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玉 李玉翠
【摘 要】壮族民间舞蹈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传承并展示壮族的传统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这有助于维护文化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得以保留和传承。本次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立足于壮族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深入分析壮族舞蹈在文化旅游推广中所面对的挑战,从数字营销、国际化推广、跨界合作等维度,详细说明文化旅游推广过程中,壮族民间舞蹈传播具体方式,令壮族地区能够在文化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关键词】壮族民间舞蹈;文化旅游;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5—163—03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市场的扩张,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吸引游客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而壮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众多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因此,深入探讨壮族民间舞蹈在文化旅游推广中的角色和影响,对于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壮族舞蹈内涵与风格特点
壮族舞蹈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特点。这些反映了壮族人民生活和情感的舞蹈不仅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文化旅游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吸引着观众和游客,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壮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个性鲜明的壮族民间舞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也为全球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一)打榔舞
打榔舞,是天等县壮族人民为节庆、娱乐、劳作等活动的民间舞蹈。舞蹈以击打木榔为表演形式,以稻作生活为表现内容,表演时舞者手持一米多长的木榔,以两人对打、四人对打或多人对打等方式,有节奏的敲击而舞,舞蹈场面壮观,欢声雷动,节奏丰富,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二)采茶舞
采茶舞,流传于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那隆、左州等镇,是源于壮族茶民劳作生活的舞蹈,由一群少女身着彩衣,腰系绣花围裙,手持叶扇,载歌载舞,舞蹈内容多以描绘小姑娘上山下山、走路、采茶、嬉戏的形象,舞蹈步伐双膝微颤,手部柔摆,腕部灵活地抖扇,腰部提、沉、含、放,舞蹈风格呈现出巧、柔、圆特点。采茶舞给人一种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舞求
舞求,是凭祥市历史悠久的祭祀舞蹈,拧腰、前俯、顶胯、颤膝、重拍在下是舞求的风格特点。随着仪式的进程由慢到快,由小到大,逐渐加强动作幅度和节奏,形成了庄严、古朴、狂野的独特风格。
(四)花凤舞
花凤舞流传于龙州县金龙镇,源于骆越先祖模拟兽类的一种舞蹈。外形特征与鹤相似,花凤舞在表演时,最具特色是特殊的服装道具,舞者重心下沉,双膝颤动,行进步、两步走、跳步都要保持膝部微屈下沉的基础上完成,弓背前屈,保证上身前倾与下半身稳健步伐的完美配合,手部灵活控制花凤头部,嘴巴一张一合,发出的声音与舞蹈节奏一致,演员整个表演都藏于内部,将情感和故事融入到“花凤”的形象中去,这就是劳动人民丰富的情感而产生的美的意境。
二、壮族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壮族舞蹈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旅游推广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壮族舞蹈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舞蹈中得到了鲜活的表现。例如,尊祖敬祖是壮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而在壮族舞蹈中,长者往往站在主导位置,舞蹈中常常以敬仰的态度向观众展示尊重长辈的道德伦理原则。这种尊重传统的表现方式通过舞蹈被生动传递给年轻一代,他们从中学习到了尊长爱幼、传统礼仪、社会责任等重要的价值观。这种传承不仅有助于维护壮族人民道德和伦理价值的连续性,还加深了壮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
壮族舞蹈多为群体的形式展示,它需要舞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这有助于建立更紧密的社交联系。舞者在参与舞蹈的排练和表演中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共享成就和喜悦感,这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观众也参与其中,与舞者一同分享舞蹈的欢乐,这种集体参与不仅促进了社会凝聚力,还增进了社会和谐,为社会群体的互相支持和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创新的推动
尽管壮族舞蹈传承着丰富的传统元素,它也需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新一代的舞者和编舞者可以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更具时代主题、创意和表现力的舞蹈作品,以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这种创新有助于使壮族舞蹈保持活力与吸引力,不仅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兴趣,还使舞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保持壮族舞蹈传统特色的同时,相关从业者对其进行大胆创新,为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令壮族文化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保持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三、壮族舞蹈在文化旅游推广中面对的挑战
(一)文化传统与商业利益的冲突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壮族舞蹈开始被商业化,以吸引更多游客和观众,导致一些商业演出更注重盈利,而忽视了舞蹈背后的文化传统和真正的艺术表达。传统的舞蹈形式可能会被改编、变形或赋予不符合原始文化内涵的元素,以满足商业需求,与保持文化传统的纯粹性产生冲突。
(二)壮族舞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困境
壮族舞蹈具有浓厚的壮族文化特色,包括服装、道具、动作、音乐和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观众可能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壮族舞蹈的文化元素和意义可能不甚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观众对舞蹈产生误解,从而降低了舞蹈的传播效果。此外,壮族舞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播时,一些观众可能对壮族舞蹈的某些元素感到不适或产生误解。
四、文化旅游推广中壮族民间舞蹈传播策略
(一)社交媒体与数字化营销
