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浅议

2024-07-04 14:31丛文
经济师 2024年6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新时代事业单位

丛文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审计对象、审计期间、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评价五个方面,强化审计内容全面性、审计方法科学性、审计结果准确性三项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包括应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领导干部权力责任重点,推动绩效评价融入经济责任审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 事业单位 经济责任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092-03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为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公共服务等关键职能,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既可以揭示和纠正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国家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可以推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担当作为,有助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还可以推动单位内部加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与该规定的衔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陆续于2021年3月修订发布了《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准则》)、《第3204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指南》),上述规章制度为指导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新时代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审计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严格遵循政策法规所明确的各项要求,分清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审计的区别,规范审计行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体可归纳为强化“五个方面”“三项要求”。

(一)重点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的五个方面

1.审计对象。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财政财务收支等一般审计业务主要以“单位”“资金”或“项目”为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强调是对“人”的审计,即审计对象主要是单位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1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履行经济职责的情况。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应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需要,结合审计资源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重要岗位、权力集中和资金资产资源密集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时应关注领导干部在管理、决策、监督等方面的作为,凸显对“人”的审计特点。

2.审计期间。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离任审计和任职期间审计相结合,并以任职期间审计为主的方式开展。任职期间审计,即任中审计,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能够更早地发现问题,对领导干部违规行为进行预警和教育,防患于未然,发挥制度正效用;还有助于分清责任,解决问题,使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得到更好的运用。离任审计,即任期终结审计,具有会计期间长的特点,有助于揭示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为继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离任审计和任职期间审计相结合,并以任职期间审计为主的方式开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发挥任中审计的过程监督优势,同时可以避免同时出现大量离任审计影响审计质量的情况。

3.审计目标。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旨在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是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审计发现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违规违纪行为时,可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防止发生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二是发现优秀干部人才。通过审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决策执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发现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三是推动事业单位完善体制机制。审计发现单位在决策机制、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和缺陷,可以推动单位整改,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审计内容。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以“经济责任”为核心,审计边界要明晰。一方面,审计范围不宜过于宽泛。经济责任审计应聚焦主责主业,关注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直接相关的事项,开展“经济责任”评价,不宜对领导干部私人事务、学术研究、选人用人、社会活动等进行评价和鉴定。另一方面,审计范围不宜缩小。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只局限于单位资产、财务、业务等微观层面内容,应聚焦领导干部权责清单、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清单、审计核查事项清单,涵盖领导干部全面履行经济责任的方方面面,防止“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5.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要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评价,对审计发现问题根据领导干部责任界限,逐一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一是全面梳理决策执行责任流程,根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综合研判问题背景、决策过程、领导干部所起的作用、产生的后果,全过程分析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审慎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直接责任还是领导责任。二是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是连续的,上期责任可能延续到本期,本期责任也可能递延至下期,对于前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应当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确保责任归属的准确性。三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审计中发现的资产管理不善、财务收支不实、会计信息不实、决策流程不规范等直接发现,分析是否存在资金资产资源损失浪费、公共利益损害以及潜在影响到经济社会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损失和风险隐患,揭示发现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与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内在联系。

(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三项要求

1.审计内容全面性。审计内容应从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等方面全面考察领导干部履职责任,涵盖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重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与执行效果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效果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情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内容。审计中不仅要关注传统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等方面,还要延伸至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改革管理措施、核心业务工作发展状况等情况,考核领导干部履职中产生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审计方法科学性。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听取干部管理监督等部门意见,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和履职特点,确定审计重点,通过查看经济事项相关会议记录纪要、相关文件资料、财务数据,实地调查、谈话等方式,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核查和评估。对一时搞不清楚或者难以下结论的问题,要进一步查阅批示、文件、合同等方面证据,听取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陈述意见。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获取更真实、全面的信息,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3.审计结果准确性。审计结果必须遵循客观、公正、谨慎的原则,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证明材料支撑,客观描述工作实绩和存在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考虑其主观意图、决策过程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结合容错免责的具体情况,有效运用“三个区分开来”,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客观审慎界定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应避免简单归责,工作人员承担的具体事务性问题,不应界定为领导的责任。审计结果不能泛泛而论、模糊笼统的表述,未经核实、依据不明确、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应写入审计报告。

