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乐平 张翔
摘 要: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兴起,区块链技术快速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文章重点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几个主要特征,包括透明性和公平性、防篡改可追溯性、隐私安全保障等,进而分析这些特征为银行业带来的变革和机遇。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帮助银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等,从而为银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 传统银行 应用及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112-02
一、引言
2020年10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而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金融创新与变革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改变了金融风险的形态和传导路径,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金融科技兼具金融、技术属性,助推了金融市场和产品的跨界,突破了地域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实现了不同金融主体间的跨行业联结。
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金融科技技术,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解决金融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问题,即解决信任问题,重塑信任传导机制[1]。金融科技中的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银行降低成本、降低欺诈风险并提高确定性、信任度、准确性和效率。但是,只有在可以应用该技术的特定环境下,才能实现这些好处。在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支持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争取早日解决以往业务痛点,例如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天然契合,有望实现银行业等体系的区块链广泛实践[2],全面发挥数字经济“新基建”成效。在国外众多机构纷纷布局区块链赛道、国内政策导向明朗的背景下,鼓励银行业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块链技术特征
区块链是对众多现有技术的集成创新,主要用于实现多方信任和高效协作。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区块链系统同时具有四个特点:透明性和公平性、防篡改可追溯性、隐私安全保障和系统高可靠性[3]。
(一)透明性和公平性
区块链中的交易数据公开可见,每个节点都可以查看到完整的账本信息。这种去中心化的设计为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使得数据无法被篡改。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管理的成本,即整个系统对每个节点都具有透明性。其次,基于去中心化和自治原则,区块链网络中不存在一个单独的控制者,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共识机制参与交易确认和账本维护。这种机制确保了系统中每个成员在数据处理、记账和共识规则上都有平等的参与权利和话语权。因此,区块链的公平性是建立在自治和去中心化基础上的,整个系统对所有节点都是透明和公平的。
(二)防篡改、可追溯
区块链的防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大大提高了其应用价值。BFT一致性算法的提出,一方面保证了在数据写入过程中事务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基于PoW算法的区块链系统,由于其具有一致性,其篡改困难且成本高昂。所谓的“抗篡改”,并不是指不能对区块链中记录的东西进行编辑,而是指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东西都会被记录在一份日志中,无法被更改。当交易经过网络的验证,并被加入到一个区块链之后,想要改变或者移除它是非常困难的。所有与给定状态相关的历史交易都可以在区块链上追踪。
(三)隐私安全保障
在区块链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包含完整的块验证逻辑,并且都可以独立地完成交易的确认和记录。由于每个节点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区块链数据,因此不需要依赖其他节点的额外信任,这使得区块链技术成为一种可以建立在去信任基础上的分布式应用技术。同样地,由于区块链节点之间不需要公开身份,因此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法可以通过密码学技术和智能合约设计来实现。例如,使用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可以防止其他节点或攻击者获取有关交易的敏感信息,而只允许有权的用户在可授权的范围内读取有效数据为用户的隐私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保障。
三、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的应用前景
当前我国银行业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应用主要集中在中间业务和非银行业务场景,如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其中,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和深入。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银行业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中间商是中心化的,这意味着他们容易被黑客入侵。摩根大通、美国联邦政府和其他机构已经艰难地发现了这一点。其次,中间商将数十亿人排除在经济之外:例如,没有足够钱开银行账户的人。再次,虽然从地球的一侧向另一侧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可能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但通过银行系统在相同距离上转移资金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最后,通过捕获用户的数据,银行从用户那里获得了私下货币化和利用他们自己的信息的机会,不仅用户的隐私受到破坏,而且他们还不对称地占用了数字时代的巨额资源。因此,要加快投入发展区块链技术,不断创新,引领革新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一)更快捷的支付
