课领域的研究[J]. 山西青年, 2023(17): 39-41.

[7]冯邦军,张汉飞.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学园, 2023,16(25): 63-65.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改革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20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