二、关于新时代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新时代新形势对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本文指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应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领导干部权利责任重点,推动绩效评价融入经济责任审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以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领导干部权力责任重点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应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以审计核查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聚焦领导干部权利责任重点,提升领导干部“精准画像”水平。

1.聚焦领导干部管理职责。根据单位组织机构设置、领导班子成员岗位分工及岗位职责,围绕《规定》中明确的审计内容,研究领导干部管理权限,细化审计重点关注问题。审查领导干部对单位资产和资源的配置、使用、处置等情况,衡量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关注单位的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预算执行良好性、资金使用合规性;评估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和绩效,评价其经济管理能力。

2.聚焦领导干部决策职责。通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会议纪要(记录)、请示批示、预决算报告以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的相关资料,梳理领导干部在重大资产投资、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资产处置、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付款、重大发展规划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专注重大决策审计重点,审查领导干部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充分调研和论证;分析决策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贡献,评价其决策能力;关注经济决策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价其在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方面的能力和效果。

3.聚焦领导干部监督职责。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以及日常履职中发现违规问题的处理,关注领导干部在经济监督中的作为,包括对贪污腐败、违规操作等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和纠正,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以及对下属部门和人员是否履行监督职责,评价其履行经济监督的能力和态度。

(二)推动绩效评价融入经济责任审计

1.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事业单位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事业单位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事业单位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自评,并由上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时应考虑各单位已开展的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一方面预算绩效评价通常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效率、效果等方面,这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存在一致性。审计中可以借鉴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避免工作重复性,也使审计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实际情况,包括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等,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审计评估,能够揭示出领导干部在资金、项目等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因此,应积极推动预算绩效评价融入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实现“一果多用”,避免工作的重复与浪费,推动绩效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2.探索设计科学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结合财政部印发的《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绩效指标体系。一是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目标,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的关键领域和环节,选取体现审计重点的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的绩效目标。二是确定客观有效的绩效指标,设置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绩效指标值。合规性指标评估领导干部在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方面的表现,如违规行为的数量、整改情况等指标;经济性指标衡量领导干部在资源使用、成本控制方面的效率,如成本节约率、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效率性指标评估领导干部在业务处理、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如业务处理时间、错误率等指标;效果性指标反映领导干部在目标实现、政策执行等方面的效果,如目标达成率、政策执行效果等指标。

(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在停滞在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内部而没有向外流动,限制了审计结果全方位转化,造成全覆盖审计工作作用单一。

1.建立“正负行为清单”。全面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梳理汇总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建立领导干部“正负行为清单”。正向行为清单明确领导干部积极作为的情况类别。负向行为清单列举领导履职负面行为,并注明认定标准及预防措施等。通过“正负行为清单”,形成激励和约束并重制度,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对照正向行为清单明方向定目标,对照负向行为清单知敬畏讲规矩,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防范的转变,激发领导干部勇担当、敢作为、干事业。

2.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嵌入干部监督管理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是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有效手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行为中的专业优势,为干部监督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与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审计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干部监督管理中。这有助于管理部门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评价。二是制定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监督管理评价标准。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还能为干部监督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三是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与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重点,并在审计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监督。这样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其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四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使其成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重要依据。五是提高领导干部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能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参考文献:

[1] 鲍晓,程品龙,胡捷,贾云洁.经济责任审计“三单七力”评价体系建构——基于国网安徽省公司的实践[J].财会月刊.2024,45(07):103-110.

[2] 徐荣华,何小宝,王祥,郝玉贵.经济责任审计定责与评价:内在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22(19):15-20.

[3] 刘海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八个误区及其应对思考[J].审计观察,2021(02):30-35.

[4] 赵早早,何达基.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双重内涵——绩效预算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与反思[J].财政研究.2023,(02):32-42.

[作者简介:丛文,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审计。](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新时代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