通过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渠道(例如加密货币),银行机构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来促进更快的支付并降低处理费用。通过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支付成本,银行可以引入新的服务水平,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最终能够与创新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竞争。此外,通过采用区块链,银行将能够减少第三方验证的需要,并加快传统银行转账的处理时间。早在2016年,90%的欧洲支付委员会成员就认为区块链将在2025年之前彻底改变银行整个行业。
(二)清算和结算系统
与诸如SWIFT之类的已有协议相比,分布式记账技术能够让银行交易得到直接的解决,并且能够对其进行更好的追踪。由于其受建造金融基础设施的方法所限,世界各地的资金流动对很多银行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的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简单的银行转帐要求绕开复杂的中间人系统,例如托管服务。此外,银行资金需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进行协调,该体系包括各大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交易商等支付网络。举例来说,如果想从一家中国的银行的账户向美国的账户汇款,该转账将通过SWIFT执行。集中式的SWIFT只对付款定单进行处理。实际的经费由中间机构进行处理。这两种方法都要另外收费,而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分布式的交易帐簿,如区块链,能使银行对所有的交易都能公开和透明。银行不必依靠诸如SWIFT这样的托管服务网,只需要通过一个公开的区块来进行交易就可以。去中心化的还有一个好处即是可能绕开存在的制裁问题。2022年3月的俄乌冲突,俄罗斯被制裁并不允许使用SWIFT系统,卢布大跌,而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也无需担心无法通过中介进行转移支付。
(三)买卖资产
区块链通过去除中间商和资产权利转让,减少了资产交易费用,降低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金融市场通过由交易所、经纪人、票据交换所、中央证券存管处和托管银行组成的复杂网络来实现这一目标。所有这些不同的各方都是围绕过时的纸质所有权系统构建的。该系统不仅速度慢,而且充满风险隐患并且容易被攻击。以电子方式执行此类交易很复杂,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买方和卖方都不需要依靠同一个托管银行,并且托管行也无需依靠可靠的第三方来保存所有的书面凭证。若买卖某项资产,则指令会经由许多第三人转送。正因为这样,所有权转让才变得这么复杂。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数据库,彻底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分布式账本可以记录和跟踪区块链上各种数字资产的所有权、流通和交易等信息,从而实现了对于数字资产的可信和可靠的管理。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可以通过代币化的方式进行转移。比如,可以利用加密代币来代表黄金或房地产等现实世界资产,以此实现数字资产的流通和交易。这些数字资产具有可分割、可转移、可兑换等特点,可以方便地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和流通。当前,许多区块链公司正在研究和探索数字资产代币化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了与黄金、房地产等现实世界资产相关的代币化项目。例如,在某些区块链上发行黄金代币,将黄金的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使其可以在区块链上方便地进行流通和交易。这些数字资产代币化的项目将会使得金融市场更加灵活和高效,也将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四)信贷和贷款
传统的银行机构使用信用报告系统来承销贷款。借助区块链,着眼于P2P贷款的银行在未来可以以更快、更安全流程进行贷款,甚至是可以近似银团贷款结构或抵押贷款的复杂程序化贷款。处理贷款申请的银行通过查看征信报告、房产所有权状况或债务与收入比等因素来评估风险。要获得所有这些信息,需要提供由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在中国,由于征信由国家联网控制,目前问题没有美国严重。如果在美国,这种集中式系统通常对贷款者不利,因为这些系统通常包含错误的信息。将此类敏感信息集中在少数机构中会使其非常脆弱。例如,2019年Equifax遭到黑客攻击,暴露了超过1.45亿美国人的信用信息。也是为什么区块链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高效、更便宜的方式来处理贷款申请。
从长远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还在不断地创新,其与银行业的融合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银行业将迎来技术性改造,使得金融和科技更好地融合。未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以区块链为银行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的重要依托,加速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佳伦.区块链信任危机及其法律治理[J].法学评论,2021,39(03):118-129.
[2] 林晓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中国金融,2016,No.830(08):17-18.
[3] 冯文芳,申风平.区块链:对传统金融的颠覆[J].甘肃社会科学,2017,No.230(05):239-244.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广西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研究”(20AJY001);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资助项目“基于供应链金融的P2P融资风险防控研究”(2020KY30018)。]
[作者简介:谭乐平(1984—),男,湖南邵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与投融资;通讯作者:张翔(198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与集团运作。]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