在文化旅游推广中,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营销手段,特别是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可以极大地增强壮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效果。(1)制作精彩短视频。相关从业者制作高质量、内容精彩的短视频,突出壮族民间舞蹈的特色和魅力。此外,还可以在短视频中加入有趣的背景故事、舞蹈起源等文化元素,引起观众的兴趣。(2)进行直播表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直播表演,展示真实的壮族舞蹈演出。此外,还可以基于直播平台与观众互动,回答问题,增加观众参与感,建立互动性。(3)与网红合作邀请知名网红或网络意见领袖合作,让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壮族舞蹈,利用网红的影响力吸引大量观众,提高舞蹈传播的影响范围。(4)举办线上舞蹈比赛。基于新媒体平台举办壮族舞蹈比赛,并将比赛过程和精彩瞬间制作成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参赛者的舞蹈作品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增加舞蹈作品的曝光度,激发更多人的参与热情。
例如,杭州宋城千古情文化主题公园,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营销手段,增强民族舞蹈的传播。第一,该文化主题公园制作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短视频,展示了民族舞蹈表演的精彩瞬间。这些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给广大用户。这些视频不仅展示了装置舞蹈技艺,还通过添加文字、音乐背景等方式,展示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以及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第二,杭州宋城千古情文化主题公园,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舞蹈的直播表演。这些直播表演为观众提供了亲临现场舞蹈演出的体验,同时观众可以通过评论和互动功能与表演者互动,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这种互动性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第三,杭州宋城千古情文化主题公园与一些知名网红和文化博主合作,邀请他们参与舞蹈表演,并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相关内容。借助网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粉丝”,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民族舞蹈,进一步扩大了舞蹈的传播范围。第四,文化主题公园举办了线上舞蹈比赛,鼓励舞蹈爱好者参与并分享他们的舞蹈作品。比赛过程以及获胜者的表演都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直播和分享,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和观众的关注,进一步推广了民族舞蹈。
通过这些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营销手段,杭州宋城千古情文化主题公园,成功地将民族舞蹈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场域内,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该案例充分证明了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营销,在文化旅游推广中的有效性。
(二)国际化推广
(1)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寻找国外文化旅游机构,如国际旅游局、文化交流组织、大使馆文化处等,以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机构通常具备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以及广泛的联系资源,双方尝试开展深度合作,明确各方的责任和贡献,确保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和互惠互利。
(2)文化交流和交流项目。在合作伙伴国家或地区策划文化交流项目,包括壮族舞蹈表演、工作坊、座谈会等。这些项目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国际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壮族文化。邀请国际舞蹈团体、艺术家和学者参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3)举办国际舞蹈节。组织国际舞蹈节,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团体参与。这是一个展示壮族舞蹈多样性的绝佳机会,也为国际观众呈现了不同文化的精彩。在舞蹈节期间,可以设置专门的壮族舞蹈表演和文化展览,提供深入了解壮族文化的机会。
(4)跨国巡回演出。安排壮族舞蹈团队在国际巡回演出,将壮族文化带到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这种演出不仅可以展示壮族舞蹈的精湛技艺,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壮族文化。与当地文化机构和剧院合作,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提供给国际观众更具冲击力的文化体验。
(三)跨界合作
(1)创作融合作品。成立跨界创作团队,是实现成功融合的关键,该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例如舞蹈编导、音乐制作人、编曲家、服装设计师和舞台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以便让各个领域的创意有机结合,确保作品既传达传统壮族舞蹈的精髓,又展现现代元素的独特之处。
(2)音乐融合。与音乐制作人密切合作,以创作适合融合作品的音乐,在现有壮族音乐基础上加入现代乐器,以创造更具现代感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应与舞蹈的情感和表现力相协调,从而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3)时尚融合。与时尚设计师合作,创造与融合作品主题相符的服装。这可能包括将传统壮族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时装中,或者设计独特的服装来突出舞者的动作和姿态。时尚元素的选择应该与舞蹈表演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相呼应,以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
五、结语
壮族民间舞蹈不仅是文化旅游的传播媒介,更是文化交流和国际沟通的桥梁。通过深入研究和持续的推广,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壮族舞蹈的影响力,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高水平的文旅体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从宏观层面来看,壮族舞蹈以其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令人难忘的视听享受,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今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王玥,龚丽娟.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当代实践及交融范式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1(5).
[2]李斯颖.少数民族口头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以壮族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0(10).
[3]刘中强,黎丹,黄山鹰.壮族布洛陀民俗旅游节体育文化探骊[J].四川戏剧,2020(8).
[4]滕书筠.壮族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方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通讯作者:李玉翠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青年项目:文化旅游视域下左江壮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项目编号:2020QN006)。
作者简介:陈俊玉(1987—),女,汉族,广西崇左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表演;通讯作者:李玉翠(1986—),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商、数据分析。